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青春往事》——程茵
第一章 吴家有女初长成(一)
一九四五年的春天,抗日战争即将接近尾声,日军的铁蹄渐行渐远,那时的中国乌云将散,百废待兴,全国上下都期盼着和平的曙光。
这一天风和日丽,在一个距离东北中心奉天两百多公里的县城利州,一户人家正在喜气洋洋的办着升学宴。这户人家就是利州城里有名的德祥钱庄的东家吴家。德祥钱庄的现任掌柜名叫吴彦东,性情宽厚,温润如玉,是利州城里响当当的人物,游走在商界与政界之间如鱼得水,不仅事业成功,家庭也是十分美满和睦。今日升学宴的主角就是吴彦东的独女吴茵。
利州吴家的祖上闯关东落户于此,靠给地主种地扛活为生,一直都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却也只能维持温饱,勉强度日。直到吴彦东的父亲,吴家老太爷吴永寿娶了乡下地主家的女儿,日子才逐渐好转。吴彦东的母亲,吴家太奶奶王福玉原是地主的女儿,虽长相粗笨,但吃苦耐劳,下地干活不比男人差。吴永寿的爹带着七个儿子在王家干活,十七八岁的七子吴永寿老实忠厚,英俊能干,被王福玉的爹一眼看中,便问吴永寿的爹与他结为亲家可好。吴永寿的爹为人十分老实,自然不敢高攀,奈何王福玉的爹一再恳求,就应下了这门亲事。
王福玉比吴永寿大三岁,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婚后二人将吃苦耐劳发挥到极致,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并育有一子,即吴彦东。吴彦东幼时爷爷和外公相继过世,再加上军阀割据,连年征战,家里的收成一年不如一年。一次,吴永寿在地里干活受伤躲过了征兵,但他还是决定出去闯荡。吴永寿告诉王福玉等他,然后带着家中积蓄一走就是十年。在此期间,王福玉一人既要种地维持生计,又要拉扯孩子,还要忍受村里的流言蜚语,着实过了一段十分艰苦的日子。母亲的刚强深深的触动着吴彦东,让他迅速的成长起来。付出终有回报,这段时间的忍辱负重的时光换来吴永寿一生对她的尊重和爱护。十年之后,王福玉苦尽甘来,吴永寿终于在城里闯出一片天地,德祥钱庄初具规模,吴永寿也把她和儿子接到利州城内定居。
吴彦东从十几岁起跟着吴永寿做买卖,谈生意,耳濡目染又青出于蓝,很快就能够独当一面,德祥钱庄在他手中发展状大。而吴永寿是个没野心的人,便早早的退居二线,做起了老太爷,过着喝茶遛鸟的生活,每天跟太奶奶王福玉有着说不完的话,仿佛要把那错过的十年补回来。
吴彦东的夫人是城里有名的私塾先生钱玺忱的大女儿钱湘月。钱湘月知书达理,一双大眼睛似一汪碧水,让吴彦东情根深种。他们夫妻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是人人羡慕的神仙眷侣。年轻时钱湘月常去父亲的白鹤学堂帮忙,婚后就专心在家相夫教子,赡养老人。钱湘月身体单薄,好不容易才有了独女吴茵,是全家的掌上明珠。
吴茵从小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活泼聪明,性情顽劣,一头乌黑茂密的长发和俊俏的鼻子像极了爸爸,鹅蛋脸型和弯弯的眉毛又很像妈妈,一双眼睛虽没有妈妈的眼睛大,但却总是亮晶晶的,十分却惹人喜爱,最漂亮的就是她的嘴巴,完美融合了父母的优点,樱桃小口,点点红唇,让人过目不忘。
这一天正是吴彦东为吴茵举办的升学宴。就在前一阵,吴茵考上了国立东北大学,前身是张作霖创立的东北讲武堂,后被其子张学良改为国立东北大学。得知吴茵考上大学之后,最高兴的就是吴家老太爷,逢人就说“我们老吴家终于出了一个秀才,我孙女是我们老吴家第一个秀才!”自从吴茵考上大学的消息传出之后,来吴家提亲的人络绎不绝,但都被吴彦东一一拒绝,多好的条件都未让他心动,他不惜得罪亲友故交,也没应允一门亲事,让人十分不解。
升学宴这一日,吴家门庭若市,可唯独没有见到吴家大小姐吴茵。吴家老太爷太奶奶坐在正座上接受客人们的祝贺,钱湘月挥手示意在院内招待宾朋的吴彦东进屋。
吴彦东刚进门,钱湘月就焦急的说道:“到处都找不到你的宝贝女儿,真是急死人了,一会儿就开席了,她总要出来感谢一下,毕竟大伙都是为她来的,不露面不礼貌呀。”
“茵茵的性格你也不是不知道,她最不喜欢这种场合,肯定躲在哪里偷闲,就随她去吧,不要着急了。”说罢,吴彦东扶着钱湘月往外走。
“都是你给惯坏的。”钱湘月在吴彦东怀中嗔怒道,却不自觉的笑了。
“夫人请吧。”二人相视一笑,挽手走进院中。
吴家院内,酒肉飘香,高朋满座。吴彦东代表吴家对大家拱手致谢,钱湘月在一旁目光柔和的看着他,满眼尽是爱意。
吴彦东说道:“各位光临寒舍,吴某感激不尽。承蒙各位关照,小女不才考上了大学,今日在家设宴,特此表示感谢,请各位开怀畅饮,不醉不归。”
“好!”众人皆在席上拍手叫好。
说完此番话,吴彦东开始挨桌敬酒,利州城内的达官显贵都在席间,自然不能怠慢。
走到第一桌,众人起身,一个高瘦红脸的男人先开口道:“彦东兄弟真是恭喜你啊,茵茵真是有出息,考上这么好的学校,整个利州城里也没几家的孩子比得上她。”此人是利州的县长,名为李宏元,眼睛骨碌碌直转,一看就是十分精明之人。
“是啊,我家那个臭小子可比彦东哥家的茵茵差远了,整天吊儿郎当,不学无术,给他找的差事也不好好干,真是愁坏我了。还是女儿好,像茵茵这样聪明乖巧的女孩儿最是讨人喜欢,彦东哥真有福气。”与吴彦东称兄道弟的这位是财政局一科长,名为乌树森,带着金丝眼镜,长得十分白净,一身书生气息。“可是怎么不见茵茵?”
