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骧龙卫》——湖岸观鱼
第一章 骧龙卫
繁华的汴梁城内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初春的寒风并没有吹走人们的热情,无数身着奇装异服的人在城内闲逛,汴梁的商人们蜂拥着聚集在这些人的身旁,拼命地推销着自己的商品。
在汴梁城北门附近经营茶摊的张鼠一边招呼着客人,一边拍了拍在茶摊旁给人算命的小半仙陈雀儿,问道:“我在北门这边开了十几年的茶摊,第一次见这么多胡人在城内乱逛,这是出了什么幺蛾子?”
小半仙一边捋着自己的山羊胡子一边得意地说:“这你可就孤陋寡闻了,咱们大宋与大金联手灭了大辽,皇帝老儿开心得很,要在一个多月后召开一次凯旋大会,并邀请各国使臣来共襄盛举,扬我大宋国威。这些是从各个番邦来我大宋经商的商人,他们就是顺便来汴梁看热闹的。”
张鼠发出了“切”的一声,然后一脸不屑道:“什么联合灭辽,还不都是金人出得力,咱们那大将军童贯不是让辽国的残兵败将打得屁滚尿流吗?谁知道是不是前脚赶走了狼,后脚迎进了虎。”
小半仙失去了刚才的笑意,缓缓道:“不止如此,金人还与咱们皇帝商量,说是要以武会友,希望通过组织各国高手之间的比武来为大会助兴。”
“嗨,什么以武会友,金人是想通过比武夺魁来证明他们不仅在军事上比咱们强,在武术上也高咱们中原武林一筹,这是要当着各国使臣的面给咱们大宋来个下马威呢。”张鼠一脸无奈。
“别管是什么目的,但愿咱们中原武林能争下这口气。”言罢,小半仙喝了一口茶摊上客人喝剩的茶。
张鼠瞪了小半仙一眼,没有说话。
此时,几个身着龙纹红衫的英俊少年骑着高头大马,从西门疾驰而过,进入了汴梁城,守城门的官兵和周边百姓则纷纷主动避让,显然已经熟悉了这样的情况。张鼠望着几人远去的身影,不禁感慨:“骧龙卫的人真的个个都是人中龙凤啊,再加上这一身绣着金龙的官服,真他娘的威风。”
小半仙笑了笑,摇着头道:“别只看这风光的一面,这些人肩负着保卫皇室的重任,在太平的时候都有可能随时牺牲,更别说现在局势这么乱了。”
“唉,小半仙,我一直挺纳闷的,骧龙卫的人的官服上凭什么可以绣龙纹啊?这可是皇家的大忌啊。”张鼠问道。
“这骧龙卫的来历可是大大的有名,江湖上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你要是愿意请我喝壶茶,我就给你详细讲讲。”小半仙一脸得意地说。
张鼠赶忙倒了一壶茶放在了小半仙的卦摊上,说:“赶紧讲讲。”
“这个事啊得追溯到本朝开国之前。”小半仙一本正经地学起了说书人的语气道:“五代十国末年,初入江湖的太祖赵匡胤结识了李唐后人李陵之,二人因志同道合,故携手闯荡江湖。时年,路过华山脚下,偶遇一老叟,此老叟见二人相貌不凡,便邀二人共同饮茶、对弈。赵匡胤为人粗犷豪放,不善下棋,故而连输数局。而李陵之悟性奇高、心思细腻,与老人切磋数局不分胜负。如此相交数日,老叟与二人相谈甚欢,便对二人言道:老朽幼年有一奇遇,得异人传授两门绝艺,然老朽生性淡泊,此二技皆无用武之地。汝二人与老朽甚为投缘,吾欲传授汝每人一项绝技,尔等愿否?二人大喜,跪扣拜师,尊称老叟为华山老祖。于是,老叟因赵匡胤胸怀天下,志向高远,便传授了他兵家的《上古轩辕兵书》,而因李陵之聪慧明悟,不拘于俗事,便传他道家的《逍遥自在功》。老叟为二人讲解三月后翩然而去。他二人则在华山之巅研习三年,之后重入凡尘。赵匡胤结识了后汉大将郭威和郭威的外甥柴荣,二人见赵匡胤精通谋略,作战骁勇,便将赵匡胤招入麾下,委以重用。郭威死后,柴荣更加倚重赵匡胤,赵匡胤为柴荣东征西讨,建立了后周,而李陵之被柴荣封为护国国师。后来,柴荣病故,李陵之伤感之下隐居于江西龙虎山,建立了自在门,从此不问世事。而赵匡胤经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当时,天下并不太平,各地军阀势力割据,每个政权都在搜罗和培养江湖中的能人异士,用来搜集情报,训练军队,刺杀敌方政要。因此,赵匡胤便派人请李陵之出山相助。李陵之有感于柴荣厚恩,不愿出山帮助赵匡胤,却又感到赵匡胤是平定天下,为百姓带来太平盛世的唯一之人选,便派自己的座下大弟子出山,前去朝廷效命。赵匡胤让该弟子建立了骧龙卫,专门负责保卫皇室,打探消息,收集江湖之密事。从此以后,历代骧龙卫的指挥使皆由自在门最优秀的弟子出任。可以说,大宋朝与骧龙卫和自在门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因此,太祖才特命骧龙卫旗下所有人配龙纹服饰,以显其地位和荣耀。”
