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焚舟》: 初冬雪

时间:2019-05-08 07:57:07   浏览:次   点击:次   作者:二十一心声   来源:qidian.com   立即下载

第一章 初冬雪

岁有二十四节,四立之末为冬。朝阳未升,银雪先至,虽小却分外撩人。云召国地处极南之地,未见落白已逾七十载。除却年过古稀的老人与家境优渥的士族子弟,普通百姓仅能从说书先生口中知晓一二,独怕遇着行骗的假先生,平生未见过飞雪,翻来覆去就几句“那个白呀、滑呀……”,

惹得台下走过南闯过北的汉子扯着嗓子叫道:“这不是娘们的屁股吗,琢磨着下雪就和老子在青楼里包几个粉头大被同眠差不多,先生在身外时乡时岂非日日夜夜坐在门槛上盼着下雪啊。”话音一落,往往引得哄堂大笑,台上的先生也是干笑几声附和,精明市侩点的更会识相地吆喝声“壮士豪气!”来听书的人无非求个乐呵,谁也不会真个计较。

云召国深处的一个破旧小镇仿佛迎来了新年,不比其他地方,小镇位置着实太偏,以致七十年前那场雪硬是在邻镇停了,就隔着十来里地,你说气不气人。听镇里的老人讲,那年邻镇的年轻后生逢见他们便酸着要回去赏雪,弄得他们半旬抬不起头见人,镇里的姑娘都被骗跑了三。

“赏个屁,‘下’字有几画都不知道,别提‘雪’了。”镇子里唯一的一位秀才不顾矜持了几十年的书生风范大骂道,一吐积了一辈子的憋屈气,伸出袖袍接了片和自己胡子一般白的雪花,睁大昏花的双眼想瞧个仔细,当年脸皮太薄,没好意思半夜偷跑到邻镇看雪。眼看一只脚都迈进棺材板,本以为遗憾一辈子的事了,没料到老天爷对自己还算不薄。

“李爷爷,虎妞听人家说读书人都喜欢赏雪写诗,半盏茶功夫就能写出好几首,您咋不写一首呢?”老秀才身边围坐着一群半大的孩子。其中一位扎着两条麻花辫的小女孩最受老人宠,蹲在他躺的竹椅旁,双手撑着下巴问道。

镇里的百姓都是些朴实的农家人,都希望孩子能多识点字,可惜农活太忙,孩童早早便要跟着父母下田干活,所以这识字就像是家里的稻谷,能多一点就多一点。平日里若是能与老秀才呆上一会,做长辈的心里也乐意。家中稍有富足的,有时还会端出碟花生米送来。老秀才搓着半碟花生便能唠嗑上半日,山精水怪、奇人异事,张口就来。就连大人闲下来时都会过来凑凑热闹,毕竟幼时也是这般过来的。

“爷爷要是能有这本事,早就被朝廷招去做官了。”老秀才笑着摇了摇手,看着飞舞的细雪不由想起自己青年时许下的宏远志向,谁没年少轻狂时。想着想着老人不觉坐直了身子,轻咳一声,接言道:“作诗是没那本事,可论见识广阔,一般的读书人真比不了爷爷。”

老人指着衣袖上的一片白雪正颜道:“世人皆知漫天飞舞的白绒名雪,赋诗作篇无数,却不知单这雪本身学问就大了去。爷爷袖上的雪花有五瓣,唤作梅花,虽比不得六瓣的六出,但做这赏雪仍乃上品,四瓣的名聚四就差点意思了,三瓣的叫,叫……”

“攒三对吧”,正在老秀才白头搔更短之际,雪中慢悠悠走来个老儒生,对着老秀才拱了拱手,瞥见老秀才眼神会意道:“再往下便是二瓣的鹅毛,一瓣的蜂儿。不过一场大雪里不可能仅有一种瓣色,隔个几里地便有变化。”

“慕爷爷你说的是真的啊?”扎着两尾麻花辫的虎妞疑声问道。

“慕爷爷何时撒过谎。”

“撒谎了要请虎妞们吃烤地瓜。”

