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免费试读_倚天傲雪
第一章 亚丁湾疑云
第一章亚丁湾疑云
“全体注意,即将进入海盗出没区域,一级警戒,一级警戒!over!”
“03收到!”“05收到!”“08收到!”
北纬12.3゜,东经51.1゜。
阿拉伯海,亚丁湾口,距索马里博萨索东北约90海里的海面上,一艘中国油轮正以10节的航速向东行驶。
这里是由红海进入阿拉伯海的商船的必经之路。
前面,马上就要转向东南航向进入阿卜杜勒库里岛海峡了,这是一个狭窄海峡,最窄处不到30海里,航道狭窄难行,而且,是海盗最容易出没的地方……
驾驶舱,驾驶台前,身穿蓝色海员服,五十来岁的船长陈一鸣站得笔挺,举着望远镜观察着前方海域,天气很好,风力约有3级,海面上能见度不错,远远望去犹如一片蓝色的绸缎。
陈一鸣脸色从容,沉声发令:“向右25度,前进一”。
福建籍船长陈一鸣身材不是很高但很精干,剑眉高鼻,面如古铜,目光炯炯,国字脸上那道剑眉令人印象深刻。
陈一鸣曾在中国海军服役多年,是个老水兵,退伍后被安排进了中远集团当水手长,二十多年摸爬滚打后,现在已是一名经验丰富的优秀船长。
“向右25度,前进一!”年轻的操舵手李志贤沉稳地对着通话器重复着指令。
巨大的船体划了一个漂亮的大弧缓缓转向,船舷上的船名“陆丰”隐约可见。
这是一艘中远集团旗下的8万吨级中型双壳新型油轮,三年前在南通下水,动力设施非常先进,只是作为油轮,吨位还是偏小型,因此服役后一直是运输成品油的专用船。
此次,“陆丰”轮由沙特吉达港装载2万吨散装汽油,4万吨柴油以及2万吨重油启航,目的地大连港。
本来,“陆丰轮”出港后,应该在亚丁港附近与中远集团的另外二艘装载原油的超级油轮以及香港、韩国、欧洲等其他地区、国家的油轮、集装箱货轮、干散货轮组成船队,由欧盟派出的意大利护航军舰保护组队行驶,安全通过亚丁湾。
可在即将到达吉布提的时候却突然接到上级指令,要求其不用等待编队,单独前往吉布提港,停靠8小时。
由于中国海军护航舰队处于轮休期,正远在卡拉奇港附近与巴铁海军举行海上反恐演习,命令上要求“陆丰”轮接几名工程师回国,并由驻吉布提的海军陆战队临时基地派出一个特战小队上船护航。
有了军人的护航,陈一鸣便放心地选择了这条比较靠近海岸但更近的路线,不必再绕一个大弯了。
陈一鸣旁边左侧,海军陆战队特战一大队一中队队长,也是这次护航特战队的队长林啸少校,一身披挂了战术背心的黑色特战服,足蹬黑色作战靴,头戴加装防虫护目镜的黑色凯夫拉头盔。通过肩挂的摩托罗拉GP328防爆对讲机发出警戒命令后,戴着半指战术手套的双手也举着望远镜不时观察着前方和左右两侧海面。
船艏甲板以及两侧船舷,林队长手下的八名特战队员同样的全副武装,收到命令后在各组长带领下熟练地抵达战位,密切警戒着周围海面。
这次护航,本来不用林啸带队,正好总部批准了他攒了三年的探亲假,完成这次任务,他带队回基地后,就可以回江苏老家和家人团聚了。
尽管假期只有一个月,也是极为宝贵的,况且,父母在电话里透露,这次又要给他安排相亲……
林啸过了年就三十岁了,18岁时以高分考入某步兵学院,军校毕业后却被分配至海军陆战队服役,服役两年后,24岁的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被选拔进了大名鼎鼎的“蛟龙”特战队,这支国内唯一的“四栖”特战队。
六年来,从一名特种兵菜鸟,摸爬滚打成长为一名特战尖子,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训练,以及充电上了。
这不,都快而立之年了,终身大事还没影,父母都急得团团转了。
说实话,林啸也考虑过退役的问题,但只在一次与大队长的闲聊中试探性的提了提,就被大队长断然拒绝了,想都别想!
这位曾在全军特种兵大比武中勇夺两个单项第一、全能第二的特战兵王,是作为整个海军陆战队的荣耀而存在的,也是大队长的心尖子。
要不然你小子区区一名中队长,三十岁前就挂上少校肩章,那么容易?这可是和平年代!
