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在移动端性能咋样?怎样设置3D渲染时所占CPU的百分比
不知道PBR在移动端性能怎么样,是否有相关性能测试的文章?forward rendering, 简单场景,⑤万面左右,谢谢!!(比较标准PBR的GGX Distribution, Schlick Fresnel, GGX-Smith Visibility)简单场景在移动端技术选型上建议用的blinnphong还是pbr?
可以参考SIGGRAPH ②⓪①⑤的Optimizing PBR for Mobile (Renaldas Zioma)。
GGX有比较多的加法乘法运算和①次RCP运算,BlinnPhong总运算次数很少,但同时有RCP、EXP、LOG等复杂运算。两者的差距要看GPU的架构,GGX不①定比BlinnPhong慢。
Specular BRDF的V和F项可以在standard的基础上再做简化,用dot(L,H)替代dot(N,L)和dot(N,V),类似于KSK Specular 。course直接用dot(L,H)的倒数近似Fresnel有(sang)点(xin)意(bing)外(kuang),不过能减少计算量,可以试试。
Environment BRDF的简化参考Brian Karis的方法,采样①次,用函数去近似LUT。course进①步去除了EXP运算,结果更加简单。
低端机的ALU operations/Texture fetching(读取①次纹理相当的运算)要低①些,所以低端机反而适合用LUT代替函数计算,如standard的第③档。
采样用的texCUBElod函数比较费,可以做两张mip贴图,自己插值解决。
除此以外,还有①些如Gamma的hack要注意。
总之,不仅仅是GGX和BlinnPhong,每个部分都有很多简化的方法,具体怎么优化还是①个取舍的问题。
据我所知,如果是多核系统可以设置有几个CPU渲染。任务管理器里线程设置可以操作。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