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传》免费试读_小道令子
第一章——天纵之才变蝼蚁
初三日,所谓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不过如是吧。
平日里熙熙攘攘的街道,今日一片凄清。人头攒动的闹市,不禁让每天掠过这片天空的鸟儿都在奇怪,人们都失踪了吗?门庭紧闭,摊铺无人看管,只有落寞的空气和兀自饱受太阳灼烧的大地,明明是烈阳当头,却让人不禁心头发凉。
闹市尽头,黑压压的人头聚集在断头台下面,原来本该流转在街道上的人们全挤到了这里,每个人的脸上尽是叹惜、悲凉和隐隐的愤怒。
空落落地监斩台上犹自散发着森然肃穆的气息,案上放着一杯酒,人群攒动外围齐整整地列着几排衙役官兵,手中刀剑森然。纵然这些兵甲眼中露出无尽寒光,依旧挡不住人群中怨声载道和忿忿不平的声音。
断头台上跪着四五名身着囚犯装束的犯人,手脚均被捆缚得死死的,每个人旁边都站着一个魁梧的刽子手,手里兀自拿着一把寒光凛凛、杀气腾腾的大刀。中间那个囚徒浑身是惨不忍睹的伤痕,衣服被打得破烂不堪。
日头眼看着就要爬到天空正中央,一顶轿子慢悠悠地晃到刑场入口,里面走出一个身着官服、满脸写着阴险狡诈文字的中年男人,正是天津卫新任知县。但见他晃悠悠地踱着官步,走上断头台。
两个衙役从轿子后面押出另一个囚徒来,手脚全被捆缚,径直被押到台上。那人生得俊俏,十七八岁的模样,气宇轩昂,眉清目秀,面如温玉;两只眼珠活似两条鱼,在眼眶里不住乱蹦,犹自散发出一丝邪魅的气息。即使身上着的的囚服,仍依稀可以嗅到一点儿儒雅味,若是穿上平常衣服,乍一看倒像个小无赖,滑翘机灵得很。
这人看见跪在地上的吕秋奉,眼中满是激动和悲哀,扑通跪倒在他面前。
知县指着那人道:“别以为他被赦免了就安然无恙了。就算不被砍头,我要弄死他照样比踩死一只蝼蚁还要来的容易。吕秋奉,你到底说也不说,那玉玺的究竟被你藏在哪了?”
吕秋奉眉头不禁紧锁,咬牙切齿的骂道:“无耻!”知县毫无遮拦地露出一个阴险地笑容,道:“所谓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这也是你逼我的。吕秋奉,你为何如此执迷不悟,迟迟不肯说出玉玺的下落呢,非要闹到这般田地。实话告诉你吧,非是我要跟你过不去,是你强占着鳌大人的东西,才落得如此下场。识相的早早说出来,免得落个鸡犬不留。”
吕秋奉眼中满是怒火,恶狠狠地盯了一眼知县。父子二人对视了片刻,他极尽无奈和绝望的道了一声藏儿,对视半天,又说道:“爹对不住你,是爹害了你啊!”
那人微笑着摇头道:“爹,没事,我不怪你。”说着,眼中扑簌起泪花,即将喷涌出来。
知县一脚踹开吕藏,指着吕秋奉,棱着眼道:“我可没心思看你们爷俩互诉苦胆,你究竟说是不说?”吕秋奉冷眼刺了他一下。
知县阴笑着点头,嘴中喃喃道:“好好好,看你能嘴硬到几时。”随即大喝“动手!”
