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莺歌》免费试读_弦歌绝
第一章 月儿弯弯照九州
临近上元节,依山傍水的云襄古镇悄悄挂起了红灯笼,这种使用云襄特有的蝉翼宣纸和昂贵的鲸油制成的大红灯笼明亮又显贵,点缀着古镇,盖过了那初露羞涩的弯月。
一道身影飞快地跃过屋脊,行走在青砖黛瓦上,漆黑的夜行衣融于夜色中,制式的马靴如同踩在棉帛上不留一丝声响。
这处三进三出的院落如同匍匐在浠水之畔的巨兽,高耸危立的门墙彰示着王储贵胄的威严。
西襄府,当世国君楚睢王幼子楚襄王的府邸,襄王行七,此处又称“七王宫”。但与江陵郡真正的王府东襄府相比,此处仅是楚襄王游山玩水时的临时卧榻,不及江陵万千楼阁一隅。
即便是便宫,布局装点丝毫不失皇族风范,那用青金石手工打磨的青瓦光滑如琉璃,一看就知道是出自御用巧匠大家之手。
庭院布局亦蕴含阴阳风水之道,山水瀑流、花草珍禽聚以方丈之中而不失藏风聚水的格局,四时林木交错成簇也相得益彰,这使得房上不速之客眉头紧锁,不停地翻越屋瓴却无法辨认正堂所在。
月已将入中天,庭下却灯火辉煌人影倬倬,黑衣人潜匿在屋檐上的阴影处,看着这与往日两番景象的王府,心中更是肯定了任务所指。
不断深入内院,红巾的铁血卫多了起来,这些都是从战营里精挑细算出的精兵悍将,经过血腥试炼后留下来的精英,清一色的身披黑色镶金甲胄威风凛凛,腰跨宽背断头刀,脚蹬鬼狼靴,尽显杀伐之气。
位于内庭的东厢房此时被红幔团团围住,不断有女佣进进出出,神色焦急。
厢房四角均有铁血卫值守,走廊上挂着防风灯笼将整个庭院照亮,一位年长的稳婆正被请进屋内。
而在正堂偏房的书房中,一道锦衣华袍的身影正盯着一幅篇幅宏大的画卷出神,那画卷中群峰如同利剑一般耸入苍穹,峰顶之上,一只雄鹰铆足气力飞向更高处,气贯云霄,凌绝天下。
此人正是楚襄王。
襄王将目光停留在画卷落款处,兰陵苏彦。
“伯元叔,你对这个苏彦怎么看?”
襄王转身落座在堂中尊椅上,看向一旁躬身站立的老者。
这位颇有梅兰风骨的老者是襄王的授业先生,襄王自小生性薄凉,唯有对这个季伯元敬爱有加。
昔日楚王常年在外征伐,生母出身卑微,襄王自小不受待见,饱受欺辱,只有先生季伯元对其袒护疼爱,视如己出。
季伯元虽贵为楚王先生,但对礼乐制度的尊崇与豁达使他进一步躬身,“回殿下,臣以为这个苏彦,心很大!”
“苏彦乃是坊间冠名的第一画师,其手法精妙绝伦,以山水之作著称,宁王前些时日获得的一卷《千里江山图》,便是出自此人之手。”季伯元的后半句话说的小心翼翼,对于襄王几个兄弟之间的微妙关系,他似乎更为透彻。
襄王对“宁王”两字毫不在意,只是把玩酒杯的右手似乎稍稍用力,鎏金的银质玲珑杯已经不再浑圆。
“臣斗胆多说一句,苏彦此人有逆骨!”
季伯元一语惊人,就连一直低头玩物的襄王也抬首看向这个略微有些悲愤的太傅先生。年轻襄王露出英俊的面孔,天生带有皇室嫡系的王族气概,却是一副平易近人的模样。
“苏彦虽有当世冠绝古今之才,善于写画,工于词律,为世人所称道,但此人所言所画皆是社稷山河之作,诽议朝纲,不尊礼乐。以臣拙见,此人有逆反之心。”
襄王不为所动,目光深邃,自言道:
“孤以为苏彦有云荷之风,云分黑白,可遮烈阳亦可起风雨,荷吐清雅,但不可亵玩。孤与苏彦,只差一个兰陵…”
季伯元顿时大惊,轻声身退,顺便带上了房门。
一抹厚云遮住了孤月,铺满红毯的庭院少了一丝空明,借助这点晦暗,黑衣人从偏殿的檐角飞到被红幔团团围住的寝宫檐顶,如同落枝的倦鸟,只是掀起一团轻尘。
寝宫中逐渐响起痛楚的呻吟,不时有女仆进出,将消息传到前殿书房中的襄王处。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但在荆野之地的楚国,王侯后裔的诞生一样神圣且庄重。
随着一声嘹亮的婴儿哭声的到来,整个王府进入了一种佳节般的喜庆,灯火绚然,钟鼓作作。
一块印着血色小手脚印的白娟被宫女奉入前殿。
激动而颤抖的声音向楚王呈报:
“舒妃…诞下一男婴!”
