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问情》免费试读_杞庸
序章
道可道,非常道。
自天地初开,原本混沌鸿蒙的世界经幽幽岁月的洗礼,从而有了生命的奇迹。
不知过了多少年,或许千年,或许万年,或许更久。在那漫漫历史长河之中,人这种区别于大多数生命体的生物,已经开始慢慢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对这个世界最基本的认知。
在这历史车轮的裹挟下,世界已然然不在是曾经那个混沌鸿蒙的世界,而人也已然不在是曾经那个仅仅为了生存而生存的人了。欲望与贪婪从而在人类的思想里生根发芽,终而已成参天大树。
不可否认,欲望与贪婪,必然是人类发展创造的原动力。更不可否认欲望与贪婪更是一切邪恶罪孽产生的温床。
经千万年人类不断的发展创造。人类的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世界也越来越多彩,进而人类的诱惑也越来越多。在如此缤纷绚丽的世界,有太多的人和事,是人类所割舍不下的,例如亲情、爱情、荣华、权势……等等等等!
太多太多的诱惑,让人类的生命已经不在满足于,区区几十年上百年的光景之中。因而衍生出各种千奇百怪的修炼法门,这一切只为求跳出三纲五常求得永生,与天地齐寿。
经过不知多少智者的前赴后继去专研与研究,最终依然无法参透生与死的奥妙从而求得永生。
然而永生的目标毕竟是单一纯粹的,但是这修炼的过程确是绚丽多彩的。
生死虽未参透,但是确给予了我们人类异常丰富的故事与传说。这其中的修真炼体,得道成仙就是最让人津津乐道,心灵神往的其中之一。
何谓仙者!能参天地之造化,拥雷霆之神力,忧苍生之忧而忧,苦苍生之苦而苦的大智大能大贤者。
因而,凡人成仙,必有悲天悯人之济世胸怀,又有勘破诸世大道之大智者,通过后天的修炼身掌无上神力方能成仙。
至此,故事并未结束。相反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以心问道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一章 观名三清
东龙神州,一片神奇而又让人向往的大陆。
在这片广瀚无垠的大陆之上,又以中州大地最为富饶。因其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在因其地理环境优越,其间不仅有众多的名山大川,亦有纵横交错的大小河流,湖泊。因而也人杰地灵,民风淳朴。
所以东龙神州大部分人口都旅居于此。
因东龙神州的子民,自小受其儒家文化的熏陶影响。因而在其基础上衍生出来的道家文化,慢慢的已经成为了东龙神州大多数人的信仰。在因其中州大陆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因而。道家文化在中州的发展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迁。来源与儒家文化的道家。慢慢的,在一些大智大能者的苦心专研下。已经由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国理念,演变成求道,悟道,破道,成仙这一过程。仙虽未成,但为此衍生出的延续人类的寿命,和掌握一些强横的个人力量,最终成为了中州人苦苦追求的目标,而那若隐若现的那个仙界更给中州的修道之人,增添了无穷的动力。
因此,中州大地,这类修真门派,仿佛如雨后春笋,拔地而出。在历史车轮的碾压下,强者生存,弱者淘汰这一食物链的真理,在这众多修真门派中依然盛行。
所以,如今中州的修真界当以,雪域圣殿,南岳剑派,北岳剑宗,西域魔宗,无忧谷,邀月山庄的实力最为强大。
而说到修真炼道,就不得不,提到三清观。因为在这中州大地,知道这三清观的人,不得不为其感到可悲又可叹。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晓江之中妖孽横行,鬼怪作乱。让以晓江两岸为生的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有一天,一穷困潦倒的道士经途经此地。见此情形心生不悯。于是决定留下来降妖除魔,替天行道。
