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新生代》免费试读_龙翔银河

时间:2019-01-13 10:15:14   浏览:次   点击:次   作者:龙翔银河   来源:qidian.com   立即下载

第一章:无缺

“无缺,快点,太阳都快晒屁股了,你还在偷懒不起来,快点和我去地里浇庄稼去!”白发老者怒声道。

床榻上,无缺蒙着头,被褥像一座山丘,蠕动了一下,又再次恢复沉寂。

“哎,你这个懒东西,起来了,快点!”白发老者掀掉被子,露出蜷缩一团的无缺。

“好了,好啦,起来了!”无缺从床上“噌”的跳起,窸窸窣窣的穿好衣服,走下床沿。

“爷爷,天还早着呢,一大早唤我起来作甚!”无缺有点不高兴道。

爷孙俩相依为命,记得无缺还未出襁褓的时候,也不知道其来历,被人遗弃在白发老爷的家门口。

白发老爷今年七十多岁了,本是小田村一名五保老人,膝下无儿无女,孤苦伶仃的,这下老来得子,兴奋得很。

无缺刚来的时候,不成人样,全身紫红一片,脸色蜡黄,村里人都不理解,这样一个病殃殃的幼儿,呼吸低微,怕是活不久了,大家都希望老爷放弃,任其自生自灭,可老头子倔强得很,几乎花光了积蓄,到南京上海问医求药,好在皇天不负好心人,小无缺也逐渐好转起来。

老头子大喜,为了让小子健康长寿,起名“无缺”意思是以后没有缺点,就像美玉一样,光彩照人。

就这样,程老头和无缺生活在一起,光阴似箭,转眼十五年过去了,无缺已经十五岁,虽然身体偏瘦,可也是眉清目秀,面如冠玉,仪表堂堂少年郎。

今天是星期天,学校放假二天,在爷爷的催促下,拿起比自己还高半截的锄头,一手拿着水壶,亦步亦趋的跟着爷爷朝地里走去。

程老头家有良田二亩,翻个前面的山丘,就到了离家半里的田地。

早上的阳光格外毒辣,无缺全身都是汗,跟在爷爷身后,还不时拿出水壶喝一口。

渐渐的,路上农民也多了起来,有不少认识程老头的,都格外亲切的上来搭讪。

程老头没有田地,曾经帮村子里不少人家干过活,为人老成朴实,深得村民尊重,后来老村长将自己的地选了二亩好地,交给程老头自己耕种,老头子才拒绝村里人接济,自足自耕。

一名老农走上前来,拉着程老头的手,选了一个阳光晒不到的地方,两人坐下小憩一下。

老者汗如雨下,拿着草帽扇了扇,皱眉道:“天太热了,地里的庄家都干旱了,到处都没有好水源啊!“

程老头望了老者一眼,道:“塘里没水,村南那里不是有个井吗?应该能抗一阵子吧!”

“那里,那口井早没水了,要水必须去五里南桥镇江口!可是我们的去那地方,这一来回,不是要人命嘛!”老农唉声叹气道。

这时,程老头身旁的无缺突然站起来,大声道:“我们老师说过,说我们地表下二十来米,就有丰富的地下水,只有挖口井,我相信就有源源不断的水源。”

“哈哈,你家无缺越来越聪明了!“老农笑道。

程老头也笑了起来,道:“是呀,无缺还不错,前几天,还拿了个一等奖呢!”

无缺摸了摸自己的头发,道:“爷爷,你不要老是拿嘴上说啊,真不算什么的,再说,老爷爷的孙子阿辉也总是拿奖的!”

两老头聊了一会,就带着无缺朝地里走去。

一来到地里,地里种的全是玉米,叶子因为缺少水分,全部耷拉了下来,焉了。

程老头站在玉米地一头,看着满地的玉米,心都凉了半截。

无缺安慰道:“爷爷,别慌,我知道有一个打井队,专门替人打井,价格也不贵,等下我打电话给老师,老师知道打井人的号码。”

“哦,是吗?无缺,你快联系老师,叫打井的赶快过来!”两老头脸上的愁云淡去,拿着手机递给无缺,一边看着无缺打电话,一边点根烟,吧唧吧唧的猛抽起来。

不一会儿,无缺笑道:“打井的今天下午过来,叫我们等着。”

下午一点多,打井队果然来了,车子上装满了工具,三人跳下车,安好支架,按部就班的劳作起来,一根根一米多铁管不断延伸到地下,直到车上的钢管所剩不多时,水被抽了上来,一群农民欢声笑语,男女老幼喜气洋洋,甚至有些劳力竟唱起了歌曲。

无缺脸上洋溢着笑容,头发湿漉漉的,晶莹的汗珠沿着发髻不断低落,在烈日下晶莹剔透,像一颗颗珍珠。

身上衣服早已被汗浸透,贴着后背前胸,在阳光的照射下,露出了前后红润一片。

打井队收拾工具,开着车走了,这里又开始劳碌起来,不断的有人拎起一桶桶水,去浇灌庄家去了,程老头也没闲着,拎着水桶来回穿梭,小无缺也认认真真的给每个玉米根下浇水。

忙碌中,日落西山,天也渐渐凉了一丝,只到西方红霞落下,天也阴了下来,不少男女收起工具,朝家里走去。

程老头看了一眼无缺,道:“无缺,收拾一下,我们回去!”

