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始皇帝》——渔正

时间:2019-01-15 01:50:54   浏览:次   点击:次   作者:渔正   来源:qidian.com   立即下载

吕铺结缘

公元前二六〇年长平之战后,十月秦赵两国在西周君的主持下互换质子签订停战协定。赢异人入赵国为质子,赵国太子赵偃入秦国为质子。

邯郸城吕铺是赵国王公贵族百家诸子喜欢光顾的地方,主人吕不韦博学多才人善经营,喜欢广交好友,五湖四海之内皆有名气!诸多世家公子更是以吕不韦为师,学习其满腹经纶的治国之学。吕不韦尤其看重一位名叫子异人的小子,作为秦国质子呆在赵国的赢异人生活并不好过(毕竟赵国刚刚被秦国白起坑杀一个赵括军团),但赢异人依旧勤奋好学胸怀大志!一心想回国成就一番事业。

“先生,听闻兵者善杀人,杀人者痴狂也,这种说法对不对?”赢异人身穿黑色锦衣华服,长发高高被一只白玉发箍束起。

“孔子曾说仁者必有勇,勇者未必有仁。君子持剑则为行侠仗义,维护人间正道,匹夫持剑必有杀戮!”吕布伟此时已经三十二岁,比二十一岁的子楚大了整整十一岁!赢异人尊其学识渊博,更许下承诺,“他日赢异人回国若有成就,必不忘吕师指点迷津。”

吕不韦对这个心怀抱负的青年也十分看好,吕不韦出身商家,自幼治学,可是因为父亲的要求继承家业,不然以其学识必有建树。从学生沦为商人以后,吕不韦将范蠡作为自己的偶像,范蠡功成身退,顺应天道自然,为而弗恃!从继承家业开始,吕不韦治学于经营,因其更有经天纬地之学,所以在赵国颇有名气。

赢异人躬身行礼说:“先生说的对。危微之几,惟明君子而后知之!只有先成为一位君子才能有治国安民之能。”

“公子快快起身,吕某可是承担不起你这一拜!”吕不韦将赢异人扶起,扶到座位上。“公子,前往秦国之行非常顺利,华阳夫人和夏姬夫人听到你矜矜业业治学的消息感到欣慰,而且经过夏姬夫人和华阳夫人的商议,我们的计划是一个双赢的开端。华阳夫人有几个女儿却没有子嗣,华阳夫人和你母亲夏姬夫人关系极好,而且对你也有亲于骨肉的感情,所以自然水到渠成。不过为了巩固你太孙的地位,恐怕你要改名为赢楚了。”

“母妃未得父亲绝对的宠幸,而且在后宫时常受到排挤,我小时华阳母亲没少照顾我,所以听到这个办法能让我有机会回国,自然会满口答应,我在赵国也要更加加把劲有所作为,才能不辜负他们的信任。致于名字改就改了吧,从今天起我就叫赢楚。”赢楚看向吕铺外面的那一排排的书架,上面摆满了诸子百家的各种时下热议的内容。吕铺的这些书是他来到赵国后最喜欢的东西,也是在这里与吕不韦相互赏识,共谋大业畅谈古今。

“公子心系天下,吕某一定竭尽所能辅佐公子。”吕不韦自信子楚必定非凡人,以子楚的能力获得继承秦国的地位只要稍加经营必定可成!

“先生言重了,以先生之才即便是用一半助我,我也有信心。”子楚感到幸运,能在赵国遇见吕不韦,经过近两个月的相谈,子楚不由得心中感叹到,“得吕不韦者得天下矣!”

“公子,你与那赵氏小丫头关系处的怎么样了?”吕不韦问到,最近几天,吕铺增加了一位新客人,赵国王公贵族之嫡女赵姬,年刚十六,到了出阁的年纪,不过赵王子却没有看上她,因为其性格有些刁蛮。

“赵姬?先生如果我说我真的喜欢上了她怎么办?”子楚反问到,本来是当赵姬为一颗棋子的,这种利用性的接近一个女孩,实在不是他的本心,可是接触间子楚才发现已经对赵姬动了真情。

“如此甚好!政治联姻能合本心是公子的福气!”吕不韦思虑过又说:“将来能否成事与公子的这段姻缘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可马虎。”

“嗯,子楚谨记先生教诲。赵姬家族掌握重兵,如果我娶了赵姬,至少安全有绝对的保障。”子楚不得不重视吕不韦所说的话,质子的作用可重可轻,重了如果将来为王则利于两国交善,轻了如果两国死战不休则质子必死!秦赵同盟刚刚建立未必稳固,而且有白起坑杀赵军将士的芥蒂,子楚的安全岌岌可危。还有就是两国之间不仅仅文字不同而且语言不通,质子的作用更是国君和国君之间能够更好的交流。

吕不韦调侃说:“公子既然动了情,那便随性而为吧,公子才貌双全勾搭这么一个小姑娘岂不是手到擒来。”

“嗯!”