“烤地瓜算什么,爷爷请你们吃糖。”,老儒生掸掉女娃头上的细雪,豪气干云道。

孩子们听见有糖吃,眨眼跑了没影,争着跑出几里地外看看雪花是几瓣,就剩下两位老先生待在原地。

老秀才被身边空空荡荡的景象唬得愣了愣,没想到自己的故事在几块沾牙糖的攻势下如此不堪一击。拍了拍衣服站起身,抖落的积雪中便有两三种瓣色,哭笑不得道:“这群傻孩子。”

“孩童一颗赤子之心,胜过千万两黄金,先生偷乐了数十年,又岂会责怪。”

“当不得先生这称呼,倒是慕先生大才,来此小镇实在屈就。”

老秀才几十年里只有寥寥数次出远门被人叫过称谓,当时一心考取功名,酒肆小二的一声先生便让自己从兜里多掏了整整一百文铜钱,熟不知浑身上下值钱的加起来不过半两银子,倘若再多叫几声,隔天早上就得去喝西北风。在小镇中住了几十年,才发现竟不如一声李老头来的舒心。

对四年前新迁至镇上的慕姓儒生,老秀才打心眼里喜爱。虽都是孩子的爷爷辈,可人家不过半百出头年纪,论及“礼”字,尚得叫自己声叔。但年纪大了,又不是啥嫡亲关系,没心思计较。

儒生初至小镇前几日,镇里一口枯井一夜之间井水涨至井口二尺处;镇东天空一道紫气凝为天龙两日不散。

“天降甘霖,必有贵人登临;紫气东来且凝形,乃数百年难得一见的的祥瑞之兆,不可参悟。”老秀才听到坊间传闻,神情像极传教的神棍道士,肃穆出声:“此乃异象”。

奈何镇上的百姓只听得懂异象二字。“异象”,乖乖!说书先生嘴里只有皇帝出生才偶现的奇景,出现在小镇是何等殊荣。在七嘴八舌的侃说声中,慕姓儒生顺顺当当的落户在了镇上。

小镇民风淳朴,素不排外。加之儒生通药理,晓阴阳,笔走龙蛇,行楷灵动多变,自成一家;更有狂草称绝,挥毫落笔如云烟,可惜被镇上顽童调侃成鬼画符后,慕姓儒生无奈只以行楷作文。镇上人家有点小病小灾皆乐意找他。每逢新年,家家户户都会提着半吊腊肉换几副春联回去。去年连邻镇的王大户都差人带着银两求字,倍涨镇民面子。

“我可听闻二十年前郡守亲笔致信,招你去做主簿,位虽不高却是难得的清贵职位。先生只因舍不下镇上的懵懂稚童拒了出仕,实乃高义,何必自谦。”

两人行在飞扬的白雪中,老秀才满首华发,佝偻着身子,手柱木杖缓步前行。岁月压垮了身体,却压不塌满腔浩然气。儒生不紧不慢地跟着,始终落一肩头。

“镇上几十年就出了我这么一个读书人,我若走了,每代几十名孩童该何去何从?读书识字事小,唯怕无人教导他们明辨是非区直、正邪忠奸。”老秀才颤颤巍巍地伸出手抚过身前虚空,感受穿过手心的冷冽寒风,喃喃出声:“受召前我在此活了五十多个年头,见过嫁女儿时偷偷躲在家里抹眼泪的双亲;看着光屁股乱跑的顽童长成操劳持家的汉子;见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凄然,见过添房盖瓦的喜庆,……,小镇既是吾家,家中尚未安定,怎敢出门为官。”

吾辈读书种子平生仅有一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老朽自知这辈子快走到头了,镇中孩童日后就劳烦慕先生了。”

儒生微微颔首,应承下来。

“慕先生家中婴儿起名与否?”老秀才侧首问道。

“这不是来向老先生讨个名字吗?”

