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阁》——一代天矫

时间:2019-03-01 15:30:55   浏览:次   点击:次   作者:一代天矫   来源:qidian.com   立即下载

第一章文昌阁

“吱——”,门无风自开。

本来在文昌阁大门外探头探脑的七八个稚童都吓了一跳。

“洪燕,你,你先进,”宁海萍脸色煞白,在背后推了推我。

我不由得浑身一抖,怎么办?进还是不进?

“快点吧,天快黑了。”又瘦又小的宁永萍扑闪着两只圆眼睛躲在最后。

好吧,进去看看,反正这么多人呢!

我拽着海萍的冰凉的手,鼓起勇气跨过了大门槛。

几个人抖抖嗖嗖地猫着身子进了院子。

文昌阁坐南朝北,位于龙城太原徐沟镇宁家营村的东南角。南大殿五间东西两排配殿各五间,阁有二层四角,角上屋脊有龙的九子走兽,角上悬挂铜风铃,阁顶为金色宝鼎。门框有石刻,浮雕二龙戏珠,鹤鹿同春,左右嵌碑文四块。

文昌阁是为祭祀传说中掌管文运功名的文昌神而建。

可是我们这些幼小稚童却没有来过。带着忐忑和猎奇的心境,一间一间的偷瞄。

西配殿第一个家窗户上的糊窗纸早没了,透过雕花木框只看到塞得满满的喂牛的玉米杆。无甚稀奇。我们不由相视一笑,胆子也大了起来。

第二个家窗户封的严严实实,门上还挂着一把锁。我们都扒开门缝往里瞧。一个个脸上顿时都没了血色。

一具黑色的巨大棺材放在南墙根。大头朝西,小头朝东。泛着幽幽的冷光。底下还支着两个木头板凳。地面上光光的,什么也没有。

脖子后面象是吹来一阵冷风,不由得汗毛直竖立,浑身抖了一下,脚像被抽了筋动也动不了。

“对,对不起,我,我们不是故意的。”我连话也说不利落了,心咚咚地在蹦。

“里面,会不会有歪(哪个)?”缩在最后的永萍嘟囔了一句。

“歪(哪个),甚东西了么(什么东西)?”大个子崔珍萍没缓过神来,问。

“唉呀,就是歪!(哪个),勿块(哪个)!”瘦高个杨志英没有点明。

“你说得不会是一一”李丽芬来了半句。

“我害怕,我要回家一一”俊俏的宁红娥带了哭腔。

“嗖一一”一只黑影从脚下穿过。

“啊!”尖叫声响成一片。几个人顿时作鸟兽散。

我被海萍绊了一下,两个人滚作一堆,抱成一团,瑟瑟发抖。

过了一会儿,也没听见什么动静。躲在各处的几个人又聚拢了过来。

“没事吧?”大家七手八脚的把我和海萍拉了起来。

“没事。”海萍拍了拍身上的土。

“不要紧,只是不小心绊了一跤。”我惊魂未定。

“刚才到底是什么?”大眼晴宁淑娟问。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摇摇头。

“好像,好像是只猫,一只黑色的猫。”永萍指着殿顶上。一只乌黑发亮的猫瞪着两只圆溜溜的眼晴,翘着毛茸茸的尾巴,带着警戎的意味,瞅着面前的陌生人。

“噗嗤!”宁红娥笑出了声,“原来是只黑猫,吓死我了!”抹了抹眼角的泪花。

“我们还进不进?”几个人都望向了我。

“进,怎么不进!”我不知从哪来了勇气。

第三间,门虚掩着,轻轻一推,“吱呀”门应声而开。殿内供奉天官福星,上书“天官赐福”两侧书“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福星头戴带翅官帽,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墨眉黑须,面露微笑,身着锦袍,手捧朝笏,腰束玉带,足蹬朝靴。周围五蝠翻飞,祥云缭绕。

心怀诚意,跪下磕了三个响头。其他人也有样学样,都拜了三拜。

东配殿一间放玉米杆,一间放农具。另一间供奉老寿星。白须阔额老翁,慈眉善目,身着百寿衣,一手持桃木拐杖,一手捧仙桃。白鹤左右相伴。我们几个也同样恭恭敬敬地磕了几个头。

正南大殿上书“文昌阁”三字。供奉文昌星君禄星。头戴七宝金冠,面白如玉,双耳垂肩,身着褚红袍,腰缠百宝袋。手捧玉如意,脚踏牡丹花。白鹿阶前卧,稚童读书忙。

恭恭敬敬拜了三拜,几个人退出大殿,又沿西北角拾阶而上,来至阁楼二层。

推开阁门,吓了一跳。只见那魁星头生双角,面目狰狞,绿脸青睛,豹头环眼,锯齿獠牙,状若厉鬼,身着锦袍皂靴,右手握一管朱红毛笔,意为用笔点定中试之人姓名。左手持一只墨斗,右脚金鸡独立,脚踏海中大鳌,意为独占鳌头,左脚后扬踢起,呼应魁字右下的一笔大弯勾,脚上是北斗七星。

