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魔刀》——捡起破烂
1.北境外寒山
子虚国北境外。
山风清爽。和尚背竹篓,脚踏枯枝败叶,一路有声有色。
将近深冬,可这北方偏隅却多青木生长。不比中土平凡地界,每到立秋,草木凋零,颓败之色尽显。
半年有余,也不知和尚这是要走到何处才肯罢休。
这一日,和尚翻山越岭拔河又行至太阳西下。一路劳顿正值腹中饥饿,却见远方炊烟袅袅。和尚精气神冲顶,双掌合十‘啪’地拍出一声轻响,接着闭眼颂了声佛号:“阿弥陀大爷,总算见着人家了。”
看起来这和尚有些不正经?
“石子哥,你说这佛为什么都是金子做的?”
被唤做石子哥的人竖起大拇指,答道:“有钱,大爷。”
和尚似懂非懂,点头道:“那你说,我以后直接颂作大爷可好?”
“别人都喊做佛,独你一人喊做大爷,这不好吧!”石子哥心虚地试探,心想这昭灵寺的行走,千年一出的奇才可别毁在自己手里。若是带偏了这小秃,怕是吃青菜的那帮和尚要把成天鱼肉的自己下锅爆炒蒸炸煮焖涮。
“嗯……!”和尚似乎改变了主意。
石子哥大松一口气。
“我觉得挺好的。”
石子哥张口就骂:“死秃头,哪里好啦?”
“人人都有求于佛,却不知佛只与人心安,并非有求必应。这些特点跟石子哥你平时描绘的大爷形象如出一辙。”
石子哥的背后全是汗水。
“况且,我从心底敬大爷,一个称谓定不会惹大爷生气。”和尚说完,双掌合十颂了一声:“阿弥陀大爷。”
说完之后,感觉十分上口,和尚自顾自点点头。
石子哥满头大汗,心中怒嚎:“这他妈就喊上了?还有你这一脸满足是怎么回事?你给我马上死去好吗你这个让人恶心的贼秃子。”
石子哥小心翼翼地说道:“你看这漪香楼里的姑娘会喜欢你称呼为小姐吗?所以你看……”
和尚惊觉:“对哦!石子哥不愧是石子哥,见识多。不过石子哥为何拿我佛与妓院姑娘做比较。”
“机灵如我。”石子哥内心咬牙切齿。
“众生平等。”石子哥面带妥协的微笑。
……
远处的村落颇为热闹,十几遛青烟,无风直入天际。和尚双手拖住背后的篓子往上颠了一下,纵身一跃,便从千丈高的悬崖峭壁上落下。奇迹般如同一只鹰隼,飞落到一株四季常青的大树上。大树吃重,难言其痛,只能发出一阵‘吱吱嘎嘎’地求饶声。
和尚见大树树枝将断裂,一手握紧竹篓绳,双腿曲起,另一只手拍向树干,斜向地上落去。
这一落,直落得万千尘土掩人面,活像泥人惊慌失措瞎眼乱蹦跶。
这一幕落到远处打猎归来的一仗年轻人眼中,直叫他们笑弯了腰。
若是知晓这泥人是从这千丈崖上跳下来的,这帮人指不定得跪下拜他一声:“好汉留名。”
几个年长猎户为探究竟,将死去多时的豺狼野兽放下,拨动半人高的老硬野草桔秆朝着和尚走去。
和尚正拍打身上灰土,见有人前来,下意识地篡紧手上竹篓,将其背在身后。也许是意识到自己不该紧张,赶紧向他们走去。率先开口询问道:“见过诸位,敢问诸位大哥,此处距甘山还有多远。”
天色有些暗沉,几人看不清这满脸灰土的和尚长相,原想着和尚莫不是化缘都化到这地方来了?见和尚是问路,当下有人热心地回道:“先生要去甘山?这甘山距离此处颇远哩。往北至少行好几百里路程,途中荒无人烟,我族中听闻那处传说,还从未有人去到过。多是行了几日便折返,途中险地不断,小先生你……”
“哦,小僧来自中土昭灵寺,法号‘一念’,诸位唤我一念就好。小僧此去甘山,是有要务在身,耽搁不得。”
当然,当务之急还是得化缘,和尚心中想道。近乎熟套地自报家门。
甘山早已不是那个甘山,久远之前,那处还叫敢龙山,有人去过,并发现那里无龙也无险,就不叫敢龙山,改叫甘山。险在路途人心,安在甘山护阵。
昭灵寺的和尚此时也被扫地出门,但说出自昭灵寺总是没错的。桑二哥说:“别灰心丧气,不就是被赶出来吗?有什么大不了。等你以后天下无敌,他们还不上赶着巴结你。但是你转念想想,以后逢人说起,你还是要说来自昭灵寺。名头多响呐!树大乘凉真舒坦。”
去甘山做什么呢?报信啊!这个信不传过去,怕她寝食难安。好人要做到底吧!天底下那么多去妖族的路,为什么走最远最险的这一条?
