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大帝》免费试读_阴刻之君

时间:2019-01-17 09:16:13   浏览:次   点击:次   作者:阴刻之君   来源:qidian.com   立即下载

第一章 内忧外患

大魏王朝,青云郡,秋烟镇。

绿草如茵,轻风细雨,最美人间四月天。

元正站在秋烟的城墙上望向远处的屋梁山,纵然春意盎然,白雾氤氲,也一点都不美丽。

“老话说得好,后娘养的,都是穿小鞋长大的。”

“可后娘也没养过我,却给了我一双最小的鞋。”

元正很惆怅。

身为大魏武王庶子,元正一直都未曾去过武王府。

他一直生活在东海娘亲的老家。

十五岁,舞象之年。

按照惯例,便要从军而行,沙场历练。

寻常武将子弟的历练,都是主管后勤军需,或是打扫战场。

元正是武王的庶子,这等轻松活,自然轮不到他。

年初就被武王府将韩秀山从东海带来到这偏远的秋烟镇,交给了他两千军马,令他在屋梁山剿匪,时限半年。

这本来是一个轻松活。

当初给元正的情报,也是一股五百人的匪窝。

可来了之后,略微刺探敌情过后,元正如遭雷击。

屋梁山的土匪最起码有五千人。

敌方人多势众,屋梁山易守难攻。

秋烟镇地势狭窄,且无战略纵深之地,就是有,两千人去打五千人,元正没那个自信。

城墙上,猩红色的“武”字王旗迎风猎猎作响,透出浑厚的底蕴。

从东海来到秋烟镇,已有三月。

若非这猩红色的“武”字王旗着实震慑了屋梁山的土匪,恐怕现在的秋烟镇,已然血流成河了。

元正负手而立,远望屋梁。

“人不是慢慢变老的,而是一瞬间变老的。”元正道。

刘伯,刘春山,年近五旬,亦是来自于东海,追随元正而来。

“派往武王府求援的令骑到现在也没回来,应该是留在了武王府不打算回来了,那边的人,成心是让三少爷死在这里。”刘伯摩挲着手说道。

庶子,首先来路不正,来路不正的,天地不能容也。

元正自然知晓这其中的名堂。

手底下的两千军士,青壮汉子有八百人,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

还不听使唤,多个小将军,表面上唯唯诺诺,令他们去刺探军情,派出碟子和敌方进行接触战,都是敷衍了事,不曾当真。

且这两千军士当中,有少数人,也是安插在元正后面的数把尖刀。

元正说道:“看来我那位素未谋面的后娘,不置我于死地,是不罢休了。”

武王膝下有两子,长子元青,次子元麟。

都是秋华王妃所生,属正统一脉。

秋华王妃可是当今陛下的胞妹,就连武王本尊,也不敢过分呵斥了。

元正能有什么办法?

渐渐地,淅淅沥沥的春雨停了。

元正一直看着城墙外屋梁山,他还剩下两个月时间了。

在规定的期限里面没有完成剿匪的任务,寻常而言,都是怠慢公务的罪过,要受几年牢狱之苦。

但对于有后娘的元正来说,那可就要按照军法处置了。

他输不起,也等不起。

忽然之间,城墙外,传来一阵强烈的马蹄声,浩荡的土匪大军如山洪倾泻般朝着秋烟镇奔腾而来。

打眼看过去,约莫有一千人骑着乙等战马而来。

一千骑兵奔腾开路,其气势宛若雷鸣,令人心悸。

秋烟镇里的将军纷纷披甲上了城墙处,和元正并列在一起。

元正观察了一边身边几位将军的脸色,脸色微红,有紧张,有心虚。

可是心律一如既往地平稳,并不是兵临城下应有的表现。

元正开口问道:“以王楚将军的眼光来看,这一战该如何面对?”

王楚约莫四十余岁,有些干瘦,脸上的轮廓也很干硬,长了一双象眼,透出阴飒飒的气质。

“土匪虽然人多势众,可在排兵布阵方面,实在是不敢恭维,而我们有城墙防御,他们想要破城,也不容易。”王楚这般应道。

元正干笑了一声,等于没问。

很快,城墙上弓弩手尽数到位,大多数将士们身上的铠甲已有多处磨损。

还有一部分军士,只是穿着寻常素衣,手握长枪短棒。

这样的景象,元正已经司空见惯了。

张仁凤率领的土匪大军停在了城墙下,一眼望过去,乌泱泱的一大片,看着都让人心慌。

近距离观看下,元正并不觉得这是土匪,而是一支劲旅。

胯下多数都是乙等战马,多人身穿并不粗制滥造的铠甲。

乙等战马,在大魏军方,若是战力不太行的军旅,都没资格拥有。

比如元正这支队伍,都没有匹配上乙等战马。

这些土匪们,多数都是精壮汉子,老弱病残也有,但很少。

别说对方有人数优势了,哪怕没有人数优势,元正率领自己的两千军士,和对方正面一战,也绝对不是对手。

张仁凤胯下战马,手握红缨枪,先是看了一眼城墙上那面飘扬的“武”字王旗。

略微调整了一下呼吸,吼道:“谁是元正,滚出来。”

