《看天下分九部洲》免费试读_万仙朝碧游

时间:2019-01-11 14:40:51   浏览:次   点击:次   作者:万仙朝碧游   来源:qidian.com   立即下载

第一章 白衣御弟进京,羽衣卿相出城

长安城

作为隋唐两朝王都,长安城雄踞于龙首原中,取“长治久安”之义的它,在当朝两代帝王的励精图治之下展现出一派万国来朝的气象。城中高楼四起,鳞次栉比。走卒贩夫,王侯公卿,更有塞外胡人,熙熙攘攘,往来不绝。

作为天下中枢,长安城自然是商贾孜孜以往的经商核心。城中有东西二市,东市周围坊里多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第宅,更与帝王所居的西内太极宫、尚未竣工的东内永安宫相近,故市中四方珍奇,皆所积集,市场经营的商品,多是古玩字画,天材地宝,以满足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的需要。

也正因为顾客的特殊身份,能在此处开店的背后往往是一尊乃至多尊朝堂大佬作为靠山,本就不乏金银,开店自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对云游商人的商品来者不拒,但皆是无比默契地杜绝了外地商人的入驻,将东市俨然打造成了一个封闭的小朝廷。固然是有口皆碑的老字号,也见不到新的店铺。

自外而来的商队巨富等则在西市设店,为这座皇城带来更为贴近百姓生活的油米柴盐、香料、药物,也懒得附庸风雅,什么赚钱做什么,货栈、酒肆、青楼等,甚至有人说只要你有门路,刺客死士也是有求必应,当然,你买不买得来刺客死士是一回事,陛下能不能容忍你在长安城私蓄武力又是另一回事。西市不像东市那样让人心生敬畏,老百姓也乐于在这里花钱闲逛,比较起来,倒是西市更为寸土寸金一些,素有“金市”之誉。

属于庙堂大佬的东市不准外地商人入驻,西市倒是被朝廷官员分去半壁江山,成了他们的钱袋子,“权看东市有几家门面,钱看西市有几个店铺”早成了官场俚语,节俭自持的陛下倒也宽容,只是明令不许巧取豪夺,借权压人。官员、百姓、商贾皆大欢喜,更加颂扬陛下的清明之治。

西市常日里便是繁华不断,今夜里更加显得热闹非凡。不管是平日里就游手好闲的泼皮无赖,还是循规蹈矩的良民,都是夹道相迎,争着一睹今日进京的玄奘法师的法相,虽说上次法师自天外降入皇宫时曾被人瞥见,描述为面如冠玉,宝相庄严,可是还是亲眼一见才是?不断有人从街边的酒肆商铺中走出,让街道更为水泄不通。

众人围绕之间,一名白衣僧人骑马而行,双手合十,颔首示意,有幸见到这一幕的众人也是纷纷还礼,口诵佛号。扯着马缰绳的胖子倒不是原来那个惊世骇俗的猪脑袋,而是换成一个面容圆润、福缘深厚的小胖子。

有不明所以的泼皮还以为是仙师变换容貌的仙法,漫不经心,在玄奘法师走后却听得身旁众人对刚才那个小胖子啧啧赞叹:“魏王亲自为法师牵马以示恭敬,不愧是我大唐的贤良之王。”’

“是啊是啊,魏王如此贤良,咱们大唐后继有人嘛。”

泼皮方才不敢置信的回头看去,这个身穿青衣、人畜无害的小胖子就是“聪敏绝伦“,雅好文学,工草隶,集书万卷,誉满朝野的魏王殿下?搔搔头,依然觉得这实在匪夷所思的泼皮不再想这些离自己十万八千里的高人,和一起混迹的朋友反身进了酒楼,继续自己的高谈阔论。

酒楼分有两层,楼下供平民百姓吃饭饮酒,楼上则是高官贵人出没的雅间。

一间装饰素雅的隔间中,有一位身着黑袍的儒雅老者,眉目慈善,神态肃穆,举筷进食皆是礼法森严,完全没有受到楼下看完玄奘法师回来饮酒的泼皮众的海侃胡诌的干扰。

反观他对面那位同着儒生衣衫的青年人,则不顾圣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的教诲,等魏王李泰引着玄奘法师走远才放下窗帘,从窗外收回视线,笑言,“舅舅,泰王兄可是越来越恭肃有礼了,亲自为玄奘法师牵马,敬贤爱士,才德具备啊。”