懒散而坐的襄王猛然站立起来,大声放笑:
“善!大善!”
书架上一个木制锦盒被打开,一块方寸大小的玉铭白如羊脂,兽首云纹的雕琢中间有一“澈”字,襄王将其握在手心,大步朝后院寝宫走去。
寝宫屋脊上的黑衣人目光突然一缩,落在那个健步走来的身影上,敏锐的直觉告诉他这便是楚襄王。
黑衣人伏下身姿,收敛全身气机,心道:
“昔日那个只会游山玩水钟于狩猎的小襄王如今也跻身武道中三境了。”
但又能如何,对于来自群山之巅的自己,上境之下皆是蝼蚁。若不是峰尊早已交代不可惊动外人,这片宫宅早已成血海。
黑衣人自手中突然多了一撮细如牛毛的银针,这些半寸长的毫针闪着幽幽寒光,在黑衣人有意无意地玩弄下如同游鱼绕手一般在指尖跳动。
襄王穿过层层红幔,寝宫大门被奴仆推开,跪倒一片。
看着红帘内静静睡去的舒妃,襄王满眼的爱怜化成轻轻的一句“舒儿,辛苦了。”
女佣们抱来初生的婴儿,便尽数退出寝宫,留下这家天潢贵胄独享天伦之乐。
襄王从怀中拿出那块带着体温的玉铭,塞入婴儿的襁褓中,这个眉目与舒妃极像的小家伙将来会世袭襄王爵位,成为楚澈王。
依照辈分应该是“云”,“云澈”两字被记入王族宗册中的襄王名下。
正当襄王逗笑襁褓里的小云澈时,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从屋内晦暗处响起:
“好一副天伦之相,真是羡煞旁人。”
襄王目光一冷,转身回看的瞬间将婴儿襁褓放在熟睡的舒妃身边,余光扫过舒妃绝美的脸庞,右手已然搭在了腰间出云剑柄上,这一刻的襄王天下无敌。
第二章 几家欢乐几家愁
襄王将妻儿护在身后,长袖一甩,带出一股疾风将寝宫外围的红幔掀起。
透过红幔,可以感觉到寝宫外弥漫的萧杀气息。
值守的铁血卫尽数倒下,他们的眉心处均有一个红点,那是毫针钉入头颅留下的痕迹。
此时的襄王目光逐渐阴冷,心中的悲恸逐渐变成冰冷的杀气,毫无掩饰地指向眼前的黑衣人。
握住剑柄的右手不断颤抖,襄王在努力压制胸腔里喷薄的杀意,扛着黑衣人带来的武境上的压力吃力地向前靠拢。
“阁下深夜来访,小王招待不周,还请见谅。”
这些从牙缝里挤出的话语一如既往的不温不凉,落在黑衣人的耳中不得不掀起一丝心境中的涟漪。
这让原本打算尽快完成任务的黑衣人收起呼之欲出的杀心,戏谑般的眼神再次打量这个要和自己拼命的男人。
黑衣人随意找个椅子坐下,拿起桌上的酒壶给自己倒了一杯,不苟言笑地看着准备必杀一击的襄王,有种喧宾夺主的意味。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有人许下重彩想要王爷您的脑袋。”
黑衣人摩挲着酒杯,不看襄王一眼。
襄王深吸一口气,冷静下来。
既然黑衣人言及出师名状,那便是非死之局。
襄王将红帐拉好,将睡熟的妻儿严实遮住,转身挺身,安如泰山。
“没想到阁下如此身手却也做这些刀口舔血的买卖。”
黑衣人自顾饮酒,并不答话。
襄王继续说道:“孤贵为王族嫡系,荣华富贵,应有尽有,若拿我之所有换取一线生机,可否?”
黑衣人眉梢一挑,呵呵一笑,手指散漫地敲打着桌面,那镶嵌着巨大墨绿宝石的戒指很是醒目。
“不可。”
“为何?”