相传,魁星爷生前长相奇丑,脸上长满斑点,又是个跛脚。有人便写了一首打油诗来取笑他:不扬何用饰铅华,纵使铅华也莫遮。娶得麻姑成两美,比来蜂室果无差。须眉以下鸿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贪午睡,风吹额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离奇,一步高来一步低。款款行时身欲舞,飘飘踱处呼入口。只缘世路皆倾险,累得芳踪尽侧欹。莫笑腰枝常半折,临风摇曳亦多姿。

虽然魁星爷奇丑无比,但他人丑志不穷,发奋用功之下,居然高中。皇帝殿试,问他为何脸生许多斑点?答曰:“麻面满天星。”再问足(脚)为何跛时,复答曰:“独足(脚)跳龙门。”皇帝见此人人虽丑陋,但应答从容,不卑不亢,便将状元赐与魁星。

另有传说,魁星高中进士,虽满腹学问,可殿试之时,因其长相丑陋,没有点他做状元,羞愤之下投河自尽,被鳌鱼救起,将他载往天庭受玉帝封为文魁星,成为读书人之守护神。“独占鳌头”亦本之于此。

半天没见异状,蹭了进去,跪拜一番。毕竟是小孩子心性,一会儿就都不怕了。摸摸这里,看看那里,恨不得爬到阁顶去玩耍一番。

无意中一扫,瞧见阁顶最上方居然还有一位钓鱼老翁,上书“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好神奇!

一阵清脆的风铃声传来,落日余辉中,一切尽入眼底。阁楼上,站得高,看得远,世界很大,眼睛很小。外面的天一定更宽,更广,我不禁神往……

一代天矫说

想用清徐土话写一本书,好多方言现在正在消失,甚至不懂。发现现在好多人都不太清楚祖宗留下来的宝贵历史,包括我自己。如有借鉴,遗漏,错误,请加评注,指正,敬请谅解。

清徐河东河西咬字发音不一样,有时同一东西,念法不同,甚至一村有几音的现象发生,如有误差,请加评注。

我,高花往东念e,三声,桃花营往西念an,三声,

歪,wai三声,清徐土话,指那个什么东西的意思。

足,念jue一声,清徐土话,指脚。

第二章树中之王

回到家中,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余兴未尽的我止不住心头的乐意,还未进二门,就喊上了:“爷爷,娘娘(奶奶,刘列灯),你们猜,我去哪了?”

“燕儿,去哪了,大家都找你去了,以后去哪,告诉家里一声。”驼背的娘娘(奶奶)忙把我搂入怀中。

“回来了没?”外面传来爷爷浑厚焦急的声音。

“爷爷,爷爷,我在这儿!”一路小跑,钻到了爷爷的怀中。

“唉,你呀,可不敢乱跑了,让爷爷一顿好找!”

“爷爷,爷爷,你猜,我去哪了。”我扑闪着两只大眼睛。

“去哪了?”爷爷不禁也好奇起来。

“我和几个小伙伴去文昌阁了。可好玩儿了,就是,就是看见黑棺材还有吓人的鬼了!”我将两只小手附在爷爷的耳朵上,悄悄地说。

“哈哈哈哈哈……”爷爷闻听大笑了起来,问了一番前因后果,给我讲起古来。

相传,宁家营的文昌阁是龙头,孟封村的四圪垛和碱场营的水圪垛是龙睛,不管天下再大的雨,周围的村庄都被淹了,唯独宁家营淹不了。

宁家营,原名谢家营,本来有五户姓谢的人家,但不知什么原因都死绝了。后来在明朝时期,有位行军打杖的姓宁名斌的将军在此驻扎,起名叫宁家营。也叫宓城。也有人叫宁南营(念yi一声),或宁营(yi)了.宁有宓,寗,甯,寧的几种写法。这岗(里)都念四声宁。老一辈传说十股子家檐(家产)十一股子分。正房生了十个儿子,还有一个丫环生的儿子也给分了家檐(家产)。我们家是老十股。

老爷爷叫宁维林,小名叫年庆儿。原本是清德铺人,本姓赵,排行老三。大爷爷早年去了东北,杳无音讯。二爷爷铜庆儿住北院,但由于外婆家没有男丁,过继给了外家,改姓宁,住南院。这南院和北院一南一北处在一条中轴线上,相互对称。

