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之烽烟尽处》——凡心一度

时间:2019-05-10 23:56:56   浏览:次   点击:次   作者:凡心一度   来源:qidian.com   立即下载

第一章 楔子

“驾...”

一匹飞驰而过的骏马载着年轻的军士从汴梁城外的官道上疾驰而过,眨眼间便抵近了守卫甚为森严的大宋国都。

军士座下的战马,鼻中不断的穿着粗气,显然已经是极为疲倦。那军士的眼眸中此时正充斥着让人心惊的道道血丝。连续五天的策马狂奔已让他的身体濒临崩溃。但是为了仍在边城浴血奋战的数万将士,他不得不坚持到最后一刻。一路上的驿站不计其数,但是他却只是更换了座下的战马,便生生逼自己坚持着一路从北境挺到了当今大宋的国都,汴梁。

近了,皇宫的大门就在不远处巍然而立,硕高的城墙,正向着天下的芸芸众生昭示着它的威严。

宫墙门外,军士翻身下马,顾不上看一眼已经累到在地上只能无力的抽搐着的坐骑。

他大声疾呼着,朝着此刻皇上正早朝的崇德大殿飞奔而去。

“八百里加急军报,玉门关告急!拓跋昊兴兵十五万进犯我大宋边境。”

崇德大殿上,原本正与众多大臣言谈甚欢的当今圣上早已被贴身太监递送过来的军报震得愣在当场,原本还有些喧哗的崇德大殿上,此刻却只有死一样的沉寂。

“皇上?”

宰相刘辉看看皇上的脸色,小心翼翼的开口问道。

闻言,宋武帝点点头,看看大堂下众多朝臣,微微的咳嗽了一下,方道:“拓跋昊兴兵十五万侵入我大宋北境。”宋帝并没有再继续说下去,只是静静的注视着满朝文武,但眼中不时冒出的道道精光还是在不经意间提醒着众多朝臣,这位执掌天下将近三十年的大宋天子,此刻胸中的怒火,显然已经到达了濒临爆发的边缘。

“这拓跋昊真是无礼,我大宋素来对他不薄,处处以礼待之,这厮怎么能如此恩将仇报。”崇德金殿上,众臣间切切私语的声音不断传入宋帝的耳侧,只是在这嘈杂的声音之下,却并没有谁提出任何一道有作用的建议。

“够了,朕要的不是让你们在这里抱怨!朕要的是如何应对拓跋昊的十五万大军。”宋帝面无表情的看着面前惊慌失措的大臣,脑海里忽然浮现出一道身影。一道足以让他在此刻安静下来的身影。

“高亮。”宋帝摆摆衣袖,身旁服侍他足有三十年的贴身太监高亮急忙俯身跪在宋帝的身边。

“去,去陈王府请陈王过来。”宋帝小声的开口。

“是。”高亮自然不敢耽搁,匆匆领命朝着崇德殿深处退了下去。

宋帝扭头,深深的看了退向宫墙深处的高亮一眼,继而转身不动声色的打量着朝堂上的众多大臣。

“皇上,臣以为,此番拓跋昊犯我大宋边境当于之前一样,无非是劫掠他们所需要的过冬用的粮草,是以,应当与以往一样,许他们一些钱粮让他们退兵便是。”良久的沉寂之后,终究有人站了出来。只是他的声音还未曾落下,朝堂的另一侧,满是武将的人群之中,便传来一道并不和谐的声音。

“沈追沈大人的意思是议和吗?”开口的将军面色通红的盯着刚刚说话的地方,原本还算俊逸的脸庞上写满了愤怒。

闻言,沈追慢慢从文臣的班列当中挤了出来,目视着之前说话的将军,“那李将军以为,我大宋应当兴兵迎战吗?难道李将军不知道我大宋这三年多来累遭大难,如今民心不稳,此刻兴兵,若是胜了自然一些都不必多提,可若是....”沈追犹豫了一下,抬头看看龙椅之上的大宋天子,还是没有胆量将战败二字脱口而出,但是眼中的意思却是不言而喻的向外展现了个通透。

