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哈佛校长的一封信》——奇涡

时间:2019-04-11 16:18:26   浏览:次   点击:次   作者:奇涡   来源:qidian.com   立即下载

原因

尊敬的校长:

您好,我是一名来自异国他乡即将毕业的学生。我们都曾未见过彼此,也许一辈子就像两条平行线一样,没有任何的交集点。不过我还是希望打破这个局面,重新设计出属于我们两人的关系图。因此冒昧地给了写了一封这样的信,完全是本人仰慕哈佛大学的传奇,渴望有朝一日能够在这座世界闻名又带着神秘色彩的大学里确确实实体验一番这个被称之为真正大学的生活。如果有机会,相信我会认识你,也许那个时候你依然在忙着,已经开始忘记有我这么一个人,但总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一起面对面地看着对方,你会为我骄傲,我会感激你给予的支持。那一刻我们也许会面面相觑,感叹这突如其来的缘分,世界也许就是这么奇妙将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如果说清华北大是每个中国学子梦寐以求之地,那么哈佛则是世界每个学子向往的地方。抛开学子不说,每个家长同样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一所这样的大学,相信这将会成为自己的骄傲,相信自己的孩子也会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这些足以够自家炫耀上一段时间,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迎来别人羡慕嫉妒的眼光和赞赏,走到哪里都估计可以堂堂正正挺直腰杆,大步流星地走过每一条街,每一个路口。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竟然也对哈佛这所大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想法大概是我高中的时候产生的。我依然记得是一位充满激情的老师,在课堂上如痴如醉描述着哈佛这所学校,让当时的我对这素未谋面的大学充满了期待。

即使我知道在我那所高中是不可能有机会进入这所大学的,这种想法也从来都只是停留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却不敢有任何的奢望。我的高中跟大部分人一样考上了大学,可经历一番大学生活之后,我的这种想法愈加强烈。可能是经历了大学四年的生涯,更加意识到差距,也就更容易想起自己曾经的愿望,欲罢不能,急切地想要去实现,才发觉不知从何处开始,只能盲目地去寻找安慰,寻找摆脱的理由,却难以改变。或许它已经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了,到头来还是硬着头皮往前冲,一如既往地尝试,只为了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安慰,有一个让自己彻底死心的理由,彻底放弃的机会。说来还真是奇怪,不断地尝试只是为了更好地放弃。

也许你会问,竟然对这座大学如此的喜爱,为何没有好好努力争取进去呢。我只能这样回答你,想要进入一所这样的大学,往往努力是不够,运气、资源、环境等等的碰撞才有机会产生火花。

对于我来说,哈佛大学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也许有人看重它的名气,或许这里来自于那里曾经培育了众多的名人,说不定此时此刻的他多年毕业后也会名扬四海,就算不像超人一样,起码在自己所在的领域也会是佼佼者。有人看重那里的学习氛围与资源,顶级的师资和勤奋刻苦的学习环境,就像一个再平凡无奇的人经过那里的洗礼也会脱胎换骨。更有人欣赏那里的优美的环境,完全不输于世界各地任何一个知名的景点,而我对它拥有悠久的年代感情有独钟。

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我,我在一次节目中看到曾有人居然能够仅仅写了一封信给你,讲述自己多年来的经历,就拿到哈佛的录取通知书,甚至连所谓申请的条件都可以通通忽略掉。这个人曾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走遍世界各地,也曾积极到一些贫困地区支教和做一些类似的志愿服务活动。他想要回归到学习中去,希望拥有更多的知识来帮助别人,便一时兴起给了你写了一封信,讲述他自己这些年来所有的经历,想不到成功进入那所大学,而且是全额奖学金继续深造。据他所说,他其实收到许多知名学校的通知书,最后却拒绝其他,选择哈佛大学。对此,我十分好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些知名的品牌大学的门槛太高了,就像一道永远不能跨越的鸿沟,他那个人居然如此轻轻松松地拿到了。这也让我明白哈佛大学,甚至世界一些知名大学更多看重是这些所谓的经历,个人擅长的能力等等。

我反复地播放这个画面,生怕错过任何一丝一毫的话语才敢确认此事的存在。我想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想要学习,都能够有机会,只要他拥有能力就能够得到更好的机会,这大概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吧。

这让我再一次重新燃起希望之火,决定去尝试一下。当时的我不太敢相信,总觉得这是不可靠的,只是为了节目的效果而已,无奈好奇心还是驱使着我去查阅各种相关的资料,渐渐地我发觉一些贴吧、帖子、论坛等有少数相关的例子,不同的是个人经历而已,而大多数所擅长的领域往往这方面申请成功率会高的多。虽然我并不知道这些事情真实性如何,可我还是鼓起勇气抱着试试的态度,给你写了一封信,希望借此能够争取到进去这座象牙塔的机会。

