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盖三分国》——阳懿
序章
时过中秋,渭南之夜,寒风徐徐。
夜空中,明月未升,群星璀璨,北斗七星尤见明亮。北斗之旁,一颗原本逐渐暗淡不可闻的辅星,这几夜在北斗星光的滋润下,亦再次明亮起来。
可叹,莽莽苍生,时下却并无几人仰观天文。
时值,曹魏青龙二年,蜀汉建兴十二年,孙吴嘉禾三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第六次北伐中原,与曹魏大将军兼大都督的司马懿鏖兵于渭南。
诸葛亮驻节于五丈原,司马懿屯兵于渭水南岸,双方相距近百里。
是夜,司马懿闲来无事,心血来潮一般,突然就出帐仰观天文。
司马懿不是修道之人,却对修道有所了解,对天文地理更是精通。这时看到北斗七星大放光芒,其光辉耀于辅星;再怎不通修道练气,司马懿却也知道,这必然是有人在作法。
“不好,这是有人在禳星祈命!”
星宿海的法术,司马懿虽是一窍不通,却也有所耳闻。
“能禳星祈命者,必是修道有所小成之辈,却又是命短之人,且还得精通星宿海的法术。”
“这么多条件综合起来,在这雍凉之地,能使用此法者,必是诸葛孔明无疑!”
想到此处,司马懿四顾,看到了营门口值班的校尉夏侯霸,便道:“夏侯霸,着令你领精兵一千,前往五丈原探营!”
“若蜀军阵脚大乱,这必是诸葛孔明无睱他顾;你可趁机冲杀一番,搅乱蜀军大营;本将军亲引大军于后,相机决战。”
夏侯霸是今夜值班的校尉,没想到只是带队巡夜,居然就获得了一个领兵出战的机会。
也不知道这是送死的差使呢,还是建功的机会。
但大将军司马懿既然下令,他夏侯霸只能领命前往。
“喏!”
应诺之后,夏侯霸从大营中点起一千骑兵,奔赴五丈原而去。
……
五丈原上,蜀军中军大帐。
姜维按剑四顾,守在大帐门口。
帐中,按照北斗七星方位,布设着七组星灯。七组星灯中间,有一小小法坛,坛前立着一盏油灯;坛上一披发老者,正是五旬有余的蜀汉丞相诸葛亮。
只见,诸葛亮正手执七星剑,身披七星道袍,口中念念有词。
若有懂得星宿海法术的练气士观之,必然认得,这正是七星续命之法!
随着诸葛亮作法有日,身前那盏原本暗淡的油灯,这时愈见明亮。这是帐中四周星灯辉映的效果,更多的还是法术即将功成。
作法暂告一段落,诸葛亮呡了一口素茶解乏,心中却是既欢喜又遗憾的。
欢喜的是,禳星续命即将功成,他诸葛亮就能增寿十二岁。如此,北伐中原,乃至中兴大汉的大业,也未必不可期。
遗憾的是,这次的七星续命之法,布置得还是太过匆忙。
若是有上应北斗七星的武者来布阵,禳星续命功成之时,他诸葛亮就能增寿一甲子。那时,再有六十年的岁月可供绸缪,辅以他诸葛亮的智多近妖,大汉帝国中兴必成!
“不过,眼下还是先增寿十二年再说吧!”
诸葛亮叹息一声,想着。
正在这时,帐外突然纷乱起来,并响起了姜维的呵斥声:“来者止步!”
接着,魏延的声音响起:“某有重大军情禀告丞相,姜维,休得阻拦!”
说着,魏延直接硬闯,姜维都被撞得一个趔趄。
姜维虽文武双全,但在武力方面,却倒底拦不住悍勇的魏延。
帐门掀起,魏延大步抢入帐中,一股大风也紧随而至。
数十盏由蜡烛特制的星灯安然无恙,仅仅只是烛光摇曳;但法坛前的那盏主灯,却在这股进门风之下,瞬间熄灭。
魏延不懂法术之道,仅仅只是楞了一下,便赶紧禀报道:“禀丞相,有魏兵前来偷营!”
然而,这时的诸葛亮,却如那盏熄灭的主灯一般,什么雄心壮志都跟着熄灭。
人死灯灭,灯灭人死。
七星续命的法术,成功则罢,不成却是立马身死!
原本续命在望,谁又能料到,仅仅只是一阵进门风,居然就让他诸葛亮续命功败垂成?
