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第一海战》免费试读_虹桥之梦
01 惊闻夷州
1。惊闻夷州
(字幕)三国时期,公元230年,东吴黄龙二年。三十年的治理,使东吴达到国力强盛的顶点。是年正月,举行盛大国子监庆典,诏立都讲,祭酒二职,以教诸学子。
孙权高坐皇位,紫须碧眼,相貌堂堂。
群臣肃立。其中最为显眼的当属三位女将——三位公主。
大虎公主,孙鲁班,她是孙权最疼爱的女儿。她的夫婿全琮都卫立在她的身旁。
小虎公主,孙权的小女儿。
臭妹公主,孙权已故大哥孙策的女儿。她的夫婿陆逊大都督立在她的身旁。
一内侍宣诏:“……特下此诏,立都讲,祭酒二职,以教诸学子。钦此。黄龙二年正月。”
张昭,三朝老臣,激动地对左右大臣道:“好!圣明至极。吾皇此诏,使少年幼小得教。我东吴今后,才俊辈出,国运不可限量也。”
蜀汉特使王平点头称善。
北魏特使司马昭叉腿而立。
孙权捋须成就感十足地道:“当年吾兄孙策领兵创霸业,年方十七;周瑜起兵,年方十八;大都督陆逊,亦是少年领兵,屡建奇功,夷陵大败刘备七十万大军。可谓东吴人杰地灵,英才出少年。朕下此诏,就是要使少年才俊脱颖而出。诸位爱卿,当今东吴少年佼佼者有谁?请为朕举荐一二。”
张昭出列道:“陛下,当今东吴少年佼佼者,当属诸葛恪。”
孙权道:“诸葛恪?”
张昭点头道:“即诸葛谨之子诸葛恪。”
孙权忽然想起,用手作拉长面孔状,哈哈大笑道:“张阁老说的是这小子。召来见朕。”
张昭道:“老臣领旨。”
张昭领旨而下时,有意走到诸葛谨身边,点头示意自己举荐之功。
诸葛谨一向谨慎小心,此时如遭突袭,心中忐忑不安。
张昭引诸葛恪(八岁)上殿。诸葛恪面特长。
张昭道:“陛下,诸葛恪奉旨已到。”
孙权点头道:“宣他上前觐见。”
诸葛恪上前跪拜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孙权道:“请起吧。”
诸葛恪起身站立一旁。
孙权道:“头抬起来,让朕看看。”
诸葛恪抬起头来。
孙权看了,果然脸面特长,哈哈大笑,对内侍小声说几句。
内侍点头而去。
一会儿,内侍牵一头驴上殿。群臣均感惊讶,摇头不解。
蜀汉特使王平看了,甚感困惑。
北魏特使司马昭饶有兴致地看着孙权金殿试才的一幕。
孙权看看驴,又看看诸葛恪,哈哈大笑,拿起案上笔给内侍道:“写上。”
内侍接笔道:“领旨。”
内侍提笔在驴头上写上四字。
孙权道:“牵过去,给诸位大臣看看。”
内侍牵驴到张昭面前,张昭一看,脸色大变。
驴头上豁然四字:诸葛子瑜。
内侍牵驴到诸葛谨面前。
诸葛谨咬住嘴唇,不动声色。
内侍牵驴到一大臣面前,大臣掩口扭头偷笑。
内侍牵驴到另一大臣面前,大臣“嘻”地一声,不敢笑。
内侍牵驴一一走过,遍示大臣。
众大臣终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内侍最后牵驴站在诸葛恪身旁,意在对比。
众大臣看了更加捧腹大笑。
孙权也开心地笑。
诸葛恪突然跪下道:“请圣上赐笔。”
孙权笑道:“赐他笔。”
内侍送笔给诸葛恪。
诸葛恪接过笔后,在驴头上又添两字。
内侍牵驴至孙权面前,请孙权观看。
孙权看了,点头微笑,赞许道:“好!让诸位大臣看看。”
内侍牵驴面向众大臣。
驴头上六字为:诸葛子瑜之驴。
众大臣一起鼓掌叫好。
孙权虽然对诸葛恪的急智与小巧表示满意与赞许,但仍要试试这小孩的大智,便深沉地笑问:“诸葛恪,你父亲诸葛谨是朕的心腹重臣,而你叔父诸葛亮则是西蜀的丞相。你以为你父亲与你叔父相比,孰贤?”
