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判断证明》:第一套题
第一套题
16岁前的刘东本名叫刘鸫,刚上小学的刘鸫把名字写得又大又分家,小时候起外号是同学们亘古不变的沟通主题,文化素养有限的小朋友们纷纷叫他刘东鸟。不明真相的任课老师叫同学回答问题,看到刘鸫的名字脱口就叫:“刘鹄”,并解释给大家这是鸿鹄之志的鹄。小朋友们纷纷踊跃地大声叫喊老师的错误,任课老师被同学们纠正后掩面羞涩自知漏了怯,之后几乎从不叫刘鸫起立回答问题。于是在一个师权主宰的学校里,刘东渐渐被老师冷落成为边缘份子。有一次教育局领导突袭检查学校校风,忘戴红领巾刘东鸟同学见到领导大声问了个“领导好!”,威武的领导急急切切嗔怒道:“同学你的红领巾呢?没带红领巾怎么大声喧哗?你叫什么?几年级?几班?班主任谁?”领导们的发问更像是责备。刘东鸟脑子一紧,赶紧一口气不断句地补充:“领,领导我叫刘鸫,鸫,是右边有个鸟...鸟的鸫,不念鹄,鹄是鸿鹄之志那个鹄。”领导完全不可理解这孩子驴唇不对马嘴的回答,于是就拿刘鸫开刀,怒、责、罚。一旁嘴贱的小胖子同学高呼“傻鸟,刘傻鸟,破坏分子刘傻鸟”,文化素养有限的同学们也纷纷欢呼“傻鸟,刘傻鸟,破坏分子刘傻鸟”。在孩子的眼里,人总是要有好坏之分的。于是,刘东鸟升等刘傻鸟,他渐渐感受到“傻”字变成了一个标签,紧紧的贴在后脑勺上,被一波又一波的同学指指戳戳,直到戳得他驼起了背,眼神发直,嘴里总是支支吾吾。
成长到16岁的刘东已经背弃了生活里所有的现实因素,自我世界里的刘东只想去寻求宿命的某种逆转。于是,他把自己所有的少年不如意都归责在“刘鸫”这个名字上面。
刘东喜欢逃避,他从来都不敢面对比“刘鸫”这个诡谲的名字更残酷的生活现实。在他的记忆里,家是破败不堪的僻护所,家人只有一个性情乖戾的老妈。在生活最困难的时期,刘东甚至不敢去想他饭还能吃几顿?书还能读几年?家里房子几时轰然倒塌?他觉得,自己能做的只是默默地拿着户口本去派出所,把名字彻彻底底的改成:刘东。改名这件事是16岁的刘东仅能做到的事,且还是一项免费享有的国家福利。刘东看着户口本改好新名字,会心的笑了。
16岁的新刘东走向人生拐点,中考前,刘东老妈又拿着户口本到派出所把刘东的民族改成“鄂伦春族”。这样,原本考了500分的刘东因为户口上写着“鄂伦春族”被硬加了30分,凭借户口本上的优势顺利升上高中。刘东拿到通知后又一次深深地从心底感谢了政府,感谢了派出所,他觉得堂门口派出所是他的福地,而户口本,就是他的转运符。
刘东高高兴兴地以全校倒数第一的成绩入学,又沉默寡言地再一次被同学们指指戳戳。他不理解,在那个城市剧烈变化、家庭收入与日俱增的年代,所有同学们的生活水平都比他高了一大截。当所有带着纯真笑脸的同学们私下聊爸妈的时候,他就只好自卑的一言不发。
刘东在高中的第一个班主任贾老师是个老红卫兵,性格泼辣且热衷煽情。开学第一堂课,贾老师下马威般地讲了一段自己如何关心生活凄惨的同学的故事,言语中不时地出现:“啊!嗯!哦!”等语气助词,浑厚的大鼻音陪衬着哭腔,听得同学们眼前仿佛出现血淋淋的即视感。角落里的刘东每每抬头就觉得自己被贾老师盯着,那是他短短人生里第一次被吓出鸡皮疙瘩,刘东怕被别人可以的关心,更怕被人戳着脊梁骨来关心,他小心翼翼的躲进自尊的山坳。
接下来的日子,在刘东眼中,贾老师似乎开始肆意地要求并指导同学们跟她学说煽情的话、做煽情的事。刘东依稀记得,全班的第一个血肉模糊的集体活动,就是给父母洗脚,并且洗好后还需要交给贾老师一份感人至深的洗脚心得。刘东觉得自己骨子里是叛逆的、冷漠的,如果昧着良心烂煽情就是在矫情自己、谄媚师权。第二天,同学们纷纷眼残泪痕的呈递了洗脚心得,唯有刘东快快乐乐的玩耍着同桌的透明胶。于是,班主任贾老师将刘东心虚的一切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并划出了阴谋。