一口老血喷出,诸葛亮委顿在法坛上。
帐门口,跟着进帐的姜维怒目圆睁,拔剑就准备斩杀魏延。若不是魏延非得闯进丞相的大帐,这七星续命的法术是必成的!
见到丞相口吐鲜血,魏延心中忐忑,似乎他无意中做了什么不可挽回的错事?
但是,当姜维欲拔剑时,魏延的右手也下意识的摸向腰间。
真要是姜维敢挥剑相向,他魏延未必会束手待毙!
喘息方定,诸葛亮挥手制止,一场即将发生的内斗火并止于无形。
“这事怨不得文长。”
“生死有命,此乃天意吾命该绝,切不可迁怒旁人!”
诸葛亮劝着姜维道。
接着,转向魏延,孔明又道:“魏兵趁夜偷营,某已知之。”
“这是司马懿夜观天象,发觉某在禳星祈命,便派小股精兵前来袭扰,不足为虑。”
“文长将军这时予以迎头痛击,必有斩获。”
见丞相诸葛亮并无怪罪,魏延稍感心安,拱手道:“末将这就出击!”
说罢,魏延快步出帐,逃离般的远离这是非之地。
至于其心中所想,这时还无人得知。
姜维虎视着魏延远去的背影,良久方收回目光;转而趋步至法坛上,搀扶着委顿的诸葛亮,心痛问道:“敢问丞相,可还有挽回余地?”
诸葛亮苦笑:“七星续命,向来是非成即死,何来挽回?”
“罢了,罢了,天命如此,徒奈他何!”
叹息罢,趁着还有那么一口余息,诸葛亮开始向姜维并营中诸将交代着后事。
少顷,诸事交代毕,姜维与营中诸位将校开始依计行事,大帐中一时静谧。
……
人之将死,必有回光返照。
这时,诸葛亮思维特别敏捷,往日种种,历历在目。以往许多遗漏之处,甚至某些不解之处,此刻也突然就恍然大悟。
良久,诸葛亮突然放声大笑,笑到眼泪都出来:“哈哈哈,原来如此!”
“枉我诸葛亮自负才智绝顶,原来这三十年所为,还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么?”
“既如此,我诸葛亮纵使魂飞魄散,也势必要搅乱这天机!”
说罢,看着帐中的七组星灯,其光芒散乱而明亮;诸葛亮挣扎着起身,握紧手中七星剑,脚踏星罡,再次强撑着作起法来。
不一刻,大帐中突然光亮大作,化作一道光柱,直冲北斗七星。
瞬间,天空中群星暗淡,北斗七星却猛然大亮,然后瞬时暗灭。
与此同时,一颗原本不该出现的流星,这时却横贯苍穹,穿过暗淡的北斗七星时,却又突然消失不见。
“不好!”
“天机居然紊乱!”
“这诸葛孔明,居然身死也要扰乱天机?!”
中原大地上,许多山川大泽中,有那夜观天象之辈,这时都震惊着。
天机突然紊乱,原本明朗化的天下大势,又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
大汉建安三年,深秋。
兖州刺史曹孟德再次兴兵攻伐徐州。徐州刺史吕布一时不敌,自身又向来狂傲自大,以致遭到麾下将校们领临阵背叛,身死下邳白门楼。
吕布死后,是夜,群星隐暗,独北斗七星大放光明。
尤其是贪狼星,更是爆发出炙眼光芒。
恰在此时,一颗流星突然从贪狼星方位冒出,拖拽着长长的光尾,飞向荆襄方向。
荆山的群山中,某处山峰上,隐没于云巅之处,盘坐着一人。
在流星划破夜幕时,这人不自然的皱了一下眉头。
“嗯?”
“天机似乎紊乱,又似乎没有什么变动?”
“难不成,又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少顷,群星彻底暗淡,乌云涌来,雷雨交加。然,大雨对盘坐的这人,却没有丝毫影响。雨水在滴落至此人身周三尺处时,仿佛有一道无形之幕,挡住这些雨滴。
……
PS:许多历史资料都记载,吕布之死,是在建安三年十二月(农历198年腊月),换算成公历就是公元199年的2月份,是下邳城破、吕布被俘的当日。
但是,不管是公元199年的2月也好,还是建安三年的腊月,这都与一个事实相矛盾。
吕布兵败白门楼时,是曹操掘开泗水河淹没下邳城,才是导致破城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
按照中国的节气,当时正值隆冬腊月,河流似乎都处于枯水季节吧?
