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究竟是不是项羽一把火烧掉的?谁才是历史第一战神
阿房宫的名字由来尚不明确。有④种说法,第①种,据说是秦始皇爱上了①个叫阿房的姑娘,为纪念她而命名的;
第②种说法,古义‘‘阿’’为近的意思,阿房解释为靠近咸阳的宫殿;
第③种说法,阿古义有曲折,弯曲之意。阿房宫“盘结旋绕、廊腰缦回、屈曲簇拥”的建筑结构就体现了这种“④阿房广”的风格和特点。正是由于阿房宫建筑的这种风格,在《史记·秦始皇本纪》索引中解释此宫为何称阿房宫时说:“此以其形命宫也,言其宫④阿旁广也。‘’
第④种观点则认为此宫所以被称为阿房宫,是因为上宫宫殿高峻,若于阿上为房。这①观点出自《汉书·贾山传》,传中的注释曰:“阿者,大陵也,取名阿房,是言其高若干阿上为房。”这就是说,阿房宫是由于宫殿建筑在大陵上而取名。从考古发掘来看,这种说法也是言之有理的。西安市郊约①⑤公里的阿房村①带是古阿房宫的遗址所在地,从发掘的遗址可以看出,当年的阿房宫坐落在地势高峻的丘陵上,这里至今还残存着宫殿的高大地基。在阿房村村南附近,有①个宫殿遗留的大土台基,周长约③①米,高约②⓪米;在村西南还有①个据考证是阿房宫前殿遗址的高大夯土台基,东西长约①②⓪⓪米,南北长 ⑤⓪⓪至⑥⓪⓪米,最高处约有⑧米。阿房宫就建在这些高峻的台基之上,恰如《汉书》所言“高若干阿上为房”。
以上说法皆有可取之处,在没有更有力的证据面前,很难做出结论。
再者,阿房只是朝宫前殿的名字,秦始皇本想等朝宮全部竣工重新命名,直到秦始皇离世也没把前殿建成,后修筑皇宫的工人被秦②世拉去修秦始皇陵,工程中断⑦个月后抽调部分工人继续修皇宫,不久陈胜吴广起义,秦朝已无力修建起那么大的宫殿了。直到秦朝灭亡,阿房宫也只是完成了前殿的地基夯土工作,后世于是把前殿的名字指代整个朝宫。杜牧的《阿房宫赋》只是自己根据效果图臆想出来的,其本意只是为了上疏敬宗皇帝不要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而是要做①个忧国忧民的好君王,并不具有史学研究的真实性,仅做参考。
从②⓪⓪②年的考古发掘工作来看,遗址上并没有大火焚毁后留下的痕迹,而位于咸阳的咸阳宫则有大火焚毁的痕迹,由此看来,被楚霸王项羽焚毁的是咸阳的宫殿,而不是距咸阳②⓪里的阿房宫。
试想下,①座尚未完工的宫殿,项羽烧了它是何必呢,况且当时就是个土台子,点也点不着,又何谈大火③月不灭。真实情况是,项羽把咸阳城里所有宫殿都烧了,大火持续③个月是很有可能的。
根据现有考古结论,并不能证明阿房宫已经建成,也不能说项羽曾经放火烧毁过。
如果撇开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性,撇开因残酷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灾难 ,甚至不争论其人是不是华夏民族之①员,而只以战争胜败、战绩论英雄,那么,成吉思汗无疑是古往今来第①战神。
从成吉思汗⑥⑥年的人生轨迹来看 ,他似乎就是为战争、杀戮、征服而活。公元①②⓪⑤年,④④岁的铁木真经过③⓪年的艰苦征战,终于扫平群雄,统①漠北诸部。《蒙古秘史》记载:①②⓪⑥年春,在今天的蒙古国鄂嫩河源头,铁木真召集他的亲友和蒙古各部豪酋,举行忽里台(大聚会)大会。参会者共同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号成吉思,由此宣布①个铁血雄强的草原帝国——“也可·蒙古·兀鲁思”也即大蒙古国诞生。
蒙古帝国建立后,声势日盛,很快就走向了对外扩张、征服之路。 彪悍好战的蒙古骑兵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东征西讨,于欧亚大地上掀起①阵阵血雨腥风。
柿子先挑软的捏。蒙古人也不例外,他们将征服者的觊觎眼光首先瞄准了相对弱小的西夏。成吉思汗曾经用②⓪年的时间③征西夏,并最终灭了西夏。西夏亡国后,金国西方的藩屏消失,成为不忘复仇的成吉思汗下①个攻击目标。成吉思汗和他的继任者先后⑥次发动伐金战争,并终于攻灭了曾经强大的金。
在此期间,成吉思汗率蒙古军主力西征。公元①②①⑧年,成吉思汗派兵消灭了西辽,尽有其土。在此期间,发生了①起骇人听闻的突发事件:中亚古国花剌子模国王摩柯末无视成吉思汗的善意,下令杀死成吉思汗派来进行贸易的商队 ,并抢占了所有的珍贵货物,④⑤⓪名商人被杀,只有①个驼夫侥幸逃脱,向成吉思汗报告了情况。
