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灵宝玉红楼行》: 顽石通灵动凡心 僧道点化入红尘

时间:2019-03-14 12:55:21   浏览:次   点击:次   作者:山水书   来源:qidian.com   立即下载

第一章 顽石通灵动凡心 僧道点化入红尘

女娲炼石补天,共炼成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而补天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不得入选,遂自怨自叹。它暗想:“从前有个孙悟空,听说也是顽石中孕育而出,不仅闯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迹,而且服保唐僧取经,修得正果。因何我却没有这等机缘,独在此无人问津,即便不得上天入地,也应在红尘中历练一番,让世人识我之名,知我之能。”想到这里,这通灵顽石才记起自己还没有姓名呢。于是左思右想,给自己定名为石灵儿。

且说石灵儿自定了名后,凡心愈炽,奈何法力低微,机缘未至,只得勤加修炼,以期早日幻化成形。又不知过了多少年,那一日,石灵儿正在修炼之时,有一僧一道远远而来,此二人生得骨骼不凡,丰神迥异,说说笑笑来到青埂峰下,这一僧一道所说都是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石灵儿暗想:“莫不是机缘到了,姑且试上一试。”于是对二人言到:“二位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刚才听闻二位谈那仙凡世界,甚是羡慕,只恨弟子至今却无缘亲见亲历,甚为遗憾。”说到这里,石灵儿顿了一顿,“两位大师法力无边,不知可否发慈悲之心,助弟子一臂之力,能够达成此愿?”

听到石灵儿的请求,僧人回道:“红尘俗世虽有种种诱人之处,让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又有诸般苦难,种种遗憾,令人唏嘘怨叹。究竟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石灵儿凡心已炽,哪里听得进去这些话,还是再三请求,对二人说道:“二位大师也是修炼之人,而能达到今日如此之境界,可见经历红尘俗世,未必不能超脱。佛祖释迦观众生之苦,抛却尊贵的身份,菩提树下自悟成佛,解救众生。我虽不敢自比佛祖,也不望与二位大师比肩,但自认心志坚定,理应历红尘而不堕红尘。如若沉沦俗世不得解脱,也是我命该若此,怨不得旁人,是福是祸弟子一力承担。若侥幸成佛登仙也是我的造化,望二位大师成全。”听它如此说,僧道二人连连点头微笑,那僧人说:“听你这番话也是有慧根的,也罢,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助人达成所愿也是功德一件。我们二人就助你了此心愿,是福是祸你好自为之。”石灵儿听到得偿所愿欣喜异常,正要道谢,那道人却说:“且慢欢喜,我二人助你,需约法三章。”石灵儿忙道:“都依,都依。”道人说:“也无甚特别之处,只是你与凡人不同,在尘世中不得滥用法力,不得泄露天机,更不得伤天害理。否则必严惩不贷。”石灵儿回道:“弟子谨记,即便大师不说,弟子亦不会胡作非为。弟子只愿多闻多见,开阔视野心界,即使不能把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至少不会把它变得更糟。”

僧道二人点头赞许。为了这块顽石能入世历练,僧道二人施展法力,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人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需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秒。”于是道人用法力在宝玉正面镌刻了两行字,上面是“通灵宝玉”,下面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在背面刻了三句话,依次是“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石灵儿见到这番变化开心不已,又问道:“只是不知大师欲送弟子往何处去?”僧人回道:“你自不必担心,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为了煅炼你的心性,自是送你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也是合该你有此奇缘,正有一段公案需要了结。我便送你至彼处可好?”这正合了石灵儿的心意,略一思忖它又说道:“大师如此安排,正合我意,只是弟子还有一个不情之请。”说到此处石灵儿却羞于出口了。僧道二人呵呵笑道:“尽管大胆讲来,我二人好事做到底,定当尽力偿你所愿。”听二人如此回答,石灵儿就斗胆直言:“我既是去人世历练,所以想化成人形,方不枉人世一遭。还望大师助我。”僧道二人沉吟片刻,道人回道:“非是我二人不愿助你,只是你与众不同,非人非鬼,非草非木,难以化成人形,况且你若化成人形,必与凡人纠葛不清,恐会扰乱人世天道,有害无益。”石灵儿急辩道:“弟子入世是为历练,如若只是冷眼旁观,事事不能亲力亲为,怎能有所增益?”二人听它言说也甚为有理,于是僧人答曰:“那就依得你,但你只能以此玉为家,偶尔化形,不能长久。”

诸事已定,僧道二人携带已化身宝玉的顽石前往繁华之地,礼仪之邦。不多时,二人来到石头城,道士笑言道:“就是此处了,你这乡野顽石就在这繁华石城安身,前途未来如何,只看你的造化了。”说罢,僧道二人催动法力,将石灵儿送入一豪华府邸之中。事毕,僧道二人也就此分别,各自修行去了。