小半仙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感觉有些口干舌燥,一抬头,看见张鼠好像听得出了神,没啥反应。小半仙则不再理他,起身到街上拉客去了。
刚才入城的这一队人马进城后,径直进入了一个位于皇宫北部的庄园。只见庄园建得十分恢弘,占地广阔,四面高墙竖立,最为显眼的是一座巨大的塔楼位于其中,高耸入云。庄园正门涂着朱漆,有4、5丈阔,2丈多高,最上面挂着一块金匾,金匾上头有三个大字——骧龙卫,金匾的一角写着“赵匡胤题”。
庄园内部更像是一座规整的军营。兵器库、文人馆、训练堂等建筑分列在两旁。中间正殿名叫“护龙殿”,一位青年此时在大殿中正襟危坐,认真地看着手中的书信,一叠叠书信和盛装书信的竹筒整齐地排列在他面前的案子上,一根银锏斜挂在身后的屏风之上。
进入庄园后,几人便翻身下马,直奔大殿而入,见了青年便拱手道:“风哥,消息已经探明了。”
青年缓缓放下手中正在批阅信件的笔,抬起头,只见他面容俊朗,英气逼人,双眸深沉如水却犀利如电,面露微笑道:“坐下慢慢说。”几人相继坐下,领头的一个对青年说:“武林盟主欧阳展接到皇上的诏书后,召集了各派掌门商议。最终大家共同推举少林罗汉堂的无望大师来与番邦各路高手比试。”
青年沉吟了一下说:“少林是中原武林的象征,由少林代表各派出战的确最令人信服。可是,少林近些年人才凋零,只有掌门无念方丈的武功算得上是炉火纯青,但近些年方丈又闭关不出,看来也只能派无望大师来了。”
“无望大师的罗汉伏魔功已经有了8成火候,应对这些蛮邦的邪门歪道应该足够了吧。”几人中最小的一个少年道。
青年说:“比武不仅仅比的是功力,还要看一个人在实战中的经验、心态和应变能力。无望大师作为罗汉堂首座,虽然勤于练功,但却江湖经验少,性情急躁,一旦遇上诡计多端的敌人难免有所吃亏。而各番邦的能人异士善于奇淫巧技,我恐怕他难以应付。”
众人忙道:“那当如何?不如通知欧阳大侠,让他重新选人吧。”
青年摇摇头说:“欧阳大侠应该早有考量,当今武林人心不齐,大家都怕得罪金人,实在是选不出什么人,无望大师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
“那不如咱们骧龙卫上,都不用风哥你出马,惊雷大哥的硬气功就不在无望大师之下,而且身经百战,他出战的话一定能取胜。”少年首领道。
“咱们的职责是保护皇室,探查情报,这些工作都是越隐蔽越好,岂能随意显露实力?况且,我们也未必比得上无望大师。”青年摆了摆手道:“你们先下去歇着吧,其余的我来处理。”
众人赶忙起立,拱手而退。
青年一摆手,一个纤瘦的黑影从大殿一角突然翻出,站在青年面前。青年说:“细雨,你带人查探一下各个番邦来的都是些什么高手,使者的队伍里有没有什么特殊的人。”
“是。”黑衣人一闪又消失在大殿之中。
青年刚想出去伸展一下筋骨,突然听见外面传来喧哗声。一名太监走近殿前说:“皇上有旨,请骧龙卫指挥使李乘风大人入宫觐见。”
青年赶忙答道:“公公稍等。”原来这青年就是骧龙卫的指挥使李乘风。
李乘风转身进入殿中,将屏风上的银锏挂在腰间,戴上了指挥使的黑冠,然后随太监进了皇宫。
第二章 奇怪的来使
李乘风进入皇宫,只见大殿之外张灯结彩,宫女和太监们都在积极地忙碌着。空地的正中间,一堆堆圆木和砖块整齐地码放在那里,显然,这些就是搭建比武擂台所用的材料,一个多月后,一个壮观的比武擂台将坐落于此。
进入正殿,李乘风向皇帝行了觐见之礼。只见宋徽宗长得眉清目秀,皮肤白净,身材匀称,身着华贵的龙袍,既有皇族的高贵又有书生的文雅。徽宗命人给李乘风赐座之后,急切地说道:“爱卿啊,各国使团已经相继来到汴梁,比武大会也日益临近,你认为咱们中原武林能不能在这次比武中夺魁啊?”
