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医圣在现代》——北西大先生

时间:2019-03-25 02:21:14   浏览:次   点击:次   作者:北西大先生   来源:qidian.com   立即下载

第一章 懵懂少年

我叫郭小北,1989年出生在北方一个地图上都不好找的山村,这的山村是真的名副其实,四面都是山,山外还有山,如果不离开这,也许我永远都不会理解,一眼望不到边是个什么感受,所谓的地平线又是什么?村民是典型的北方特色,朴素中带着些许的狡黠。村里老人有的一辈子也不曾离开村庄,年富力强的男子农闲时,则要出门讨生活。这山村无需做太多的介绍,如果你也曾生活在乡村,那它就是你曾经生活过的乡村的样子。如果你没来过乡村,那么你只要知道,这是个山村就够了。有些事真的不曾经历就无法体会。

而我如同这山村一般,普通到你永远也不会发现我。而之后发生的事,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甚至有些猝不及防。

暴雨下了一整天,到现在也没有停的迹象。电视里端庄的女播音员,重复说着,要大家注意洪涝灾害。我踢了踢被子,一股凉风从脚底下径直的吹向了脑袋,来了个透心凉。酝酿已久的喷嚏,还是没能喷薄而出,膀胱却已经有些告急了。深秋季节,最欢喜的事就是把自己封印在被窝里,最恼火的无疑就是被窝刚热,就要离开。嘴上怨声载道,身体已经到了极限。在北方的山村,家家都有自己方方正正的小院落,而五谷轮回之地,一般都放在最角落的地方,我家也不例外。遇到暴雨季节,去茅坑是最为坎坷,首先一点就是要顶着暴雨到茅坑,而茅坑里此时肯定已经是水漫金山。思来想去,看着一点停歇迹象都没有的大雨,站在门口,来了个酣畅淋漓,感觉浑身上下说不出来的舒爽。

经此一番,睡意全无,但又实在无事可做,索性坐在窗口,看起了风景。倒不是为了诗意,也不曾体会到什么意境。只是这雨拍打着地面,如山呼海啸一般,颇有气势。我一直觉得自己很普通,但是普通并不意味着千篇一律,我喜欢思考或者说胡思乱想。一个18岁的少年自然没办法去思考家国大事,无非是一些对未来的思考。想想幼年的自己,梦想要当科学家,纠结是要上清华还是北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只能放在一边,付之一笑。现在作为一个高二学生,我很明白自己的水平,学习成绩不好不坏,大学肯定能考上,但注定与名校无缘。对于一个出身农村的孩子,更应该考虑怎么就业,怎么跳出乡村。但是我的内心,并不满足于所谓的固定套路,始终觉得自己会有一条异于常人的路线,而这条线会让我有一番作为。天色渐暗,滂沱的大雨也停止了,雨后的空气似乎能穿透人的内心,滋润了心田后,直上脑海,当脑海中灌入了足够的水,脑子也就平静了,不知道这算不算脑子进水。再也不去思考什么特立独行的路线了,犹如当年的清华和北大一样,只是不同年龄段的妄想。

明天就是假期的最后一天,本来七天的十一长假,因为低的可怜的升学率,人口大省,教育弱省巨大的高考压力。长假七天变三天。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也只能无可奈何的苦笑,大环境如此,谁都无法改变,只能去努力的适应。正因如此,假期显得更加珍贵。今天因为暴雨没能出门,明天要帮家里做些农活,乡村的夜晚,也没什么娱乐活动,吃过晚饭,就昏昏的睡去了。

第二章 青梅竹马

清晨的乡村总是夹杂着各种声音,鸡鸣犬吠,鸟鸣虫叫,还有乡民的吆喝。阳光照进来后,声与光的双重刺激,让人不得不早早的起床。乡村的特点是,人和大自然是融合在一起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依节气而劳作,遵季节而生息。一步跨出屋门就和天地融为一体。洗漱干净,简单的吃过早饭,就随着爷爷去了农田。

