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1545》:第1章 刘二哥回村
第1章 刘二哥回村
秋末冬初的时节,天气转冷。
地处海陆交接处的有余村,村民们都在忙活着过冬的准备。
村里的小后生杨起天天起早贪黑的往山上跑,尤其是这两天去的更是勤快,每次都带回来满满一筐药材。
他家的田少,采药补贴些家用大家也不觉得奇怪。
杨起乐得大家不去多想,因为他家藏了一个身穿铠甲,受了重伤的倭国女子。
那是他前天上山砍柴时遇到的。
她抓住了他,双手比划着向他问路,在他给出了答案后,她警告他不许将此事告诉别人后便离开了。
两人本不会再有交集,但半盏茶的功夫不到,她浑身是伤的回来了,对着他愤怒的喊了句“大匹眼子”后便晕倒在他面前了。
杨起本是不想管那么许多跟自己无关的事情的,而且她是倭国人,会给他带来麻烦。
但人命关天,倭国女孩昏迷后还死拽着他,他没过去良心那关,便将她背了回家,找来大夫给她治疗。
因为没有买药材的钱,从那天开始杨起便天天上山采药好熬药给她喝,比如今天一大早他便上山了,直忙到天擦黑才下山回村。
回村路上路过张婆婆家,面容和蔼的张婆婆见到他后急忙出来把他叫住。
“跑船的刘二哥回来了,你去看看他。”张婆婆嘱咐道。
大明自洪武到现在的嘉靖都在实施海禁,但利之所在,民不畏死,刘二哥便是冒险求利的人中的一员。
“他出事了?”杨起问道。
海上天灾人祸那是常有的事,若说刘二哥这次回来受了重伤,他也不会惊讶。
“我是让你去跟他聊聊,他这些年下海赚的钱不少,要是能带上你,你的日子也就能好过些。”张婆婆解释道。
她没多少见识,不知海上凶险,只知能发财,也是真心为他着想,比较他很喜欢这行事稳重平和的孩子,而且她孙女对他的观感也不错。
而刘二哥为人仗义大方,又都是村里人,杨起要跟着他干,他肯定能多加照顾,赚的钱不会少。
“我看还是算了。”杨起轻摇头,下了海那就是命不由己了。
这不是他处事的态度,他喜欢安稳,况且他并不是孤身一人,还有个妹妹杨婉婉。
“你是读书人,不愿干商人这低贱的勾当,想你若想要荣华富贵,也难。”张婆婆劝说道。
杨起是耕读人士,读书是为了做官,做官是为了财,眼前有个自己赚钱的机会,何苦去博那基本抢不到的功名呢。
“不了。”杨起依然摇头,他对下海这事并没有偏见,但他的目标是进入仕途,那样才能一展他的抱负。
“你这孩子……”张婆婆还想再说,老张头手拎着一筐鸡蛋从屋里走了出来。
他听张婆婆这么说,心中甚是不屑,道:“他这孩子怎么了?我看就挺好,知道做人要脚踏实地的道理。”
“我们说的好好的,又关你什么事了。”张婆婆嘟囔道。
老张头没有理会张婆婆,径直走到杨起面前,将那筐鸡蛋塞进杨起手里。
“这段时间我家母鸡下蛋下的勤,我们也吃不过来,这些鸡蛋你就拿去吧。”老张头下命令似的说道。
杨起平日里没少帮他们家干活,前些日子还帮他抢收了两亩的谷子,听说他也就好点吃的,就给他留了鸡蛋。
张婆婆怕他不要,又连忙说了几句。
“你老实收下,不然村里人还不知道要怎么说我们呢,好了,天都黑了,你快回去吧。”张婆婆推着杨起让他走。
多谢了。”杨起家没养鸡,这鸡蛋正好能给杨婉婉吃,也就收下了,然后往家走去。
他刚在两步,身后的老张头和张婆婆便争吵起来:
“人好好一个孩子,你这老婆子让他跟那刘二小子接触什么?”
“你什么意思?看不起他刘二哥啊?”
“我就是看不起他,不就是个枉顾国法的海盗吗?”
“你倒是遵纪守法,可你吃穿用住哪样比的过人家?我跟着你还不是天天吃萝卜咸菜?”
“头发长见识短,你懂什么。”
“我活了大半辈子怎么不懂?啥都是虚的,到手的钱才是真的。”
“这、这些话你跟我说就行了,跟人孩子说什么?你就不怕教坏了他?”
“那我不也是为他考虑吗?他家境况你不是不知道。”
“他日子是过的清苦,但他是个秀才,以后考个一官半职就能荣华富贵,没必要自甘堕落。”
“没钱从哪买书?饿着肚子能读好书?那功名又是那么容易求的?”