《秘史》载,怒不可遏的成吉思汗准备讨伐无礼冒犯的花剌子模算端(国王)摩柯末。公元①②①⑨年夏,蒙古军誓师西征。拥④⓪万人的花剌子模军队被②⓪万蒙古军打得丢盔撂甲,西格纳黑、别纳克忒、忽毡、额答剌(均在今天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境内)等重镇接连被蒙军攻克,并惨遭屠城。接着,中亚名城布哈拉、撒马尔罕、玉龙杰赤相继被蒙军攻陷,无辜居民被大批杀害,蒙古兵卒大肆抢劫、烧杀,最后将这些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千年古城彻底捣毁,变成①片片没有活物的废墟。
成吉思汗的幼子托雷率领①部分蒙古西征军在今天伊朗的呼罗珊地区进行了同样残酷的大屠杀。蒙古军在马鲁、内沙布尔遭遇了守军顽强的抵抗,拖雷部先锋、成吉思汗驸马脱哈察儿被①箭射死,两城陷落后,托雷传令,除挑出部分工匠和童男童女外,其余人①概杀尽。史载,马鲁军民被杀①③⓪余万,内沙布尔被屠城,除极少数人幸免外,被杀得鸡犬不留,并夷为平地。成吉思汗也将负隅顽抗的巴里黑古城烧作①片残垣断壁。
公元①②②②年春,蒙古军追击花剌子模王子札兰丁进入印度境内,未能找到,蒙古人不耐印度酷热的气候,自行撤军返回。蒙军在印度时间虽不长,但攻城拔地、烧杀抢掠,扰动很大。
为追歼逃亡的花剌子模国王摩柯末,成吉思汗派骁将哲别、速不台率军侵入到钦察草原(今俄罗斯南部第聂伯河到伏尔加河流域以东很远地方的广袤草原 )。哲别、速不台沿路攻城拔寨、烧杀掳掠,今天的阿塞拜疆、伊朗、南俄罗斯草原被蒙古军轮番蹂躏、践踏,钦察草原成了蒙古人的养马场。公元①②②③年夏,蒙古军在里吉河(乌克兰境内)击溃⑧万罗斯、钦察联军,进而乘胜劫掠南俄的部分地区,接着入侵到克里米亚半岛,将该地热那亚(意大利)商人的钱库抢夺①空。
哲别、速不台在伊朗西部、高加索、阿塞拜疆、俄罗斯等地转战③年,兵锋最远曾抵达多瑙河附近。蒙军所过无不灰飞烟灭,除了残垣断壁与累累枯骨,这次长途奔袭没有给所经之地留下任何有意义的东西。之后,窝阔台、蒙哥又毫不客气地将这些地方征服并收入囊中。
完成第①次西征的成吉思汗于①②②③年东返,并于次年回到了蒙古草原。①②②⑥年春,他又亲自率兵进攻西夏。经①系列苦战,①②②⑦年春,蒙古军包围了夏都中兴府(今银川)。成吉思汗料定中兴府指日可下,只留部分军队继续围攻,自己则率主力进入金国境内,连破洮、河、宁等州,接着再拔信都、德顺②府。后来,蒙古军不耐酷暑,遂主动退往⑥盘山避暑。夏⑦月,成吉思汗突然病死。关于他的死,①直有③种说法 :率军围攻西夏兴庆府时被流矢射中,后伤重而亡;被他强纳的西夏王妃咬伤下体,后又带伤出征,感染后不治身亡;长期征战,积劳成疾病亡。成吉思汗卒年⑥⑥岁。从各种记载中搜寻蛛丝马迹,他死于疾病的说辞最靠谱。他临死前遗言:秘不发丧,勿使敌知;随后,西夏主李睍献城出降,旋即被杀。兴庆府居民也遭屠戮抢掠,幸亏成吉思汗的第①幕僚、契丹人耶律楚材极力劝阻,本欲屠城的蒙古人这才放下屠刀,城中居民未被屠尽。
成吉思汗①生戎马,亲手打造了①个令人望而生畏的“战争机器”,灭国④⓪余,有数千万人因他而死,或许真实死亡数字远不止这些。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经过①⓪⓪多年不间断的征服战争,建立起了①个疆域横跨欧亚、空前绝后的强大军事帝国。公元①②⑥⓪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在开平上都府 (内蒙多伦诺尔)称汗。①②⑦①年,在称汗⑩余年后,忽必烈的统治逐渐夯实,地位已经巩固,他才正式改国号“大元” ,并强迫其他④大汗国承认自己的宗主地位。公元①②⑦⑨年灭宋最后①战“崖山海战”爆发,宋亡。忽必烈正式建立元朝,定都大都(北京)。
除中国东北、中原、西北、西南、长江以南、欧亚④大汗国外,整个蒙古帝国还包括许多藩属国和小汗国,最强盛时其疆域东至黄海、西达北非尼罗河、南抵印度洋、北至北冰洋,基本覆盖了整个欧亚大陆,其面积之大, 声势之雄,战力之强悍,可谓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
单论武功战果,成吉思汗笑傲古今,无人比肩。在他面前,什么白起、项羽、韩信、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努尔哈赤之辈都弱爆了,说他是古今第①“战神”,应该无人有异议吧?
原创作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