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心使者传之容己玉无声》:千年古玉惊现于世
千年古玉惊现于世
自古人间多爱恋,情恨难书,对错皆为案。莫道无缘终是散,有心者始将情演。
墨卷丹卿情作典,用尽余生,但把卿来撰!吾不知情书几段?却相信命须君判!
——调寄《蝶恋花》
1994年10月的一天,一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玉器专家李伯然带领的内蒙古第一考古工作队,在敖汉旗文化馆相关人员的随同下,最后一次来到地理坐标为东经120°51`,北纬42°23`,位处努鲁尔虎山脉北麓,大凌河支流牤牛河上游,海拔400-500之间的兴隆洼遗址上!
面对眼前叶落枯黄秋草鬓,人烟袅袅几番尘的景象,不禁心生感叹道:“千年风霜并没有封藏这片土壤,万度春秋亦没有埋葬这块地方!”莫不是冥冥中自有注定要他来到这里,揭开历史留下的沧桑?莫不是机缘巧合下选中了他,要他来把深蜷地下的秘密公之于堂?
他有一种被使命召唤的应然,又有一种强烈的将有重大发现的预感,乃告之与众:“不管发现什么器物,都要敬拜天地、礼参神佛;亦无论有什么收获,都要尊重祖先、叩跪上苍!”然,队伍里不免有笑他古旧传统的,亦有说他封建迷信的,李伯然则权当小儿口,并未在意。这一夜且在准备工作中过去,无话。
翌日清晨,曙光刚嵌东方,微微冷风吹来,如针刺骨,若蚁入髓,考古队员却早已展开行动。经过一上午的忙活儿,算是把遗址区域重新划定,另标出两块之前没有标注的探方,整体上讲就是按部就班地扫扫地、刮刮灰尘而已,对于发掘工作而言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但到了下午,在基址边墓中发现了一具少女遗骸,这引起很多考古队员的注意!紧接着,剥去土壤,拭去沙衣,一位若隐若现的美人安静地沉睡于此!
这一刻,我不知道是考古队员让美人重见天日,再临尘寰;还是他们打扰到了美人的睡梦、侵扰到了她的安宁?所以我明白了李队长为什么会说那段话了。
对不起,我的美人!我代他们说一声迟来的道歉!其实他们也是本着科研的精神在为人类做贡献。
细心的李伯然发现,美人耳侧有一淡淡绿色的闪光点,依照他以往的经验判断,这乃是千年古玉才有的光泽!莫不是、这里真有传说中的“美人玉”?一腔热血直注心头,好像有把火在燃烧,马上就要从胸膛破骨喷薄而出!
李伯然强压悸动,迈着已经有些酥软的双腿向它走去!就在他的手指刚接触到那个闪光物体的一刹那,李伯然欣慰地闭了下眼儿,他心中的石头落了地!
这、就是他要找的奇迹!一个足以把全世界玉史向前推进一千年的铁证和物证,不,是玉证!
本来这一幕到这就该结束了,我原来设计的就是等他把那枚玉玦从土里挖出来后,落下去的尘土随着他的手抬起,举到阳光可以直射的位置——影片名:容己·玉无声——划破荧屏而现!
但是,这只是一个先导!请问,千年古玉有何用?改写玉史又如何?放进展览柜也不过是块精美的石头罢了,就算换成了钱我又花不着一分,且写它干啥?
而这才是故事的真正开端:就在众人为美玉啧啧称奇、瓜瓜称赞的时候,李伯然意识到:“如环而缺,出必为双;含沙细绳,配成龙凤!或阴或阳,千古不易;亦左亦右,生死永恒!”原本一对儿的东西,可现在却为何单单只剩下一个了呢?故而,他把美玉暂交到助手手里妥善收好,又俯下身去仔细寻找,奈何掘地三尺不见黄金线,遍寻九遭无有真人影,徒劳无获而略显沮丧。
悻悻然,对望着美人的脸庞暗自兴叹:“我不知道我为何会来到你的身旁,我不知道你为何会在这里下葬,我也不知道从今而后我们会怎样?但我知道,你一定非同凡响,你定是有卸不下的忧伤才裹卷尘世之愁怨而化尸为骸,你定是有解不开的落寞才携带未了之心愿而以骨代碑!而你若需我的帮忙,我愿意用我此生来完成你尚未完成之使命,我以我心向你发誓,绝不更易!”
他就好像读懂了美人的心事一样――尽管她已经没心了――看到了她的过往!那一刻,他不是李伯然,不是考古队员,亦不是玉器专家,而是一名虔诚的教徒,只不过他信奉的是爱情,皈依的是红尘!
片刻间,四野鸦雀无声,人也噤若寒蝉,风也停。
突然,美人右眼眶里的封土蓦然动了一下,竟裂开了一条缝儿!李伯然全身一紧,待要细瞧!一道幽光破土而出,直冲斗牛,射伤日月,刺穿九重!
众人皆大惊失色,险些失盲!再看李伯然,则不敢稍纵怠慢,赶紧伏地拜之不起!
随之这一幕告一段落!
