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有人不知道「黛玉葬花」这个情节?如何才能读懂《红楼梦》

时间:2017-12-08 00:06:01   浏览:次   点击:次   作者:   来源:   立即下载

和朋友①起去大观园,他看到黛玉屋内有把锄头表示很诧异,我就问他不知道黛玉葬花吗?他说不知道,我觉得黛玉葬花就算没有看过红楼梦也是知道的,后来又问了①位男性朋友,他也说不知道,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

要看这个人是个怎么样的人吧。

说个我表弟的故事,我表弟高②分到了文科班,有次学校活动每个班出①个节目,他们班就出了演出《煮酒论英雄》,我表弟他演刘备。这个是背景。

然后第①次彩排完以后,他们班的班长就来找他,说:这次演的蛮好的,但正式演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再不小心把演出道具掉地上了。

呵呵,这样的①个故事,是不是要比题主的故事就好很多呢?

因为我提到的“主角”是①个文科班的班长,而且他应该看完全部的演出,听完双方的台词,甚至作为班长应该实现预读过剧本,这样的情况下,还不知道“刘备落箸“的典故,那就是不应该了。

就好像高考语文不及格,这个事情很普通。但如果是①个文学方面的教授、或者①个知名作家,去做①张高考语文卷,结果却是不及格,这个就会变成“新闻”,甚至“喜闻乐见”。

不过,说句题外话,诸位答主也无需对题主过于苛责。

我到大②的时候,还以为全国的同龄人,都是和我身边的同龄人①样,比如都应该读书,都应该上高中,上了高中以后考大学,就算考不上⑨⑧⑤/②①①也应该考个本科,或者最起码考个大专。甚至我都不怎么知道还有“技校”之类的地方。

大概还是到了大③以后恰逢寝室接了网,上了各类论坛,才知道有那么多形形色色的人,才知道原来哪怕是高中甚至是高③还是可以逃课的,原来高考考不上还是可以再读①年的。

也①直到后来psp面基的时候,碰到①个蛮说得来的网友,发现人家不但学历有限,而且还信仰天主教。才改变了我对这两类人①向的不良观感。

我①直举得①个例子,比如我那时候的小学②③年级的学生,①般没接触过外界的,哪怕因为想买个自己喜欢的玩具,也只会去找父母骗他们说老师又要增收啥啥桌椅费电灯费(话说前两天才知道现在的小孩这招都没用了,现在老师收费都是直接联系父母支付宝转账了),因为他们之前见过老师用这种方法问父母收取过钱;而不会想着去抢劫①年级的学生的,因为他们没见过不知道这样可以来钱(当然可能现在的②③年级的小学生已经知道了也说不定-_)。

没见过的事情就是不知道,就是想当然,这个很正常。

题主嘲笑其他人说:“居然有人不知道‘黛玉葬花’”,而被大家嘲笑;

而这些嘲笑题主说:“居然有人不知道 ‘并非所有人都应该知道黛玉葬花’“的答主,和题主又有什么区别呢;

是不是还应该有人再来嘲笑这些答主说:“居然有人不知道‘并非所有人都应该知道 并非所有人都应该知道黛玉葬花’”

————————————————

复制①段发在某个被折叠回答后的评论,来表示我也不是帮题主说话的那种,我是那种每边都打⑤⓪大板的那种:

谁来界定“④大名著”是不是常识,谁又来界定知道④大名著就应该知道黛玉葬花呢?

前面说“香农采样”可能是有点过分,但我们就说④大名著吧。

就好比你看过红楼梦,就觉得红楼梦是常识,就觉得哪怕不知道金钏儿投井也应该知道黛玉葬花。

但同样是④大名著的比如③国演义,你如果在还没网络,没③国杀的但有③国电视剧有街机③国光荣③国游戏的时代,随便找①个人,问他知道不知道③国演义,如果知道的情况下,让他说①⓪个③国的人物。你猜他能不能说出来?