“这孩子是个苦命人,你从雪中捡来是缘分,姓随你。”老秀才摸着日渐稀少的白须,沉吟道:“往事不可忆,恰逢这场大雪,便借瑞雪丰年的吉祥意,愿大雪封住过往所有灾厄,叫雪封好了。”

“慕雪封,咋有点别扭,不好听,得换换,”

“那便封雪吧,好!好!”老秀才大笑道:“沐风雪而生,名亦慕封雪,就是有些娘气。”

静默走在一旁的儒生也跟着大笑,附和道:“人如其名,男娃生的秀气招女娃喜欢,长大不愁找不到媳妇,先生赐名赐的好啊。”

老秀才闻言一乐,随既似乎想起什么愁眉紧锁,道:“慕先生在这住了几年,想必也知晓咱们小镇的状况,虽说官府报批很是繁琐,但趁着现在脑袋还灵光,得快些将镇名定下。”

小镇名叫飞石镇,源起镇口一块天外巨石,飞石来历不可考,据传千载前一统南荒的勾吴国大帝曾凿石求得陨铁一块,铸七剑两匕,小镇一时风光无限。后勾吴国四百载而亡,化作如诸侯国数十,彼此征伐六百载,至今仍余六雄争霸。小镇的风光早在数百年硝烟中默然消散,凿石求剑的传闻除了镇上百姓口口相传外,并无实证参考。尤其镇口巨石表面平整无比,无一坑一洞,更加坐实了了传闻是为子虚乌有的事。好好的飞石镇,镇外人口滑,叫着叫着成了废石镇,老一辈的都认为镇上近百年没出个像模像样的人物全因镇名太糟坏了镇子运势,商量来商量去之后这份重担就落在镇上唯一的读书人李秀才肩上。

老秀才背了几十年也没当回事,这不近两年眼瞅快要和黑白无常两位冥间官爷打招呼才将其重新摆上台面。忆起叔叔伯伯训起人唾沫星四溅,批头盖脸一顿骂的场景,即便裹着厚厚两层袄子,老秀才仍不由打了个冷颤。

为了日后九幽泉下好相见,老秀才这些日子可谓殚精竭虑。没事就跑到小镇中心的集会所里拍桌子大喊:“集会!集会!”

第二章 吾本为儒

世间不平之事万千,唯有时光最是公允。距离那场“惊年大雪”悄然已过十四载,白了少年头,磨了英雄志,可日子还得过不是。云召深处小镇热闹依旧,如今小镇换了个响亮的名字“凤栖镇”,取义凤凰非宝地不栖。惋惜地是起名的李老秀才、慕老先生生相继离世了,留下个唇红齿白,眸若星海的小家伙。十四岁在小镇算是到了成家年纪,邻里念着慕老头的恩情,不时替他张罗相亲,每次小家伙都是笑笑,也不反驳,让一群能说的死人回生的大婶、大娘像是次次打在一团棉花上,有力使不出。

慕封雪生在哪不得而知,也不想知。但知长在哪便好,知足常乐。在小镇十四个年头,熟悉镇上的一草一木。

鸡尚未鸣,慕封雪早早起床,洗漱完毕后,走出院门。迎面撞见一位面色黝黑的少年,显然在门外站了良久,竟然是经常要去叫其起床的隔壁孩童刘景瑞。

少年穿着身麻布衣裳,别一个布包,哈欠连天,见到慕封雪后,口齿不清道:“封雪,今去了私塾你可要帮我向曾先生说说情,我爹昨晚听说私塾里的事差点没把我吊起来打,今一早就把我给轰出来反省。”

小镇的乡塾新建不久,慕老头在世时往县里跑了几十趟方才换来。最终由县上拨钱,相邻的几个镇子一起出工出力建成。县城中的乡塾一辙路途太远,二辙束脩凭贵了些,小镇百姓哪吃得消,一直以来都是县里做官与大户的私塾。

闻言慕封雪脑袋瓜一阵生疼,曾先生是出了名的不苟言笑,行的是严师出高徒的古训。昨日训斥了几句后,刘景瑞竟敢往他的备课箱中塞了只癞蛤蟆。

“咱学堂里肯定有内奸”,刘景瑞凑到慕封雪耳边道:“我特意乘曾先生上茅坑时才下的手,确保他不会瞧见。怪就怪在先生谁都没问揪着耳朵就把我拉出去,倘若没人偷偷告知,他又不是神算子。