诸葛恪听了一愣,道:“啊——”
孙权意味深长地笑道:“诸葛子瑜与诸葛孔明相比,孰贤?”
这是个非同小可的问题,它并不象普通人家对小孩问的“你觉得爸爸好还是妈妈好”之类的问题,它直接涉及政治立场,忠诚,家教,和对吴蜀两国的倾向。这不是对小孩诸葛恪的考试,而是对诸葛谨家族忠诚度的考量。
诸葛谨不动声色,但额头沁出汗珠。
北魏特使司马昭对这个问题颇有兴趣,手托下巴点着头看着诸葛恪。
蜀汉特使王平对这个问题很意外,也注视着诸葛恪。
殿上鸦雀无声,众大臣都在注视着这位八岁小男孩,静听他怎样回答这个难堪的,但是却是决定他一生的重要问题。
诸葛恪大声说道:“当然是我父亲较贤!诸葛子瑜较诸葛孔明贤。”
孙权微笑点头道:“何以见得?”
这更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众所周知,诸葛亮的智慧,能力,特别是他的品德,几乎都是完美的,无可挑剔的。要指出诸葛亮的缺点,几乎是不可能的。
诸葛谨放松地出了口长气。诸葛恪刚才的回答,已经为以后的回答定下了正确的基调。孙权现在这个问题看似很难,但诸葛恪的回答即使很低下荒谬,充其量不过是小孩无知罢了,是没有杀伤力的。
诸葛恪从容答道:“我父亲知所事,而我叔父不知。”
孙权追问道:“你是不是能讲清楚一些?”
诸葛恪答道:“我父亲诸葛谨知道自己辅佐的是一位圣德贤明的君主,事业日益兴盛。而我叔父诸葛亮却不知道。”
诸葛恪的回答,堪比最老到的政治家。他撇开评论诸葛亮与诸葛谨,直接拿孙权与刘禅(阿斗)对比,似乎是不经意间拍上孙权的马屁。
满朝文武对诸葛恪的回答十分惊讶与赞叹。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今后可真要刮目相看了。
孙权撚须点头,得意的说道:“蜀汉特使王平将军,这位八岁小子所言,你以为如何?”
王平自然要捍卫自家皇上与丞相的名誉,但他又不能得罪冒犯孙权,同时也要制止对自家皇上与丞相的评论,他便打出亲情这一张牌。
王平出列道:“东吴皇上,臣以为诸葛恪不曾去过西蜀,所以对其叔父诸葛相国知之甚少。诸葛相国先事先帝,辅佐先帝蜀汉开国。如今诸葛相国辅佐后主,后主虽然年少,其仁孝之德,广为称道。臣这次出使东吴,后主再三交代,务必去亡母孙夫人墓前祭扫。由此可见,后主乃一代明君,假以时日,更有诸葛相国辅佐,定成一番大事业。”
孙权含笑道:“蜀汉后主乃我外甥,有此孝心,倒是堪嘉。”
孙权话锋一转,道:“劳贵使寄言诸葛相国,此儿好骑射,诸葛相国必有好马相赠侄儿。”
东吴不产良马。在古代,骑兵是最犀利的进攻利器,相当于现代的坦克装甲部队。拥有一支精锐的铁骑部队以逐鹿中原,是孙权一生的渴求。在王平打出亲情牌时,孙权顺势提出了一个不小的要求。
王平道:“臣返蜀后,一定转告诸葛相国。”
诸葛恪乖巧地拜谢道:“谢叔父赠马。”
孙权不以为然地道:“贵使尚未回国,马亦未送到,何须急于言谢?”