算下来我的家庭在这个乡村还算是优越,父母在外做些小生意,家庭收入并不指望土地。爷爷奶奶一辈子耕田种地,他们的根在土地。一方面有些事情做,一方面自己种的粮食蔬菜吃起来更放心。因为是山区,地的面积不大,但是老天照顾,这里土地却是极为的肥沃,在由于气候差异,本地蔬菜产出的时候,正是南北方蔬菜的交叉点,所以土地面积虽然小,如果勤于劳作,日子倒是过得去。

由于昨天的暴雨,加上深秋清晨的露水,一脚踏进农田,半个脚面就不见了,菜叶子上的露水打在小腿上,从下到上的凉。此时已经过了蔬菜产出的旺季,农田里的作物稀稀拉拉,长势也一般。今天的任务是把农田里的大白菜收割,然后放在地窖里。一眼望去也就百八十颗,上午完成肯定绰绰有余。想想自己其实很少做农活,一方面不依靠土地收入生活,所以农活也不多,另一方面,父母希望我能好好读书,恨不得让我分分秒秒都用在学习上。转眼间已经完成大半,正当我准备休息一下的时候,远处传来了脚步和说话的声音。随着声音的越来越近,我的心中却慌乱了起来,这声音太熟悉了,这张脸也是我不想或者说是不敢面对的。于是我又弯下腰,继续做接下来的农活。无可奈何的是,两家的田地实在太近,还是被她逮了个正着,她就是李怡,一个和我青梅竹马的女孩,当然这是她认为的。

“郭小北!”少女独特的声线,又脆又尖。没办法了,只能抬头打招呼了。

李怡跟我同村,两家的距离步行5分钟,这丫头比我小一岁,村子里年龄相仿的孩子一大堆,非要整天跟在我身后,一口一个哥哥。我自认自己是一个很闷的人,同村的孩子放学后,都在村子里玩各种游戏,嘻嘻哈哈,童真童趣。而我最经常做的就是一个人在房间胡思乱想,思想这个东西很神奇,即使身在笼中,也可以古今穿越,或为高官或为首富的琢磨。当时我小学,受到当时席卷全国的电视剧《还珠格格》的影响,也曾幻想自己穿越到大清,娶个格格什么的。不过这想法也没持续多久,因为我的特点是尽量不去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我更愿意去思考的是当下与未来。但是李怡这个丫头,总是很合时宜的用她尖利的声音打断我的思路。这丫头脑袋不太灵光,总是打着学习的态度,来到我家,有时干脆饭也在这解决。我一直认为她打算住在我家,那可真就要了命了。

前面也说了这丫头脑袋不太灵光,我本就是个耐心不足的人,讲了几遍她还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直接点燃了烦躁的小火苗。这丫头虽然脑袋不灵光,却有些察言观色的本事,看我火气上来,就使出女孩独有的手段。“小北哥哥,我就是不明白,我实在太笨了”说着眼泪就要往下掉,我也只能心里暗暗无奈。不过后来上到初二,我转学到了县城的中学,紧接着在县城上了高中,一直都是住校的状态。李怡在乡里念完初中,就没在上学了,向村子里的许多同龄人一样,选择了外出打工。而我由于假期越来越少,学业又过于繁忙,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加上我有意躲着这李怡,接触也就越来越少了。我想我远离李怡的原因,应该是这丫头总能抓住我情绪的变化和性格中的弱点,而这让我不舒服,甚至有些害怕。不过按照李怡的说法,我俩是青梅竹马呀,我当然懂你。可能也是因为太过于了解,所以才有了现在的疏远,大概这就是物极必反。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我知道那超越了友情,对李怡我是复杂的,复杂到不知所措。