先生,也许我的经历不够丰富多彩,也不能让人惊叹不已或者感动得泪流满面,但我还是一如以往在这封信里讲述自己大学所经历的生活。希望这样不是很突出的生活经历能够打动你,从而为自己赢得一点点的机会。

我也清楚您肯定是一个大忙人,整天忙着各种各样的会议,做各种的决策,估计留给自己生活的时间都是挤压出来了,何况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看一封陌生的信,还是如此繁琐复杂。我也曾想过前面的案例或许仅仅只是巧合,一种缘分,那样的机会就像无边无际的大海里捞针,茫茫人海中找到你需要的人,浩瀚无垠的宇宙的那颗需要的星星一样渺小。

不过我还是真诚地希望你能看到这封信,又肯在百忙之中抽出那点零碎的时间看一看。

介绍

校长先生,说了这么多还没来得及自我介绍,您一定对这个来自远方的陌生人感到非常地奇怪,开始怀疑他是不是故意折腾您。为此,请不要怪罪我,我真诚地向您说一声“真得很抱歉”。

我叫羽,我非常喜欢这个名字,主要是我崇拜的英雄人物的名字也是这个字。从初中开始,我就喜欢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史,因为我崇尚古人的智慧与勇气。我常常在各种书籍或者新闻等等看到古代各种各样的奇闻,就会发现古代智者是多么让人肃然起敬,就算是现在的科技也未必能够创造出来。如果您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相信一定会同意我的说法。如果您没有看过中国古代史,我还是真诚推荐您有空可以瞧一瞧,说不定你会爱上中国这个国家。或许有朝一日,你也会像千千万万个其他来自五湖四海的爱好中国的游客奋不顾身地来到这个国家,尽情地欣赏享受这里的文化与风光。

项羽和关羽都是我比较喜欢的人物,而他们有着共同的地方很多,都是一名出色的将领,都是人们心中的大英雄,都拥有一个相同的名字,下场虽然一样悲催,但都能流传千古。我尤其钟爱项羽,他拥有一身胆气,有勇有谋,有情有义,他本身就是一个传奇,那个时代造就了他,但也毁灭了他。另外一个喜欢这个名字的理由很简单--自由,我崇尚自由,而这个字我恰恰认为是最能诠释了这个意义。

你一定会好奇我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完全不符合逻辑常理。确实我本来的名字并不是这个,说实话我父母起的名字我不是很喜欢,那个名字偏向女性。对于是一个男孩子的我,总会被别人带着嘲笑般口气的询问或者叫喊,对此我非常的不爽,便从大学开始决定给自己起了一个这样的名字,不断向别人贯彻这个名字,渐渐地别人也就开始叫了我这个名字。

我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我的父母原本是农民,后来外出打工,去往城市成为工人。那个城市在中国也是不发达的地方,算得上三线城市。家里的兄弟姐妹还算多,因此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变得更加贫困了。生活里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那么相互照顾,兄弟同心、姐妹情深,而是围绕着争吵、无奈、纠结,埋怨源源不断地涌进来。说到这里,不知道先生有几个兄弟姐妹呢,希望拥有多个兄弟姐妹有何感想,但对于我来说,最好组合就是姐弟两人,这样既不会寂寞,又不会拥有太大的家庭负担,当然对于一个富裕的家庭,那就另当别论了。

我一直认为一个家庭既然没有能力抚养起多个儿女,就不应该让他们出现。毕竟这也是一种不负责的态度,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养到成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不是随意将他们扔在一旁,只要能吃饱就行。这孩子就跟小草般又脆弱又顽强,需要细心地呵护又适当地放养,这样的孩子才会更加茁壮成长。而不是现在大部分人的想法,放养他们,打着为了培育他们独立能力的口号,不是交给父母就是扔给一些教育机构,在他们最需要管束的年纪放纵他们,回过头来在他们成年后又事事管着。有的要不就是事事顺着孩子的心意,尽情地满意他们的需求,让孩子彻底失去了基本生存的能力。

后来我渐渐地明白,多个孩子的出现或许原本就不是他们的错。他们处于那个时代,没有太多的机会去接触知识,不明白的事情很多很多,自然而然也不会考虑如何周全,看待问题需要从各个角度去解读。他们也许是一时**,又出于无奈只好让孩子陆陆续续地来到这世上,唯一能做就是尽可能去抚养他们成长。他们也许习惯于多子多福的观念,渴望在苍老年迈的时候能够享受天伦之乐又或者得到无微无至地照顾。他们也许喜欢这热闹的家庭,即使再苦再累也要成就自己的愿望。以上仅仅是我的猜测,我也无从得知他们的真实想法,但我清楚他们这样的结果肯定与他们原本预想的不一样。