诸葛恪从容答道:“陛下恩威四海,如今金口一开,马亦必定送到。西蜀亦为陛下之外厩也。”
诸葛恪顺手轻轻又拍了一下马屁。
孙权听了,哈哈大笑。
孙权十分满意,对诸葛恪道:“诸葛恪,听张阁老道你少年有才,今日一试,果然非比寻常。望诸葛谨今后要特别教导,将来定是国家栋梁之才。张阁老,你可要多费些时间教他哟。”
张昭得意非凡,特将诸葛恪拉到身边站,还交代道:“驴也拉过来,驴也拉过来。这可是圣上御赐之宝呀。”
孙权看着驴,忽有所思,便道:“魏国特使司马昭将军。”
司马昭出列道:“某在。”
孙权道:“东吴珍宝,想张阁老已同司马将军随喜过。不知司马将军可有选定心仪之物?”
司马昭大大咧咧地应道:“随便看看,那些东西某都要了。”
孙权听了,欢喜道:“张阁老。”
张昭道:“老臣在。”
孙权问道:“与司马将军所易马匹可有讲定?”
张昭为难地说道:“马匹数尚在推敲之中。”
孙权不满地道:“阁老办事,为何如此拖拉?”
张昭不知如何化解圣怒,道:“这个,这个……”
司马昭爽快地道:“吴主不必责怪老张,某与老张当场敲定。”
孙权道:“当场敲定?”
司马昭对张昭点头道:“老张,伸出手来,你我当场议定。”
张昭迟疑地伸出手来。
司马昭与张昭拉手,在袖中交易。
众大臣看得目瞪口呆。
张昭对袖中交易的数目颇感意外,摇头问道:“嗯?”
司马昭点头肯定道:“嗯!”
张昭摇头道:“太少!太少!”
司马昭笑道:“友哎,看在某与老张同名,某再让老张一指。”
张昭摇头道:“不行,不行。你所见的珍宝中有雀头香,明珠,象牙,犀角,翡翠,玳瑁,还有孔雀,斗鸭,长鸣鸡,件件都是稀世珍宝,样样价值连城,岂可这般俗(便宜)?”
司马昭坚定地道:“珍宝乃是玩饰之物,可有可无。而某与你的战马,匹匹均是疆场骠骑,不可再让。”
张昭几近哀求,道:“友哎,再让一指,再让一指。”
司马昭摇头道:“不行!”
孙权大度大气地说道:“东吴乃泱泱大国,交易岂能如市井菜贩?阁老,就成交了吧。”
司马昭大声地说道:“好,成交。”
司马昭用力一握张昭的手,张昭痛得“哎哟”一声。
司马昭拱手道:“抱歉,抱歉。交易俗例,成交时握手,越有力越显诚意。”
孙权心情颇佳,宣布道:“今日国子监成立,又得见少年英才,实令朕心喜。今日大虎,小虎两位公主甚有兴致,要为诸位演练一套孙家祖传孙武剑,为今日盛典助兴。大虎,小虎,开练吧。”
大虎,小虎英姿勃勃出列,道:“领旨。”
大虎,小虎两人对练。
俩公主节奏忽快忽慢,剑光时敛时放,使人眼花缭乱。
司马昭对秘传孙武剑自然很感兴趣,特别是由两位嫡传公主表演。但他却故意装成漫不经心袖手旁观的样子,斜眼而视。
王平认真仔细地看着,默默地点头。
全琮(大虎公主孙鲁班之夫)都卫一边看一边点头赞赏。
陆逊(孙策之女臭妹公主之夫)大都督捻须点头。
陆逊身边的臭妹公主,认真地看。
往事浮现:小臭妹与小孙尚香在踢沙包。
臭妹把沙包扔到小陆逊头上,小臭妹在憨笑。
小臭妹与小孙尚香在把玩玉山玉和传国玉玺。
臭妹公主小声对陆逊道:“这套剑法,真打起来,还是要数阿姑仔妞。”
陆逊示意她禁声。
大虎公主,小虎公主练罢,众大臣掌声四起。
孙权撚须微笑。
诸葛恪突然出列道:“陛下,学生可以问一个问题吗?”