......

“子楚哥哥!”

人未到声先至,身穿浅绿色轻纱身姿迷人,声音犹如百灵鸟的女孩提着一卷帛书进入吕铺。子楚正在道文化一排的书架边看着一部帛书,看着身材窈窕的赵姬心里一阵欢喜,一手握着帛书和赵姬相拥在一起。

“姬儿,今天好像别有一番味道?”子楚抚摸着赵姬的青丝,一股淡淡的清香钻入鼻息。

赵姬贴在子楚的胸前,感受着子楚强有力的心跳,不由得有些春心荡漾,红着脸说:“子楚哥哥,人家昨天回去看《道经》实在不怎么理解,所以就又鼓捣了几种香味,好闻吗?”

“哦?好闻。小生喜欢的不得了。这里好多人看着呢,姬儿,咱们拉着手就行。”子楚有些回味不足的松开了赵姬不足盈盈一握的小腰。

赵姬撒娇着说:“嗯,子楚哥哥,人家还想你抱着我嘛!”

“以后只要子楚有机会愿意抱你一辈子。”

“嗯!”赵姬娇羞的靠在子楚身上。

“《道经》和《墨子》有好多地方姬儿不懂,子楚哥哥你能教我吗?”赵姬将帛书塞入书架,因为子楚的手里拿着的也是《道经》。

“《道经》乃是君子治学,《墨子》更是仁君之道论,你一个小姑娘拿回去读了也没有多大意思不是吗?”子楚拉着赵姬白玉一般精雕细琢的纤手,两人坐在一起,子楚摊开手中的帛书放在桌子上。

“人家一点也不小嘛,都能出阁了。”赵姬扭捏着身子,赵姬虽然只有十六岁,确实已经是出阁的年纪,而且身材高挑,发育的也算早熟,看着确实赏心悦目。赵姬有些不服气,“再说了,兴你们男子治学君子之道,我们女子就一定要做服侍男人的小女子了吗?就连孔子都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赵姬得了理又说:“还有那些什么什么大王,死了就要妻妾殉葬,哪里是什么君子之道?”

子楚认真的亲吻着赵姬的手说:“嗯,姬儿说的子楚还真无法反驳呢?君子之道,虽然治学久已,可听到姬儿的指点似乎又变成了一个无知之人。”

赵姬自然听的出子楚是在夸赞自己,不过赵姬从小便学习取悦男子的技艺,(古代想要嫁给王子的女人必要学习取悦夫君之术,不然如何留得住王的心),赵姬喝了几瓶墨水自己清楚,被子楚这么一说有些娇羞的说:“子楚哥哥,你这样我都觉得不好意思啦,你才是君子,人家只是一个小女子嘛~。”

子楚对赵姬的爽快语言所动容说:“姬儿说的其实有道理,殉葬京观之类确实是君子所不耻,可是自周礼起这种丧葬礼法已传世几百年,很多礼数很难更改了,如今诸侯国皆随东周行此礼法,惟我秦地善喜墨家之学,废除殉葬制度已经有百余年,也是诸子百家所不耻之地。”

“听子楚哥哥这么说,我也想去秦地看看。不过我若为赵国大王我就改,想怎么改就怎么改,谁敢拦我我就要谁殉葬!”赵姬得意一笑,“对吧,子楚哥哥。”

“额~对对对。”子楚心中笑的,赵姬这小姑娘果真快人快语,说起话来,还是错开这个话题吧,子楚想着说:“姬儿对《道经》哪里不理解,小生给你解释一下。”

“看了没几句,我就是随便翻开的。”赵姬翻动帛书看她昨天翻到的那一页。“这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人家一点都不明白嘛。”

“危微之几,惟明君子而后呢知之!此是君子对于自身与正道的联系认识,这其中玄妙只有先成为君子才能领会。”

“子楚哥哥,人家累的都头疼了,更加不明白了。”

