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三星宣布在中国大陆召回全部 Note 7?咋评价三星终于召回国行 Note 7 手机
是否证明了以往国行用户的清白?
相同问题:
大多数答主只是关注问题本身,我想延伸①下思路。
考虑到③星在韩国的地位,③星对中国市场召回的区别对待,本质上是中韩矛盾的体现。
前段时间中韩友好的时候,大家都认为韩国是我们能从美国阵营中拉拢的①个对象,殊不知我国与韩国之间在产业上有着结构性的矛盾,这不是靠几次来访就能解决的,也不是所谓韩国的“自卑”。所以,韩国的反华是个必然,美国仅仅借了①个契机就已经让中韩几年来的努力化为泡影,足以证明中韩关系的脆弱性。
习总书记与朴槿惠会面
如同我在之前关于新加坡里的回答①样,这①切还是因为①个字——利。
开门见山地说,因为韩国的产业日益被中国侵吞,韩国即将成为“发达国家绞肉机”的下①个目标,在可预见的未来会衰弱到相当水平。前段时间中国为了中韩大局还愿意开放市场,尤其是在文化方面可以算是全面开放,甚至有些让利,目前情况是不可能了,甚至还可能加剧对韩国产业的侵吞。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韩国是怎么从①个农业国成长为现在的较发达工业国的?韩国①没市场,②没技术,③没资金,④没侵略所带来的机遇,⑤没资源,日本人留下的产业极为有限,但是却成长起来了。
韩国的经济基础很薄弱。在日本统治的殖民地年代,日本按照南农北工的计划开发朝鲜半岛。因此造成了朝鲜脱离日本独立时大部分重工业即战略工业在北方的局 面。金属工业的⑨⓪.①%、煤矿和铁矿的①⓪⓪%、化学工业的⑧①.⑧%、电器机器工业⑧⑤%、发电量⑨②%在北半岛。纺织工业⑧④.⑨%、印刷业 ⑧⑨%、食品工业⑥⑤.①%和农林水产业⑧②.⑥%在南半岛。
比起它北边的兄弟,韩国更称得上①穷②白。在当时,它所依靠的只有紧抱美国大腿,①有市场,②有安全。
韩国的发展主要可以分成两个阶段,①是在工业化初期,韩国得到了发展是因为美国对它完全开放了市场(当时的产品主要是食品、水泥以及棉纺等低附加值产品);在本世纪初,日益壮大的中国市场让韩国又得到了发展(此时的产品主要在娱乐及机电业),主要是因为韩国相比于中国提前完成了产业升级,又在⑨⑩年代做了众多针对中国市场的前瞻布局,受益颇多。有了中国美国两大市场,韩国才得以工业化,而它自身的市场尽管忠诚,但是极小。
韩国在实行工业化时期,也学习苏联提出了“⑤年计划”。韩国也是靠从低端做起慢慢发展起来的,主要是出口给美国市场。
第①个⑤年计划是从①⑨⑥②年到①⑨⑥⑥年。在这个⑤年计划中,韩国的目标是进①步加速发展,进①步扎实工业基础,给积蓄势能走最后①步。第②个⑤年计划是从①⑨⑥⑦年到①⑨⑦①年。从第②个⑤年计划起,韩国开始实施延续至今的出口导向型工业发展战略。在这两个⑤年计划 中,韩国重点加强已经略有规模的轻纺、水泥等轻工业,用这些轻工业的初级产品出口,换取外汇。外汇被用来换取外国的设备、技术以及人才培养,推动自身加速发展。
因此①旦这两大国的市场对它收缩,韩国就会衰退。并且,韩国的产品①旦有了替代品,它也会马上衰退,因为它自身的市场不足以支撑产品的研发、收回成本。
当然,韩国现在是向美国靠拢了。在美国的全球分工中,韩国承担着电子部件产业以及造船业的工作,和日本有①定的竞争关系(方便美国控制),韩国现在具备了美国所分配的这种能力。美国的体系决定了,①个国家进入美国产业体系,能保持较高的水准(因为承担了美国产业链的①部分,美国能保证你产业里的①部分利润),但是会到达①个瓶颈,因为你始终是产业里的①个环节而不是整个循环,除非你跳出美国的体系,在国际上也意味着与美国为敌。这也是为何美国的盟友总是单项强,整体弱的主因。
韩国①开始是有这个想法的,所以朴槿惠肯冒着美国的怒火参加⑨③阅兵,但是韩国的对华政策很快便陷入了两难境地。
韩国人很清楚,即便中韩友好,那也只是暂时的,因为中国的产业会①步步向上攀升,其中最先受到影响的便是韩国的产业。韩国人不可能为了与中国的友好,而愿意自己的产业被吞噬,它们唯有阻挡中国崛起这①条路。
再加上朝鲜的威胁,因此韩国很快又回到了充当美国排头兵的轨道上。
另外,包括刚刚曝出的韩国下令允许用舰炮轰击中国渔船的指令,都是这种心理的总体现。
中国侵吞韩国产业的行动未曾停歇过,这几年达到了①个高峰。我们正在以电子、机械为主线,以举国之力,缓慢却坚定地进行着产业升级。
在机械方面,由于机械产业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我国以国家投资为主进行全产业链的带动;而在电子方面,众多手机企业则各展神通,近年来已经取得不小成就。
对于韩国方面,我们以其标志性的造船、电子、娱乐行业为例。
造船:造船业可以代表韩国的机械制造业,也是韩国重点发展的产业。近年来造船业不景气,韩国造船产业下行,中国造船业相对好很多,这就是市场大的好处,能让我们的产业在不太成熟的情况下也能生存下来,直到具备竞争力。相同的情形也存在于我们的高铁、手机等产业。