“那人拿出一颗破障丹。”
黑衣人平静的话语如同击碎铜镜的重剑,将襄王的最后一丝希望破灭。
破障丹,这种源自海外仙山的灵药可大幅提升上三境破入后天境的几率,乃是江湖流传的灵丹妙药。
这样一颗灵丹,上三境高手趋之若鹜,可抵江山,可换社稷。
既然杀意起,何以刀剑寂。
襄王腰间出云剑如同惊龙出渊,流光一闪,便携万钧之力刺向正在端坐写酒的黑衣人。
酒壶高举,清亮的酒水如同一道银线引入杯中,破剑而来的劲风将黑衣人的衣袂掀起,那道银线却丝毫不偏不移。
酒已斟至八分,势如破竹的一剑也迫在眉睫。
黑衣人衣袖一晃,没有过多的招数,瓷质的酒壶便挡住锋利的剑尖,极具韧性的剑身弯了一个很大的弧度,所向披靡的一剑便止于一壶。
襄王一击无功,便借势变刺为削,泛着寒光的剑刃直指黑衣人的咽喉。
这突如其来的招数转换可谓精妙。
就连黑衣人也为这惊艳的剑术暗自点头,在而立之年能将剑术臻入如此境界的皆是百年难遇的上佳根骨,而且只有在不断地征战中才能练就这样的游刃有余,随心所欲。
不过,再精妙的剑法在绝对境界差异下一样的苍白无力。
黑衣人电光火石间在袭来的剑背上连续弹了三下。
一指弹开落剑的方向,使得这一剑必然落空。
二指弹入剑刃一股逆劲,剑身随之流波般弯曲,一股股内劲反馈到手上,使得虎口震裂,襄王执剑的右手衣袖瞬间炸开,破碎如蝶。
三指破剑。跟随襄王多年的出云剑乃是天外陨石打造,天生柔骨,异常坚韧,但是在这一指下寸断迸飞,年轻的襄王随之倒在祥云榻前,嘴角溢出一缕殷红。
黑衣人似乎耗尽耐心,放下酒壶的手开始凝聚内力,准备一掌了解襄王性命。
却听到扑通一声,眼前重伤的襄王竟然跪向了自己,那满是怒火的双目此时流露出无尽的哀痛和祈求。
“阁下…来自哪里?”,襄王的声音嘶哑,一张口便有鲜血溢出。
黑衣人扬了扬衣袖,袖口处露出由金线绣成的几个小山头。
“群山之巅!”
襄王彻底认命了。
“右侧壁画下有一暗格,里面有玉参两株,用它换我妻儿性命,可否?”
黑衣人取出玉参,这对玉参的年份和品质也算得上是难得之物。
收好玉参,黑衣人隔空一掌印在襄王胸膛,看似随意地一推,跪着的襄王却如被巨力猛烈撞击了一下,身子向后飞去,撞碎了巨大的青瓷花瓶,倒在祥云榻前,昏厥过去。
看在那一对玉参的份上,黑衣人突然改变了想法。
这时,熟睡的舒妃和婴儿被惊醒,红帐里传来“哇哇”的哭闹声和安抚声。
黑衣人神色一冷,一缕指劲弹入红帐,截断了舒妃心脉。
黑衣人抱起襁褓里的婴儿,破开门窗,如同一只大鸟飞入夜空,月色森然。
------
大楚历33年,中元节,天微寒,细雪如丝絮。
一封诰书快马加鞭递入楚国王宫,震惊朝野。
大楚国君楚睢王亲笔手谕,于国都郢城昭告天下:
“望楚熵熵,多难殷国,江陵襄王之妃董氏凝舒临盆厄难,母子双故,哀兮痛兮!舒妃生前德牧江陵,尊上慈下,贤淑温良,世人表赞,特追谥仪妃,入汉水皇陵。”
楚西云襄,红灯换白绫,缟素千里。
襄王府内传来消息,襄王悲恸成疾,一夜白首,卧床不起。王府上上下下痛哭一片,天地同悲。
在古镇西南渡口处,木船上走下一位白眉白须的邋遢道人,一柄陈旧拂尘斜插在满是补丁的行囊中,很是寒酸。
道人走下木船后站在原地向着云襄古镇望去,天色茫然,尽是焚纸气息。
寒风夹携着细雪灌入衣领中,道人紧了紧轻薄的衣衫,暗骂一句,便朝着古镇走去。
嘴里还碎碎哼着不知名的歌谣:
“苇岸红亭处,朵朵绿花邀南山对酌,纸钱晚风送,谁家又添新痛…”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