当年老爷爷年庆儿在榆次王家老柜上当过十三家货行的总掌柜,挣了钱修了这南北大院。

南院有大门和二门之分。大门开在西北角,叫乾字门。大门内称外院,正北一溜牛马圈和磨坊,东南角有一棵五六个人都抱不过来的老枣树,打老爷爷小时候就那么粗,到现在还那么粗,不知有多大岁数。每年到了腊月初八蒸好腊八粥,就让两个小孩一个人拿斧头在老枣树身上砍三刀,一个问“结不结?”另一个回答,“不结!”砍三刀,再问“结不结?”“结呀结呀!”再砍三刀,“结多少?”“结满树,结满树!”“结满树就给你吃八宝!”将砍出口的地方塞满八宝糯米粥,期待来年红枣大丰收。

大院东一排长工房,人多的时候长期雇工就有六十三人。良田有三百多亩,另外光东渠旁就有三百多颗一人粗的大枣树。养着一百多箱土蜜蜂,摇的蜜存放在大缸中都会结一层白晶。有槐花蜜,枣花蜜,百花蜜,各有不同。

大院的东南角是茅则(厕),茅则(厕)旁有一棵二三十米的臭椿树。椿树是百树之王。

相传汉高祖刘邦起兵反秦,路过芒砀山时,醉酒挥剑斩杀了一条头顶王字的大蟒蛇,这蟒蛇乃王莽的前身所化。露宿山间,梦见蟒蛇来缠他,还吼叫着:“还我命来!”刘邦信口一说:“到平地还。”

汉朝江山传到汉平帝(地)时,王莽将女儿嫁给平帝。后来王莽篡位,谋杀了平帝。

汉平帝的皇后是王莽的女儿,生下一子叫刘秀,王莽为斩草除根,非杀掉刘秀不可。

刘秀被救脱身,隐姓埋名十多年。后来,刘秀起兵与王莽争夺江山。

刘秀兵败逃至太行山。烈日当空,人困马乏,饥渴难奈,下令休整。

刘秀躺在一棵小树下的石板上,越想越悲愤,不由仰天大喊:“老天爷(苍天)啊,你要灭我刘秀吗?你要让大汉刘氏一族死光亲绝(绝种)吗?”正喊着,一颗紫红色的浆果掉进了刘秀的嘴里,又酸又甜,既解渴又解饥如救命稻草一般。原来是桑树的果实,桑葚。

众将士也吃了个酣畅淋漓。刘秀吃饱喝足,不由地睡着了。

忽然感觉脖子痒痒的,一阵疼痛,原来是一只蝼蛄。不由勃然大怒:“你这小小的虫子,王莽欺我,你尽然也敢欺负本王,看我如何收拾你!”一手捏头,一手捏肚子,两边一拽,蝼蛄身首异处。恰在此时,远处传来马蹄声。刘秀恍然大悟,这是蝼蛄前来救驾,不由心下懊悔,“对不住,恩人,多亏你提醒,不然我刘秀就要葬生于此了。”从树上撇(折)下桑针,将蝼蛄头身穿在一起,合二为一。“如果老天有眼,你就会活过来的!”说来也怪,那蝼蛄居然真的点点头,爬走了。直到如今,蝼蛄头和身子中间依然有一根类似桑针的东西。

谢过蝼蛄,刘秀不忘谢过桑树:“日后我若功成,一定给你披红挂绿(戴花),封你为树中之王,来报答(以酬谢)今日救命之恩!”一语成谶,刘秀脱险后,果真做了皇帝,未忘桑树救命之恩,遣派太子前往封赠。

太子来到地方,见桑树长得歪歪扭扭,柳树虽高却柳枝低垂,唯独椿树又高又直,很有气派。“就你了。”太子也不管对错,就让下面的人给椿树披上彩红,挂上金花,封作百树之王。

椿树乐得一激动,“噗嗤”冒出两股鼻涕来,至今,椿树身上总有黏黏糊糊的汁液流出来。旁边的桑树又气又急,气得肚子也胀开了,腰也扭了。直到现在,那桑树总也长不高。柳树站在旁边悄没声息,没为桑树说话,至今都抬不起头,叶子一直低垂着。别的树都纷纷指责椿树的冒功领赏的可耻行径,使它臭名远扬,臭不可闻。从此以后,椿树总会散发出一股臭味。

另有传说,因这椿树又高又直,常驻仙人。每逢年三十,家中大人就会让小孩手捧饺子喂椿树,绕树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嘴中念叨:“椿树椿树王,你长长来我长高,你长长来做板材,我长高来做栋梁。”所以,清徐这一带,家家户户院中都种有臭椿树,期待孩子长大做栋梁之材,做顶门圪叉(顶梁柱)。

“歪(那),我也要做顶门圪叉(顶梁柱)!”

“可惜我家燕儿不是男子汉,做不了顶门圪叉(顶梁柱)。”爷爷叹了一口气。

“就不(不吗),就不(不吗),我就要当顶梁柱!”我撅着嘴,晃着爷爷的手。

“好,我燕儿长大后也做顶梁柱!”

长大后,才明白,顶门圪叉(顶梁柱)原来是指男孩子。

收起

相关推荐

相关应用

平均评分 0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用户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