张仁凤三十岁左右,生的高大魁梧,面相硬朗,透出股英豪之气,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此番下山,对于张仁凤而言,也是无奈之举。

自从知道武王庶子率领一支军伍来到秋烟镇驻扎下后,张仁凤可是一直都不敢下山啊。

武王的名号,但凡天下的匹夫也好,土匪也好,军士也好,无不佩服,武字当头的王,都不是平白无故封的。

起初,张仁凤在屋梁山内部设置陷阱,伏兵布阵,等着元正上山。

可是元正一直都没有上山。

时间一长,屋梁山的粮草耗费的也差不多了,再不下山,张仁凤和自己的弟兄们不打秋风,就要喝西北风了。

元正身边的几位将军眼神怀疑的看着他。

刘伯看在眼里,恨在心里,这些个老军痞,都等着看元正的笑话,再好落井下石。

元正也知晓这些,但他别无选择,该他迎难而上的时候,也绝不能逃避,也无法逃避。

“你们在这里看着,我下去会会。”元正对刘伯交代道。

刘伯脸色大变,还未来得及阻止,元正便纵身一跃,如沧澜出水,跳下了高厚的城墙。

王楚和身边的袍泽们脸色变了,变得紧张了。

刘春山的心在这一刻沉到了谷底。

元正翩若惊鸿般,在半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稳稳地降在地上。

一席玄衣,长身玉立。

他孤身一人看着张仁凤率领的大军,面不改色道:“我就是元正。”

第二章 大将之风

张仁凤有些意外。

在他的想象之中,武王庶子,应该是一个二十几岁又不得志的年轻人。

本尊却是一个十四五岁的清秀少年,身子骨还有些单薄,经不起几棒敲打。

张仁凤没有轻敌,从元正纵身一跃跳下城墙来看,这少年的胆识过人,且有着不低的武道修为。

好歹也是武王的庶子,没有些本事,也不敢孤身一人面对自己身后的五千弟兄们。

张仁凤开口道:“小娃娃,你可是断了我和兄弟们的生路,这笔账该如何来算?”

整个冬季,张仁凤和兄弟们都在山上过冬,开春后自然要干上几票,老本是经不起吃的。

武道九重。

体、感、象、道、元、化、心、冥、天。

一步一重天。

元正已有象境修为,孤身一人面对张仁凤和他的五千弟兄,元正自然是敌不过。

可若是成心击毙张仁凤,元正还是有着相当大的把握。

这也是他敢下来会上一会的根本原因。

元正思量一二,淡然回道:“我给你个生路,不知道你要还是不要?”

张仁凤微微一愣,继而哈哈大笑,笑声很有感染力,片刻后,五千多土匪不约而同的大笑了起来。

良久后,笑声才逐渐停了下来。

张仁凤眯着眼笑道:“你该不会想要招安我们吧,效力于你的父王,你可要知道,我虽不势大,可有乙等战马千匹,弟兄们多数都正值当打之年。”

“扎堆成土匪,虽然多数时候见不得光,可日子也算潇洒自在。”

“真的归顺于你的话,去了军伍之中,就我们这种出生,自然会被排斥,然后受一肚子的窝囊气,可谓凶多吉少啊。”

元正有些尴尬,他还没有习惯尴尬的修养。

前辈们果然经验老道,元正还未开始游说,就已经被看破了心思。

这三月时间,元正没有出击,他一直都在想着如何完成这一次舞象之年的历练。

正面一战不是对手,用其余的计谋战术,张仁凤又有着屋梁山这个易守难攻的根据地。

思来想去,除了招安没别的办法。

他之所以没有主动出击,就是在等张仁凤下山当面叙说此事。

若是他主动上山,那就是主动发难了。

土匪不同于军旅,没有两方交战不斩来使的规矩,一旦见面就是生死搏杀。

因为元正很清楚,土匪窝里若是吃食不够了,肯定是会下山的。

元正认真道:“就你们这支悍匪而言,装备军资,已经不弱于大魏多数军伍,若是招安的话,也定然会被我父王以礼相待,绝不会负了你们。”

“军伍和土匪其实没有区别,过的都是刀口舔血的日子。”

“你无需害怕被排斥,别的不说,光是你这千匹乙等战马,就够让你的腰杆硬起来了。”

战马,可是硬通货,还是乙等战马,只有精锐骑兵才能有的坐骑。

张仁凤当然不会相信一个娃娃许下的诺言,哪怕元正的话说的很好听。

“不如这样,既然你也下来了,还是一个人,叔叔也不欺负你,咱俩单挑一场,你若是输了,就打开城门,将你秋烟镇的粮仓给开了。”

“叔叔若是输了,我就离开屋梁山,另寻风水宝地,你看如何?”