一班衙役急忙赶上台来,将吕藏架起来,伏在地上,教他动弹不得,另外两个衙役举起手中水火棍,一抡一换,一起一落,只听得一声声惨叫,和一处处骨裂。台下众人纷纷闭上双眼,不敢多看。
吕秋奉只得苦苦干瞪眼,万般痛苦地望着儿子受苦。棍棒落起时,知县已在监斩台上坐定,看戏也似观着台下。
“日上三竿,午时已到!行刑!先将那些从犯给斩了。”知县冷笑一声,心下思量道:“我指望一心结果了他爷俩的性命,奈何那铁木非要用他儿子来钓他的话,这样也好,不怕他儿子跑了,最好打死在这,倒也省了我许多麻烦。可容我先加点料,杀鸡儆猴,我就不信他爷俩都这么硬气,教你们知道害怕是怎么写的,若是让他儿子求饶,不怕他不说,到时也好向鳌中堂邀功,说不定还能再升升官,直做到京城里去。”随即令箭直飞出去,落到了台上。
除去吕秋奉旁的刽子手,台上其他众人均被架到刀口下,台下许多老少妇孺纷纷紧闭双目,更加不敢多看一眼,生怕将眼睛闭晚了。
接连只听得四声咔嚓声,刽子手手起刀落间,四颗人头滴溜溜落地,在台上咕噜噜滚动,脖颈上兀自喷涌出鲜红滚烫的血液。不一会,台上遍布鲜血,埔了一层红地毯也似,在阳光的照耀下亮的扎眼。
吕藏看得发傻,两眼停住了转动,连嚎叫都忘了,刚刚还在痛苦万分脸庞瞬间变得罔知所措,似历经一番地狱,不住地冒出冷汗。人头落罢,他只得呆滞而又惊恐地望着父亲,还在轮换交替的棍棒也叫不回他的神。
终于,知县叫停了衙役,指着吕秋奉问:“怎样?说也不说?你难道忍心看着自己的儿子被打残废?”说着,端上了酒杯来到吕藏面前,问他道:“喝杯酒压压惊,你也劝劝你爹,叫他早些交代,可曾看见这些人的下场?你能不像他们一样,也是念在你身上还有会元和解元的功名,此番正是你立功机会,日后你是不能再参加殿试了,但若是你劝得你爹,说不定还能求个谋生的差事,也不至于饿死街头嘛!”话音落地,酒杯已至吕藏嘴唇。随着知县手腕弯曲,一杯酒下了他的肚。
送罢酒,又望吕秋奉道:“说吧,难不成你还真能看着儿子死吗?”
吕秋奉望着他手里的酒杯,牙根止不住的痒,道:“卑鄙!”吕藏慢慢回过神来,望知县道:“简斜,我吕家可曾亏待过你?你为何要下这般毒手,将我全家置于死地。你究竟想要什么?”简知县哈哈大笑起来,道:“不曾亏待我?罢。这可不是我要为难你们,是你爹犯了造反的弥天大罪,是你吕家和朝廷过不去。你们识相的赶紧把玉玺交出来,大家好聚好散,你们也走得痛快些。”
吕藏死死握住拳头,带着疑惑望着父亲。吕秋奉只是摇摇头,没有说话。
简知县附耳跟吕秋奉道:“你儿子只有三天的时间,若是三天之内没有解药,毒性一发,必死无疑!你自己看着办吧!”说罢扬长直往监斩台上去,一边走一边望衙役道:“愣着干什么?继续打。”
衙役答道:“大人,再打下去就要死了,这会已经是打得半身不遂,想来日后若是有人照顾也只能是爬着走、趴着睡、横着吃、躺着屙了。这天牢里的水火棍向来是害命之物,这小子能撑到现在,也是个不折不扣的汉子了!”简知县闻言,阴笑着点了一下头,只道一声“罢!”一班衙役纷纷暗里佩服道:“不愧是状元之才,豪门子弟,和一般人就是不一样。”
简大人坐上官位,打量了一下日头,又见台下吕秋奉挣扎着跟吕藏耳边悄声说了几句话,便抽抽出一枚令箭直丢到刑台之上,喝道:“行刑!”
刽子手旋即将吕秋奉押至断头台,众衙役制住吕藏,又是咔嚓一声。吕藏眼睁睁看着自己爹的头就这么滴溜溜地落了下来。富可敌国、势及天下的吕家就此支离破碎土崩瓦解;一代天纵之才,前途锦绣光明的吕藏就此一落千丈、沦为蝼蚁一般的存在?
吕藏眼中的泪花终于扑簌了出来,他在心中发誓:“简斜,不报此仇,誓不为人!我一定要挣扎着活下去,考上状元,就算日后成了废人,也要让你碎尸万段!”
