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浅唱》——喳西泰
引子
引子
四月的锣圈岩村早已是山花烂漫、林木吐翠,在春日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惹眼醒目。田野里,金黄色的油菜花竞相绽放,把锣圈岩村装扮得无比妖娆、无比惊艳,一群群蜜蜂飞来飞去,争先恐后地采着花、酿着蜜,似乎要竭力把生活的甜蜜全部播撒在整个村子。
周末放假的孩子们欢呼雀跃,在山间灌木丛中来来回回穿梭,采着椿芽、挖着野菜,收获着春天胜利的果实。走进村子,老远就可以闻到椿芽和野韭菜散发的沁人心脾的芳香,恨不得抱着新鲜的椿芽和韭菜,就直接大快朵颐起来。
锣圈岩村位于宣恩县椒园镇南部,美丽奇特的自然景观锣圈岩巨型天坑就坐落在这里,还有千奇百怪的锣圈岩石林,曾让无数游客目瞪口呆而又流连忘返。全村9个村民小组,225户,830人。全村的父老乡亲勤劳而质朴,祖祖辈辈享受着这方水土带来的馈赠和恩泽。
自从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春风吹进这个小村,全村77户贫困户就不同程度沐浴着党和政府惠农惠民政策的恩泽,在“尖刀班”队员和帮扶干部的帮扶下,正阔步向2018年年底脱贫摘帽的目标大步迈进。
第一节
1
“老伴啊,早点起来做点吃的,好上坡做苞谷营养块呢!”天刚露出鱼肚白,80岁高龄的老黄就翻身起了床,迫不及待地穿好衣裤催促老伴早点起床。
“催!催!催!催个啥呢!你是不是要上北京去赶考嘛!”老伴似乎显得有点不高兴,习惯性抻抻酸疼的胳膊,但苍老的脸上仍露出诡异而和善的微笑。
“都一把老骨头了,还上北京赶考呢,不考死在半路才怪。你不晓得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的道理啊,要赶上好天气把苞谷营养块做好,否则我们那八斤苞谷种就要打水漂泡汤了啊!那几个猪娃就要跟着我们挨饿了。”
“前几天,你没听‘尖刀班’队员在小组会上说,今年无论如何要脱贫、要摘帽嘛,我们老两口不攒劲搞,怎么脱贫?怎么摘帽?”老黄明知道老伴是故意在和他逗趣,但还是照例给老伴讲着不厌其烦的大道理。
老伴并没有在床上刻意“绵床”,而是麻利地穿好衣裤就去灶间烧火去了,她知道迟起来一会儿老黄又要开始唠叨“催命”了。老黄清早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牛圈给那头壮实的大黄牛喂草,他生怕这头大黄牛饿着冻着,他把这头大黄牛当作是他们老两口土里刨食的命根子。
“我是老黄,你也是老黄,我可把你当亲兄弟一样对待啊!我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能让你饿着啊!”老黄边给黄牛喂着鲜嫩的青草,边抚摸着黄牛金黄色的额头,还不停地喃喃自语。黄牛似乎吃得特别甜特别香,也听懂了主人无休止的絮叨,时不时叫唤几声回应着主人,似乎表达不尽对主人深深的谢意。
“老伴啊,豆皮煮好了呢,快来吃啊!”还没等老黄叙情叙够,老伴香喷喷的豆皮早已出锅了。为了让老黄身体营养跟得上,老伴总是不忘在他的豆皮里加上一个大大的荷包蛋。尽管夫妻俩为了这个荷包蛋总是推来推去,但最终老黄还是拗不过老伴的犟劲,只好哽咽着把荷包蛋一口一口吃了下去。只有他自己清楚,这一个个荷包蛋里包含着老伴对他的无限深情和爱意。
老黄名叫黄秋生,生于1939年秋天,是罗圈岩村土生土长的土家汉子,年轻时也是村里出了名的“村草”,个子高挑而威武,俊朗的外表也曾让全村的少女倾慕不已。老伴比他大两岁,老黄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去老伴父母家,妻子就是给他煮的一碗荷包蛋面条,那香喷喷的味道,现在都还记忆犹新。
那时,一碗荷包蛋面条必须在招待最尊贵的客人到来时,主人才舍得拿出来。想必第一次见面,老黄就成了妻子心心相印的对象,成了妻子一见钟情的佳偶,成了妻子一生的不二选择。结婚五十多年来,妻子都是在一个个荷包蛋里倾注着对他的爱。想到此,老黄禁不住再一次哽咽,蛋黄差点从喉咙里呛了出来,但老黄还是竭力掩饰着自己的情感,把蛋黄慢慢咽了下去。
青山之下,村庄之廓,虽然宽阔的马路逶迤环绕,但崎岖蜿蜒的小道也如蛇形盘绕前行。“太阳出来嘛闪银光呢,如今的生活嘛比蜜甜……”,吃罢早餐,太阳刚刚冒出山尖,远处的山岚仍还飘着浓浓的白雾,老黄和老伴就身背背篓,肩扛锄头,唱着歌谣,相互搀扶着向山间田野里走去。
远远望去,眼前的景象俨如画家笔下一幅精彩的乡村油画,令人美不胜收。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