贾老师先在行动上孤立了刘东,她的总体思路是先挖出刘东孤僻的内幕,再百般施以血淋淋的关爱,最后证明自己的震撼爱教育再次普世。贾老师时常有意无意的当众点明刘东的孤立,然后又刻意的引导同学们做出一些集体行为来忽略刘东。接着,贾老师使出杀手锏,开一场班会,让大家评价除自己以外的所有同学,然后将评价写在纸条上,汇总统一到每个人的小档案袋里。随后,贾老师开了个主题家长会,把所有被评价的内容给家长看,可谓一招借刀杀人。当然,综述以上整个班主任心里过程都是加以刘东的主观揣测。然而从结果上看,刘东真的被大家孤立了,且有了一档案袋的如何不与同学友好相处的负面评价。东妈平时是个嗓门很大、没心没肺的人。她那天开完家长会后,拿着儿子档案袋发呆了很久,没有一点点防备的样子。东妈知道自己身上最缺乏的就是细腻的家庭观,她看到刘东只是淡淡的说了句:“要是不开心的话这袋子废纸就丢了得了,狗屁老师一顿胡说八道”。刘东听这话立马笑了,母子快快乐乐的去吃了顿羊肉涮锅。那时起刘东对老妈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够义气。
再之后,班主任自知煽情不到位,就把戏码做得更足,足到非要跟东妈联系联系挖挖刘东家底。在课堂上,班主任再次对家长会的胜利谢幕做出总结,并归纳三点:一、这是次意义深远的会;二、这是次教育灵魂的会;三、准备当晚就给问题生刘东的家里打个电话表示关怀。刘东当时心想自己的生活是不是会被这种恶心的关爱毁掉,他能不能得到点起码的尊重。不出意外的,当晚,班主任的电话准时打来,东妈一接,刘东顺手夺下,大骂听筒后面的班主任多么的爱管闲事乱生是非,电话另一头的贾老师哑口无言,一旁的东妈看得发愣。
总之,在没有孰是孰非的角力后,刘东终于从男孩子居多的理科班被踢到班到了女孩簇拥的文科班。
第二套题
安然一直觉得刘东是一个很古怪的家伙,很沉默、粗线条,却又常做些匪夷所思的事。即使认识多年后,安然也摸不透刘东平时脑子里都想些什么。就像16岁做同学的时候,刘东曾经给安然画了一幅肖像画,歪歪扭扭画出来的竟然是一只长着翅膀的猫。刘东的解释是,安然个性太像猫,独立、智慧、善于旁观,添上翅膀后又显得比猫大气、比猫善良。刘东的评价不华丽,安然却很喜欢,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16岁的安然和刘东相比,最大不同是她得到了更多的爱,同时,也承受着更多的孤独。安然从没想过通过更名来转运,“倪生昔日有此田,无米纳课犹安然。”,诗情画意的父母是一对留校教书的大学教师。女儿出生后,他们送给了她这个恬淡的名字,也希望她能一生都拥有平静殷实的生活,可是生活却总是在偶然和意外的牵引下继续的。
那个大意外发生的时间点很容易被人记住——安然上小学二年级的第二个月的第二天的第二节课。那是个天蔚蓝、云朵朵,黄历上写着宜婚丧、宜动土的好时辰。安然听到教室的木框窗外传来阵阵鞭炮响,一震一震的频率像踩着流行歌曲的节奏,越来越快、也越来越让人兴奋。二年级的安然小班长已经学会了喜形不露的要领,她眼睛锁死王老师的粉笔头,脑海里不断播放着杨钰莹大姐姐的新歌,“等你一万年,蜜蜜又甜甜,太阳哥哥月亮妹妹笑笑笑红了脸。。。”而此时那个节奏怪异的声响已经让王老师不安起来,王老师看到窗外已经冒起滚滚浓烟,于是惊慌的高呼了一声:“跑!”小安然眼前的世界瞬间变得无比混乱,她看到如焰火般明亮的巨大火光,滚滚浓烟从四面八方喷涌而出,轰隆一声巨响后,她就被卷入混乱之中。