你可能觉得这个很容易嘛,都知道③国了,也起码看过最经典的那部③国电视剧了,随便说①⓪个③国人物还说不出,随口就来啦: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孙权;吕布、貂蝉。①般这⑧个人都知道吧,随便再凑两个,比如玩过街机③国志的总知道黄忠魏延吧,总知道典韦夏侯惇吧,就算不玩街机①般也总会知道比如周仓啊马超啊这种人吧。

结果我可以告诉你,说不出来,这个事情我⑩年前试过,找了⑩几个同学、朋友、同事,能①下子说出①⓪个③国人物的寥寥无几,更别说①堆“低级错误”,比如说了诸葛亮又说孔明,比如说了刘备又说刘邦还说到了项羽之类的。唯①①口气说了⑩几个③国人物的,问了①下小时候就是③国游戏的忠实爱好者。

但这些都很正常。因为这些东西和他们的衣食住行无关,和他们的收入无关,可能他们都听过,但过耳就忘了,所以说不出来,很正常。

就好像你也说不出你曾经学过的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或者太平天国的田亩政策和中国主要产煤省份,或者铁③角的配平和楞次定律是用哪只手,或者⑤人墓碑记课文背诵①样。甚至,你曾经都背诵过这些。

知道是人情,不知道是天理。

我是初中暑假开始看的,①开始觉得花姑娘多,看些香艳桥段,后来开始看剧情。③遍以后才知道人物关系,⑥⑦遍以后可以背出很多回,和同学在网吧通宵,他们打游戏我看电视剧,⑧⑦版红楼梦,每次看到最后两集都在网吧哇哇大哭。听歌也哭。看书也哭。(现在想想挺②B)电视看了①⓪多遍。书不知看了几遍了,大部分可以背出来。影响班里①半同学看红楼梦,后来上高中,又搞的身边玩得来的同学看红楼梦,高考前语文老师让每人找个故事讲给大家积累作文素材,大概每人讲⑤分钟,结果我讲曹雪芹的身世讲拉两小时(中间有下课哦)老师下课也和同学围着我听我侃大山(哎太②B)有次同学吃饭,有①人骂红楼梦淫荡,结果和他打起来!因为那时我不再只看里面的花姑娘了,知道里面有庄子,有儒释道,有诗词歌赋,有医药美食服饰,,,很多还不知道。不过①直再看,①直在学。以下是木心口述,陈丹青做笔记,后出版*・゜゚・以下引原文,如有侵权,告知删除,谢。*:.。..。.:*・\'(*゚▽゚*)\'・*:.。. .。.:*・゜゚・*

《红楼梦》,不必说故事了,我讲我的观点和①点推理。《红楼梦》与《水浒》、《金瓶梅》、《西游记》,可并称④大小说。《西游记》谈仙佛鬼怪,胡天野地,容易写长;《水浒》写①百⓪⑧将,每①个好汉有①个故事,也不难铺陈;《金瓶梅》、《红楼梦》,①家①门,无奇澜,无衬景,从方法上讲,很高明,很现代。

世界范围看,也有④大小说。其中《源氏物语》、《圣西门回忆录》、《往事追迹录》和《红楼梦》①样,都是回忆文学。评判曹雪芹与普鲁斯特的髙下,我不愿。《源氏物语》的紫式部,开头写得很好,越到后来越不行——钱稻孙译的《源氏物语》之首段《桐壶》,文笔实在好,有如水磨糯米。

曹霑(约①⑦①⑤—约①⑦⑥③),字梦阮,号雪序,另①号为芹圃。祖父曹寅,父曹頫。曹寅是大官,江宁织造。文釆好,出过诗、文、剧本。曹家豪富,以康熙⑥次出巡南方,④次住在曹家可见。也可见曹雪芹幼年生活环境多么豪华,决定了《红楼梦》的现实资料。不过当时曹雪芹只有⑩岁左右,反证他早熟,对⑩岁以前的生活记忆确凿。康熙⑤⑩①年曹寅死,后曹頫得罪朝廷,被抄了家,以后败落至于①贫如洗。他离开南京到北京,住在西山(时年⑩岁),那地方叫黄叶村。曹雪芽⑩岁后这么穷,处在康乾的太平年间,如他肯就职,不至于穷到举家食粥,年命④⑩而断。

我的推断。 ①,他是①个无政府主义者,虚无主义者,不肯经商做官,仅以卖画谋生。②,脾气大,不愿受委屈。③,是个唯美派,艺术至上者。④,对自己的天才,有足够的自信。⑤,早就立定志向,为艺术而殉道。⑥,他“好像”读过叔本华、尼采。为什么?他熟读释家、道家经典——佛家的前半段,就是悲观主义,道家的后半段,就是超人哲学。佛家以为生命是受苦,道家以阴柔取阳刚(酒神精神)。《易经》句句话向往阳刚,但不得已,以阴柔取之。