“诸位过奖了,托大家伙的福,茵茵这次考得不错。我本想带她亲自给各位道谢,但茵茵毕竟是女孩子,不宜抛头露面,况且各位也知道,茵茵被我惯坏了,性情顽劣,怕是会让各位见笑。几日前忽然说想念外公,就招呼也不打的跑去乡下外公家了,是我岳父托人捎来口信,我们才知她已去了乡下,今天还没回来。”吴彦东笑着解释道。
“小小年纪就这样闯练,将来必成大器啊。”众人附和道。
“过奖了过奖了······”吴彦东笑着摇头,满脸尽是喜悦,幸福的波纹从他的眼角荡漾开来。女儿虽贪玩,但却十分懂事,如今又出落的楚楚动人,一颦一笑皆十分可爱,实在是他们全家手心里的宝。
酒过三巡,众人皆尽兴而归。吴彦东在门口送客,钱湘月打发下人收拾庭院。送完最后一位客人,吴彦东忙回到院内帮钱湘月收拾。钱湘月说:“茵茵就是这样让你这样惯坏的,明明是她跑去玩了,你还替她说谎。”
酒量极好的吴彦东此时也有些微醉,他拉着钱湘月的手说:“我知道你在担心她,放心吧,茵茵是咱们的女儿,她是个有分寸的孩子,晚饭之前一定会回来的。”
说完二人缓缓走入卧房休息。
第二章 吴家有女初长成(二)
利州城内的一个医馆里,吴家大小姐吴茵正盘着腿在院内的一棵树下津津有味的啃着西瓜,旁边还有一个瘦削高挑的女孩子,是医馆主人的女儿刘晓琳。她们从四五岁就认识,到现在一直是最好的朋友。刘晓琳留着学生头,戴一副小巧的黑框眼镜,她正翻着一本武侠小说。
“我说吴大小姐,你的吃相怎么一点女孩样子都没有,吃个西瓜吵得我都没法看书了,你这个样子,将来怎么嫁的出去啊。”刘晓琳眨着圆圆的眼睛,笑嘻嘻的说。
“这不是没有外人嘛,我妈也老这样说我,在外面我会注意的。”吴茵头也没抬还在吃瓜。
“今天你家给你办升学宴,你就这样悄悄溜掉了,是不是不太好啊。”
“升学宴有什么意思,那些人也不是来看我的,都是看我爸的面子,大热的天闹哄哄的,还不如在你这里躲清静。”
“我的升学宴也快办了,我还不知道躲哪里呢。”刘晓琳愁容满面地说。
“你要是躲出去肯定被你爸打,还是别躲了。”吴茵不再吃瓜,不无担心的望着刘晓琳。
刘晓琳下意识地看了看手臂上的疤痕,叹息道:“真羡慕你有那么好的爸爸,你的妈妈也不像我妈这般唠叨,夫妻感情那么好,不会动手吵架,也不会殃及无辜。”
“琳琳,别这么想,父母都是爱子女的,你爸在学堂教书,教训学生都已经习惯了,你妈妈一个人经营医馆,太忙了也难免急躁,他们都是太要强了。”
“还好我也要去奉天读书了,终于可以离开这里了。”刘晓琳考上了奉天的东北商学院,也是十分出息了。
“别这么说,离开家乡肯定会想她们的,我就不想离开家人。”说到这里吴茵的眼眶有些红了。
“不说这些了,晚饭我们出去吃吧,知道你要来,我妈早上出门行医前特地给我留了钱,让我带你去吃点好吃的。”刘晓琳放下手中的书说道。
“不了不了,我还是回家去吧,家里的老头老太太们一天看不到我肯定要着急的。你用这钱去买点好酒好菜回来,晚上跟你爸妈好好吃一顿,他们肯定会高兴的。”说完吴茵起身,拍拍自己的百褶裙,一路小跑的回家了。
吴家大院门口,太奶奶王福玉正坐在门墩上张望,看到吴茵跑回来立刻要站起来。
“诶哟,奶奶,你可慢点啊。”吴茵赶紧加快脚步扶住老太太。
“你这小犊子,一整天都跑哪去了?”老太太嘴硬,看见孙女心里却乐开了花。
“今天刘晓琳她妈出去行医了,我去她家医馆陪她。”吴茵乖巧的答道。
“怎么没叫那孩子一起来家里吃饭?”