闻得此言,元正是很心动的。

张仁凤就算输了,也不会离开屋梁山,他们能一直在屋梁山安营扎寨,自然有着里面的门道。

元正若是输了,他也不会开启城门的。

毕竟开城门这种事,元正一个人说了是不算的。

要是他说话算话,他也不会一个人下来和张仁凤对峙了。

“好,我赤手空拳,前辈你随意。”元正豪爽应道。

捉对厮杀,张仁凤是看不起元正这个娃娃的,他能看出元正有些武道修为,可毕竟是个娃娃,临阵经验不足,估计还没杀过人。

况且,张仁凤之所以如此,就是希望和元正近身,挟持元正,作为和武王谈判的筹码。

到了那个时候再说招安一事,张仁凤也能有一个不错的筹码。

这便是土匪的生存之道。

“好,爽利。”

张仁凤下马,提起红缨枪猛然快步上前,一枪刺出,卷起阵阵雷弧,直刺元正腹地。

一出手,元正就看出张仁凤竟然也在象境。

对于一个土匪头子来说,能有这样的武道修为,已经不易了。

象境便是具象,真元可具象,法则可具象,天地可具象。

元正身影微微摇晃,不偏不倚的避开了这一枪,瞬息间快步上前,一拳轰向了张仁凤的面门。

元正的速度很快,如离弦之箭,这一拳,宛若离弦的铁锤。

初次交手,张仁凤知道自己轻敌了,也来不及了。

结果,想象中让自己重伤的一拳并未轰在自己的面门上,关键时刻,元正便拳为掌,微微下滑,一掌落在了张仁凤的胸膛上。

透出一声轻微的轰鸣,张仁凤快步败退了七步,才勉强站稳了脚跟,脸上涌上了一抹潮红,体内气血一阵翻腾,很难受。

城墙上的王楚和其余的将军们暗自叹气,心里都在责怪元正为何不趁势下死手。

也对元正此时表现出的武道修为颇感意外,之前可没听说过武王庶子还有武道修为这回事,小小年纪,藏得倒是挺深。

张仁凤背后的兄弟们见状,立即做出驾马之状,企图一拥而上,围杀元正。

“都给我退下。”张仁凤对后方呵斥道。

刘伯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见到张仁凤并未下令冲杀,心里才宽松了几分。

真要是把武王庶子给杀了,别说一个张仁凤了,一万个张仁凤都不够砍头的。

他不知道武王庶子地位如何,但他很清楚,他的地位,还不如武王庶子。

张仁凤道:“我没有想到单论武道修为我不是你的对手,不愧是武王的儿子,你本可取我性命,继而让我方阵脚大乱,在下令开启城门,让你手下的军士们冲出来酣战一场完成剿匪任务。”

“你为何不这么做?”

身为土匪,他骨子里从不相信有官身的人。

元正当然想怎么做,可他手下只有两千军士,还离心离德。

纵然敌方阵脚大乱,也绝不是对手。

元正平和应道:“既然是招安,那就说招安的事,我可不打算闹僵了,你也从未打算要离开屋梁山,大家都是聪明人,自然要拿出些诚意,这事才能继续谈下去。”

“我的诚意是拿出来了,就看前辈你了。”

元正一直都称呼对方为前辈,并非场面话,而是比之张仁凤,他真的是晚辈。

张仁凤一时有些语塞,不知怎么回答元正。

想了许久,斟酌了许久,才问道:“我凭什么相信你,你只是个庶子,你做出的承诺,能值多少钱?”

这一刻,元正觉得土匪没有文人墨客笔下那么的愚蠢。

不得不说,张仁凤的算盘打的很精明,很会看事象。

元正指向了城墙上迎风飘扬猩红色的“武”字王旗。

说道:“就凭这面旗帜,我若是没些斤两,这一次父王也不给可能将他的王旗赐我一面,我哪怕是庶子,可武王终归是我的父王,尔等招安归顺,本就是一件好事,这件事,晚辈还是能做主的。”

事实上,元正因为庶子身份,从未见过自己的父王。

秋烟镇有两千军士,却比不上那猩红色王旗的微微一角之地。

张仁凤顿了一下,发现自己斗心眼,竟然斗不过一个小娃娃,打架也不过,着实有些倒灶。

“既如此,容我回去和弟兄们好好商议一下,招安一事,对你父王来说是件小事,对我来说,那可就是几千弟兄们生死存亡的大事。”张仁凤奸滑应道。

元正微微笑道:“不知道前辈屋梁山的粮草是否还够,要是不嫌弃的话,现在就能给前辈开仓放粮,既然是大事,自然要商议许久。”

张仁凤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含怒道:“不必了,万一你给我的粮食里面下了毒,我和弟兄们岂不是死不瞑目了,我虽然是土匪,可我屋梁山的屯粮,也比你想象中的多,还能管饱几天。”

元正抱拳道:“恕晚辈不远送了。”

张仁凤不情不愿率众驾马离开,走了一段路后,忽然间回头喊道:“小娃娃,你修炼的是什么厉害功法,竟然能轻松胜了叔叔我。”

元正闻声,干笑着回喊了一声:“这个真的不能说啊。”

收起

相关推荐

相关应用

平均评分 0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用户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