李乘风恭敬地答道:“陛下,刚刚传回消息,中原武林推举少林罗汉堂首座无望大师前来参加比武,以无望大师的功力,取胜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徽宗眉头紧皱,若有所思地说:“此次较量,其目的不在分什么武功高下,而是各国都想借此机会立威。尤其是金人,他们狼子野心,南侵之意早已有之,只不过当时辽国未灭,有所顾忌。朕本想借与金人同盟,共同攻打辽国之机,来削弱金人的力量,没想到辽国竟如此不堪一击,而童贯这个废物更是把大宋的脸都丢尽了,让金人更加轻视咱们了。”
“那陛下为何还要召开此次大会?”李乘风问道。
“唉,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啊。朕以举办盛会为由邀请各国使臣前来,实际是想提醒周边各邦,金人乃虎狼之国,有吞并天下之意,希望大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抗金。没想到,金人反而提出希望朕作为东道主来举办一场以武会友的比武大会,而朕作为一国之君也不能露怯,只好应了下来。显然他们是想通过夺魁在各国面前立威,看来金人是早有准备啊,这次他们派来的一定是大金国的绝顶高手。但不论如何,大宋绝不能输。乘风,这个无望大师能技压群雄吗?”徽宗恳切地望着李乘风。
李乘风想了想道:“陛下,中原武林的魁首少林方丈无念年事已高,现已闭门不出。丐帮帮主张三与丐帮弟子浪迹天涯,踪迹难觅。江南武林第一人药王蒋昭去年去西域寻觅圣药至今未归。而武林盟主欧阳展虽正值壮年,但却是中原武林的象征,他若出手就证明大宋已无人可用了,而且一旦落败,中原武林将名声扫地。所以,他们都无法参加比武。在他们之下,无望大师已是最好的选择。”
徽宗默然不语,在龙椅左右踱了良久,这才摆了摆手,无奈地说:“那也只好如此了,国家之兴亡岂能寄托于江湖草莽之士,一切就看天意吧。”
李乘风宽慰道:“无望大师是少林正宗,武艺精纯,只要在比试时对手不耍花招,获胜应该不难。”
徽宗略微松了口气,对着李乘风神色认真地说道:“那就好。近些日子,各国的使臣和高手就会相继进京了。朕担心他们之中很多人此行会有其他目的。所以,你们骧龙卫要把他们盯紧了,千万别让他们在汴梁城内搞什么小动作。”
“陛下请宽心,骧龙卫定当竭尽全力。”李乘风抱拳而退。
当天傍晚,李乘风率手下一干精锐进驻刚刚扩建好的用来招待各国使臣的迎宾馆。此时,已经陆陆续续有一些使团入住了,而令李乘风惊讶的是,东瀛的使团居然最先到来。要知道,东瀛与大宋隔着茫茫东海,他们居然能先于其他各国而到,必然是提前有所准备。“他们如此积极前来是为了什么呢?这其中必有蹊跷。”李乘风不禁暗暗起了怀疑。
夜里,李乘风换上了夜行衣,蒙上了面罩,悄悄潜入了东瀛使团的宅院。令他惊讶的是,院内空无一人,只有东瀛特使一人的房间内闪烁着亮光,其余随行人员的房间里都是黑漆漆的一片。
看到此景,李乘风嘴角微微一笑,心说:“东瀛人还真是有早睡的习惯啊。”
李乘风双脚轻轻点地,身子飘然而起,落在了特使的房间之上。他缓缓伏下身子,轻轻地翻开了一个瓦片,向下看去,只见东瀛特使在案上奋笔疾书,时而写着什么,时而画着什么,写完之后,将纸条卷成了一个卷,然后,右手握在随身所配的倭刀刀柄之上,轻轻一扭,刀柄的头与刀柄竟然分离开了,而刀柄里边是空心的,左手将纸条轻轻地塞了进去,最后将刀柄恢复了原状。