分明对面就坐着有资格称呼魏王李泰为王兄的皇室亲王,老者却并不急着搭话,细嚼慢咽后搁下筷子才开口,语调不疾不徐,言语之间却是自起惊雷,不留情面,“李泰这小子白白受了王珪四年礼教,只知做其形式,不懂得真正以礼待人在于内心,看似四面交好,无有树敌,也只流于表面,只有部属门客,没有真正信得过的朋友。我看刚才那些夸他的人多半有他自己安插的人在,如此沽名钓誉,当年陛下让他哭王珪就曾吃过这亏,这么多年还是不知改进。这次这小子要是还只会和和气气皆大欢喜,玄奘法师跟他的情分恐怕就只留在牵马这一举手之劳上了。”当着皇室成员指斥魏王,偏偏老者还说的理直气壮,俨然以长者自居,对面的皇子也只是嘿然一笑,似是早已习惯。

头顶儒冠的皇子眉眼清秀,令人见之忘俗,但手脚却不怎么守规矩,半卧在桌边,边吃边说,唇边流油,“这么说,玄奘法师是故意不再让护法金刚送入皇宫,就为了入城时借给李泰一个面子?把他直接从弘法之人中筛去?要真是这么心机深沉,完全不像一个高僧大德该有的表现嘛。”

老者自己依礼而行,对对面的皇子倒是见怪不怪,懒得纠正他的坐姿,呵了一声,若是不熟悉的人只当是长孙丞相又在轻蔑一笑,皇子倒是知道舅舅从不行敷衍嘲讽之事,有笑必然是真正觉得有趣。

老者指指头上,“这倒不是,一是上次护法金刚进入人间本是自灵山护送玄奘法师,规矩容得下,这次法师本就只从城外进城,哪里还容得这些东西颠倒常理,违禁入界:第二个,嘿,是玄奘法师自己就怨上次护法金刚直接把他丢进皇宫,城里好玩的好看的全都没看到,这次都不走御道,就是挑西市一路游览,大饱眼福。”

皇子一脸震惊,“居然有这样的人。”夹了块肉嚼吧嚼吧吞了,“法师要不是和尚,想必是个妙人。不过这样喜欢世俗,倒真不符合我对佛的想象。”

老者摇摇头,“玄奘法师毕竟选择了重回人间。修行者绝情灭性,那也只是外面的事,我们里面的,还是要有七情六欲,恩义情仇。佛道两家为我儒家不取,就在于他们忽视了人与世俗的联系,也无谁对谁错,不过在成仙飞升之前,里面的何必把自己不当个人来活。我看来,玄奘法师这种做法才是合乎所谓众生皆有佛性的大道理。”

老者伸出双手,虚抱四周,“至于外面的,就不能完全适用于人了。”

儒冠皇子不再吭声,倒不是为这一番话深思,实在是举筷如飞,口不能言。

老者无奈地指指他,举筷正要进食,突然起身扯开窗帘,空中一条流星正自西向东而去,老者目光晦涩,莫非哪里不知死活的东西想借通道刚刚闭合的时候浑水摸鱼?儒冠皇子早已见机停下筷子,老者却摇摇头,“不必了,李先生已经去了。”

长安城东市

各个店铺的店主早已闻讯而动,站在门口,人数自然不如迎接玄奘法师的西市百姓多,但礼敬程度犹有过之,没一个敢拿捏自己背后靠山的身份,面前这位身披羽衣、仙风道骨的高人可是号称“羽衣卿相”的这任钦天监监正李淳风,虽然比起上一任监正袁天罡老神仙少了些神幻故事,可次次天外落下异物,皆是他带队拦阻引导回收,谁敢否认他的实力?

更重要的是他比袁老神仙更得陛下信任,钦赐“摘星手”的雅号,长孙丞相也要尊称一声“李先生”。

李淳风脚步不歇,大袖飘摇更如飞举,对店主点头致意,路上倒是有几家以天外玄铁为原料的锻造铺店主笑嘻嘻地预约材料,李淳风也不摆架子,应允下来。最后一掠出城,进入荒野。

没了百姓盯着,不用再担心惊世骇俗的李淳风再次踏出一步,竟是直接掠出十丈,迎着落下的流星而起,双手上托,似是要用肉掌直接接住这颗自天外砸下的星辰!

