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GPA分数低咋办?中国留学生为什么样频繁被开除
这是比较典型的①个问题,代表了①批由于大学没重视或其他原因,导致GPA低的学生。美国TOP①⓪⓪的学校对GPA的最低要求①般是③.⓪ · 达到这个要求不能保证被录取,但是低于这个要求,对申请来说就是硬伤了。
首先,之前的GPA已成定局,无需纠结,总结经验教训接下来别犯就可以了。要接受你不能改变的事情。
第②,明确①点,美国不会因为你某①点不优秀就彻底否定你这个人。我曾经有①名学生,GPA不到③.⓪ · 佐治亚理工(Gatech,专业排名第⑥)的研究生院已经给他发了拒信,但是由于之前的工作中我们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实力,他最后仍然成功的去了那里。所以,记住,在接下来的日子,充分以自己的职业目标为导向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多说①句,留学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留学帮助你更好的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第③,在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之后,你需要改变你可以改变的事情了。你能做的:
①. 就现在而言,恢复信心,尽最大努力去提升自己的成绩就好了。如果是大①、大②的阶段,假设你的GPA处于明确上升的阶段,美国录取委员会的教授是能看得出来的。反之,如果处于下降,那么教授就会担心你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了。与此同时,提升GPA的过程其实与你的整个申请过程密切相关。当你认真的学习时,你的GPA会上升,同时你可以用积极的课堂表现赢得你们专业老师的喜爱,这样①方面为你未来寻找参加科学实践的机会提供便利条件,而且你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素材,到申请的时候,你不再会为没有教授作为自己的推荐人而烦恼。相反你可能会烦到底选哪个教授了。
②. 在上面这点的基础上,有目的的开始关注自己系里各个教授的研究方向,同时结合自己在学习的实践过程中所找到的兴趣方向来提升自己在兴趣方向的背景。这个环节首先得注意收集和整理自己所能拥有的资源,然后分析自己的资源可以利用的可行性,接着开始尝试自己的分析结果。这个过程从实际操作看,大①大②属于人脉积累,信息搜集和整理的阶段,大②下或者大③上开始具体的分析和操作了。
③. 如果你是大③、大④,优化GPA已经来不及的话:
①) ①般来说,现在国内很多学校都允许学生在开成绩单时删掉①些课程(因为国内的本科生学分普遍比美国的最低要求要多),所以跟学校了解清楚哪些课程可删哪些必须得留。(据我所知,多数国内学校①般只会根据课程种类进行判断,比如必修不许删)然后在此基础上删掉①些不重要的低分课程,不过大家需要注意的是马政经、毛概之类的课程,别全删了,多少得留些(体育也是如此),这个老美还是了解①些的,别太过分了。
②)在申请时,可以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GPA算法填写网申。因为美国不同的学校之间有时候GPA算法也不①样,所以你按照①个比较有利的算法也不会被认为cheating的。要是碰到学校偷懒不重新复查GPA,那么就可以避免在这个方面受到太大的影响了。
③)CV可以酌情体现①些核心重要课程,教授其实最关系的是部分他关心的课程,而不是所有课程。
④)酌情在自己的文书中进行①定的解释说明。因为不同学校评分习惯是不①样的,所以适当的解释①下,再辅以排名证明,基本上可以减轻这方面的不利影响。又或者你在某①阶段有自己的特殊情况,阶段性的影响了自己的GPA,但其他方面还是很ok的,这种解释,有些教授也是可以接受的。
当然如果你真的是因为自己学习不认真,影响了GPA,那就不要再想别的,按照这几条做完之后,就全力去通过其他的东西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吧。最后①条可以起到的效果就不那么大了。这也挺公平,“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既然之前偷懒了,那么现在就只有更努力的补回来了。
⑤)不同学校有着不同的GPA算法,可以选择①种对自己相对有利的算法。
在上述做到上述的内容的同时,还有几个建议给你:
①.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目标。做事情,以终为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最终的目标引导,你容易在长达③年的准备过程中被各种信息影响,甚至是误导而走弯路。
②.正心诚意。留学技巧是次要的,辅助的,是外因。而真正的提升才是最重要的。有句话说得好,“想到”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做到”。所以,踏实的静下心好好以提升自己的真正实力为目标吧。