我的父母混杂在人海中你根本分辨不清,由于过于普通,已经成为众多复制品中的其中一对了。他们是砌墙搬砖的工人,每天天还没亮就起床去干活,天黑后才又赶着回来,这样无限循环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紧紧只够维持着整个家庭生活而已。

起初的我总会埋怨他们,恨自己为什么不能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就算一个较为中等的家庭都好,可偏偏都不是。我厌恶他们的无能,总会把一句挂在嘴边“在这个城市已经混了几十年,依旧什么都没有改变”。可不断地成长后的我开始理解他们,甚至同情他们起早贪黑,只不过是为了这个家,把家里一切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不断地付出,从未悠闲自得活过一场。他们可以说是将自己整个人生都奉献出来了,原本青春活力,一张张红润有光泽的脸蛋布满一道道皱纹,面黄肌瘦,两鬓开始出现几根白发,破旧的衣服反复清洗,忍受着一次次病痛和劳累,一心一意地扑向这个家。

即使我的母亲经常埋怨我父亲的没用,开始我极其同意母亲的说法,觉得一个男人本身就是撑起一个家的顶梁柱,本应该让这个家变得更好。然而他并没有,还要女人陪着他一起,才勉勉强强地维持着。但渐渐地我已经开始佩服我的父亲,崇拜他。

是的,您没听错。

一个瘦弱骨柴的人撑起整个家,仅靠那付出的体力劳动。

你一定会好奇为什么我忽略自己母亲的辛勤付出呢?其实并没有,对于我来说,母亲仅仅是辛勤劳动,而父亲更多在各方面是理智,有一定的思想高度。

从小到大我就是一个相对内向的人,由于家庭、外表、见识、能力等等都与别人相差太大,特别是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特长可以拿出来炫耀,因此产生一定的自卑心里,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上大学之前。因此童年的我还比较懵懂无知,对于这些还不太在意,或者说是根本不清楚这些,算是过得较为幸福的一段时光,每天都游弋在人群中。随着渐渐地长大,我学会了躲避,学会了保持沉默,学会了倾听,不断地用书本、游戏、运动、娱乐来麻痹自己,尽可能让自己沉浸在一个人的环境之中。时间一长不知道是不是过于孤独了,或者害怕被当做异类了,我开始融入集体中。可能由于这种性格,几乎都是别人开始认识我的,我也逐渐混入别人圈子中,如果你是刻意的或者是强行的,你总会发现格格不入,就好像一块海绵硬是塞入水中。你会发觉跟每个人都认识,都玩过,但没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友谊,海绵都会沾到水,却从未融入过水中去。往往这样的人从来很难被别人想起,他就像别人生命中的过客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偶尔碰到还能想起曾有这么一个人,否则永远只停留在相册里。

你或许会问我为什么不再主动点,我可以明确告诉你,曾有一段时间我很努力地去认识他人。尽管那时的我无知、没有任何令人瞠目结舌的长处,可那快乐的时光总是暂时,那时候总会以为这种就是情谊,也会天长地久。

可回头一看看,你才发觉随着时间的流逝,无论当时的你们如何一起笑过疯过,只要一旦失去了联系,也就渐渐地散了。因为即使你消失不见了,总会有新的一个人甚至一群人出现在他的身边,陪伴着他度过又一段这样的时光。每换一个地方,就需要重新开始,一个人很难走进另个人的心中,一个人很难成为另一人无论遇到什么事第一时间想到就是他,与他分享快乐与悲伤。特别随着交际越来越广泛,你会发觉这个会难上加难,毕竟没有更多的精力来事事兼顾。无论何时何地,总会有那么一个人比你重要,即使他/她不是男女朋友,更不是亲人,或许只是一个陌生人。

也许这两人都拥有同种情况,也意识到,只能继续沉浸在当下的友谊中,从不肯主动去联系对方,一拖再拖惜日的回忆也就沉入海底。又或者两人的处人为事的原则,对世界认知和观点产生分歧,不由自主地淡出对方的视线。

其实也有许许多多愿意陪着对方,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对方叫一声,毫不犹豫地出现,这需要不仅仅是彼此相互理解欣赏,还需要保持共同进步,这样才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无论爱情还是友情都或许需要这样才能持久。如果能遇到一个这样的人,相信此生足矣。

在进去大学生活之前,我几乎都是学校与家两点之间往返,对这世界充满无知与好奇,如同一个刚刚出生的孩子,恐惧又期待。

一个如此的我就这样懵懂地踏进大学校园生活。

收起

相关推荐

相关应用

平均评分 0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用户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