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魏晋南北朝》:前言
前言
从小就喜欢看历史故事,和绝大多数人一样,我的历史启蒙也是从“三国演义”开始的。不过三国之后,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一下子就去到了辉煌的唐朝,这中间可相差着400年的光阴。
好奇心诱使我翻开史书,发现这400年是中国的一段分裂征战史,史称“魏晋南北朝”,而“三国”只是这个大分裂时代的序曲。中国在这个时期,国家分裂,民族仇杀,天灾瘟疫,民不聊生。而发生在这个时代的故事却是精彩纷呈,让人拍案叫绝,唏嘘不已。
有备受压迫,却通过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一代帝王的羯族奴隶;
有礼贤下士,大度容人,最终却众叛亲离,国家分崩离析,饮恨终生的氐族领袖;
有主导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汉化”运动,但却患有严重“斯德哥尔摩症候”心理疾病的鲜卑帝王;
有流落他国沦为乞丐,却机缘巧合通过“金刀认亲”而成为一国君主的鲜卑王子;
有全族遭受屠杀,侥幸逃脱后却成长为另一个杀人恶魔的铁血匈奴王;
有上晓天文下知地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汉人智囊;
还有为求自保而背负“弑君”恶名的羌族酋长。
在这个时期,南朝的汉人讥笑北方人为“索虏”,而北朝的胡人辱骂南方人为“岛夷”,民族和民族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相互征战,相互屠杀。可就是通过这个时期的杀戮和融合,匈奴、鲜卑、羯、氐、羌、蛮、越这些古老的民族最终和汉族融为一体,为伟大唐朝的诞生奏响了一个动人心魄的序曲。唐人以及传承到如今的现代中国人不仅继承了“忠孝礼义信”的汉人血脉,还拥有“跃马扬鞭,锐意进取”的胡人基因,我们就从这些为汉族注入新鲜血液的“异族”的视角来重温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吧。
引子
“鲜卑族”对于现代中国人来说有点陌生,可是在1500年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这个明显异于汉族,有着独立语言风俗习惯的草原民族可是把中华大地搅了个地覆天翻。赫赫有名的唐太宗李世民的老婆长孙皇后,娘亲窦皇后,奶奶独孤皇后,外婆宇文氏(北周公主)可都是正牌的鲜卑血统。现如今我们身份证上既可以写老爸的民族,也可以写老妈的民族,如果从这个男女平等的伦理观角度讲,说大唐是鲜卑人建立的王朝其实一点都不为过。
可惜鲜卑族在浩浩汤汤的历史长河中已经和汉族彻底融合,我们只有在天气预报中才能和“鲜卑”有个亲密接触。比如在冬季天气预报经常说又来了一股西伯利亚寒流云云,这个西伯利亚其实是“Siboria”的音译,而前缀“Sibo-”就是“鲜卑”的音译,“Siboria”翻译过来就是“鲜卑人的地界”的意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人是不会剪发的,秉持“人之毛发,受之父母”的理念,可那时的鲜卑人却有“辫发髡头”的习俗,就是把大部分头发剪掉,剩余的自然垂下或扎成小辫,我们如今在大街上经常看到有些前卫青年就有这种发型,估计是血液里的鲜卑基因在突突跳动吧。
鲜卑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立了多个国家,其中最辉煌的莫过于“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帝国。最初“拓跋”是鲜卑族一个部落的姓氏的音译,但当拓跋鲜卑入主中原后,北魏官僚机构中的汉族学者(按当时“汉族人”看这些人都是汉奸,我们现在看他们却是促进民族融合的汉族学者)按照阴阳五行的说法认为北魏继承的是“土德”,而北方习俗称“土”为“拓”,“君主”为“跋”,而选取“拓跋”二字作为音译就是对这种说法的附会,这不过是“文妖”的把戏罢了。
我们的故事就从“拓跋鲜卑”开始吧。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