李乘风看罢,将瓦片放了回去,转身要走。突然暗器划破空气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李乘风赶忙翻身后坠,刚想施展轻功落地,一阵寒光从地面一涌而上,仔细一看,数柄锋利的倭刀正迎面而来。李乘风退无可退,只好屏气凝神,等刀光临近之时,突然使自己的身形加速,从刀阵的缝隙中穿了过去,落在了地上。
可是,那几个手持倭刀的黑影如影随形,紧接着也落了下来,将李乘风围在了中间。双方僵持着,没有发出一丝声音。
李乘风很惊讶,这么多人突然出现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竟然毫无察觉,而且至今也不知道发暗器的人隐身在何处。
围在李乘风身旁的六个黑影一动不动,仿佛在等着什么。
又是一发暗器突然袭来,李乘风顺势躲开,与此同时,六个黑影迅速动作,每个人都从不同的角度将倭刀挥向了李乘风。电光火石间,李乘风明白了,暗器的作用是逼迫自己闪躲,而自己一旦动作就必然会漏出破绽,此时这六柄倭刀就会根据自己的破绽结成刀阵,完成必杀。
明白此结,李乘风逆向运起功法,身体突然转向了相反方向,对手迅捷的刀阵扑了个空。这几个黑影显然是没见过如此古怪的身法,惊讶间,动作缓了一下。李乘风见机,迅速出手,飘忽的掌影霎时呈现在这几个黑衣刀手的眼前,几人还没来得及反应,就纷纷挨了一掌,倒在了地上。
李乘风不愿恋战,施展彩云追月的轻功,跳上了房顶,几个起落就逃出了宅院。
回到自己的房间,李乘风发现细雨已经在客厅内等着他了。此时的细雨已经换上了便装,只见她身材笔直纤细,穿着一身普通的贴身劲装,脸上略有妆容,样貌清新淡雅,神情严肃认真。一见李乘风回来,细雨立刻将手中的信函交给了李乘风,并说道:“已经进入汴梁城的几方势力的大致情况都已经记在上面了,具体到每个人的信息我们会继续调查。”
“别的不急,你先把东瀛使团的情况简单跟我说一下。我刚才去他们休息的庭院探查了一下,还受到了他们“热情”的欢迎,差点被留在那里,回不来了。”李乘风喝了一口桌子上的茶,微笑着说。
“我也正想说东瀛使团的情况呢,他们在我们发出邀请之后的第二天就已经在舟山群岛附近登陆。这说明他们并不是从东瀛本土而来,而是早已在海上守候多时,就等着我们的邀请呢。”细雨说道。
“第二天就来了,这么快。”李乘风略有惊讶。
“是啊,我也想不清楚他们为什么要这么急着赶来。”细雨一脸疑惑。
“他们是怎么猜到我们要举办大会的呢?他们又是如何让这样一个船队一直守候在舟山群岛那里而不被我们发现呢?补给从何而来呢?”李乘风又一连抛出了三个问题。
细雨听罢,只好无奈地摇头。
李乘风搓了搓手,沉思良久,道:“看来我只好拜会一下百花楼主,让这位万事通来告诉我答案了。”
“传说,百花楼主虽然消息灵通,却开价甚高,凡是想从她那里得到情报的人都得付出高昂的代价。咱们虽然不是穷衙门,但也没那么多余财给她,恐怕她不肯帮忙啊。”细雨担忧地说。
李乘风转身,从身旁的盒子里拿出了一枚精美的玉佩,一边轻轻地在手中把玩,一边对细雨道:“放心,我自有办法。”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