看守雷峰塔的枯剑宗弟子被熟人砍死一个,和尚愁。南疆那处放话,若有出家和尚敢来此处,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和尚愤慨。汤谷蛮子茹毛饮血,专吃细皮嫩肉的美女帅哥,和尚拍拍胸脯摸摸脸,害怕不已。最后不就剩北冥这一条路了。
白天短晚上长,路难走山难爬,一天不过几个时辰天色漆黑,真应了那句话,世上四大黑:北冥水,灯下黑,夜天国的妖,黄泉地府的鬼。
你见过地狱的鬼吗?
“死了会下地狱的人,那可不就是因为心太黑?”
想起黑就想起白,和尚心头浮现桑二哥欠揍的笑脸:“四白之中最白不过少女的屁股。”
有多白和尚活了二十多年依然不知,但桑二哥神圣严肃的神情告诉他,那一定是白的噌亮,比之天空的皎洁月光丝毫不为过。
桑二哥一转头,见旁边杵着个光头作附耳聆听思索装,一蹦三尺惊喝道:“死和尚,你何时立在我身后的?”
“二哥你魔怔了,方才不是一直在与我探讨问题吗?”
“探讨你个头!忘掉,全都给我忘掉,你这个让人恶心的秃头。敢于外人说出去,看我不拔了你的舌头。”
和尚吓得赶紧捂住嘴巴跑向门外。
……
一听和尚来自遥远的中原,众人交头接耳地探讨,仔细打量着和尚。
猎户们都是兽皮加身,显然并未有过多加工。大概就是那种整块剥下清洗,再打了孔洞以麻绳连接,粗粗地剪了一些补几针。他们这一身,和尚这一身。
天差地别。
没什么好怀疑的了。众人惊疑不定,这和尚真能走。
2.老大难当
昭灵寺,那是什么地方?听起来就很厉害的样子。
“原来是中土远道而来的客人,失敬失敬。”有人学着蹩脚的中原礼节抱拳与和尚打招呼。
和尚心头微喜,竟然有人去过中土地界。和尚双手合十行礼,问道:“这位大叔去过中土?”
远处一队年轻人捡起猎物同样朝着这边走来。他们这一群老小,因为打猎的缘故,脸上身上,都挂满未净的血渍。和尚很想掩住口鼻,但又觉得失礼。被团团围住观赏的感觉真真糟糕,时间怎么就过得这么慢呢?他们什么时候看够呢?