刘景瑞阴着一张脸,咬牙切齿:“据我猜测,内奸八成是富安镇上曹帘那小子,你想啊他和曹先生都姓曹,指不定是什么远房亲戚,私下里有交情;其二,几日前学堂出游去河滩挖螃蟹,我是唯一挖的比他多的,抢了风头,他必定怀恨在心,借此机会行报复之举。难怪古人云知人知面不知心,枉我摸鱼偷桃都会叫上他,想不到竟是如此小人。”

见刘景瑞连古人云都搬了出来,就欲定罪的架势,慕封雪先是摇了摇头,紧接不由笑出了声。

留下刘景瑞一头雾水,呆在原地不知何故。

慕封雪笑问道:“年初时你是不是将一只四脚蛇偷偷夹到曹先生书里?”

刘景瑞思索片刻后,讷讷出声:“好像是有这么回事,。”

“两月前你又向先生的杯中扔地龙被抓了现行是吧?”

刘景瑞低下头不做声,如是默认。

慕封雪长叹一声道:“哎~这不就结了。”

“嘻嘻,刘黑炭又要挨曾先生骂了。”二人身后传来一声娇笑,探出一个鬼灵精怪的脑袋。

“柏丫头,你别笑我,先生又不不是没训过你。”刘景瑞瞥了瞥嘴,望着比自己矮半个头的女孩,怎愿意吃亏,反驳道。

女孩瞪了刘刘景瑞一眼,侧首怪笑道:“曾先生治学严谨自然被训斥过,问题是去年还是前年来着,刘黑炭你帮我想想,记不清啦。”

刘景瑞一听本就黝黑的脸上又黑了几分,奈何实在想不出有力的反击,只好可怜巴巴地看着慕封雪求助。

慕封雪早就习以为常,伸手拍了拍女孩的的头,道:“你两再争下去可要迟到了,到时曹先生可不管诸多缘由,有过责罚,戒尺打手心的滋味可不好受。”

一想到曾先生板着脸的可怕模样,女孩吐了吐舌头,想着就先放了刘黑炭一马,待到放堂后再逗他玩,顺着台阶走下:“听封雪哥哥的,不跟你计较。”

三人乘着清晨的凉意一同走向镇外几里地的私塾。行至镇口,一块通体乌黑的巨石魏然矗立,足有三丈之高十数人环抱之宽。慕封雪记得幼时第一次见着这块又爱又恨的巨石时死活要爬到石顶看看,不过巨石表面光滑无比,存于野外过千年竟然未生一株青苔,想登顶便是寻常成人也是无能为力。奈何少年打小就是牛拉不动的执拗脾气。

走在一旁生闷气的刘景瑞见到慕封雪忽然驻足,再瞅瞅望而生畏的黑石,心里中不禁咯噔一声。打小就是慕封雪跟屁虫的刘景瑞,在少年与黑石怄气的岁月里没少跟着吃苦头,吓得结结巴巴道:“咱别总和一块石头过不去,成不?。”

慕封雪耸了耸肩,从嘴里憋出两个字:“怂样。”

几里地谈笑中显得极短,依稀见到几所掩映在树荫里的房屋,居中房屋门梁上挂着一块木质匾额,上书“高山仰止”。比起县城中乡塾的青石匾额确实寒颤不少,但依当初慕老头的话说石匾隔几里地都闻得见上面那股子官腐味,能教出啥好苗子;哪比得了木匾来的中正平和,读书人讲究的便是养浩然气。其实几个小镇的镇民都知道老人是想省几两银子用在实在的地方,不好意思说破罢了。

“你们去学堂吧。”慕封雪在匾额下方与二人分别,径直走向乡塾先生的备课室,大刺刺坐在屋内仅有的两张桌子前,从中取出自小背的滚瓜烂熟的《礼》、《义》。

吾不为徒,乃师也。

“哼”,门外传来一声冷哼,一位身着布衣的老儒生跨步走进来。看都懒得看一眼慕封雪,径直端坐在屋内另一张木桌前。

慕封雪起先不解曾先生对自己的恶意出自何处,直到曾先生一次醉酒后吟道:“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方才明悟。老先生一门心思报效朝廷,无奈连番科举不中,心灰意冷之后才愿来此偏僻乡塾教书,亦算是为朝廷效力。反观自己九岁解元及第,宜州惊哗,要说老先生因妒生恨未免太过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想必是因解元之后未去国子监修习。而儒生最大的荣耀莫过于三元及第,自己倒好,跑回来做起了乡塾先生,愣是对后两元置若罔闻,与老先生一身才华只欲卖君王的宏愿背道而驰,难怪每次见着都没摆过好脸色。