李将军看看身侧躬身而立的沈追,愣了一下,想要开口辩解,可到了嘴边才发觉,自己一时之间,竟然无话可说。大宋这三年以来的情况他不是不知道,东部连遭大旱,一年多来,一滴雨水都没有落过,百姓种下的庄稼大多绝收,西境半年前又遭遇了蝗灾,数十万难民无家可归,流离失所。此刻若是兴兵,若是真的败了,那....

李将军的身上微微颤抖了一下,他从未曾想过,那个国力强盛的大宋王朝,此刻竟到了如此凶险的地步。

“我大宋不会败。”

一道清亮的声音从崇德殿的大门外传了进来,来人站在晨光沐浴的大殿之外,朝霞映在他的身上,宛若从云端走下来缥缈仙人一样,绚丽多彩。

皇上的贴身太监高亮不紧不慢的迈着碎步,紧紧的跟在他的身后,一言不发的随着那道有些耀眼的人影慢慢走进了崇德殿的大门。

看着那个并不算十分壮硕的身体,原本还觉得议和有望的沈追大人忽然觉得,这一次,皇上可能不会再延用这百年以来,老祖宗传下来的议和政策,取而代之的,或许是这位素日里并不愿意暴露于众人视野的亲王和他一直坚持的主张。

“臣弟参见皇上。”陈王的跪拜声吵醒了沉醉于自己思绪的沈追,也叫醒了依旧沉迷于议和美梦的诸多朝臣,此刻的他们,正呆呆的注视着站在崇德殿正中间的那道身影。一种莫名的不安,悄无声息的笼罩在他们的脑海之中。

似乎是得到了陈王的保证,原本面色并不好看的当今圣上,此刻的脸色却是已然平静如水。再看不到刚刚接到消息时的哪怕一丝愠怒。

崇德殿上的诸多大臣看着跪俯在地上的那个身影,心中有一种莫名的难言的味道。

在没有谁开口谈论议和的提议,毕竟那个历经

大小百战却从未有过败绩的陈王已经亲口允诺,此战,大宋不会败。那么,想必此战大宋便一定能够胜的吧。

宋帝看着崇德殿内的众多朝臣,一股疲倦的感觉忽然从心底涌了上来。早已回到宋帝身边的高公公看看他的脸色,又扫视一眼台下的群臣,清清嗓子。

“退朝。”

嗓音落下,聚集在崇德殿上的众多大宋臣子在送走他们的帝王后匆匆朝着自己的府邸奔去,开战,对于他们,有很多东西会与往常不同。

三日后,大宋陈王领精兵八万,在一片肃杀的秋风之中,朝着北境匆匆行去。

身后,留下斑驳而凌乱的许多印记。

第二章 出轴

又是阳春三月时节,杨柳清风,仿佛佳人素手,抚人脸颊。古道如长线一般,曲折蜿蜒,连绵向北,偶尔几声遥遥传来的马蹄声,随着清风逐渐向着北方离去。古道一侧,长着几株柳树,三月时节,才刚刚吐出几丝嫩芽,伴着潺潺江水,宛然向东而去,将一江春水沾染的颇有几分青翠。

“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江的风景,谁还有心情欣赏?”河岸处,一缕轻吟如泣如诉,让人平白多了几分愁绪。吟诗的乃是川渝一线有名的江湖人士,仇语。只因家中排行老四,又多在江湖行走,是以知道他的人大都称其仇四。

“仇老四,你在这里吟个鸟诗,云大侠嘱咐你做的事情,可曾处理的妥当?”仇四的身后,忽然传来一声苍老且不耐烦的声音。

听到叫喊声,仇四回身看看身后多少有些不耐烦的老者,无奈的苦笑一声,点头道:“事情都已准备妥当,只等云大侠一声令下了。”