曹操哪里来的大水淹没下邳城?
难不成是曹军人人都撒了一泡尿么?
所以,要么是曹操没有水淹下邳,要么就是水淹下邳的时间不对。
因为小说需要,本书中,将吕布败亡的时间提前了几个月,放在了八月中秋之后。
也就是,大汉建安三年八月中秋左近(公元198年)。
毕竟,秋天也是有雨季的,河中也能涨水的说。
第1章 醒来
中秋才过几天,不意却秋雨连绵。
襄阳城外的官道上,一辆慢悠悠的牛车冒雨驶向隆中。
牛车上,诸葛瑾心忧如焚。
前夜雷雨交加,二弟诸葛亮练气时出了岔子,就此昏迷不醒,并伴随着高烧不退。
身为长兄的诸葛瑾,延医问药,却不见二弟有丝毫好转。
原本,二弟诸葛亮练气出了岔子,其师门中的长辈应该是可以救治的。
但早在中秋之前,二弟的师傅,以及师门中的长辈都有事外出,也不知何时才能回山。诸葛瑾只好靠着隆中的村医开的顺气药方,暂时吊住二弟的小命再说。
昨天傍晚时,从好友那里听说,神医华佗游方到了襄阳,诸葛瑾一早便驾车前往襄阳城,准备延请华神医为二弟诸葛亮诊治。
不意,到了襄阳城才知道,华神医昨夜就已经离开了襄阳,这时早已不知云游到了何方。
诸葛瑾的失望,可想而知。
……
隆中距襄阳城不过三十余里,牛车再慢,一个时辰也足以归家。
小岗上,一溜儿的十余间草堂,这就是诸葛兄弟们的家。
诸葛家是从徐州琅琊郡迁徙而来的外来户,既没有庞大的财力,也没有那么多的人力来整饬住所,能起这十余间草堂,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何况,小岗下的那三十顷良田,还是叔父在世时、依仗着关系置办下的呢。
草堂一角,炊烟袅袅,药味儿在雨雾中尤显清香。
诸葛瑾步下牛车,转眼就看到三弟诸葛均提着药罐走出灶间,其身后还跟着厨娘牛婶。
诸葛家原本是没有仆役的,牛婶是叔父家的厨娘。
去岁叔父病逝之后,牛婶没了去处,诸葛瑾只得收留她,正好诸葛家也需要一位厨娘。
与牛婶一并被收留的,还有其丈夫牛叔,就是刚才驾着牛车的车夫。
牛婶跟在诸葛均身后,亦步亦趋,手中端着陶碗和汤勺。
想来是三弟想要给二弟送药时,却又一时忘了药碗和汤勺。
诸葛均这时只有十三四岁,看到大哥回来,将手中的药罐递给身后厨娘,便欢喜的跑过来,问道:“大哥,可是请到华神医啦?”
“华神医不在襄阳城,大哥没能请到神医。”诸葛瑾神色郁郁。
摸了一下三弟的童子髻,诸葛瑾接过牛婶手中的药罐,踱步向二弟病卧的草堂走去。
“晌午,你二哥可有醒过?”
诸葛瑾倒药,吹凉,一气呵成;一边给病榻上的二弟喂药,还一边询问着诸葛均。
相较昨日,二弟的气色倒还算平静,唯有高烧不退,也一直没有醒过。
诸葛均看着病榻上的二哥,泫然欲泣,低沉回道:“还是没有醒过。”
“大哥,你说二哥会不会……会不会就此睡过去?”