“李怡呀,过来干活了?”我放下手里的活,向李怡说到。

而李怡则径直的向我走来。李怡是跟她的妈妈出来的,我要叫一声张婶。张婶见李怡向我走来,打趣到“李怡,你怎么见了小北就跑?回来赶紧把活干了。”李怡也是无可奈何,我却如释重负,不过李怡随后说的话,却又让我压力倍增“小北哥哥,下午我去你家找你,能见你一次太不容易了,咱们叙叙旧,你要是不等我,我可饶不了你。”放完狠话,就又走向了她的母亲。我们两家的农田离的很近,我总感觉到被有一双眼睛盯着,我知道那是李怡。所幸农活本就不多,出来的又早,很快就干完了,把大白菜装到拖拉机上,然后回家。

把白菜放到地窖以后,也就到了午饭的时间。而午饭奶奶早就预备好了,让人诧异的是桌子上预备了四副碗筷,菜也比往日丰富一些。太熟悉这个套路了,肯定是李怡在我和爷爷往地窖放白菜的时候,从农田里跑过来,跟奶奶说中午要过来吃饭,而奶奶早已习惯了李怡的蹭饭,在奶奶眼里李怡更像是她的一个孙女,而李怡的甜嘴,更是把奶奶哄的极为开心。我已经放弃了向奶奶询问多了一副碗筷的事,见我来到餐桌前,奶奶还是主动说了李怡的事。没过多久听到了李怡熟悉的脚步声,看着李怡越来越近的身影,由模糊到清晰,仔细打量才发现,我们都不是当初的孩童,现在的她俨然是一个成熟的大姑娘了。身高应该168cm左右,身材修长,多年的劳作让她显得有些清瘦,但眉眼间已经是一个长开了的大姑娘,符合绝大多数人对邻家女孩的憧憬,清纯中带着美丽。

“爷爷,奶奶我来了,哎呀,真丰盛呀,奶奶对我最好了。”李怡的声音中带着些许的俏皮,一句话就把餐桌的气氛来动了起来,这丫头果然非比寻常。奶奶不住的给李怡夹菜,嘴里还絮叨着“多吃点,自从你出去工作,也不来做客了,小北也不在家,心里空落落的。”李怡也附和道“奶奶,小北哥学习那么忙,肯定没时间回来的。以后我不去工作了,就在家陪你。”

你一言我一语中,真的像一家人一样。似乎我真的有这样一个妹妹,天真烂漫,整天围着我哥哥,哥哥的叫。而爷爷奶奶也真的有这么个孙女。此情此景,大概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幸福吧。在很欢快的气氛下,一顿午饭很快就结束了。李怡本想帮忙收拾碗筷,奶奶却极力的反对,看得出奶奶是真心疼这丫头。

”小北哥,我们去以前你教我写作业的地方吧,我们唠唠嗑。“我家是两层的小楼,一楼是父母和爷爷奶奶住,还有厨房和餐厅。而二楼一半是小仓库,一半就全都是我的地盘了。一间卧室,一间专门供我胡思乱想和做功课的书房。父母这么安排,主要还是觉得二楼清静,让我可以安下心来读书。而我也乐的清静自在,无拘无束。于是李怡在前面带路,我跟在后面就去了书房。她倒是真轻车熟路,想想我的这一方天地,唯一的变数真的就是李怡了,时哭时笑,让我难以琢磨。更是在我年幼的心里留下了阴影。来到书房,自然的相邻而坐,一切似乎都没变,一切似乎又都不一样了。我们都已不是小孩子了,少女的气息充满了小小的屋子,男女共处一室的尴尬也在慢慢滋生。我们需要打破这气氛,刚才餐桌上叽叽喳喳的李怡,此刻却娇羞的一言不发,我知道我该抛出一个话题。

”李怡,说说你这些年的经历呗,听说你去了好多地方。“我其实并不健谈,但是这个问题似乎问的很恰当,直接打开了李怡的话匣子。从她的这一下,那一下的叙述中,我知道她这些年也不容易,甚至可以说背负着很大的压力,而这其中还隐约掺杂着我的原因,更是让我极为愧疚,又无可奈何。