被问起的猎户五大三粗,见周围同乡聚拢,颇为得意地挺起胸膛。
和尚苦恼,大概知道这人要用何种方式开始吹嘘了。大约就是,我也是去过那种地方有头有脸的人了。
阿弥陀大爷,不听不听,和尚念经。
和尚眼观鼻鼻观心,一路嗯嗯啊啊地跟着他们朝村子走去。临近村头,一众年轻人艳羡地看着和尚身上穿的丝绸衣服,各回各家去了。
那五大三粗的大叔见人都走完了,这和尚还踩着脚后跟跟着自己,心想完了,晚饭要多一个大爷抢了。
既来之则安之,两人心头各自宽慰自己。只不过一个文艺,一个随意。
两个虎头虎脑的孩子穿着开裆裤,正在门口掐架。灶屋里妇女正一边添柴一边吆喝着自家男人管管孩子。男人正摆弄着一天的收获,他使唤和尚:“老铁,帮我把他俩分一下。”
和尚看着那两个正打的热火朝天的孩子,心想要不要打扰他们的玩兴呢?
正朝着他们走去,一个带着虎皮头帽的孩子跳起跑来踢了和尚一脚,大笑着朝门外跑去,另一个喊了声“站住,别跑。”便跟了出去,两人在前坪上继续未完的决斗,直至力竭。
女人心疼地喂着两个孩子喝水,烦恼着两个孩子怕是又没胃口吃饭了。不吃饭哪有力气干活,不干活怎么学会顾家。她有些烦自家这个男人,都不知道教导这两个祖宗学会收敛,好让自己轻松一些。凳子又被拆了,还好不用自己修。
男人名叫程松,一念就叫他松叔,他似乎结婚生子很晚,自己年纪不小,两个孩子丁点大。和尚朝着程松笑道:“松叔好福气,有两个孩子养老呢?”
程松老脸一红,尴尬道:“小虎手底下没个轻重,刚刚没有踢伤了你吧!”程松心里不知作何感想,小虎方才下脚可是用了些力气,可这客人并无丝毫责怪的意思。但自己这个做主人的可不能无动于衷。
和尚微笑。“无妨,孩子心性。”这个程松看着粗犷,心思倒是细腻,这事他不提起,自己也会揭过。
“小先生这一路怕是劳苦。”程松搬了几把凳子,围着桌子摆了一圈。
“还好吧!人这辈子都在路上,小僧习以为常。”和尚心头惦记着热乎的白面馒头,毫无感觉地诉说着。
程松却不这么想。中土距离此地何止千里,这其间山林险地都算平常,路上劫财的匪人哪有等闲?何况山山水水之间隐藏的凶猛野兽。这些还不算,据老村长说,出了最近的几座山,外头可是有妖魔鬼怪的。程松想想都心悸。看着瘦弱不堪的和尚,程松没来由有些疑惑这和尚是不是个骗子。
子虚国临近乌有国,两国一衣带水,彼此依偎,据天险南望西域三十六国,这横贯西域三十六国又有一条安稳的官道,称作‘金马古道’。往来千百年的商贾人流皆于此处通关。程松其实并未出过子虚乌有地界,所以并不知道金马古道的事。金马道横穿黄沙飞天的蒲离国,凭着程松的身家本事,怕是也买不起个骆驼。
确实如此,程松很早年出去过一趟,但也仅仅是爬过几座山,就因孤身漆黑夜里被大风吹了个心凉,怕了。在附近山头猫了半月回来,早已失了人样。
和尚双眼虽然盯着桌上的馒头,但眼角的余光却注意到了程松不屑的神色。
“管他呢!我只要两个馒头就好。”和尚心头如是安慰自己。“俩馒头要不了几个钱的,大不了回头还了人情。”
和尚实在饿透的时候,晚饭方才上桌。正盯着那两个大白馒头眼馋之际。那个打架一直落在下风,头带青皮小帽的孩子跑过来一把将整盘两个馒头抓走了。
剩下的只有大盘子盛装的鱼肉杂食。和尚可是正经和尚,要持戒的。
小孩子哪会有喜欢吃这些口味清淡又平平无奇的食物?多半是见着这个长得慈眉善目的和尚总是盯着这俩馒头,觉得其中肯定有玄机。别人看重的东西肯定是好的,有用的。先不管,抢了再说。