“这……”
“他就应该弄个假身份下海,到时候他还可以去参加科考,我们这些乡亲又不会告发他……”
杨起听到他们的话只淡然一笑,后面走远了,也就听不清了。
他家在村东头,从张婆婆家走过去还要约一刻钟的时间。
刘二哥家就在这两家经过的路上,还未走近,杨起便看到他家了。
他家有钱,是间大瓦房,大门敞开,现在里面聚集着十来二十个村民,正说的热闹:
“刘二哥你可回来了,这次去的有点久啊。”
“快给我们讲讲又有什么有趣的事。”
“对对对,上次你说的那个倭国人你这次还有没有遇到?那人可真是太逗了。”
“……”
杨起从门外路过,一眼便看到人群中一个三十岁不到,身材魁梧的男人,那便是刘二哥。
刘二哥正跟村民们聊的高兴,也正好瞅到杨起了,他现在也没法出去跟他打招呼,便朝他笑笑。
杨起看到后点头回回应,却没有停下脚步,刘二哥身边的人太多了,他挤过去也说不上话。
杨起又走了没多会,便见到家了。
他家西边是座名叫望水坡的小土坡,东边是横贯而过的小溪流,它们之间是足有七八个房子大的空地。
空地中间有间能供两三人住的茅屋,做的明亮又简朴。
“婉婉,我回来了。”杨起走到屋前将干草放下,朝屋里叫了声。
没多会,一个穿着桃色衣服的少女从屋里出来,小跑着朝他走来。
少女十三四岁的模样,长的娇巧可爱,面颊两边的脸色还很红润,眼睛又大又明亮,看着很是讨人喜欢。
“哥哥回来啦。”
杨婉婉笑嘻嘻的冲到杨起面前,报告自己今天的战绩:“我今天把后山菜园子的菜收了,腌……咳咳……。”
此时正好刮起一阵风,杨婉婉喉咙一紧,不由的咳嗽了几声。
“婉婉乖,你这两天干的活有点多了,明天休息吧。”杨起轻轻的摸了摸她的脑袋,心中温润了起来。
“休息什么,我半点也不累的,呀,哪来的鸡蛋呀?”杨婉婉将鸡蛋筐接了过来,开心的问道。
“张婆婆家给的。”杨起笑道。
“那就太感谢他们了,今天的晚饭我就给哥哥做鸡蛋羹吧。”杨婉婉哼着小曲先回屋了。
杨起跟在她身后也进了屋。
和别人家因为房子破败就不整理不同,他家整齐又干净,除了杨起爱干净,也是因为杨婉婉天天待在家收拾,
杨婉婉径直去了厨房准备晚饭,杨起则倒了杯茶水呷了两口。
她看了眼杨婉婉的房间,门是关着的,但没有半点动静,不用说,那个躺在床上好几天的倭国女子还是没醒来。
他还未休息够,却见一个二十六、七岁,打扮利落的女人进了屋,也就是刘二哥的媳妇刘二嫂。
刘二嫂见着他,笑吟吟的说道:“杨兄弟,你刘二哥让你和婉婉今晚到我家吃饭去。”
第2章 簪子已卖出
杨起和杨婉婉跟着刘二嫂去了刘家。
他们还未走近刘家,便看见刘二哥正在门口送客,这时候天已黑,该是各回各家的时候了。
来的人实在是多,刘二哥的额头此时已经冒出一层细汗了,不过他是个爱交际的人,再忙也是高兴的。
他见到杨起三人来了,哈哈大笑着迎了过去,道:“杨兄弟,最近几个月过的可好啊?”
“还行。”
“那你怎么还这么瘦?多吃肉,争取长的和我一样壮实才好。”刘二哥拍了拍杨起的肩膀。
杨起淡笑回应。
他天生长的清瘦,而且他把好吃的都让给杨婉婉吃了,又才是十七岁的年纪,自然长不了多少肌肉。
农民都看中身板,刘二嫂怕杨起尴尬,替他说道:“杨兄弟是读书人,将来只用笔做事,长的像你这样五大三粗的也没什么用。”
大家都敬重读书人,刘二哥也不例外,道:“你说的是,杨兄弟是用脑子干活的人,跟我们终究是不一样。”他的语气中还包含些许羡慕。
大家都笑笑,刘二嫂想着也不能让大家站在这门口聊。
“走,大家回屋坐着说话。”刘二嫂首先往屋内走去。
大家都在后面陆续走了进去。
进屋后,刘二哥和杨起在桌子两边分别坐下。
桌子上面有些没用的碗筷,还有半壶酒和一碟花生米,正好可以在晚饭上来前消遣下时间。
刘二嫂拿了两副碗筷,分别放到杨起和刘二哥面前,然后给他们倒上酒。
“你们好好聊,我到厨房做饭去。”刘二嫂说完打头向厨房走去。
杨婉婉觉得他待在厅里无聊,也要跟着去,道:“刘二嫂,我要跟你学做红烧鱼,以后好做给我哥哥吃。”
她们一走,厅里就剩下满屋的酒香和杨起刘二哥两人了。
刘二哥身子略往前倾,右手端起酒碗,道:“杨兄弟,喝酒。”说罢,他一口气将大半碗的酒全喝下肚了。
杨起不爱喝酒,拿起酒碗只喝了一口便放下了,道:“这酒怎么是甜的?”