林啸身后,静静地站着两人。
一位是26岁的肖凯峰中尉,他的老部下,特战第一小队队长,是三年前林啸参与招进特战队并亲手调教出来的。
同样全身披挂的肖凯峰中尉手持95突击步枪,表情严肃。
肖凯峰是北京人,长相英俊,身材高大却身手敏捷,各项技战术能力都是顶尖的,而且关键人很聪明,无数次跟着林啸一起出任务,配合极其默契,是林啸十分信任的战友。
另一位,则是一天前刚认识的,国防部情报局二处李涛,据说是位副处长,是这次接上船的四名工程师的临时领队。
这位李处长,身材不高,长相平庸,扔在人堆里都找不出的那种。
除了谈工作,李涛不仅话很少,甚至经常一脸的木然看不出什么表情,林啸不仅不知道他的军衔,甚至都看不出他的年龄。
也许是他的职业本能掩盖了天性吧,林啸心想。
数小时前,上船不久的李涛就单独约见了船长陈一鸣和护航特战队负责人林啸,传达了上级命令,并简单介绍了一下他的那几名临时“队员”情况。
这四位工程师是中国某军工集团公司派往中东和非洲几个友好国家的武器调试维护人员。
其中两位年龄较长的都是老资格军工人,一位是化工工程师周晓杰,52岁,其实是一位火箭动力专家;另一位是机械工程师曹嘉文,46岁,其实是国内顶尖的火炮专家。
还有两位年轻人也是武器设计和调试专家,一位是电气工程师孙雷,30岁,专攻火控系统;一位是通信软件工程师卢华,26岁,其实是一名雷达专家,意外的是,这是一名美女工程师。
这几位这次出国,其实是带有国防部秘密任务的,因此部里非常重视,派出了李涛这位二处副处长亲自带队重点保护回国。
直到临上船,李涛的人因均有驻地任务,都离开了,只剩他这个光杆司令亲自护送。
林啸不明白李涛为何要介绍得这么详细,这些情况难道不涉及机密吗?
不过既然李涛不解释,他也就不问,不该问的不问,这是军人的常识。
直到李涛提到了第二件事,他才恍然。
……
索马里胡尔迪约东北约65海里,“陆丰”号正以12节的正常航速向南航行。
陈一鸣抬腕看了一眼手表,下午5点35分,还有不到2小时天就要黑了,好在前面马上就要出阿卜杜勒库里岛海峡口了。
过了这段海峡,就可以转向东南远离海岸,就脱离了索马里海盗出没的危险区域,大家就可以松口气了。
尽管还是四月份,但这儿白天比较长,赶在天黑前出峡口应该是来得及了。
“报告!船长。”
陈一鸣右后方一直盯着雷达和海图的值班大副陆小龙急促的叫了一声,“前方16海里发现一艘船。”
“怎么了?”陈一鸣沉声问道。
“这船好像不太对劲啊?”
“什么情况?”陈一鸣转身道。
“它……它好像不在移动,我已经盯了它一会了。”
“海盗?”一旁的林啸听罢,脑子里立刻闪现出这个危险的词。
“有可能,不过但愿是抛锚了,”陈一鸣轻轻颔首道,随即沉声说道,“保持航向,前进三!”
“是,保持航向,前进三!”李志贤按下通话器朗声答道。
……
下午6点20分。
望远镜中,一艘大型集装箱船黑乎乎的庞大船体已隐约可见。
望远镜后,陈一鸣的目光一凝。
十多年的海军服役经历,退役后又经历了在民用货船上摸爬滚打十多年,辨认船型的经验极其丰富。
其实在上午,李涛和他以及林啸谈话时提到的第二件事,就是关于台湾籍货船“龙升”号的事。
说是根据情报这艘由欧洲出发的半集装箱船,明面上是为香港和台湾的几个公司承运从欧洲进口的电器、电缆、西药以及红酒、牛肉等民用物资。
但总部情报分析称,这船很有可能牵涉进了呆蛙执政当局和阿三之间的某种秘密交易,要求他有机会就盯一下,尽量搞清楚具体情况,所以李涛安排人盯着这艘船。
在中东某国停靠的时候,李涛的人发现这艘船奇怪的卸下了很多集装箱,又装载上了差不多数量的集装箱。
因为涉及到中东某国,上级慎重起见决定让李涛先回国汇报,顺路护送几名秘密回国的专家,并要求他向护航负责人通报情况,务必确保专家安全。
第二章 海盗?
第二章海盗?
“李处,林队。”陈一鸣轻声叫道。
“是这艘吗?老陈。”李涛微微的眯起了眼睛。
作为国防部的高级情报员,最近的国际局势他门清。
由于华夏在乃堆拉山口以北修建公路,最近已经修到了离不丹边境非常近的洞朗地区,使得三哥敏感的神经绷得紧紧的,甚至其国内传出军方不惜开战的叫嚣声,三哥当局为加紧备战急需进口武器装备。
极力拉拢三哥以牵制华夏崛起,是阿妹例假合众国近年来的地缘战略之一,正好美印双方正在商讨印总理访美事宜,美方趁此时机大献殷勤,透露口风表示愿意出口先进常规武器,以及一些武器的生产线,甚至连著名的F16空优战斗机生产线都可以出售。
这使得三哥军方非常振奋,NND,只要有好装备,俺们可不介意做哮天犬啊!