“做了什么好吃的还要人家到家里来吃。”
“没有你的饭,一天天也不着家,像什么样子。”
“诶,这老太太······”
说罢,祖孙二人一起走进院内。
吴家老太爷吴永寿正在侍弄他的月季花,吴茵向她大喊一声:“爷爷,我回来了。”
“知道你回来了,快洗手吃饭,今天你爸妈下厨。”吴永寿放下手中的花剪说道。
“好嘞!”吴茵欢脱的跑向厨房。
'爸,我回来了,做什么这么香?“远远的,吴茵就看到了吴彦东的身影。
吴彦东回头温和的笑着:“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虾仁扒油菜,你妈还在炖排骨。“说罢看向钱湘月会心一笑。
“今天跑去哪里了,也不和大人说一声。“钱湘月问道。
“我去晓琳家了,早上是想告诉你们的,可是我一醒来你们都已经去忙着招呼客人了,我就从后门溜走了。“吴茵调皮地吐着舌头。
“知道你也跑不远,下次再这样也要打个电话告诉一声,快去洗手吧。”吴彦东将吴茵支开,对钱湘月说:“你看,茵茵就是躲清闲去了。”二人继续做菜。
餐厅内吴永寿王福玉已经落座,吴茵和下人帮着父母端菜。做吴家的下人是最轻松的,吴彦东钱湘月夫妇经常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一家五口带人也是几位和蔼尊重,也是穷苦人出身,就多一份理解。
由于吴茵快要离家上学了,吴彦东夫妇最近总是亲自下厨,每一餐都十分丰盛,弥漫着满满的爱意和不舍。吃饭的时候谁也不提离家后的日子,吴茵也会讲一下话都长辈开心,她还不知道离开家意味着什么,却也能感到淡淡的忧伤,毕竟一家五口从未分开过。
饭后吴茵陪着爷爷奶奶在院中纳凉听戏,吴彦东在书房查账,钱湘月先行回房。等到吴永寿王福玉都睡下了,吴茵回到自己的房中,环视屋内的东西突然有些伤感,想把每一样都带走,想上学之后还能每天见到家人,“唉,索性就一个一个也不带吧。”吴茵喃喃的自言自语。
另一边,吴彦东查完帐回到卧房,看见钱湘月正在缝被褥,便对她说:“时候不早了,不要做这些了,伤眼睛,再说省城什么东西买不到,这些拿着也不方便,我们去送茵茵的时候一起买了就好,挑她喜欢的花色。”
原来钱湘月在给吴茵缝制被褥,听了吴彦东的话她说道:“奉天冬天比咱们这边还要冷,这床被褥是加了羊毛的,女孩子可不能凉着,再说外面的东西哪有家里的好······”还没说完她便红了眼眶。
见状吴彦东不再说什么,只是在等下陪着钱湘月,二人没有说话,心里都有些难受,只希望时间过得慢些,让他们的女儿在家里待得久一些。
吴永寿王福玉的也没睡着,王福玉微微的叹了一口气,吴永寿说:“怎么还不睡啊,平时你可是一沾枕头呼噜就起来了。”
王福玉说:“你不也还没睡,想到茵茵要去外地上学了我就睡不着。”
“孩子大了总要出去见世面,咱们茵茵有出息,考上了省城的学校,咱们脸上有光,应该高兴啊。”吴永寿安慰道。
“从小在身边的孩子说要走哪能舍得,茵茵有那么可爱懂事,从不让家里操心,总是逗我们开心,她一走家里肯定冷清不少啊。”
“咱们茵茵不是一般的孩子,她该出去闯荡,县城太小了,可不能把她拴在身边一辈子,不然书都白读了。”纵有千般不舍,吴永寿还是希望吴茵走出去。
“我知道,当年你离开家的时候我没说什么,现在自然也不能说什么。”想起往事,王福玉说道。只是她比别人更明白,家人分离的感觉。
“茵茵还年轻,有些事要去经历,咱们俩只要健健康康的,好好的等她回来,等她带回个孙女女婿叫我们一声爷爷奶奶,这小县城里哪有人配得上咱们茵茵。”
“是啊,我看哪家的小子都比不上茵茵。”
“如果咱们有福气,也许还能看到茵茵的孩子,肯定也是个惹人疼的孩子。”
吴永寿王福玉二人一言一语的不知说了多久。
今夜月色如水,微风吹过窗棂,偶尔能听到几声远处传来的狗吠,吴家人怀着共同的心事,渐渐进入梦乡。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