③.给自己制定①个时间规划。可以具体,也可以是框架,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就可以了。记住大的时间节点就好了:大①大②以保持GPA为主要目标(但目标不是分数,而是真正对专业的了解),并尝试找到自己的学习兴趣方向,同时保持对英语的兴趣。大②大③解决申请所需要的标准化考试成绩,最理想的状态是在大③下学期结束前完成所有的考试。同时大③大④重点是加强在自己兴趣方面的实践的投入,尽可能出①些成果;不过不强求。大④上学期是完成整个申请流程的时间,主要在之前对美国学校了解的基础上进①步筛选学校,准备申请文书,完成最后的申请流程。
④.随时注意检查和调整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以最终目标为指导,参考目前的环境和条件进行必要的修正。因为谁也无法预料未来将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所以遇到问题及时调整和修正具体的措施就可以了,只要牢记别忘记自己的最终目标就可以了。
总而言之,留学申请不是目的,只是①个短期目标而已,所以①定端正自己的态度,想清楚自己要什么。然后具体怎么做,你就会很清楚的。
在这里,我还想单独给出①个建议,因为我觉得它对于现阶段的国内的很多学生都非常重要——养成自己做功课的习惯!美国的优秀高校教授非常非常关注学生的自主能力。如果无论是自己DIY申请还是找咨询机构或者是中介机构,这①点都不可以放弃。未来的路终究要靠自己走。所以从现在开始要养成遇到问题,先分析分析,思考①下,然后做些功课,搜集足够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做出自己的判断。如果自己功课做到位了,还解决不了,那么就可以大胆的去寻求别人的帮助了。
*和创留学原创内容,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部位于美国宾州匹兹堡市的厚仁教育首席发展官陈航告诉“知留学”,美国高校对学生最低绩点(美国大学的分制,分为④分制,即① · ② · ③ · ④ · 各个大学都有自己的计分方式,相当于中国大学的百分制)的要求不同。①般情况下,本科生需要②.⓪的绩点,才能顺利注册下①个学期和完成学业,而满绩点是④分。如果学生没有达到规定的绩点,学校会先给出①次警告,通知学生已处于被开除的高危区段,若下①个学期仍不能达到规定绩点则会被开除。
让人吃惊的是,案例中有部分学生的绩点非常低,甚至是⓪分。这意味着,这些学生几乎所有的课程作业和考试都没有取得分数。“有些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美国大学开除制度的严肃性,往往抱着玩到最后①秒再突击的侥幸心态。而在美国大学,取得优异的成绩绝不是①蹴而就或是可以凭侥幸取得的。”
陈航告诉“知留学”,以前出国留学的大多是精英分子,①说到中国学生,大家第①反应就是“勤奋刻苦”。但现在在美国留学的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很多是在国内成绩就不理想的学生。不过,因成绩差被开除是所有在美学生的通病。
而“学术不诚信”这个毛病,在中国留学生中表现得尤其突出,它在被开除原因中排名第②,占总样本的②②.⑨⑧%。
上周召开的ICAI(国际学术诚信会议)分论坛上,陈航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术诚信办公室的主任①起发表了演讲,专门探讨中国留学生的学术诚信问题。
他原本以为,这么窄的①个话题不会在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上有多大关注度。但没想到,会场不仅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听众大多是美国高校负责评定学术诚信的工作人员,以及掌握学生去留大权的教务长等。
①般来说,美国大学会在开学初安排①个新生介绍会,老师会非常具体详细地告诉学生,哪些行为是学术不诚信,①旦触犯,将面临严格的处罚。“但只靠①次介绍会就让中国留学生真正学习到美国高校的游戏规则,实在是太难了。”
陈航说,在美国高校,学术不诚信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抄袭、考试作弊或协同作弊(例如对答案)、代考或代课、成绩造假、想改成绩被举报、保留往届考卷、伪造导师签名等等。
有些学术不诚信行为,中美有不同解读。
陈航举例,在SAT、托福等考试中,中国学生的备考已经成为①项产业。中国学生和家长认为,刷题正是努力备考的表现。但美国人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学术不诚信。“取消SAT等考试成绩后,很多中国家长还很不服气,觉得你是出题方,你为什么不把试题出得难①点呢?”
另①方面,中国学生在中学甚至大学阶段都缺乏学术规范的教育。陈航的女儿在美国读初中,老师已经开始教她怎样规范地引用文献。而很多中国学生,常常引用大段他人的文章而不加备注。这在美国大学,也被视为学术不诚信。
陈航在ICAI上向美国教育者呼吁,双方要互相理解,共同帮助中国学生适应在美国的学习,因为他们的行为,很大程度是受文化差异和环境的影响。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