此道士虽看是邋邋遢遢,其貌不扬,谁知还真有无上神通。居然仅凭一人之力,就将其为首妖孽制伏。其余的虾兵蟹将,眼见首领被杀,亦知不是对手。最终四散开去,亦不敢在此兴风作浪。
而两岸百姓亦或是有感这道士,为民降妖除魔的功德。亦或是,为了能求得以后的日子,平平安安,风调雨顺。于是就由大伙出资,在晓江之边修了一座道观。诚挚的邀请这道士出任第一任观主。
因其道观中,供奉着:原始天尊,宝灵天尊,道德天尊的神像。故而取名三清观。又因其三清观之名,附近的百姓皆称这道人为三清真人,亦或是三清道人。
因两岸村民,皆不是富贵之家,资金有限。因而道观的规模相对于也比较简陋。选址也无甚讲究。
道观就依着江边的山峦而建,坐北朝南。
说也奇怪,至三清观建成以来,小江之中,亦在无如此怪事。而往后的日子,也风调雨顺,更无啥天灾人祸。
这个口口相传的故事,到此就已经结束了,其中的真假也因年代久远,亦无从考证。不过三清观的第一任道长,确号三清真人。而建造的资金也确为附近的村民集资而建。这些都是有据可考的。
不知是因这三清真人是真有无上神通,亦或是善于经营。至他接任第一任观主之后,慕名而来学道之人络绎不绝。而道观的香火也开始异常的旺盛起来。
待三清真人仙去之后,在由接任的历代掌门的不懈努力之下,三清观已经由一座小小的道观发展成中州大陆数一数二的道家门派。
而曾经依山而建的,简陋道观,也被整改的气势恢宏。
俗语说: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
三清观亦是如此,或许树大招风,亦或是天意如此。
在距今,约五百年前的一场大火,彻底终结了三清观的昔日辉煌。
这场大火烧了,整整三天三夜,死伤无数。曾经那五里一宫,十里一庵的三清观已不复存在。就只剩下一道高大破败的山门,几百级依山而上的宽阔石梯。和依着石梯而修建的,几大块由白玉地砖铺成的广场,仿佛还在述说着往日的辉煌。
说也奇怪,道观的一切建筑都被损毁殆尽,唯独供奉着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的主殿,完好无损。
人常说,病来入少倒。三清观逢此大灾之后,从此一蹶不振。历代观主更无心力在重振山门。
待传至一眉道人这一代时,更是可怜。更别说有甚香火,就连弟子也没有了。整个道观也就剩下了一眉道人还在苦苦挣扎。
或许是天见可怜,亦或许是~首殿供奉着的三位仙人显灵。
一眉道人居然前前后后的收录了两名弟子,一男一女。男的叫林一凡是一眉道人机缘巧合下在路边捡回来的,因其随身之中有一玉佩刻有林一凡三字。因而一眉道人就为其取名为林一凡。
女的叫叶青,是附近村民送与一眉道人拜师学艺的。她原本叫叶小草,或许是一眉道人觉得此名不好,又因小草乃青色。因而为其改名为叶青。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两个弟子年纪太小了。
男的还未满周岁,女孩也才三四岁的样子。
不过孩子虽小,但这个叫林一凡的婴儿,确让一眉道人感到无比欣慰。因为虽是婴儿,一眉道人已然看出他,相貌不凡,根骨奇佳。
这一结果,无不让已经绝望冰点的一眉道人看到了希望。
因此一生从未婚嫁的一眉道人就开始了既当爹又当妈的悲催生活。
自从有了这一大一小,一眉道人的生活也不在孤苦伶仃。虽然过得清贫,确也充实快乐。
日子有时过得很慢,慢得犹如蜗牛在爬。有时又过得很快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这不,时至如今,这一大一小也十好几岁了。然而随着这二人一点点的长大。一眉道人确是一点点的失望。
因为至从一眉道人,见到林一凡那一刻就下定决心要好好栽培二人,好以后重振山门昔日的辉煌。
然而,在他苦心栽培之下,他终于明白了啥叫一样的米养百样的人了。
林一凡跟叶青,虽至小师出同门,一人所授。但是性格资质确截然相反。
林一凡天生根骨不错,然而确无心用功。而叶青呢,虽然刻苦用功,但是呢,因资质平平,因而长进亦是不大。
此刻的一眉道人终于体会出了,啥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人生真谛了!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