第二章——古怪官差起死人,可怜吕藏路途颠
人头落地,众人一片唏嘘,面面相觑,徒然感慨。
“可惜了,你说说,整个直隶都是有头有脸的大家族,怎的说没就没了?”
“没办法,谁让他家犯的是造反的罪过呢!就是可怜了吕公子了,眼看着就要为咱津门争口气,连中三元呐!古往今来都是屈指可数的,就这么给毁了。”
“可不是吗,以前那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锦衣玉食的日子算是彻底没了,今后怕是讨饭都没人敢给了!”
……
简知县办完了差,领着一干衙役官兵回了府衙,不在话下。一干围观百姓自然也作鸟兽散,刚刚被堵得水泄不通的刑场兀自只留下了吕藏一人和血泊刑台。
吕藏望着父亲的尸首,罔知所措。此际的他双腿早已被打残,想要挣扎着望前爬一点也只能徒然兴叹,一时间甚至有些神经错乱。一下子从云中端的人生跌落到十八层地狱,试问换做谁能够一笑带之呢?
正在慌乱绝望和仇恨悲伤中沉浸,他猛然间想起了刚刚父亲对自己说的话“去找宁非儿,你想要的答案我都放在她那里了。”
且说这宁非儿乃是自幼与吕藏定了娃娃亲的青梅竹马,宁家虽然家底比不上吕家,可在天津卫里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如今吕家已倒,宁家的钱财权势自是首屈一指。
所谓说曹操曹操到,吕藏正念着宁碧儿,远处急飕飕地跑来一个人影,一边跑一边呼唤着吕藏,声音虽然大,却仍伴着一股强烈的悦耳动人的韵味。吕藏虽看不清那人影,但光听见声音便已笃定是自己的非儿无疑了。毕竟在这种亲人都被屠戮殆尽的时刻还能关心自己的除了她也不会再有别人了。
宁非儿遥遥地望见刑台之上趴着一个人,乍看是吕藏无疑,她悬在心头的大石头总算落下,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望鲜血淋漓的刑台跑去。只见后面跟着她的下人追得上气不接下气,连呼累也,直望得小姐激起的烟尘,却赶不上她的脚步。
且说这宁非儿长得如何?有词为证:
雪嫩白净洁无暇,恰似飞霜凝如玉,万树梨花自汗颜;举世无双倾城颜,宛若天仙下凡来,行路客官无相忘。羊脂睛,樱桃嘴,一颦一笑醉人间,柳叶眉,娇楚脸,一舒一展西施惭。
宁非儿全然忘记了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大小姐身份,丝毫不见满地的血泊和滚落的人头。只是冲到吕藏身边,见他这般模样,不由得大吃一惊,实在是心如刀绞,蹲下身抱起他便哭了起来,边哭边道:“藏哥哥,谁把你害成这样的……”吕藏这会腿脚筋脉尽断,加上刚刚亲眼看着自己的老爹惨死,委实是讲不出什么话来,只得竭力去拭去她眼角的泪水。这整理了半天的思绪,正待要问她父亲可曾交代过她什么,她后面的下人们总算赶了上来,望着红彤彤的刑台,差点没岔气,连声大叫:“呵呀!小姐,你怎么跑到如此凶残的地界上去了,快快下来吧,不吉利!”