要知道三哥的三军装备可是出了名的万国造,空有干云之志却连合格的子弹都造不出啊,呵呵。
别人十年磨一剑,三哥军工部门可是三十年磨了一阿琼坦克啊,可三十年的阿琼不仅还是万国牌,而且……特么的一上高原就熄火啊!
还有三哥那个YD斯坦航空公司,为空军搞的那个LCA项目,设计时可是号称要秒杀邻国的歼幺洞的。
然而,这货从1983年开始,直到2016年才勉强算是完成研发,可此时的邻家,不仅歼幺洞已经发展到第三个型号,而且人家歼两洞隐形机都上场啦呵呵。
LCA“光辉”轻型机不仅一出场就落后,而且前后跨度长达33年。
如果一个大学毕业的学生刚毕业就接触这个项目,那么整整33年他都不用担心失业问题,有项目就有工资福利,俺三哥真的是工程界的良心啊!
工作到55岁都不担心失业,再过5年的售后服务期,就可以圆满退休啦,良心良心。
至于下游那些大大小小的分包商更是感激流涕啊,一辈子都不愁吃喝,而国防部长的后院也可以隔个十年重新装修一次,这种制度好优越哦有木有?
情报显示,早已勾勾搭搭的霉帝和三哥,很有可能在莫迪老仙访美前偷偷摸摸地完成一部分前期交易。
由于需要掩人耳目,这笔前期交易很有可能委托第三方转手实施,并且转道欧洲转运,因为三哥家以前可都是使用苏式装备的,怕北极熊听到风声发飙啊!
而那个上赶着插手的第三方,很有可能是那个见谁服谁,唯独不服大陆阿共的,可以用爱发电的呆蛙当局。
……
“船型很像啊”老陈沉吟着说道。
“龙升”号他挺熟悉的,是一艘注册于台湾的5万吨级的半集装箱船。
此船最多可以运载3000个集装箱,与杂货大件混装时,也可以最多装载2000个货柜,而且最高航速可以达到22节,是一艘八成新的第三代集装箱船。
“真有海盗!”
旁边的林啸轻呼道。
说完,他立即低头,对着肩头的对讲机朗声呼道:“各小组注意,各小组注意,启动紧急预案,准备驱离海盗!”
“一组收到,队长”
“二组收到,队长”
“三组收到,队长”
陈一鸣的心头紧了紧,他也已看到了远处海面上出现的三个小黑点,并且正迅速变大。
随即,他也发布命令:“通知甲板部,立即启动紧急反海盗预案。”
“是,立即启动紧急反海盗预案!”
大副陆小龙大声的答道,随即走到驾驶舱另一侧按下了警戒喇叭按钮。
同是福建籍的大副陆小龙身材精干,瘦削的脸上满是坚毅。
“呜,呜,呜……”短促而低沉的警戒喇叭声立刻传遍全船。
由于油轮的独特设计,满载行驶时的船舷是很低的,海盗船只要靠近,要登船很容易,尽管有部队护航,当过兵的陈一鸣还是有些隐隐担心,这么大的船只有10名战士保护,万一有个纰漏就很可能出现人员伤亡。
作为船长,陈一鸣每次出海,最期望的就是一路顺利,安全地把全船的年轻人带回家。
一个个人影,随即出现在甲板上。
船舷处,二副方宇春和水手长朱铁鹰,带领四名年轻的水手快速冲出船员舱室,快而不乱地准备着高压水枪和太平斧。
广东籍的方宇春身材不高但很敦实,一张娃娃脸很是讨喜,微微一笑的时候有两酒窝。
朱铁鹰却是大连人,这是一个粗线条的汉子,肩膀宽阔,身材高大,站着就像一座石塔,跑起来有如一阵风,粗壮的双臂孔武有力。
四名机匠也在三副高玉宝和厨师范晓伟的组织下,手持各种刀斧分别奔向前后主甲板,以及生活区主甲板通道,两人一组展开巡逻。
“小伙子们,不要怕,咱们有解放军保驾呢。”微胖的范大厨仍然一副笑眯眯的样子。
“大家注意流弹啊,别被流弹咬一口,那就倒霉啦。”
二副方宇春还是比较谨慎,他担心这些毫无经验的年轻水手出什么意外。
“陆丰”轮是较新一代油轮,自动化程度比较高,船员不多,连船医俞济凡、电工杨铭和厨师范晓伟在内只有20人。
这次出海,很不巧的是一名水手请了婚假,一名机匠请了事假,一名水手生病住院,所以尽管公司给加派了三名实习生水手,也只有20名船员出海。
大家有条不紊地准备着,其实心里一点不慌,就当一次实战演习了,轮机部的人甚至都坚守原岗位,压根没出舱。
因为这次咱们有特战队护航啊,哈哈,不开眼的海盗,是你自己撞上枪口来的。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