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于坚》免费试读_神之唯一

时间:2019-01-27 06:04:14   浏览:次   点击:次   作者:神之唯一   来源:qidian.com   立即下载

前言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愿意观看本书的兄弟姐妹!本书已经写了近二十万字,没有意外的话,以后每天都会更新。朋友们可以先看几章尝尝,觉得还能看的朋友帮忙收藏一下,再次真心感谢!!!

写书是我从小的兴趣,慢慢变成了理想,我并不奢求这本书能赚多少钱,当然了,能有个好成绩是最好的。

以下是写这本书的理由和我的一些希望,以及本书的一个大概介绍,不想看的朋友可以直接跳过,谢谢!

这个前言,我想说的是,第一:写书是我的理想,现在终于下定决心去完成它。

第二:希望能完成我心中的玄幻世界。

第三,希望通过这本书,表达一下我的一些想法和认知,并能通过本书,找到一些志同道合或者愿意一起交流的朋友。

第四:希望能通过本书,证明一下自己,证明自己从没有放弃过梦想!

这本书主要说的是一个年轻人从山上进入到人世,碰到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种各样的事,通过他人的影响和自己的思索,不断去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最后按照他自己内心的想法,通过自己的手段去影响和改变这个世界。

本书风格偏向于干脆简练,细节方面不是很多,更多的是一些思想方面的东西,介意的朋友可以斟酌一下。

具体的内容,朋友们可以先试尝一下,觉得还凑合的可以先收藏,等养肥了再说,如果不合口味的,也感谢您的光临。

第一章 道教和法会

神州大地,历来英雄豪杰辈出,能人无数,更是有一大批人杰闪耀在星空之下,名流千古,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说到历史,有许多人都不得不提,但是接下来说到的这一位,一人,一书,万古长存!

人,被誉为古今第一智者,十大圣人之首,道教始祖,姓李名君,字伯然,世尊之为道祖。

书,被誉为天下第一真经,没有其二,道教经典之源,名为《道德经》,上下五千言,字字珠玑。

传闻中,道祖骑牛西去,在天山脚下,遇见了天门关守令伊光,应伊光所请,留下自己的道果,以造福世间。

道祖所书经文,无物可载,于是口传于守令伊光,由伊光记载下来,传于世人,是为《道德经》。

道祖传经之时,天地为之颤动,江河为之奔腾,鸟兽为之飞奔,鬼神为之惊泣,当时,紫气盈天,浩浩荡荡三千里,蔚为壮观!

之后,道祖西去,再无人得见。《道德经》则流传开来,造福于世。

时年已是梁朝泰安年间,刚好是泰安五年整。

梁朝自太祖李康立朝传至今日,已经过了四百年,皇帝也已经换了十二个了,六年前梁真宗李仁殡天,传位于英王李勇,即为当今天子。

当年太祖登基之时,曾认道祖为始祖,追封道祖为太上元君皇帝,所以世人又称道祖为元君。

传闻太祖起兵之时,路过青州之时,遭遇一妖物,险些被妖物所食。幸好有紫金山玄元观的法师经过,收服了妖物,救了太祖一命。太祖登基之后,有感玄元观救命之恩,便敕封玄圣观为道家圣地,将整座紫金山划归玄元观,并设为禁地,没有玄元观同意,任何人不得进入。

此外,太祖还将玄元观主奉为天师,统领天下教派,领国师印,见官大一级,见君不拜。而且动用国库,在紫金山历时十数年,建造了规模庞大的天师府。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道教的派别。

道教大致可分为四派:符箓派,最大的代表就是紫金山玄元观,也叫天师府。丹鼎派,最大的代表就是药仙岭长青观。积善派,最大的代表就是西山万德宫。存真派,最大的代表就是平山太清观。

其实严格说起来,四派并没有明确的区分,只是修行时的侧重点不一样。

符箓派,以符箓咒语驱鬼治病,祈祷请神、礼拜斋醮等,有主张内修金丹,外辅符箓的,也有主张专修符箓的。这一派讲究敬天地,法祖宗,拜鬼神,施法先设坛,才可行符书箓,请神驱邪。

丹鼎派,分为内丹和外丹。内丹者,以自身为炉鼎,调和阴阳,炼胸腹五气以成金丹。外丹者,采集天地精华,以丹炉熔炼成丹。无论内丹外丹,以长生为目标。民间有所谓元神之法,也是内丹的一种。

积善派,布善行仁,积累功德,讲究天人感应。说起来,所有的道家门派都属于积善派。只是有一些,特别讲仁善,他们认为,在济世度人之时,天地会有功德加持,进而可以沟通天地,直至大道。

存真派,可以说是最古老的道教徒。他们保留着最原始的修行,也只诵读和修习《道德经》,最讲究道法天地,自然而行。

自道祖传道以来,经过将近二千年的发展,各派早已互相融合,不分彼此,虽然偶尔有些分歧,但也无伤大雅。

很多人以为当个道士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实则不然,先不提其他,单单只是道教收徒的规定,就足以将九成九的人挡在大门外。