第二章 仙尸

天人相隔。

在横空出世、力压仙魔的古帝轩辕的促进之下,原本在天界各自分散、仰人鼻息的人族聚集起来,由古帝轩辕牵头,三皇五帝合力,开辟了与天界隔绝的人间界。要知道,天界何其大,修行有成的仙人在天界中无有压制,自可轻轻松松的摧城灭国、移山填海、碎裂星辰,惊才绝艳的人尚有自保之力,但对于常人来讲,这些均是无可奈何的天灾。更有乖戾嗜血的魔物曾以虐杀人族为乐。有了与外隔绝的人间界,凡人总算有了栖身之地,不必再过于担心受到无妄之灾。

在轩辕大帝在世之时,人间界自得安宁,无论道、佛、妖、魔、天庭,均不敢擅自插手人族内务。但与天界隔绝之后,人间界内部生老病死演替不断,虽然仍可修行,但却不能永生。自知不能永远镇守人间界的轩辕大帝一方面巩固人间界内部的法则规矩,压制仙人,一方面和各方圣人维持明面上的和气,后代帝王也是如此沿袭,总算让人间界不受侵袭地度过了三皇五帝的时期。

尧舜末年,人间界中突然出现大妖无支岐,引发滔天洪水,几乎覆灭人族。万般无奈之下,第一任治水者鲧冒天下之大不韪,打破了轩辕古帝确立的“天人相隔”的原则,自天界借取息壤,对洪水采取堵塞的治理方法。

这一举措,未能根治洪水,却开启了人间界与天界再次交流的先河。在此后人间界一代代帝王的苦心经营与天界的渗透胁迫之间的相互作用之下,堪堪维持了人间界的继续存在,但人间界也已不再是原本只由人族把控的格局,人间界已经被迫开启了通道,进行内外进出。

天界再次对人间界施加影响,求神拜佛的观念也是再度流行。人间界中,各方道观林立,神祠众多。人族也不再奉行轩辕古帝只修行不修仙的规矩,寻仙访道,希求长生。

圣人不得入界,但圣人教义却可由门下弟子进入人间界传道,尤其以道门元始天尊阐教衍生出的教派最为繁多。但在人间界外的阐教自元始天尊联合其他圣人打压“万仙来朝”的截教后已经是独占道门鳌头,人间界中的它往往遭到其他教派的非难,导致这些教派虽有阐教这个大靠山,也只能延续下去,而不能成为在人间界的“小阐教”。

若论道门祖庭之首,仍然要推正一道天师派所居的龙虎山。张家天师始祖张道陵于此炼丹大成,举霞飞升。自汉末张家第四代天师张盛之后,历代天师均居于此,修仙觅法,布化传道,历汉、晋、南北朝、隋四朝依然盛名不坠。最多每过五十年,天师府必然有一名至少陆地神仙级别的天师飞升入天界,为天师府这块招牌又添一笔光彩。

不过入唐以来,开国伊始,作为老资格的龙虎山也未获得青眼。昔日太宗梦中遇恶龙之时,一向以斩妖除魔为己任的天师府明面上未派出天师入宫做法驱鬼,白白放掉了这么一个与王朝交好的机会。而这代人间界的道门魁首,也不再是张家天师,而是太宗身旁当任钦天监监正李淳风。

李淳风不知从何而来,也不曾见他攀扯哪个闻名天下的道门来贴金,但没人会认为李淳风是自愧师门寒微,要知道,李先生现在真是“简在帝心”,换句话说,就算李先生真是从哪个小道观里走出来的,凭着太宗陛下的支持和李先生的超然实力,这道观也能马上跻身于最为显贵的那些教派内。当然,就凭李先生一人的话,恐怕还是不够超越传承四百年的龙虎山。在晋朝第六代张天师飞升之前,已有五十年不曾再有人飞升的天师府也曾受到质疑,天师当时只是微微一笑,“我天师府的实力不只在当代,也在上清宫中现在已经悬挂的五代七幅天师挂像,更在以后上清宫将要挂上的更多挂像。”

李先生作为道门魁首,却不见他如何关注道门事务,这些东西,仍然由龙虎山此代家主统筹。说实话,如果不论李先生偶尔的仙家手段以及未卜先知,人们更为津津乐道的还是李先生的读书。

国子监中,常常可见这么一位仙风道骨的道士引经据典,与硕儒论说儒家教义。

陛下一向宽以待人,不曾管束,不过一次听闻李先生与国子监祭酒孔颖达进行了长达三个时辰的辩论,着实感到好笑,事后问孔颖达,“道门魁首莫非也可做儒家祭酒么?”