宁非儿没有回话,只顾望着吕藏痛心。下人们情知此地不宜久留,尚且还是小姐这么一个大家闺秀和一个赦免犯人依偎,恐多招惹是非。遂冲上台去,二话不说便将宁非儿拉起来,把吕藏背了起来,数中下人道:“小姐,如今吕少爷身份一落千丈,今非昔比,尚且一来此处耳目众多,不宜久留;二来吕少爷现在的状况需尽快疗养,还是早早回府再做打算。”
宁非儿自知其中道理,连连点头。见吕藏还在望着一旁吕秋奉的尸首,又道:“那吕叔叔他们的尸体怎么办?一并带回吧,藏哥哥总得尽孝吧!”下人道:“不可,这犯人尸体向来是官府打理,我们若带走了,恐怕要吃官司。小姐无忧,待回了府,禀过老爷,自会与官府理会吕老爷的尸体。”宁非儿见吕藏颔首,欲领着一干下人回府,一个官差突然出现在刑台下,众人面面相觑,均不知此人是何时立在那的。这个官差不仅来得诡异,行为也是古怪得很,红缨顶戴遮住大半块脸,只留出一缕黑胡子,双手躲在后面生怕被别人看见。宁非儿也没多想,只当这人是官府派来殓尸的,领着众人,护在吕藏身旁继续离去。吕藏扑在背上和那花白胡子打了个照面。
官差见宁非儿等人远去,纵身一跳便跃到一丈多高的刑台之上,信步走到吕秋奉脑袋跟前,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将其捧起。旋即作道士状作法念咒,但见一旁吕秋奉的尸身兀自站了起来,慢慢走到了这位殓尸差人面前。差人将头放到了尸身脖颈上,又信手从袖口中脱出一张符箓来贴在了脖子前面,一个活人无异的吕秋奉又站了起来,只是脸色冰冷惨淡,甚至还有一丝恐怖,眼珠一动不动,似有什么担忧,属实吓人得紧。那差人又从背后拿出一套粗麻布大褂给吕秋奉换上,并把符箓盖在衣服下面,又拿出一件蓑衣披在了他身上,最后又把一个斗笠戴在了头上,和他一样也是遮住了整张脸。经过这一伪装,除了对这二人会产生神秘和脑子有毛病的感觉,还真是不会再有其他想法了。装束完备,差人又脱去身上的官差服饰,摇身一变又成了一个小老百姓。只见他又摆势作法,吕秋奉的右手兀自伸出抓住了他的辫子,官差一把将尸体抱将起来,托地跳出刑台,只一眨眼的功夫,连人并着吕秋奉都一齐消失在了远处房顶之上。
且说宁非儿一路搀扶着吕藏望宁府奔去,途中经过被查抄的吕府,平日里威风气派热闹非凡的吕家大院如今已经空无一人冷冷清清,还夹杂着一丝诡异和幽静,无有官兵把守也无人敢靠近。只是那本应被封条封住的大门却敞开了一个小口子,封条也飘零在空中。这一幕尽收吕藏眼底,他只暗自叹道:“世事无常,昨日还在是直隶第一商的豪宅府邸,今日却荒凉至斯,官府刚走,盗贼又来,真真是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啊!”
几经辗转,一行人总算要到了宁府,行至宁府前面一个街道拐角处,遇着一班官差恰在此,端的巧合,这班官差不在府衙中值班,偏就在这么个幽静出逗留,而且还是去宁府的必经之路。众官差见是宁非儿等人来了,那领头的捕头登时跳将出来,把路拦住,道:“站住,什么人?作甚去处?”
宁非儿叫停众人,差一个下人前去问话。那下人先拜见了众官差,问道:“大人见怪,小人等乃是宁府上的家仆,奉我家老爷之命随我家小姐出去玩耍,如今我家小姐耍得累了,这便要回家,还望各位官差大人行个方便,放我等过去。”
那捕头答道:“既是宁府大小姐,我等自是不当阻拦,理应放小姐过去。只是我等奉命执行公务,需得行过一套规矩方才能放行。”
宁非儿向前抹了几小步,遮住了吕藏,问道:“不知各位官差大人执的是甚公务,又需得行什么规矩,难道对我宁家这等良民也信不过吗?”非儿情知这伙人必是知晓自己去搭救吕藏,以此在这守候故意刁难自己,好找吕藏的麻烦,索性搬出自己的身份来压压他们。
那捕头闻言,先望宁非儿见礼,道:“想必这便是宁大小姐了,小姐不知,我等在此驻守,为因稍前时知县大人家中丢了东西,知县勒令我等在这天津城中家家严查,处处设防,势要找出蟊贼本身正典,查获知县丢失的东西。”说罢便拿出一副画像望她身后的吕藏走去。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