“哎”无奈轻叹一声,慕封雪回想起牧守大人恨铁不成钢的眼神与曾先生的无视举动是何等异曲同工,心中不免泛起委屈。又不是自己不愿去,实在是慕老头三个字就给堵回来了。

“爷爷,牧守大人让我去国子监修学,说连皇帝陛下都对我这等奇才望眼欲穿。”

“去个屁!”

望着少年走出的背影,曾先生同是轻叹一声,只是这一声惋惜的味道不尽而喻。

云召五州中,宜州素来势微言轻。各州政绩并非奏喜、纳粮、税收银两便能盖棺定论,朝廷之中若无人说话,身居大内的皇帝如何知晓详尽。再者官员升迁调度皆是御史考察,京官呈表,皇帝定夺。若是连推荐之人都未有,如何能在诸多官员中脱颖而出?所以各州在培养本派京官上向来不遗余力,慕封雪天资超群,只要进入国子监修习,宜州亦会鼎力支持,日后必定会在朝中占据一席之地。

时节夏末秋初,常言道“一场秋雨一场凉”,今年立秋数日以来未见落雨,一场秋老虎是免不了了。比及清晨,空气中已经杂有丝丝燥意。慕封雪踏在石板路上,走向学堂。不过几百步路程,两侧硬是栽植了郁郁葱葱两大片竹林,不用想也能猜到是谁的手笔。慕老头对事好分个表和里,对表向来放在其次,例如乡塾的的匾额;对里则半点马虎不得,就像这两片竹林。

“气运”,玄之又玄的东西,慕封雪跟着慕老头十多年也就学会了点皮毛。乡塾背山邻水,看热闹的外行也大致猜出是块聚灵的宝地。乡塾旁的河流自山顶直泻而下,气势不凡,但依慕老头所言气势不俗却坏了气运。水流若是平稳则与山间灵气相得益彰,携灵气而来散于两岸,反之过急则携灵气而走,散于下游,乡塾依山好不容易聚的点灵气可就真打水漂了。于是便有了这两片竹林,名曰“镇山竹”,用来锁住乡塾的灵气。

听慕老头吹的神乎其神,实则有用与否没瞧见端倪,几个小镇仍没出过什么大人物,乡塾建成五年别说没出举人,连出的秀才一巴掌都能数全。倒是县里愿拨钱建乡塾自己貌似是居功至伟。老头跑了几十趟没办成的差事,随着自己高中解元迎刃而解。联系起慕老头不让去国子监,慕封雪笃定老头让自己参加乡试考个解元就是为了这间乡塾。

“小慕先生好”,学堂内整齐划一的叫声拉回了慕封雪的思绪。扫过这群只比自己小上两三岁的孩子,心头没来由暖了起来。遗憾柏丫头与刘黑炭不在自己学下,几个小镇相加也有百十个来孩子,一间学堂哪坐得下?就是现在分成两间学堂也是显得颇为拥挤,好在学业并不繁重,便分为午前午后两批入学,即便如此比起十数人的寻常乡塾仍是差距甚远。分成三间倒也想过,可一想到要再请一位先生,每年又要多开销几两银子,便打消了念头。至于刘黑炭、柏丫头二人说是为了避嫌,弄得好像不知道邻里觉得自己脾气过于温纯,怕管不住孩子一样。相比起还是曾先生的正颜厉色更受镇民推崇。慕封雪曾经也尝过扮严师,奈何模样实在清秀俊逸了点,故作厉色反倒显得不伦不类。真要拿起戒尺打手心,着实下不去手啊。

慕封雪曾对天戚戚然吟道:“为师难,难于上青天。”

收起

相关推荐

相关应用

平均评分 0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用户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