叔本华是生命意志/尼采是权力意志。曹雪芹大概因此不工作?他躲到西山,那儿没有居民委员会,有小脚,还没有小脚侦缉队。我的修身原则:①,不工作;②,没人管;③,①个人。都说曹雪芹就是贾宝玉,其实据资料,曹的性格①点不像贾宝玉(说是自传体小说,我以为艺术家和艺术品是不相干的。米开朗琪罗像大卫吗?)。可靠资料:曹高大魁梧,黑肤,声洪亮,①点没有南方文人的娘娘腔。我相信,这是大师相。我从小讨厌徐志摩型的文人,细皮白肉,金丝边眼镜,忽而轻声细语,忽而哈哈大笑。所谓江南才子,最可厌——曹雪芹是北方人的血,又在南方生活过。他的颓废,是北派的颓废。我要继续写,是南派的颓废(江南,可分有骨的江南,如绍兴;无骨的江南,如苏州)。

《红楼梦》有许多名字:①,石头记。②,情僧录。③,风月宝鉴(以现代讲法,就是爱情百科全书,或爱情忏悔录)。④,金陵⑩②钗(“南京优秀女性传记”)。这些名称都缺乏概括力,最后还是以“红楼梦”传世。曹雪芹很调皮的,喜欢捉弄读者,但他把这些名字说出来,说明他展示多角度下笔的意图,等于画家展示创作的草图。《红楼梦》书名,放得宽,不着边际,有艺术性。 《水浒传》写成时还有⑩来个读者,《红楼梦》当时的读者只有②③人,其中有敦诚、敦敏兄弟,也好诗,大雪天与曹雪芹饮酒。

《红楼梦》⑧⑩回,乾隆年间在北京问世,立即传开。当时没有出版社,讲的讲,抄的抄,传的传,忙忙碌碌,好像过年。当时,我想没人知道这是艺术品,更不知道曹雪芹是艺术家。不久就有好多不自量力的人续《红楼梦》,写了《后红楼梦》、《红楼梦补》、《续红楼梦》、《红楼圆梦》、《红楼复梦》、《绮楼重梦》,凡⑩余种,都要把《红楼梦》结局改为大团圆,后来统统自灭了,留不下来。只有髙鹗补的流传下来,但不是曹的原意了。

舒伯特《第⑧交响曲》(《“未完成”交响曲》),其实是完成的。曹雪芹可怜,没有完成《红楼梦》。大家看《红楼梦》,戳穿了讲,是看故事,看花姑娘,看排场,看细故。怎样读才好?从空中鸟瞰:故事在南京大府,弄清楚家谱,“好像我家舅舅”,就可以看下去。曹雪芹的雄心,先编定家谱、人物、关系③大纲,就胜券在握。

曹雪序立大纲,真是立得好:地点选得好。京城,首善之区。④季如春,或④季如冬,都不太好写。但他在书中又不明写南京。他知道①涉实地,就流俗。 朝代也选得奇妙,更高超了:曹本人是人旗的汉人,又是汉文化的伟大继承人。他不愿以满人眼光看汉文化。于是将时代虚拟,甚有唐宋之气——这是他审美上的需要。试想宝玉、黛玉等等都穿清朝服饰①完了,焉能写下去?所以整个荣国府、宁国府、大观园,建筑、庭院、生活道具等等,纯粹汉文化,有唐宋遗风,看不到满人的习俗。

时间空间的安排,大手笔!远远超过以前的小说,什么“话说某某年间,某府某县……”曹大师来两大落空,几乎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或者说,有时间处就有《红楼梦》,有空间处就有《红楼梦》。凭这两点,他睥睨千古。

再是定姓名。①大难关。曹雪芹先取贾(假)姓。名称有关联,又无关联,如秦可卿(情可亲),秦钟(情种)。元春入宫,迎春、探春、惜春则在家。贾政,官也。王熙凤,要弄权称霸的。黛玉,是忧郁的。宝钗,是实用的。妙玉,出家了。尤③姐,女中尤物也。柳湘莲,浪子也。

我相信曹大师曾经大排名单,改来改去,热闹极了。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福楼拜、司汤达,看了①定大为动衷,大吃其醋。 艺术家仅次于上帝。

为小说人物起名字,非常难。虚构,不着边际,用真人,写来写去不如真名字那人好——名字与那人,有可怕的关系。场景布置,宁国府、荣国府是旧建筑,大观园是新建筑。其名义,借元春探亲而建造大观园,其实是曹雪芹要安排这群男女。怡红院、潇湘馆,可即可离,走来走去,丫头、书僮,有事可做,要是不造大观园,众多人物挤在宁荣两府的小空间内,曹雪芹下不了笔。时、空、名、景,④大安排,曹雪芹①上来就得了④大优势。我像是灌了④大碗醋,醋得头昏脑涨。后来的小说家续写《红楼梦》,看不懂曹雪芹的阵法,就要上前较量,必败无疑。比水准,比自觉,才可较量。 毕加索画了《阿维尼翁少女》,马蒂斯吃醋了,对着干,画了《舞蹈》,高明。张充仁到云冈后回来做佛头——居然访云冈而做佛头?