无缺看了一眼井,收起空空如也的水壶,拿起锄头,准备起身,突然一样东西吸引了他的眼光。

在那井口,一个低凹的地方,里面全部都是水,那是挖井队安装支架挖下去一尺深的地方,有一个凸起,四四方方,像是一个小格子。

无缺拿起来一看,见着物件四四方方,黑不溜秋,腐迹斑斑的,实在不引人注目,细心的洗了一下,除去上面泥垢,跟在爷爷身后,朝家里走去。

一回到家,无缺走到自己的房间,打开电灯,看着四方盒子,盒子不大,长宽高只有五十厘米,有一个纽扣,只不过纽扣腐烂,轻轻一拧,纽扣掉落,但是盒子却打不开,原因无它,只因上下都被锈死。

花了好大劲,又是敲,又是钻,盒盖终于被打开,一眼看到里面,被不知名金属纸包裹着好几层,无缺手轻轻一碰,金属纸较柔软,却被腐蚀得一触裂开,片片洒落下来。

无缺正拆开包装,爷爷声音响起,只好放下端详,来到堂屋,爷爷准备了丰盛的晚餐,有鱼有肉,这些都是平时几天吃不到的东西,今天爷爷大概很高兴。

狼吞虎咽,几碗饭下肚,还打个嗝,笑嘻嘻的回到房间,继续琢磨四方东西来。

金属纸被一层层剥开,残页稀里哗啦落下,包裹住的最后一层也腐朽不堪,好在并不是粉碎状,露出里面一个金黄封面的小册子。

这本小册子,破烂不堪,只有面朝下的五六页完好以外,其余都是残缺不全,纸张很特殊,为不知名金属纸。

看着一盒子碎屑,还有破烂不堪的封面,无缺满嘴的可惜之色,所幸还有几页完好,而且还是开始的那几张。

细心的看了一眼书页上文字,他却一点都看不懂,因为上面全是甲骨文。

“我艹!”无缺爆了句粗口,心里哀叹道:“这叫我如何认得啊!”

合上书籍,将盒子里的碎屑丢进垃圾桶,将残书收进四方盒子里,塞到枕头里,不一会儿,就呼呼大睡。

第二天早晨,无缺从床上爬起,再次打开四方盒,拿起书页观看了起来,越是看不懂的东西,无缺越想弄明白这里面是什么内容,心里十五个提桶打水,七上八下。

铺在床边附近桌子上想了好久,脑海中始终只有一句话:“怎样去识别呢?”

直到程爷爷催着吃饭,才将心一横,不在管它,放到床下。

二天的假很快就过去了,无缺再次来到学校,红星中学是附近镇上最有名的中学,附近几个村镇不少少男少女都就读于此中学,据说,红星中学在清朝光绪帝那会建立,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了。

刚进入教室,无缺看了一眼课程表,第一节课是历史课,自己对于历史还很生疏。

“你们知道嘛?今天是赵老师讲历史,赵老师还是一名历史研究者呢,曾经还在国际发表许多论文!”一名个子和无缺差不多的女生说道。

无缺看了一眼女生,她叫颜艳,唇红齿白,粉嫩嫩的脸上白里透红,非常靓丽,她是班上男生心目中最美女孩,校花颜艳。

正在这时候,脚步声响起,教室一下子安静不少,一名中年男性步态缓缓的走进教室。

三十多双眼睛齐刷刷的看了过来,来人身高一米七多,西装革履,国字脸,浓眉毛,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第二章:甲骨文

赵老师一上课就滔滔不绝,第一节课主要讲述的就是甲骨文,而这方面无缺是急需了解的,因为自己有一本看不懂的小册子。

赵老师名叫找潘龙,是一位资深的甲骨文研究者,曾经还发表论文“殷墟”以及“甲骨文研究之我见”深得国内国际赏识。

赵老师道:“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王八担”、“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

“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于1898年为古董商、金石学家所识别,之后在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大规模挖掘,有大量的龟甲兽骨出土,加上别地的零星采集,至今已收集十几万片。”

赵老师继续说道:“其中单篇文章最长者达百余字,可以看出应用文雏形。”

话锋一转,赵老师笑着说出来一段典故:“甲骨文的发现还有一个故事,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个叫王懿荣的人,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有一次他看见一味中药叫龙骨,觉得奇怪,就翻看药渣,没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于是他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应该是殷商时期的。”

“后来,人们找到了龙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阳小屯村,那里又出土了一大批龙骨.因为这些龙骨主要是龟类兽类的甲骨,是以人将它们命名为“甲骨文”,研究它的学科就叫做“甲骨学”。”

赵老师不愧是博学多才,还谈及在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5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1000多字.