道教向来就有十不传和八不收的规定:一、不忠不孝之人、不仁不义者不传。二、执迷不误、言语轻狂、自以为是者不传。三、不尊师重道,诽谤道者不传。四、不敬师,不遵规守法者不传。五、心存邪念、贪财轻命、图谋不轨之人不传。六、见色心动,好淫乐娼者不传。七、无诚心诚信,与道无缘之人不传。八、不守秘密揭人隐私或泄露天机及道法者不传。九、心怀私念,不懂舍得之道,想不劳而获之人不传。十、仇恨心重、怒火攻心、脾气反常者不传。

再说说这八不收:1、心不信,不信大道,好奇游戏,为徒虚名者不收。2、心不逆,忤孝背义,悖负亲长,叛辱家国者不收。3、心不正,只求神通,搬符弄咒,妄求神鬼者不收。4、心不纯,好求名利,蛊惑众生,以术恣欲者不收。5、心不善,不怜弱苦,害伤人物,行恶为非者不收。6、心不定,轻浮狂妄,不待传承,持窃道法者不收。

7、心不坚,不耐苦行,学而不修,虚耗光阴者不收。8、心不固,学道不专,好参外道,三心二意者不收。

你认为这些条件够严苛了吧,别着急,还有呢。

如果说你满足了条件,那么就到了拜师的阶段,但是这师父也不是说你想拜就能拜的。

道教认为修道拜师,犹如人的第二次投胎,因此一个人一生只能拜一位师父,所以需要慎之又慎。

如果你想学道,一般都是先从道童做起,一方面真正了解一下道士的生活和修行,另一方面,也是道长了解你的时候,同样的,也是你选择自己师父的时间,这个时间大概是三到五年。

但是,拜师并不是你和你想拜师的道长能决定的,必须由门派里的长辈,认可了你要拜师的长辈,觉得他的修行和德行有了一定的境界,足够为师才行。

如果这些条件都满足了,就是挑选一个时间,举行拜师仪式,拜师之后,还有最少三年的学习期。只有你的师父,觉得你修行各方面合格了,才会邀请附近的一些道长,给你举行冠巾礼,才是一名真正的道士,有资格穿正式的道袍。

之后就是下山了,参访名山,寻访明师,这个时候拜师,拜的就是师傅,是学师,只要一个愿意教,一个愿意学就可以了,没有那么严格要求,有点类似于民间学堂里的先生。

其实,不光是一个好的师父难找,一个好的弟子同样难求。有道之人,寻找徒弟之时,一定会认真考察,而真心求道之人,拜师之时,也一定不是见人就拜,而是会认真分辨收徒之人的德行和道行。

要知道,道门收徒不比其他,一旦确定了师徒关系,就会有因果缠身,因为收徒之时是要禀告上苍和祖师的,一旦徒弟犯下错事,师父也一定会有业障的,而业障不光影响到修行,更会危及到生命,所以道门收徒才如此严苛。

说回现在,梁朝泰安皇帝登基五年整,有感这五年风调雨顺,政通人和,所以准备办一场大醮,一来,感谢上苍保佑,二来祭祀祈福,希望上苍能一直保佑梁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一直没有子嗣的泰安帝,最近刚刚传出后宫皇后有喜了。虽说皇帝不过二十六岁,正是年富力强,青春鼎盛的时候,但是多年没有子嗣,朝中和民间早就流言四起,议论纷纷。这下后宫有喜,这泰安帝颇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正好这些年一直无灾无祸,加上终于有了后了,终于能堵上天下悠悠之口,所以这才有了祈福大醮盛会,而主持之人,自然是紫金山天师府的天师。

话说这代天师,道号玄清子,民间传闻,这代天师能御九天神雷,呼风唤雨,上天入地,神通广大的很。也不知这些话都是怎么传出来的,总之一个个说的是有鼻子有眼,都说是自己亲眼所见。只是有人说天师是个仙风道骨的老道模样,有的说天师是个身材伟岸的中年道长,有的说天师是个英俊潇洒的年轻人,有的却说天师是个天真烂漫的孩童形象,更有甚者说,天师是个风华绝代的女子模样,总之是说什么的都有。

实际上,还真有人说对了,这代天师,确实是一位英俊潇洒的少年模样,看面相,绝对不超过二十,而实际上,玄清子在二十年前就是这幅模样了。

此时的玄清子,一身白底金边的阔袖道袍,上面绣着白鹤,外罩着紫色法袍,头上是白玉雕琢而成的芙蓉冠,腰间是一条白玉腰带。其实这套衣服是皇帝下令做的,玄清子只是为了表达尊重才穿上这套华丽至极的衣服。

不过,不得不说,人靠衣服马靠鞍,穿上这套特制的道袍,本来就英俊潇洒的玄清子更是让人不敢直视,飘然如神仙临尘,让人感觉随时都会乘风直上九重天,重返天界。

而在玄清子对面,是一身龙袍的泰安帝了。说实话,老李家的基因还是不错的,李勇也没有辜负他的名字,浓眉大眼,身材健硕。可能是操劳国事,看着要比实际年龄大一点,三十多岁的样子,颇有威严。

两人只是谈了几句关于祈福法会的事,随后玄清子就被安排去休息了,准备法会的一些事宜,而泰安帝也重新开始处理国事。

第二天,祈福法会圆满完成,玄清子跟皇帝道别之后,直接就骑着白鹤离去了,泰安帝看着玄清子的背影,若有所思。

收起

相关推荐

相关应用

平均评分 0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用户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