我初二转学到县城的中学后,没有了人辅导李怡功课,她自己更是无心学习,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迷迷糊糊的上完初三,就像很多同乡的孩子一样,不在继续上学。刚离开学校的时候,李怡也无事可做,就帮父母做些农活,但是她身体本就瘦弱,年纪又小,实在也干不了什么。隔年同乡的表姐在深圳的服装厂工作,看着身边的同龄人都外出打工了,回来的时候都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经不住诱惑的李怡毫不犹豫的收拾行囊跟随着表姐去了深圳,最远只去过县城的李怡,小小年纪就要从北方的小山村到南方的大城市了。从没坐过火车的李怡客车转客车再转火车在换火车再换客车,路上足足经历了4天,才到了深圳表姐工作的服装厂。一路上本来觉得什么都新奇的李怡,被折磨的毫无精神。这里她还特意跟我强调,火车坐了两天,车上人挤人,而且还有小偷,如果不是表姐机灵,差点就把钱丢了。等到了晚上才是最折磨人的时候,满满一车厢的人,有座位还好,没座位的过道上,座位下边躺的都是人。车厢里鼾声震天,味道还一直都是臭哄哄的。等到了深圳,好不容易下了车,因为厂子在郊区,还要坐车。不过刚到大城市李怡说她还是被震撼到了,高楼大厦,车是真多。觉得大城市生活真幸福呀,可最后才意识到,自己只是在城市讨生活,这里永远不会接纳自己。

说到工厂生活,李怡更加绘声绘色了。看着她眉飞色舞的样子,我甚至有些羡慕她了。不过讲到苦处,这丫头眼眶已然湿润了,我也知道了,打工生活真的辛苦。原来表姐所谓的服装厂,根本算不上厂子,只能算是个家庭作坊。厂子总共二十多人,女工一共16人,这十六个人就挤在一个屋子里,两层的大通铺,晚上翻个身都费劲,深圳真热呀,屋子里连个风扇都没有,睡一晚觉,出两身汗,南方本来就潮湿,屋子里都是霉味,蟑螂老鼠的也偶尔出现。厂子说管饭,但食堂的饭真不是人吃的,白水煮白菜土豆豆腐,什么便宜吃什么,一点油水看不见,要是想改善伙食,只能在厂子的小饭店吃,小饭店是老板娘开的,东西都超贵的,吃饭记账,直接从工钱里扣,实在太会算计了。对于做衣服李怡一窍不通,厂子安排表姐给她培训。只准培训七天,七天学不会马上走人,而且这七天是不给记工钱的,如果不能通过,这七天的伙食费要赔给老板,即使通过了,也要压一个月工钱,最后这七天伙食费从工钱里扣掉。

李怡把她的手摊开,本来想放在我手上,顿了一下,还是放在了桌子上。虽然李怡早早的离开学校去劳作,但这双手还是和我记忆中一样修长洁白,如葱白一般。记得小学的时候,李怡总要和我一起上学和回家,每当路上只有我们两个的时候,李怡总要我牵着她的手,那个时候她的小手就很漂亮,只是没有现在修长,胖胖的。虽然我不喜欢李怡总是控制着我,但是却很喜欢攥着她的小手,软软的很舒服。时光流逝我们多了年纪,更多了道德的束缚,少男少女的牵手,再也和友情无关,而另外的感情,是现在不能提及的。

仔细的打量李怡的手,玉一般的掌面,有着几道明显的疤痕。李怡指着手上的疤痕娓娓向我诉说着她的学艺和工作。厂子里是记件算工资的,熟练的师傅,缝纫机都开的飞快,眼瞅着身前的衣服就堆成小山了。而李怡本来学东西就慢,又有着七天的期限,万一学不会,不但赚不到钱,还得赔钱给老板。越想越着急,表姐为了教自己,天天耽误自己的产量,也让李怡心里不是滋味。可以越急越出错,针和裁布刀时不时就来一下,而且根本来不及喊疼,只要不出血了,就继续干。下工一看自己的手,真的是惨不忍睹。让人欣慰的是,七天之后终于算学会了,虽然还不是很熟练。