诸葛恪的举动,诸葛谨与张昭均感十分突然。
孙权兴致甚佳,道:“问吧,诸葛恪。”
诸葛恪道:“学生见两位公主舞剑,十分了得。学生近来听闻,另有一位东吴公主十分了得,不知是哪一位公主?”
孙权听了,心中十分舒坦,道:“东吴公主,个个巾帼不让须眉。你说的东吴公主,是怎样了得,说来听听。”
诸葛恪见自己的话题使孙权兴趣,特别来劲道:“学生近来频频听到海外客商谈到,东南夷州,有一位东吴公主任管制长。燕王公孙渊率五艘战船入侵,东吴公主率俩船迎敌。顷刻之间,东吴公主就击沉一艘敌船,生俘三艘敌船。燕王公孙渊仅剩一船逃回。”
听到诸葛恪突然提到夷州,诸葛谨与张昭均脸色大变。
孙权大为震惊,道:“唔——竟有此事?两船打五船,顷刻就击沉一船,生俘三船——张昭,东南夷州是何地?”
张昭瞪了诸葛恪一眼,答道:“这个,东南夷州,老臣并无所知。”
孙权转头又问:“诸葛谨,东南夷州,你应该知道。”
诸葛谨道:“东南夷州?臣仅知夷州为东南一孤岛,去临海二千里。”
孙权追问道:“那位东吴公主呢?她是谁?”
诸葛谨道:“对此臣一无所知。小儿无知,道听市井传言,不可当真。”
孙权正色道:“岂有此理!背后有一支如此强大的军力,居然闻所未闻,叫朕如何不操心?当初吕蒙白衣军虽少,却能袭取荆州,使关羽的百战百胜的北伐大军顷刻溃散。如果一日朕帅大军北征,逐鹿中原,而那夷州公主黄雀在后,趁虚袭我建业,岂不坏了大事?”
02 风雨欲来
02风雨欲来
孙权的震怒使殿上文武百官颇感意外,个个肃立无声。
诸葛谨与张昭则严肃地看着诸葛恪。
诸葛恪知道自己惹祸了,但他闭着嘴,站的更加笔挺。
司马昭与王平一眼便看出,东吴朝廷即将发生一件大事。他们全神贯注,却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
孙权决定马上查清,道:“户部。”
户部尚书连忙出列道:“臣在。”
孙权问道:“夷州历属何处管辖?”
户部尚书由于毫无准备,只好硬着头皮道:“椐臣粗略记得,夷州乃是一荒僻孤岛,隶属临海管辖。由于人烟稀少,秦汉以来,均由临海官员定期巡视,并无设置驻地长官。黄巾之乱以后,战乱不已,已无暇顾及。估计临海官员已经久无巡视。”
孙权决定追根问底,道:“吏部。”
吏部尚书道:“臣在。”
孙权问道:“可有往夷州派驻夷州管制长?”
吏部尚书道:“臣从来未听说往夷州派驻官员,管制长一职更是闻所未闻。”
孙权道:“兵部。”
兵部尚书道:“臣在。”
孙权问道:“可有往夷州派遣驻军?”
兵部尚书道:“臣未有所闻。天下兵马大都督可能略知一二。”
孙权点点头问道:“大都督陆逊。”
陆逊道:“在。”
孙权问道:“你可曾向夷州派兵?”
陆逊道:“无皇上旨懿,臣不敢擅动一兵一卒。”
孙权怒道:“全朝大臣竟无一人知晓,还不如一个黄口小儿!诸葛恪,你还听说些什么?”