赵姬侧身靠在子楚的身上,依偎着,子楚伸手拦住赵姬,继续读着《道经》。

布施秦德

子楚在赵国做质子,身边是有几个贴身侍卫的,皆是秦人为墨家优秀子弟。子白、子末、子重、子青,这算是子楚前来赵国作为质子他的父王给他最大的赏赐吧,其实也不尽然,毕竟安国君虽然已经做了几年的太子,也没什么实权,这四位墨家子弟实际上是自愿请缨跟随来保护子楚的。四人皆是和子楚一样一身黑色,不过和子楚的一身锦衣不同皆是素衣。

“公子与赵小姐姐真的很般配,郎才女貌。”子末四人现在正在和吕不韦一起下棋聊天喝茶。

“赵小姐姐的说辞,我子青听着心里爽快,如今诸子百家皆重礼奉死者为尊,重丧葬,只有秦国接受我墨家思想,仁爱从检。巨子常说,秦为仁义之地必称雄!赵小姐姐好一句我为赵王我就改谁反对谁殉葬!”子青端起茶说:“来,吕先生,子青以茶代酒敬你仗义相助子楚,为侠者之行径。”

子白举起茶杯说:“巨子经常说起当年游历赵国时与吕先生畅谈为一件幸事,称吕先生为隐士高人。”

“诺!巨子辅佐大秦,和吕某辅佐公子一样乃是顺应天心之事。”吕不韦说,子末子重都举起茶杯,一帮三十岁左右的大老爷们相互赏识,让一些来吕铺购买奢侈品的世家小姐看之一笑。

赵姬走后。子楚走到后面围坐聊天下棋的桌子上,(犹如现在几个无事之人打牌聊天一样),子楚拍着桌子说:

“西周君甚为可恨,如今带领诸国盛行殉葬之术,若我为秦王,必剿灭之!”

吕不韦子青等人都点头赞同,果真是处在爱情中的男人总会树立一些志向,几人又以茶代酒举杯相约,吕不韦说:“灭西周也未必不能实现,吕某有一计,公子是否愿意听听?”

“先生请讲。”

“吕先生,子青倒是也想听听,别卖关子了,快说快说。”子青搓着手,“到时候灭西周国,子青定然不死不休!”

“哈哈~,好你个子青,那吕某就当是献计了。”吕不韦蓄着胡须,摸着胡须说:“西周深藏其首,击之不得,用引蛇出洞之计必可灭之!”

“如何引蛇出洞?”

......

赵国世家公子闲来无事,往往以打猎、听曲、赋流水诗聚集在一起取乐。

邯郸城外赵公亭,一条溪水潺潺流淌,岸边席坐着三十七位青年,都是身穿锦衣华服,上游赵王子赵迁,其身后是李牧,秦质子子楚,其身后是吕不韦,韩国质子姬安,其后韩非。再往下游才是赵国王公贵族公子,赵姬亦在其列。另外,还有两位儒生执笔记事,相当于记录新闻,有什么好诗好句记录下来可以流传到诸生之间。赋流水诗的规则很简单,一块木牌,在上游放下,流到谁的身边停下谁就作诗一首或者议论天下大事,又或者表演一样才艺,如果真美什么噱头就自罚一杯,总之是为了相互交流意见或者纯粹取乐。

赵国王子赵迁对着子楚拱手礼说:“今日不如就由子楚兄起个头,助助兴吧?”

“诺!既然这样,子楚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子楚回礼,说:“我们今日就来讨论一下丧礼!”

韩质子姬安拱手发言:“子楚兄这件事好像已经讨论过了吧?”

“子安说的不假,不过我前几日偶然来的灵感对礼仪之事又有不同的看法,今日可以开怀畅谈,我们都是年轻人嘛,要敢于发言挑战过去的不合理才能有所建树。”子楚旧事再议,也合规矩,所以没人反对。

“诺,就依子楚所言。”姬安应了声。下游也无人反对,毕竟上游的这三个才是主角。

“在下就先来个抛砖引玉。”子楚清了清嗓子说:“谈及丧礼,我秦地废殉葬已有两百多年,而诸侯之间却依旧盛行,而且乐此不疲,因此东周常常与诸侯共同指责我秦不尊古法、无德、重秦法尔藐视周天子。”

子楚放下木牌,河水湍急弯曲,至韩质子处已停。姬安摇摇头,在上游就这个不好,总是会发言,下面的机会倒是少一些。姬安说:“君子行丧事据礼,子曰:有虞氏祭首,夏后氏祭心,殷祭肝,周祭肺......。周坐尸,诏侑武力……夏立尸而卒祭,殷坐尸,周旅酬六尸。”

“圣人孔子效法周礼也曾说,周礼以坐姿摆放尸体而且六具,最为庄重。而今诸侯国依东周法礼行丧事,殉葬自然不可少。你秦地以佣人代替活人殉葬,实际上是后辈对先祖的不敬与欺骗!”