程松严肃地用手拍了一下桌子,因为这本来就是应客人的小小请求做的。
带虎皮帽子的叫小虎,那这个带的什么皮帽呢?和尚猜测不到,因为这帽子太脏乱。大概是因为这是老大,不像老二那么娇惯。
“小牛,放下。”
原来是牛皮。
“算你牛皮。”桑二哥又说梦话了,他梦里总是说一些奇怪的话,大都是一些皮毛,诸如凉西皮,麻麦皮等等一些和尚不知道的皮。桑二哥的一张嘴很厉害,最喜欢做的事儿就是跟一些顽皮孩子斗法。他说孩子最好欺负,大人都贼精。这点和尚深有体会,弯弯绕绕的总是惹得和尚脑瓜子疼。
孩子沉默,将抓着馒头的双手缩进怀里,倔强地看着和尚。
“无妨。”和尚从怀里拿出一个甘棠,用袖子擦了擦,朝着小牛递过去。“你看,我拿这个跟你换。”
小家伙眼睛一亮。
程松这年纪,头一次见到这么大的果子。
甘棠,性喜温热,多见于天南中州,昭国,大宛,小宛等气候温和之地。这果子离开了树枝,并不能长久保持新鲜。但和尚日夜不离身的竹篓子可不是凡物。但行了这千百里路,这几个果子早就吃剩的不多了。
一个甘棠换两个饱腹的馒头肯定不亏,但价值上就……
和尚做了一辈子亏本生意,怎么会计较这么点呢?互利互惠达成共赢。嗯!就是这样。
和尚恨不得打自己一嘴巴子,早先经过子虚国都城就应该多换一点的。
小虎见了眼馋,就连这家主妇都好奇地看着和尚手里这个拳头大,白白胖胖又整个布满黑色点点的果子。
小牛伸长脖子,鼻子探了探。并未闻到任何气味。继而小心翼翼地伸出一只手,将馒头递给和尚。空出来的手摊开,想要甘棠。
和尚哭笑不得。这太亏了!
“要两个才能换。”和尚坚决不让步,他将到手的馒头放进盘子,看着小家伙的眼睛认真说道。
小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很简单,大和小,多和少,黑与白。小牛指着馒头,再指了甘棠。意思很明显,都是同样大,怎么能换两个呢?
若是桑二哥在此,定然觉得其乐无穷。可和尚真的被饥饿折磨了,但他耐心充足,这让他并没有因为急躁不耐把事情弄到糟糕。这家的大人总是无动于衷,更不知道去劝解哪一边。平时生出这等事情,大概就是等孩子玩累了,馒头扔了,就捡回来喂了狗。
和尚需要这个馒头,还需努力与这孩子斗智斗勇。
“这个很好吃的,你不要,我就自己吃咯?”和尚说罢,将甘棠缓缓递到自己嘴边。
小牛不干了,嘴巴一撇就想要打雷下雨。
和尚微笑,胜利。适当的激将法什么的对付小孩子,手到擒来。
其实很简单,小孩子很容易妥协,虽然他很不情愿。也并非和尚本愿。
人这一生,有无数次妥协。它是一个人成长的标志。
小牛不高兴地将另一个馒头放进盘子,推到和尚面前,摊开双手索要甘棠。
最后的交易十分愉快,这家妇人将甘棠一分为二,让俩小子自己挑选。待切开之后看到里面的种子之后,内心窃喜。
来年春,程松将种子埋在土里,悉心照料很久很久,甚至都没有心思上山打猎。最后不负所望,种子在炎夏发了芽。又在北地某一个冰冷雨夜彻底沉寂,化成泥土。
和尚拒绝了这家的好意,拿了床薄被栖身于柴房,虽然脏乱,但胜在安静。睡了小牛那小子的床,指不定他又不快活了。老大难当呢!
你说是不是,石子哥?
和尚进入梦乡。
梦到了石子哥,桑二哥。几人快活地走进花楼吃酒。和尚端杯酒刚想下口,瞬间吓醒。
“阿弥陀大爷喝不得。”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