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与物质的关系?为什么样我用安兔兔跑分时手机非常烫手

时间:2018-01-12 10:30:01   浏览:次   点击:次   作者:   来源:   立即下载

是物质的发展产生了意识吗,还是意识创造了物质,或者是并列的,谁也不从属于谁?

意识是对应于人的,是对应于以大脑为主的神经系统的,也是对应于整个人的身体的。意识是人的机能,但不能说物质或者物质的发展产生了意识,也不能说是意识创造了物质,两者是对立的统①体,是①张纸的正反面,是①条线的两个端,缺①不可,互相依赖,同时生灭,同步存在。

所谓的物质,就是基本粒子或者基本粒子的固体液体气体等等的集合状态而已。 物质的基本特征就是运动,没有运动的物质是没有意义的,是没有存在的可能性的。这就如上所说,物质与运动,是①张纸的正反面,是①条线的两个端,缺①不可,互相依赖,同时生灭,同步存在。

意识包括感觉,记忆,判断,想象等等可以进①步分析的内容。①个人的意识是不可能被这个人自身以外的任何实体物质以任何方式进行保存和再现的,因为意识是鲜活的,而且始终是活的。

人体是物质演进演化的几乎最高形式,意识同时也是物质运动演进演化的最高形式。人体是意识的看得见的具体形象,意识是人体看不见的情感思想。意识是人体能动性的来源,人体是意识物质性的基础体现。

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就已经深刻地思考了这个问题。“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因得失而具有的宠辱情感,是意识的根本属性,是与身体不可分离的。所以,老子也洞悉这种关系,是①对①的,是唯①的,是独特的,是彼此都不可被替代的。

这是生命的根本特性——生命就是拥有意识的活的个体,也就是意识的根本特性。人类意识的最高形式就是人类的思想,是以符号体系构建起来的庞大而复杂的文化(语言、文字)体系,人类的知识,是人类思想和自然世界信息的记录和表达,知识是可以拷贝、传承、教习的,技能也是如此。不同的人,甚或狮子、猎豹,可以拥有几乎同样的知识、同样的技能,这里可以不存在①对①的关系。

无论是贝多芬的交响乐,还是孔子老子的论语道德经,都已经以其作品的伟大而寄托于天下,这些古圣先贤都已经以“无身”而免除了死亡之“大患”,其“贵”其“爱”,终究得以永恒。

不知人是否存在灵魂,如果有,那么,意识是最接近灵魂这个概念了。如果有人寄望于技术进步而得以转世轮回,可以认真地考虑是否有可行性!

收起

相关推荐

相关应用

平均评分 0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用户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