莫扎特的音乐,悦耳动听,许多人以为懂,其实太难懂了。难在哪里?难在它有那种气质品格。气质,还有待于提升品质,性格还须见诸风格。我们判断艺术,要看在它的品质与风格。 (略)♪───O(≧∇≦)O────♪

曹雪芹天下第①伟大的意淫者。但他发乎情,止于艺术。

黛玉、宝钗、湘云、晴雯、妙玉、可卿、尤③姐、宝玉、秦钟、柳湘莲、琪官,各有各的可爱,令人应接不睱。用米开朗琪罗的话说:“你们这样的美,我不能来参加你们的宴会。我来了会死的。”没有①个小说家能在①部作品中如此大规模地意淫。此其②。

其③,曹雪芹才大于文,用在《红楼梦》中,仅①部分。真正的艺术家,应有①种“自我背景”,深不可测,涵藏无穷。意大利“③杰”,他们的才智能量远远不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这点东西(拉斐尔的自我背景少①点,故比较通俗,不如芬奇和米开朗琪罗莫测髙深)。艺术家应该知道什么东西该留下来(作品),什么该带走,死掉算了。

曹精于绘画、书法、工艺、烹调、医理,《红楼梦》中稍微涉及,有的从来不提(他擅烹饪、工风筝,都是①流)。这就是艺术家的贞操、风范。

肖邦是杰出的演员,梅里美能做极好吃的点心,舒伯特会在琴上即兴画朋友的肖像,安徒生善跳芭蕾,剪纸艺术①流,颜真卿书法之外,武艺高强……我要说的是,大艺术家都有深厚的自我背景。我们悼念艺术家,是悼念那些被他生命带走的东西:“哦!只剩下艺术品了。”曹雪芹这方面是个典范。我只读前⑧⑩回。高鹗应公平对待,也只有他可以续续,虽是这样结结巴巴的悲剧。可惜落入世俗,并不真悲。

曹雪芹的伟大,分为两极。①是细节伟大,玲珑剔透:①痰、①咳、①物,都是水盈盈的,这才是可把握的真颓废,比法国人精细得多了。波德莱尔(CharlesBaudelaire)不过是刘姥姥的海外亲戚。再者是整体控制的伟大:绝对冷酷,不宠人物。当死者死,当病者病,当侮者侮。妙玉被奸,残忍。黛玉最后为贾母所厌,残忍。他①点不可怜书中人,始终坚持反功利,反世俗,以宝玉、黛玉来反。我以为后半部遗失了,曹雪芹是写完了的。哪天在琉璃厂找出来,全世界应该鸣炮敲钟,庆祝多了①个圣诞节。

⑩⑧世纪的中国,有这样①位文学家,站那么高,写这样①部小说。他不知道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艺术原理上却和希腊罗马相通,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自知伟大。写书,是他知道不能亏待自己;不去工作,是他不想亏待自己。可惜他的自觉还有限,因为他的时代太不够了。他还没有Artister的自觉。他的宇宙观是释、道、色、空,他的叛逆,还是反孔孟。我们活在②⑩世纪的幸运,是不必再靠“释”、“道”这两根拐棍行走了。就世界范围而言,悲观哲学、自由意志等等,都是路标,行路是要路标的。而伟大的艺术家是飞鸟、天鹅、老鹰,不看指南,飞就是,飞到死。这①点是后生者占了优势。

伍尔芙夫人讲座中讲(《①间自己的房间》,写得好极),假如莎士比亚有①妹妹,从乡下到伦敦谋生,被剧场总监奸污了,穷困而死了,埋在⑩字路口——曹雪芹应该有个弟弟,来纽约,租①间“自己的房间”,好好写。

中国是受了诅咒的民族。唐太宗把《兰亭序》随葬了,《红楼梦》后半部遗失了……为什么我以为是遗失了?因为从序言看,是写完以后的总结法,口气、意思,都像是写完的。所以⑧⑩回以后,还有希望,不绝望。⓪①:⓪⑨

收起

相关推荐

相关应用

平均评分 0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用户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