不料孔颖达一本正经的回答道:“李先生的学识确实渊博,亦可作卿相之才,陛下还是莫要把李先生只当个道门修士吧。”

自此之后,李先生愈发受亲近,而“李先生”和“羽衣卿相”的名号也就成了百姓王公对李淳风的尊称了。

李淳风不曾显露过点石成金、撒豆成兵的奇巧之术,但次次天外落下星辰皆是李淳风引着钦天监众人前去处理。要知道,天人相隔虽因通道出现了缝隙,但天界之物要进入人间仍要受到排斥压制甚至诛灭打击。换句话说,确实能进入人间界的,哪怕是借助通道,都是在天界也有些麻烦的东西。不能不说,人间界的设立,确实为人族提供了庇护。

此时李淳风迎上的,正是一颗大如宫殿的星辰残骸,李淳风在这颗残骸下,委实显得渺小。

但李淳风也未真正凭着修为以肉身硬撼。四野声响窸窸窣窣,迟一步赶来的钦天监执行者们从荒野中显露身形,一条条粗如手臂的黝黑铁索从他们手中抛出,钉在了星辰残骸中,快步后撤,微微让残骸下坠之势一缓。李淳风不再上掠,与残骸一同下坠,在下坠之时运气出手,一掌一掌地从侧面拍击残骸,不直接与残骸硬抗,而是在轻拍之中使残骸左右偏移晃动,行那四两拨千斤之法。残骸在这不止的拍击之下速度减缓,在入界时滚动出的火焰也渐渐熄灭。见得时机成熟,李淳风这才开口吐气,一道标志着道门大真人的真罡直入残骸下方,托住残骸令其缓慢落地。

李淳风轻轻落在地面,轻拂大袖,完全熄去星辰残骸上的火苗。四周钦天监的执行者上前,各自手持奇形怪状的器具,登上残骸开始采取可用的材料,井井有条,熟练自然。只有一名俨然是二把手的黑衣人站在李淳风身旁,手持一根共有十三节的紫竹,目光崇敬。

到达残骸最中央的那两个执行者却突然叫起来,“监正!”

李淳风和黑衣人对视一眼,直掠过去。

在两个惊奇的执行者之前,是一片直径大约五米的泉水,随着星辰坠落,源头不再“活水自来”,但泉中满满当当,流光溢彩,哪怕李淳风也从未见过坠落后如此完好的星泉。

执行者倒是欢喜,以往星辰落入时星泉往往干枯,即使有,也只是一个小水洼,何曾期望这次摘星有这么大的收获?

黑衣人伸手将紫竹轻触水面,收回紫竹后看着沾上的泉流沿着紫竹上的纹路流动,眼皮一跳,第十二品,这可不是普通隶属于陆地神仙的星辰,它的星主,是一尊大圣!

李淳风也看见了泉流最终停在紫竹第十二节的位置,眯眼四望,“星泉不曾干枯,不正常啊,小郑,看看这是颗从属星还是主星。”

黑衣人拱手领命,开始以一种特定的姿势挥动紫竹,紫影连贯玄妙,这已不是道门常见的以笔画符,而是特定的法门,以行为画符勾动“规矩”,哪怕道门魁首李淳风,也不能在旁观中触类旁通,洞彻这一法门的根本。

随着紫竹挥动渐快,星辰残骸中发出一阵脆响,自星泉之中,缓缓拱出一个小台。

只要实力或者靠山够硬,星泉是天界任何星主都可以在任何一个自己掌握的星辰上设立的,作为自己“显圣”的媒介,但现在拱出的小台却是观星台,只隶属于主星,二者区别就如王都宫殿和行宫的区别。主星落入人间界,往往会由天庭过问。

更何况,台上有个人,身披甲胄,手持长枪,怒目圆睁。

是个仙人,死掉的仙人。

仙人长生不死,也只是说不会如人族因寿命有限死亡,灵魂重生,也只是仙家法术,遇上更高的手段,更雄横的实力,也是只有死亡。

那这尊大圣星主就是被人杀的了,可是哪个有本事在大圣坐于观星台沟通天地全力一战,为活命不计代价地抽离星辰本源的时候击杀他?还让大圣自我兵解以求逃脱的机会都没有?

坐在最上面的那些圣人吗?还是辈分极高的圣人弟子?天尊菩萨?

李淳风眼神沉重,“你们守着,我入宫面见陛下,这几天,要有麻烦了。”

收起

相关推荐

相关应用

平均评分 0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用户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