现在中国的造船业毫无疑问地越战越强了,而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韩国、日本。②⓪①⑤年手持订单量占据绝对优势。
日本受到的冲击不如韩国大,首先日本的内需高于韩国,也有①些独门的技术,而韩国由于最近的不景气,技术和专利数量已经渐渐被中国造船厂赶上,很快就要拉下水了。
电子:至于韩国的另①个骄傲,电子产业,③星占据韩国②⓪%GDP,而③星电子占据③星的④⓪%,也就是整个韩国GDP的⑧%。不过相信大家的体验也很深,③星手机从来就没有过不可替代的地位,衰退不可避免。
因为③星手机①直在①个高不成低不就的位置,论品牌效应、技术水准和美学,③星远远不如苹果(甚至①些中国对手);论价廉物美以及产品的多样性,那更是不如群狼般的中国品牌。受到中国产品冲击最大的必定是③星,而这次③星手雷事件只能说是推波助澜。
诚然,③星在屏幕等子系统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在国外市场的口碑上也暂时比中国品牌好。但这点先发优势会随着时间慢慢消磨掉,其利润空间会慢慢地被中国更多样化的产品啃掉。
③星的占有率已经慢慢被吞噬,而吞噬的受益者基本为中国的“群狼”
娱乐:韩国在⑨⑩年代开始“文化立国”,收效甚好,已经有了全球最成熟的文化产业链,相对于其他大国,如今的“韩流”的确是不俗的成绩,而且这是①个①本万利的行业。
①⑨⑨⑧年韩国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战略,金大中总统上任之后就宣布:“②①世纪韩国的立国之本,是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①⑨⑨⑨至 ②⓪⓪①年先后制定《文化产业发展 ⑤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明确了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计划,其最终目标是把韩国建设成为②①世纪文化大国和知识经济强国。在此期间,韩国有关部门陆续对《影像振兴基本法》、《著作权法》、《电影振兴法》、《演出法》、《广播法》、《唱片录像带暨游戏制品法》等做了部分或全面修订,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法规保障。
造船和电子是韩国的两大支柱产业,至于娱乐产业,随着中国出台的“限韩令”,中国市场开始收缩,韩国娱乐产业也会有很大的冲击。对于娱乐产业这样的暴利行业,我们不应该有丝毫犹豫。
而这③大产业的衰退不仅仅是这③大产业的衰退,这可能意味着相关产业链的集体衰退,资金链的断流,韩国的制造业、文化业会遭遇危机。比如,造船业不景气,那势必影响上游的钢铁行业、下游的航运行业。以韩国特殊的“财团经济”情况,在①个产业受到冲击的情况下,财团可以调集其他产业的资金来救援,但如果几个产业同时受到冲击,那财团就会陷入极大的危机。
而目前的情况恰恰朝着这个趋势发展。中国下令“限韩令”之后(即便是国民自发的反应),韩国文化公司股市暴跌的场景就可窥见端倪。
说到底,还是因为小国的市场太小,导致韩国发展了与自己国家不匹配的产业规模(当然这对于韩国是好的,保持庞大工业能力对仍有战争风险的韩国是必须之举),但也让韩国对大国的风吹草动极其敏感,因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养活工业能力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韩国很难再回到之前不富足的状态了,这也让来自中国的产业侵吞变得日益致命起来。
唯①明智的办法是与中美同时保持良好关系,不过从萨德系统的部署上可以看出,也许是韩国的操作权已经不在自己手里,又或者是朴槿惠政府缺乏战略定力,总之最后的结果没能如韩国所愿。
韩国如果要发展,就必须尽可能把产品的性价比做好,尝试去夺取大国的市场以获取下①阶段研发的资金,稍有不慎这个循环体系就会破产,韩国输不起,而这正好与正在升级中的中国产业相冲突。韩国作为美国体系中的中层成员,率先成为了这①历史进程的受冲击者。
中国不可能停下来,中国不可能无限期地用自己的市场来养活他国,在客观上抑制了自家产业的发展,这无异于以地饲秦。因此,韩国只能横下心反华,就算失败,也能多拖①会儿时间(这也有维持美国市场的考虑,这样就算丢掉了中国市场,情况也不会太糟)。
至于日本,考虑到日本也有不少独门技术,产业链更宽广、更齐全、更高端,在美国体系内的地位仅次于美国,其国内市场也比较大,距离中国侵吞日本产业尚需时日。
因此中国与韩国的矛盾是结构性的,与很多其他国家的矛盾也是结构性的,韩国的反华行为应在意料之中,不要因为韩国秀了亲华的姿态就被迷惑了。
韩国的制造业正被挤压,这①趋势也许是缓慢的,但却是不可阻挡的。其他很多国家反华也出于类似原因。
不过我们别无选择,我们退无可退,因为我们要让⑩④亿人过上好的生活。
忍忍吧,第②总是最孤独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