诸葛恪道:“学生见圣上因学生失言而震怒朝廷,市井传言,真假难辨,学生不敢多言。”
孙权转为和颜,对诸葛恪道:“你讲的事情,乃关乎国家大事。不轮真假,你尽详道出。朕不但不怪你,还要对你另行嘉奖。至于所言事情的真假,朕自会令人查明。”
诸葛恪道:“如此,学生就将所闻如实禀报。海外客商传言,东吴公主将夷州治理得甚是安定,既不征税,又不征役,反倒经常资助百姓建业,所以百姓口碑甚好。”
孙权立刻发现问题所在,道:“户部。”
户部尚书道:“在。”
孙权问道:“可有向夷州拨发金饷?”
户部尚书道:“户部从未向夷州拨饷。至于临海有无另向夷州拨饷,臣立即查明回报。”
孙权又对诸葛恪问道:“诸葛恪,你可听说这位东吴公主财金的来源?”
诸葛恪道:“传闻东吴公主在深山之中设一金库,其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孙权点头道:“难怪这位东吴公主气势如此之牛!众爱卿有何看法?”
孙权环顾群臣。
群臣无一开口。
孙权郑重地道:“如此一位东吴公主确是了得,日久必成东吴心腹大患。诸葛恪,传闻中这位公主是何模样?”
诸葛恪道:“传闻中这位公主十分美丽,一口东吴口音,年龄可能与大虎公主相当,武艺十分高强,文采也很出色。据说她擅长绘画,特别会画美人图。”
大虎公主笑着说:“那不就是说我吗?”
孙权狠狠地瞪了大虎一眼。
臭妹公主斜眼看着大虎公主,小声对陆逊说道:“看把她美的。”
陆逊认真地看看大虎,点点头道:“有道理。”
臭妹公主惊讶地看看陆逊,见陆逊一脸严肃,闭口不语,再看看大虎,若有所思,恍然大悟道:“真没注意,她们俩真的很象。”
(水公主——孙尚香与大虎公主可由同一演员扮演。)
陆逊认真地道:“不可乱言!”
孙权主意已定,点头道:“看来不得不出兵,把这个假公主请(擒)回来了。”
大虎公主兴奋地拉着小虎公主道:“父皇,大虎小虎愿领兵征夷州。真公主对假公主,这出戏一定十分有趣。”
臭妹公主摇手,对大虎公主示意。
大虎公主不解,以为臭妹公主也想去,更加高兴道:“父皇,臭妹公主也去。三个真公主出马,看她一个假公主走无路?”
孙权看到自己心爱的女儿如此豪气,十分高兴,转怒为喜道:“出兵乃军国大事,明日再议。”
张昭已经看出明天的朝会将会作出重要军事决定,这是不宜让北魏与西蜀知道的。连忙对王平,司马昭道:“明日上朝,二位贵使就不必来了。二位随意看看秦淮河,浏览浏览江南风光吧。”
孙权看看王平与司马昭,对张昭的补充点头赞许,继续说道:“众爱卿,退朝后请将有关夷州的情况全部查明。明日上朝时再有‘可能’,‘大概’之类含糊之词,以渎职论。退朝。”
退朝路上。
诸葛谨拉着诸葛恪的手,沉重地摇着头说道:“你不是我们家的千里驹,你是我们家的灭门灾星。”
(字幕)后来,诸葛恪在孙权的栽培下,位极人臣。然而知子莫如父,其父对诸葛恪的预言,最后果然成真。
大虎公主,小虎公主兴致勃勃地拉着臭妹公主的手说:“妹仔姐,我们一起去夷州,去把那个假公主请(擒)回来,好不好?”
臭妹公主笑道:“你没听说夷州公主两船打五船,顷刻就击沉一船,生擒三船吗?”