古玉之谜上
书接上文,话说千年古玉惊现于世,藏于睡美人右眼眼眶里的这枚古玉,竟能自发一道幽光,破土而出,直冲斗牛,射伤日月,刺穿九重!众人皆大惊失色,李伯然亦伏地拜之不起,不明所以?
且看另一个时空所在,那是一座辉煌的大殿里,一位美人兀然花容变色,惊讶起身,好似雷击过电般感应到了什么?只听得美人儿自念一声:“不妙!”
站立在她身边的侍婢乃上前关切地轻问道:“怎么了?领主?”
美人没有回答,也许她没有听见,或者心不在焉,只是用深邃的眼神看向殿外。透过殿门望去,未见灰暗的天空中有什么异常,可是却为何愁容要紧锁美人儿的眉头?是不是要下雨?担心没收衣服呀?
还是在这个时空界内,另一处所在,同样是一名女子,正在伏案批阅,几乎是同一刻,她也停著笔端!但见其写道:
“因没有生离死别之痛,本应珍惜一缘一梦,故有此长情长恨之卷。凡情皆发乎于心者,以致情定终身、心有所属而止。然此间风月多临波,惊魂动魄,或所遇非人,或始乱终弃……所以天下奇缘怪恋亦不足为鲜矣!但入红尘,为我门下;心生眷恋,即是情徒也!”
只是笔下最后那个还未写完的“也”字跟着错了比划,好像她也意识到了什么?话说有这么灵验呢?顺便说一句,文中诗句乃是译文。随即,这名女子撂下手中的笔,起身唤人。
待侍者入内,她交代了侍者几句,侍者复出。她却显得局促不安起来,开始在屋内盘桓走动。像是要等什么人,急于见她一面;又像是在担心会发生什么事情,一时没了主意?抑或兼而有之?并自言自语道:“不可能!怎么会这样?若天命如此,我等又将如何呢?”
………………………………
此一方且不知将会做出什么应对之策,这一边李伯然也没有闲着。
是夜,李队长打起了电话,尽唠一些专业性的词语儿,还一聊聊半个多小时。
助手小吴在室内,无比慎重地清理着那颗少女的头骨!
话说在这间临时的工作屋里,摆满了各种考古的仪器、工具和图表等。特别是李队长的台面上,一大堆文件、图片,圈圈画画,也知什么含义?其中包括:博物馆的绝密档案、研究敖汉八千年历史的参考文献、一本厚重的解玉书籍、及所有箭头和标注都最终指向的那块李队长发现的玉玦的图片!
这似乎可以隐喻李伯然并不只是考古专家那么简单,那么他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呢?他所醉心或痴迷的想要解开的迷,又是什么呢?
这时,只见李队长仍没有放下手里的电话,而是边聊边过来翻找,一边对照、一边和对方说解,神情和语气里满是溢于言表的自信和兴奋!终于,对方同意了他的观点,可是,却是李伯然先撂的电话!他挂断的理由就是,他在那本解玉的古籍里发现了这么一段话:
“夫上古之玉,环而缺者,乃为方寸之心也。此方寸之物,或上悬于耳,或下佩于心,盖寓心上之人、意下之君也,当为儿女中之所常见也。……所谓:‘左弹尘,右流苏,梦中人即命中人!’之说,未知其实,权以记之,或以为真耶?……”
读罢,李伯然一时难以自已,竟愣了半晌,杵杵地发起呆来!
小吴发现后,轻放下手里的活计儿过来,近身道:“老师?老师?可以取玉了!”
李伯然这才回过神来,乃把重要的文件收集到一处,其余地统统交给小吴整理,即转身来到头骨前。
待他再次面对面地面对美人的头骨时,看到那枚直冲斗牛的玉玦,已然心中有解。遂带着这份命运垂予的重责,加持此生不容有负的相托,最后一次为她仔仔细细梳妆打扮,认认真真画眉描眸!
作者云:如果传说是一种可信的谣言,那么谣言的始作俑者当为传说的参与者之一,而听信谣言并信以为真,且孜孜不倦以追求正解之辈,就是继承传说的后来人!
后来人应不会止步于传说本身,谣言亦有它原始真实的地方,所以避开道听途说的歪曲,不采流言蜚语的旁释,才有可能看见传说里的人那最动人之模样!
所以这个后来人,拨开迷雾,穿透穷途,终于来到传说中最核心的位置上!那么,他会把谣言变成真语,将传说续写成传奇吗?我们且拭目以待!
一番整理后,李伯然摆正少女的头骨,那清晰可见的面骼,分明是如泣如诉的伶嬛;那娇楚可怜的骨肤,分明是若即若离的红颜!特别是美人那眼眶里的玉玦,灵灵然通彻如心,简直是慧语芳菲欲夺魂!叫人难绝意,怎敢相婉拒?
是以,李伯然下指探取,取出后则小心翼翼地将之放置于一个特制的小盒内,封好收纳在身!连及之前发现的那枚,还有那一沓已经装进文件包里的文件s。
李伯然移步屋外,在叮嘱了小吴几句后,乃星夜驰往京师而去!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