且说石灵儿投身这一家正是石头城中最显赫贾氏家族。贾家祖上曾立下卓越战功,深得先皇赏识,因而世袭高官,子嗣众多家族昌盛。贾家传至这一代,主要有两个分支:宁国府贾敬,荣国府贾赦、贾政。这三人原本还有一个兄弟贾敷,只是幼年便夭折了。他们还有一个妹妹贾敏,已经外嫁姑苏林家。

却说荣国府贾氏兄弟的老母亲虽年事已高,但身子也还健朗。只是这贾母还有一事烦心,她的小儿子贾政家里还没有男丁。贾政有一妻二妾,妻子王夫人,小妾赵氏和周氏。王夫人原生有一子,名唤贾珠。只是那贾珠娶李纨为妻后,不久就病逝了,也未留下一子半女。王夫人还生有一女名元春,已应选入宫了。妾室赵氏和周氏还一无所出。每念及此,贾母和贾政总是日夜忧心,难以安寝。贾母更是遣人四处访求,以期贾政有后。

而在贾府四处访求之时,仙界却出一公案,原来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旁有一绛珠仙草,曾得神瑛侍者灌溉之恩,才能得以久延岁月,后受天地精华,雨露滋润,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修成个女体,日夜常思报答神瑛侍者灌溉之德。只是那神瑛侍者却忽生凡心,得警幻仙子允准后,下界造历凡缘去了。绛珠仙子得知后,也去求肯警幻仙子,希求追随神瑛而去,还神瑛侍者灌溉之惠。她对警幻仙子说到:“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警幻仙子见绛珠仙子心意已决,就偿其所愿,准其下世。

神瑛侍者就降生在日夜求子的贾政家里,而此时也正是僧道二人送顽石入贾府之时。因此,转世的神瑛侍者就衔玉而生。贾家阖府上下惊喜异常,因此子生有异相,就以宝玉名之,唤作贾宝玉。而绛珠仙子则落生在姑苏林家,成为林如海和贾敏的独生女儿,取名为林黛玉。

山水书说

生活就是要体验一切美好,愿我的美文成为你美好回忆的一部分。

第二章 宝玉抓周恼贾政 黛玉读书慰贾敏

且说宝玉出生后,贾母十分欢喜,又四处烧香还愿,感谢诸天神佛。贾政自是喜不自禁,毕竟中年得子也是不易,况且长子贾珠早逝,宝玉的到来也能略慰伤怀。宝玉的生母王夫人更是爱如珍宝,悉心照料。只有小妾赵氏和周氏甚为失望,原指望王夫人无所出,她们若能早得子嗣,也可母凭子贵,得享荣华。周氏还好,原本性格恬淡,不争强好胜,对此只是失望,也无甚别的想法。那赵氏却是尖酸刻薄的性格,虽面上不敢表露出来,心中却时时暗咒宝玉,巴不得他也早夭,因此时刻盘算要致宝玉与死地。

石灵儿随宝玉降世后,时时处处都留意。看到周遭的事物,看到贾府众人,无一不让它感到新奇。“这就是尘世,这就是凡人!我且学且做,定要,定要……,额,好吧,现在我也不知要如何。一切随缘吧。”这一番思量之后,石灵儿的心绪渐渐平静下来。它又想到“看来我与贾府的宝玉也是有缘,我二人…不对,我们一人一灵相互扶持,人玉合一,无所不能。”想到此处,石灵儿不禁在心中大吼一声:“就让我来做宝玉的守护者吧!

此时宝玉尚在襁褓之中,除了吃睡别无它事,在贾府上下的悉心照料之下茁壮成长。他出生时口中所衔之宝玉,也就是石灵儿,被贾政请的精工巧匠细加雕琢,配以金项圈,戴在宝玉的脖颈之间,日夜不离,当做护身符了。石灵儿也只得寄身于此,虽觉无聊但也忍得,毕竟在大荒山时,也不知度过了多少岁月。只盼宝玉快些长大,二人好一同去游历花花世界,岂不快哉!而且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察言观色了解人情世故。这样一来,石灵儿也不觉得多么难熬了。夜深人静之时,石灵儿也偶尔幻化成形,或人或物,或男或女,玩得不亦乐乎,只是诸般变化皆不能长久。石灵儿暗下决心要勤修苦练,决不能只做顽石一块。

在石灵儿勤修苦练之际,贾宝玉也日渐长大,转眼就一周岁了。在习俗中,这可是一个大日子,因为这第一个周岁不仅仅是生日,更是人们来到这个世上之后第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一天家人要为满周岁的孩子举行名叫“抓周”的活动。抓周的时候,家人会给孩子准备各色物品,任凭孩子自主挑选。根据挑选结果,大人会对孩子的未来做出判断,抓周就仿佛预测一般。因此,无论豪门富户还是升斗小民对此都颇为重视。