工厂里是计件算钱,所以大家都加班,反正回到宿舍,那个环境也睡不好觉,晚点回去还能凉快些。

我第一次对社会的了解,就是这次在李怡的口中,一直未曾离开家乡,也未曾离开学校的我。在亲人的庇护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人和社会的理解还是太肤浅了,那些逢年过节打工归来的同龄人,看似风光的背后,辛苦又怎会让别人看见。

一言一语中,李怡诉说着,打工生活的辛酸苦辣,我也附和着她,讲到高兴的就陪她笑,讲到苦处,替她打抱不平。

“小北哥,我告诉你件事。”李怡结束了深圳生活的话题,身子离我更近了些,把头探了过来,一副要说悄悄话的样子。可是这里只有我们两个,所以一定是她内心深处的事,轻易不会告诉别人,秘密就是秘密,无论什么环境,都会小声的说。

“我到县城的高中去找过你,没让任何人知道,但是到了门口,又不敢去找你,我知道你要好好学习,你要上大学,要有大作为,我怕影响了你,我就在门口坐着,看着学校里人来人往,多希望自己也可以上高中,可以天天看见小北哥。”情到深处,李怡的情绪彻底收不住了,眼泪哗哗的往外流,直接趴在了我的肩膀上。我感受着李怡的泪水,更感知着她的内心。我们自幼一起长大,从有记忆起就天天在一起玩耍,只要她遇到难处,肯定会用各种办法,威胁我替她解决,不过一个小姑娘又有什么难处,无非是学习和生活的琐事,多用用脑子也就解决了,每次解决后,李怡都欢呼雀跃。我的离开让她失去了后盾,而她从未独自面对这个世界,始终是个柔弱的小女孩。而此时多年来我对李怡内心的抗拒也烟消云散,按照李怡的说法,我们是青梅竹马的,按照我的想法,她终究是我的妹妹,胜似亲妹妹一般的存在,至少现在是。我内心深处又何必还因为孩童时代,偶尔丢失哥哥的自尊,而耿耿于怀呢?

我安抚着李怡,除了语言什么也给不了她,明天我要继续去求学,我无法给李怡一个无忧无虑的依靠。之后的生活她还是要独自去面对。只有我能撑起一片天的时候,李怡在我身边才能继续过小女孩般的日子。

李怡止住了哭泣,抬起头,红着眼圈看着我,把手放在我的手里,我也攥住了她的手,不知道是记忆中的条件反射,还是情到深处。但我的内心深处知道,这再也不是孩童时的感觉。

“小北哥,我喜欢你。”有些话会在人心里盘旋许多年,这句话始终占据着第一发言权的位置,你无数次的想说出来,但终究还是牢牢的坐在它的位置上,不曾有一丝要移动的迹象。李怡终于说出了这句话,但这句话好像多年前就说过了一样,而且每天都在重复的说,反复的说,换着各种时间地点情景的说,以后还会继续说。

“妹妹,小北哥现在不能给你一片天。”此时虽然感情上,我希望继续能当李怡的后盾,为她遮风挡雨。但现在及以后李怡所遇到的困难,已经不是孩童时的生活琐事。她需要的是一个强大的男人,这一点我和她都知晓。

“小北哥,明天你还要去上学,我先回家了哦,一会我妈妈该找我了。”李怡和我把多年的情感表达之后,两个人都释然了,看着她的情绪恢复平静,我心里也踏实了很多。又相互嘱托了几句,我开始送李怡下楼,来到楼下,李怡和爷爷奶奶告别后,走上了回家的路。当然像多年前一样,我牵手陪着李怡走这5分钟路程,此时路好走,未来的路呢,云雾弥漫连它的轮廓都无法觉察。

收起

相关推荐

相关应用

平均评分 0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用户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