姬安说完也将木牌放下,木牌游至一赵国公子身边,公子名赵砚,赵砚说:“秦地不尊周礼,所以天下皆骂秦地欲反周而又无德,更以重法限定诸侯不得行殉葬之礼,有悖纲常。”

“不过我赵砚不同,我认同秦国此为君子之德,殉葬之礼理应废之!尤其是当我的小姨也被殉葬的时候,我曾上书建议赵王废殉葬制度,不过,此礼法传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法不可不尊不可忤逆,我的提议也石沉大海。子迁殿下,你认为如何?”

赵迁没有回应,思考着,赵砚将木牌漂下,倒是没有在一人身边停下,顺溜而走,下面的仆从将木牌捡起递回到赵迁手里,流水赋算是一个轮回。赵迁说:“殉葬乃是后人对前辈的尊敬仰望,而殉葬主要群体是先王无产子女嫔妃,这些女子若在深宫守寡也是一种折磨,若流出入市更是对先王名节的侮辱,所以殉葬应运而生。”

“有虞氏祭首,夏后氏祭心,殷祭肝,周祭肺。古法喜欢将人刺死取出心肺,传至今已经将人缢死或服毒,以坐姿摆放以显尊严,这已经是行仁礼,仁至义尽。尔等想象一个二十岁女子却要忍受今后五六十年的活寡,实际上也是一种可悲!”

“犹如秦宣太后养男宠,实在有辱惠文王名节!”

“是啊,子迁殿下说的中听有理。”姬安连声称赞,赵迁说的极为有理,完全是打了子楚一个大耳光。

“你说呢,子楚兄?”赵迁将木牌横向飘出落到子楚身边。

“我大秦信奉侠义仁爱,曾祖母秦宣太后守寡时尚还年轻,况且谁规定兴男人纳妾取乐却不兴女子取乐,况且曾祖母宣太后养男宠杀叛臣正国风灭强敌,在我秦地皆赞叹为舍身取义之无上侠情,你又因何指责!”子楚心里有着怒色却没有表现出来,而是说:“如果说将人杀死是仁至义尽,那么取出心肝脾肺也不算什么残忍!人都被杀死了不过是一副皮囊!”

“不管是王侯将相还是真命天子,人死之后不过一堆黄土,所留下的不过子嗣与名声。美名者流传千古,骂名者遗臭万年。所谓以活人殉葬为敬先人之论实在迂腐,谈及鬼神皆为愚民,我秦地皆尚墨学,以侠义之情兼爱之心治世。故我秦地强大称雄!西周宗室率领诸侯国行此灭绝人寰人神共愤之殉葬丧礼,天下百姓皆嗤之以鼻,我秦地谈之殉葬皆唾弃之。”

“他日我子楚若为秦王,必兴兵讨罚西周宗室,替天行道而惩之!”

“好!子楚殿下说的好,中听!”赵砚拍手称赞道。

“子楚哥哥说的好!”赵姬站起来欢呼雀跃,她对赵迁恨之于心,如今子楚侮辱赵迁心中更是畅快。

至于其它尚古礼法的迂腐之人却一言不发,暗自将子楚记在心里,若其为秦王,必要联合灭秦国!

子楚放下木牌,又漂至姬安手里,姬安已经谈之无趣,自罚一杯后放下木牌,木牌漂至赵姬身边停下,赵姬高兴的捡了起来。

赵砚因为刚才赵姬对子楚的赞美而心中对这位性格刁蛮的女孩欣赏,遂说:“听闻赵姬妹妹善舞剑,而且优美无二,不如舞剑取乐?”

“诺!我舞剑献于子楚哥哥,希望子楚哥哥喜欢。”

赵姬拔出一把细剑,长袖飘荡细剑锐气,亦刚亦柔甚为美观,赵迁虽然不喜欢她的性格,但是对于这舞艺也是拍手叫好,众人才有些乐趣。

收起

相关推荐

相关应用

平均评分 0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用户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