来者得到仇四的答复,也不多言,只是着急的点点头,便朝着远处跑去,想来那位云大侠应该也给他布置了些许任务。

仇四笑笑,也不开口,微微摇头,便又朝着江岸上看了过去。

一缕笛声悠扬,从远处山势的尽头传了过来,片刻后,又一条轻舟缓缓从江面露出了略显萧索的身影。倒是为这平静的江面上凭添了几分凄冷之意。船首,还站着一名文士打扮的中年人,那笛声便是从他嘴下的竹笛之中悠悠传出。

“咦,这人.....”仇四的脸上有些惊疑,还想再仔细看上几眼,无奈身后已经有人匆匆喊道:“仇哥,云大侠让你赶紧过去,应该是有什么事情要派你去做。”

仇四看看江面,那轻舟离岸边还有些距离。想来也没有机会细看了。想到此处,仇四又用力的朝着江面望了一眼,这才跟在前来传令的人身后,匆匆朝着云大侠处赶了过去。

“当家的,这就是你经常说的江北吗?”江面上的小舟里,清亮的女声从船舱内传了出来,随即一道清丽的身影便是走出了船舱,带着些许的新奇,打量着江岸上的风景,那女子虽只身着一身粗布织成的衣服,但肌肤胜雪,眉目如画却是丝毫不失楚楚风姿。

闻言,那文士点点头,带着些许喟叹看看不远处的江岸,“这便是江北了。”文士似乎并不愿意提及此处,回身看看身旁的丽人,轻笑道:“清影,文栋醒了吗?”

“还在睡,这里路的奔波虽然并不是很赶,但是毕竟也是连续走了几日,想来也是累了。”

文士没有说话,怅然的看着江北的风景,怔怔出神。

“是想回去看看吗?”苏清影看他脸色知道他的心思,当下小声问道。

那文士面色怔怔,却是不由自主的点点头,看她一眼,笑道:“毕竟一去十年,若说不想,肯定是在敷衍你。”说罢微微一叹,一言不发的望着岸上绵延的官道。

苏清影顺着他的目光朝着远方望去,静默了一下,小声道:“这光景还真是白云苍狗,转眼间,竟然已是十年了呀。”

文士看她一眼,忽的失笑道:“怎么,你又有什么感慨了么?”

苏清影白他一眼,嘴角微翘道:“据我所知,这里离大宋的王城汴梁可不算远,你就不动心回去当你的王爷么?”

文士苦笑着看看她,“自十年前玉门关大捷之后,我便再没有回到朝堂上的心思了,那勾心斗角太累,又怎么能比得上时刻陪你身边来的自在。”苏清影嗔他一眼,目光悠悠,思绪却不知飞到了何处。

“不过此番回到北方,我还是要去父亲的陵前祭奠一番。”文士想到了什么,扭身看一眼苏清影,笑道。

“要带文栋吗?”

那文士眉头微皱,刚要说话,苏清影已然截道:“想来,文栋也应该去一次的,总归还是要让他知道你的过往。”文士摇摇头,轻叹一声,负手朝着天空望去,悠悠的云端此刻仿佛变换了模样,文士目光所及之处,竟似乎带他回到了十年之前,那血流成河的北境关隘。

“玉门关么?”文士轻叹一声转身进了船舱,身后苏清影缓缓从衣袖中的暗袋里取出一块玉牌,怔怔的看了几眼,那玉牌做工极为精致,四爪金龙盘踞在玉牌的顶端,龙爪之下,两个鎏金的大字静静地伏在上面,正向外散发着灼灼的王家之气。

“陈王”

苏清影回头看看坐在船舱里的文士,又回首朝着江岸看去,一时间怔怔出神,思绪不知飞到了何处。

收起

相关推荐

相关应用

平均评分 0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用户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