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27%,可见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几片刻有图案符号的兽甲骨资料照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范围包括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这里曾经是殷商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

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内会不会有灾祸,天会不会下雨,农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胜利,应该对哪些鬼神进行哪些祭祀,以至于生育、疾病、做梦等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占卜。

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通常先在准备用来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钻出一些小坑,这种小坑甲骨学家称之为“钻凿”.占卜的时候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是甲骨表面产生裂痕.这种裂痕叫做“兆”.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样子.从事占卜的人就根据卜兆的各种形状来判断吉凶.从殷商的甲骨文看来,当时的汉字已经发展成为能够完整及在汉语的文字体系了.在已发现的殷墟甲骨文里,出现的单字数量已达4000左右.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会意字,也有很多形声字.这些文字和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区别.但是从构字方法来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

商周帝王由于迷信,凡事都要用龟甲以龟腹甲为常见或兽骨以牛肩胛骨为常见进行占卜,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如占卜时间、占卜者、占问内容、视兆结果、验证情况等刻在甲骨上,并作为档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见甲骨档案.除占卜刻辞外,甲骨文献中还有少数记事刻辞.甲骨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刑狱、农业、畜牧、田猎、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历史材料。

赵老师谈及甲骨文,脸上也洋溢着笑容,好像面对学子,一吐为快,不吐不快,将自己了解的知识尽量让学生们知道。

无缺听得入迷,似乎自己置身于殷商世界,如痴如醉。

赵老师看了一眼无缺入迷的样子,继续滔滔不绝的讲述自己对甲骨文的研究心得,偶尔谈及一点金典故事。

四十五分钟很快过去,赵老师古井无波的来到无缺的座位前,压低声音道:“这位同学,今天下午五点到我办公室来一下!”说完,手里拿着厚厚的一本书,走出了教室。

结束了一天的课程,已经到了下午四点半,无缺走出教室,迎面而来一股香气。

无缺惊疑一声,抬头望了一眼,颜艳正看着他。

“无缺,你能不能…”颜艳低声问道。

“什么啊?”无缺漫不经心的答了一句,虽然眼前的少女比较招人喜爱,但是脑海里还有赵老师临走的嘱咐。

“无缺,耽误不了你好长时间,主要是今天的数学课,我有些地方不太明白,你能不能…”颜艳说完,用力扯着裙摆,怔怔的望着无缺。

无缺尴尬的摸了摸头,笑容僵硬,道:“这个,好,好的,我现在没空呀,五点半怎样?你等等我!”

颜艳噗嗤一笑,丢下四个字“好,我等你!”转身离去。

无缺笑了笑,径直朝赵老师办公室走去。

学校有单独提供给老师的住所,一般都是在南面一栋楼上,下面是初一学生的课堂。

沿着楼梯,来到二楼,这所南楼有三层,上面一层主要是实验室还有电脑室,课余时间,还可以去三层电脑室翻阅一下资料什么的。

二楼第五房间,就是赵老师的办公室,门是关着的,赵老师还没有来。

无缺找了一个地方,蹲下,从书包里拿出赵老师讲述甲骨文的笔记,认真看了起来。

陆续有老师从无缺眼前经过,进入自己的办公室,无缺正看着笔记,有历史的,英语,物理等等,正在翻阅着,这时候赵老师声音传来:“等了好久了吧,哈哈!”

跟随赵老师来到办公室,赵老师搬了一把椅子,吩咐无缺坐下,赵老师面带微笑,道:“你叫什么名字,我刚来还不太了解,那么多学生,也只有你是认真听我课并做了笔记的学生!”

无缺尴尬的一笑,心里腹诽道:“要不是得到那个破册子,自己也不一定很注意的吧!”

虽然心里腹诽,但表面上还得装下淡定,道:“赵老师,我叫无缺,一直以来都对历史感兴趣而已!”

赵老师笑呵呵道:“无缺?名字倒很新颖,希望人如其名吧,哈哈!”说完赵老师从后面书架上拿出一本比较厚的书籍,看着无缺。

无缺正纳闷呢,耳中赵老师声音传来:“这是甲骨文和现代文言文的对照表,你拿回去好好看看吧!”

无缺一脸惊喜,暗道:“真是缺什么来什么,天上掉馅饼了?”

拜别了赵老师,无缺赶回教室,和颜艳约好五点半见面的,已经迟到了十分钟。

迈步进入教室,就发现颜艳正在座位上焦急的等待。

收起

相关推荐

相关应用

平均评分 0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用户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