大虎公主眼珠一转,睁大眼睛道:“两船打五船,击沉一船,生擒三船。哎呀,这个假公主可还略通水战呢。”
臭妹公主点头认真地说道:“经过暴风骤雨,方能在风浪中闲庭信步。这位夷州公主岂止是略通水战,而是精通水战,实得赤壁大战之真传。”
大虎公主扭头哼道:“精通水战?得赤壁大战真传?妹仔姐,你为什么长假公主的威风,灭真公主的志气呢?”
臭妹公主直视着大虎公主道:“假如这位公主不是假的呢?”
大虎公主更加惊异,睁大眼睛道:“真的?你说夷州公主是真的?”
臭妹公主点头道:“难道不可能吗?”
大虎公主茫然地道:“那是谁呢?东吴公主就这么几个,不都在这儿吗?”
小虎公主转睛点头道:“我知道了,参加过赤壁大战的公主只有一个。”
臭妹公主立即制止她道:“不可说,人名不可说。”
大虎公主恍然有悟,迟疑地说道:“难道,难道是她?她不是死了吗?”
小虎公主肯定地补充一句道:“阿姑仔妞。”
臭妹公主对小虎公主点头认可,转头向大虎问道:“她是怎样死的?你看到她的尸身了吗?”
大虎公主心存余疑,道:“她是投江而死的,怎么看得到她的尸身呢?”
臭妹沉浸在遥远往事的回忆中,道:“我曾亲眼见她五岁时投海,大家都以为她死了。可是晚上,她却抱着一块石头自己回家来了。”
大虎恍然大悟,点头道:“对呀,我记起来了。父皇有一天讲到这事,告诫我们不可如此淘气。我怎么没想到,她这样的人,投江怎么会死呢?”
臭妹认真地道:“大家心中会意就好。她是个关乎吴蜀两国邦交国家大政之人,如果她死而复生,吴蜀两国间将横生许多枝节,所以不可提起。特别要提防北魏浑水摸鱼。切记!切记!”
大虎小虎沉默无声。
臭妹转为笑容问道:“两只老虎,你们现在还想过海去咬人吗?”
小虎摇头。
大虎一付释然放下的样子,道:“我才不去呢。去时威风凛凛,扬眉吐气。待见到真人时,却要请安问好,还要叫阿姑。真是太煞风景。更加不堪的是——”
小虎笑道:“还有更加不堪的事?”
大虎道:“那是当然。你知道,阿姑仔妞和她的女兵都是称姐道妹的。到了夷州以后,她们之间姐姐妹妹的,咱们仨就成了小辈了。”
臭妹公主含笑点头。
小虎突然小声说道:“阿姐,那个北魏司马昭盯着我们看,还向我们走过来。”
臭妹,大虎一起警惕地看过去。
司马昭走过来,彬彬有礼地道:“三位公主在谈什么?好像很神秘。如果有难办的事,司马昭愿为三位公主效力。”
臭妹笑道:“原来是司马将军,失敬,失敬。我们姐妹在谈闺中之事,难办是难办,只是男人是帮不上忙的。”
司马昭心中明了,笑着一语双关地道:“是呵,公主在谈公主的事,司马昭就不打扰了。”
司马昭彬彬有礼地拱手以后,迎着王平走去。
三位公主看着北魏司马昭走向西蜀特使,互相会意地点头。
司马昭大声地对王平招呼道:“王将军,请留步。”
王平深感突然,表面平静地道:“司马将军,有何指教?”
司马昭微笑道:“王将军,你我战场上多次相遇。某对王将军心仪已久,今日能在此相逢,实在是难得机缘。明日某在‘望江天’酒楼与王将军小酌,海阔天空叙谈叙谈。”
王平突然受邀,摸不着头绪,道:“这个,这个……”
司马昭拱手道:“请将军大驾务必光临,务必光临。请了。”
司马昭说完,大步而去。
三位公主看着两国特使。
臭妹心中沉重,点头道:“好像大风雨要来了。”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