这一天,贾政聚齐家人,遍邀亲朋好友,让大家共同见证宝玉的人生第一次重要决定。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宝玉被置于床榻正中,眼前堆满了贾府所备之物。在众人的注视与期待之下,宝玉把各色物品拿拿放放,游移不定。宝玉忽然觉得一阵异香扑鼻,四下寻找,却原来这气味是从一个胭脂盒中散发而出,宝玉就抓起这个胭脂盒好奇打量起来。这物原本是西洋贩运而来,不仅气味独特,而且打造精巧,上面还有小镜子可以照见人影,宝玉对此爱不释手。

众人见宝玉挑中女孩儿所用之物纷纷窃笑。贾政亦觉颜面尽失,正要申斥赵姨娘忽开口道:“哟,啧啧,这么多笔墨纸砚宝玉不拿,却偏偏抓住胭脂水粉,是何道理?又不能用,莫不是以后去贩卖这些为生?”贾政原本心中不喜,被这赵氏一说更加气恼。赵氏见老爷气色不好又继续说到:“当年珠大爷可是抓的圣贤之书,长大后可是知书达礼,颇有文采,只是……唉!”贾政闻听说起贾珠,也不由得暗暗在心中将宝玉和贾珠对比,于是对宝玉更是不喜,气恼的说:“孺子不可教也。”说罢也不顾众人就拂袖而去。那赵氏正待说些什么,贾母对她怒斥到:“偏就你这贱妇话多,宝玉只是被那盒子吸引,未必就是喜欢脂粉,况且今日孙子抓周,就不该放女孩儿之物。也不知是哪个奴才干的好事!若被我知晓,仔细他们的皮。”听贾母如此说,赵氏神色尴尬地退下。原来这胭脂盒正是她偷偷放在其中的。这胭脂盒原是赵氏花重金买来,想着用来好好打扮自己讨好贾政。为了设计宝玉也是不惜血本,赶上宝玉抓周,赵氏就用此物设下这一局,目的就是让老爷讨厌、疏远宝玉。日后自己若是能生个儿子,虽不是嫡出长子,只要自己悉心培养、多用心计,也是有机会承袭父业的。虽被贾母申斥一番,赵氏并不如何着恼,看贾政愤然离去,她反而心中暗喜,这一计就是成功了,以后继续在老爷身边煽风点火,大事可成了。只是想到那花大价钱买的胭脂盒不敢拿回,又一阵阵肉疼。这笔帐又要算到宝玉头上。

见贾政离去,贾母只得招呼众人安排宴席答谢亲朋。虽然心中也不是甚喜,但疼爱孙子的心情胜过一切,自是对宝玉溺爱如初。王夫人爱子心切,也不甚关注功名前程,只要宝玉健康成长就好,想起早逝的长子贾珠,更是不愿对宝玉苛责。贾政不愿多理宝玉,贾母和王夫人一味宠爱,宝玉反倒落得逍遥自在。在贾府中无拘无束、开心成长。

却说那林黛玉在抓周之时却与宝玉相反,不要女孩儿所用之物,反倒是抓住父亲手中之书不放,林复府众人无不称奇。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林氏夫妇膝下无儿,只得这一女,也视作掌上明珠。虽然女子读书也不能考取功名,但是知书识礼,通晓大义也不无裨益。因此见黛玉与诗书有缘,就先由贾敏略加指引。

那林黛玉也是天资聪颖,在一岁能言之后,对母亲所教授的内容领悟极快,能举一反三,还常出惊人之语。对此,林氏夫妇是惊喜有加,悉心培育更胜从前。

到了八岁的正式入学年纪,因是女孩儿,也无处就学。林如海又专门为黛玉延请老师入府教学。可巧这教师也是与林府有亲的。这位先生名叫贾雨村,与贾家是同宗,也曾为官,只是后来因得罪上司被开革,四处流落。路过苏州时盘缠用尽,不得已卖文为生。那一日,林如海偶然路过,见其仪表不凡,又文章锦绣,攀谈之后得知贾雨村与贾府有亲,就诚心聘请他入府教书。贾雨村见是女学生,心下不甚情愿。但此时人穷志短,又见黛玉资质甚佳,也就倾囊相授。况且,林家也颇有财势,那贾敏更是与石头城贾府是嫡亲,若能让林家满意,日后托林家举荐复官也未可知。于是贾雨村也就安心在林府教书,以待时机。

收起

相关推荐

相关应用

平均评分 0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用户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