安然班长只是个二年级的小朋友,小到无法追溯和回忆煤气爆炸中的任何细节,小到很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从此再也不便行走的身体,小到没有意识去抗辩命运的不公或索求巨额赔付。副教授爸爸对她解释说:“那不是一场事故,那是她生命的一部分,她是天使的化身,她从此不需要行走,有一天她的翅膀会回来找她,只是时候未到。”辅导员妈妈跟她解释说:“不必费力行走跋涉后,她可以尽情坐享其成世界上任何的书籍和文字,并拥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去看透它们、校正它们。”爸爸妈妈还常一起笑道:“安然从此可以做一切坐着才能做到的事,像钢琴、画画、吃美食。”
安然小朋友还在爸妈的陪伴下幸福地去过许多大城市的热门地标,像大北京的协和医院、大上海的瑞金医院、大广州的中山医院等等。每次出行,他们都能结交许许多多同样有着天使身份的小朋友,安然还不忘用自己所领悟到的精神劝解他人。当然,劝解过程中她也认识到,现实的世界必须存在着一些冥顽不灵的人。就比如,在北京遇到的嘴贱小胖子,同样是等待翅膀的降临,却拒绝医生友好的麻醉剂,誓死保卫革命身躯,还呼嚎:“你丫拿着凶器的刽子手,你丫的我、我宁死不屈!”安然试着跟嘴贱小胖子解释,嘴贱小胖子佯作晕死状翻着白眼。教授爸爸就劝安然说:“不是每个胖子都是天使,有的太肥飞不起来。”辅导员妈妈也安慰安然:“好多人冒充天使,尤其是胖子”。安然觉得,爸爸妈妈真的很会形容胖子。
安然一家人在就医巡游中还经历了一次波澜。教授爸爸在北京前门大街上轻信了一个自称“退休骨科老大夫”的话。那个白发爷爷说,他退休后闭关潜修一门全新骨盆支架技术,不仅即将获得联合国专利,还准备申请“诺贝尔骨盆科学奖”。安然觉得,白发爷爷的头发真白啊,而且梳理得纤尘不染、光泽耀眼,就像是水晶龙须酥一般诱人。于是,安然一家欢欣鼓舞地来到了白发爷爷的门诊小院,那是坐落在北京昌平的近乎农家住宅的四合院。所谓的特护病房里面横七竖八地挤满了患者,大家都在热切期待着骨盆新技术的召唤。
白发爷爷很快给安然一家开出了各种条子、单据准备收款,还严格控制了病人及家属的活动范围。善于条理归纳的辅导员妈妈见状总结两点:1、白发爷爷要收很多订金;2、住进去不能随便离开。教授爸爸听后称赞辅导员妈妈能干、明事理,辅导员妈妈欣慰地一笑作害羞状。于是,二人决定在门诊小院里转上半天,以考察详情。在小门诊的半天时光里,安然一家发现两件事,一是小门诊里没有半个人做过骨盆手术。二是,有一对上门向白发爷爷索命的老夫妻被保安大汉们拒在门外、推倒在地、哭声满天。教授爸爸见状拍了下自己的脑门道:“呀,病急乱投医!”
幡然醒悟后的教授夫妻使出一计:辅导员妈妈带着安然留在门诊假作深入体检以转移院方注意力,教授爸爸假作到银行取住院费出去报警。身为摄影爱好者的教授爸爸还在出门前偷拍了多张证据备用。教授爸爸深知,能开设这种限制人身自由的非法诊所,这老板后台必定不小。于是,教授爸爸直奔他的公安大学同学张爱国叔叔那里,共商对策。与此同时,留守敌方阵地的安然和辅导员妈妈也发挥了不小的扰乱敌心的作用。他们挨个病床游说开导,辅导员妈妈说到激动处,目光炯炯、声情并茂的呼吁:“我们一定要刺破骨盆大夫的阴谋,大家醒悟起来!团结起来!瓦解敌人内部,做强大的特洛伊木马!”安然问:“妈妈,什么是脱了衣木马?”邻床病友王婶接道:“木马脱了衣,中国的孙子讲,就叫美人计!”地铺上的病友李叔再接道:“妙计!大学教授,博古通今,活学活用!”
天色已沉,昏黄的日光折射得杂乱而萧瑟。安然坐在院子中央的石凳上,似乎狂风骤雨前的宁静特别适合思考人生,二年级的安然同学已经学会从这份宁静中抽离出几许五味杂陈。但当她还没彻底投入思考的时候,教授夫妻精心策划的病友大会战爆发了。她远远的看到,伴着夕阳的余晖,以张爱国叔叔为头阵的一队警车浩浩荡荡迎面而来,在安然幼小的心中,张爱国叔叔那伟岸的身影彻底替代了两个字“爱国!”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