刘二哥跟之前那群人喝酒时就被问过这个问题,不由的哈哈大笑起来。
“这是我特意才倭国带回来给乡亲们尝鲜的,叫清酒,不过喝着确实不爽快,不然它也等不到你来喝了。”
“原是如此,不过据说这酒还有好几种口味,你下次要带就带辣口的试试。”杨起是这样记得的。
刘二哥闻言心中惊讶,一会似乎联想到了什么又释然了。
“人都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现在看来果然如此,杨兄弟既然连这种事都能知道。”他油然生出佩服之心。
“其实我不懂的也多的是。”杨起道。
刘二哥摆手,认为他过于自谦,然后从怀中掏出一包白布包着的东西放到桌上,道:“你让我卖的东西我卖出去了,这是银子。”
三个月前,杨婉婉被诊断出得了痨病,虽然不会传染,但却费钱费心思,为了治疗,杨起将他珍藏多年的桃花形的发簪拿了出来。
桃花簪子是他五年前省吃俭用买来准备送给杨婉婉的,只是后来他家出了事没有送出去,他也就留着了。
这桃花发簪买的时候花了他三十三两,他知道想再卖价钱会低,想着但凡有个十两银子就出手。
但他拿去当铺当,那些当铺不是不识货就是想坑他,只开七、八百文钱。他四处找人想卖出去,那些人却只肯出二三两银子。
知道他急用钱,识货不识货的都想趁机占个便宜,他无奈之下只好找到刘二哥,让他帮忙卖到倭国去。
大明是大国,与倭国的来往又少,这边的任何东西卖过去价钱都不会低,他估计桃花发簪能卖五十两左右。
“卖得了多少银子。”杨起看那白布里面包着的银两果然不少。
“一百二十七两。”刘二哥回道。
“刘二哥真是厉害,居然能卖上如此好的价钱。”杨起眸子深处闪过一丝喜意,杨婉婉这可有钱治病了。
刘二哥闻言不由露出得意的神情,他知道杨起家缺钱,尽量帮他往贵了卖,道:“那当然,杨兄弟的东西,便宜了我也不卖给他。”
杨起拿过那包银子,打开包着的布,然后拿出二十七两银子推到刘二哥面前。
“辛苦二哥了,这些银子二哥还请收下。”有这·一百两,他也能挺过一段时间。
刘二哥听了这话脸瞬间沉了下来。
“我是什么样的人你还不清楚,如何要用这银子侮辱我?”他喜欢银子,但却有一套自己的能要和不能要的规则。
杨起见他生气,连忙替自己辩解,道:“我知道刘二哥你为人豪爽大方,但你不收,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刘二哥知道他也不是个虚假的人,脸色缓和了些。
“我只是随手帮你,乡里乡亲的,谁还没有个要帮忙的时候?”
“要是帮了就要回报,以后大家还要不要来往了?说不定哪天我就需要你帮忙了,你也要收我的银子吗?”
“我是最重义气的,现在你正是急需钱两的时候,你要我收下,那不是要让我良心不安吗?”
刘二哥的一番问话让杨起无从反驳,他便不好再提给银子的事了。
“二哥,我欠你一个人情。”他在心中记了一笔。
刘二哥先是嘿然一笑,然后脸色有些严肃的看着杨起。
“你要想还人情也行,我不在的时候,你嫂子有什么需要你帮忙的就帮帮,她一个人生活也不容易。”
他的“不在”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他跑商去了,一种是人出了意外,没了。
作为时常下海的人,他时刻都要准备好意外的到来,提前做好打算,而杨起为人沉稳持重,便是他觉得可以依托之人。
杨起见他说的认真,也郑重的说道;“这是自然。”
刘二哥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将银子推回到他面前,道:“那你快把这些银子收起来,别让人瞧见起了。”
杨起将银子包好放入怀中,沉甸甸的。
刘二哥吃着花生喝着酒和杨起聊了琐事,两人聊的开心,时不时有爽朗的笑声传出。
刘二嫂她们在厨房也聊的开心,但手下的事情做的也快,两个人没用多长时间便做出了六个香喷喷的菜。
菜上齐后大家坐一起吃,期间有说有笑,气氛好不融洽。
吃过晚饭后月色已明,杨起提醒刘二哥最近要多加小心后,便领着杨婉婉回家了。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