诸葛均虽然年幼,但经历过的丧亲之痛却不是一回两回。
其尚在襁褓之时,母亲章氏就病逝了;及至四五岁时,父亲又病逝于任上。然后,叔父诸葛玄回琅琊郡办完丧事,就带着他们兄弟姐妹五人一起来了荆州。
当时,长兄诸葛瑾也不过十四五岁而已。
然,好景不长,去岁,叔父也病逝于襄阳城,他们三兄弟从此就真的再无依靠。
见多了亲人的病逝,诸葛均很担心,二哥也会就此睡过去。
诸葛瑾给二弟擦拭了一下嘴角,又为三弟抹了一把眼泪,安慰道:“安心,你二哥吉人自有天相,不会有事的。”
“午后,大哥再走一趟涅阳县,看能否请得张氏名医来救治你二哥。”
……
其实,对于涅阳县之行,诸葛瑾的期望并不大。
有道是:人在人情在。
涅阳张氏,乃是南阳有名的医者世家。其家,与叔父友善的,是张家的后起之秀张机张仲景。叔父病逝之后,这份友善能否延续到他们三兄弟身上,诸葛瑾不敢保证。
再者,张仲景的医术是没得说的,却也酷爱游医于天下各州郡。
这时的张仲景是在涅阳县,还是正游医在外,诸葛瑾也不知道。
倘若张仲景不在家,想要请得张氏宿老为二弟诊治,诸葛瑾觉得这事儿不是一般的悬。
不要以为所有医者,都像华神医和张仲景那般悬壶济世!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涅阳县,毗邻着南阳郡首府宛城,那里是曹操的屯兵重镇。
原本涅阳县就遥远,要是再被宛城左近的曹兵诘难,到时候就算能请得张氏名医前来,只怕也要迁延日久,不是三五天就能赶回来的。
二弟的病症,能否拖得十天半个月,诸葛瑾也不敢保证。
但是,正因为二弟的病症不能就这么拖着,诸葛瑾才更得走一趟涅阳县。
万一上天眷顾,他诸葛瑾此行涅阳县,既没有遭到曹兵的诘难,又正好遇上医家圣手张仲景在家,且请得张仲景前来,二弟岂不是就有救啦?
这希望虽然渺茫,但诸葛瑾却唯有尽力一试。
所谓:尽人事,听天命;如是而已!
……
其实,病榻上的少年,这时早已醒来。
或者说,是处于似醒非醒之间。
少年的意识是清醒的,能够感觉到身边有人,也能听到熟悉的声音在说着些什么,但就是睁不开眼皮,也不能完全清醒过来。
良久,似乎挣脱某种桎梏,少年的眼睑扑闪了几下,明亮的眸子终于睁开来。
“二哥,你醒啦?!”
年幼的诸葛均,最先注意到那双睁开的眼睛,原本的哽咽瞬间就变成了惊喜。
长兄诸葛瑾闻声,转头向床榻上的二弟看去,果然是醒了过来。
“大哥?三弟?”
病榻上的少年嗫嚅半晌,看着两张熟悉而陌生的面孔,不大敢肯定的呼唤着。
“二弟,醒了就好!”
诸葛瑾也差点喜极而泣。
只要醒过来,二弟的这条命就算是保住了!
至于他练气时出的岔子,身上是否还有隐患,总归能延请名医为其诊治。
即便名医力有未逮,等二弟师门中的长辈归来时,他们肯定也不会袖手旁观的。
如二弟这般练气导致的重伤,其师傅和门中长辈,才应该是最为拿手诊治的!
“我再睡一会儿,醒来再与大哥、三弟说话。”
少年说完了这句话,就再次陷入昏迷之中。
病榻旁,诸葛瑾兄弟二人虽然还有些忧心,却不再惶恐不安。再次昏迷的二弟诸葛亮,这回倒是脉象平稳,身上的高烧也略微退了一些下去,想来是真的无大碍的。
……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电,如梦幻泡影。
少年此刻,就觉得自己处于梦幻泡影中。三份记忆,如走马观花,呈现在他的脑海。
一份记忆来自于这个身体,是个十七岁的少年,名叫诸葛亮。去岁叔父病逝之前,少年提前加冠,又取了表字为孔明。
这份记忆,并无缺损,十多年的点点滴滴,尽在其中。
另一份记忆,居然也是诸葛亮!
前一份诸葛亮的记忆,止于大汉建安三年中秋过后,只有十七年的记忆。
后一个诸葛亮的记忆,却是止于蜀汉建兴十三年秋,五丈原上禳星祈命失败的某一刻。
两份记忆在开始时,几乎完全重合。
只在建安三年的中秋之后,也就是这次昏迷之后,前一份诸葛亮的记忆才画上了终止符。而后一份诸葛亮的记忆,却一直延续到三十六年之后。
不过,那个有着五十多年的记忆,现在也只剩下一些断断续续的记忆碎片,并不完整。在某些关键处,记忆多已丢失,仿佛电脑被人不完全的格式化一般。
两份记忆,都是诸葛亮的。
是重生?
还是记忆也能穿越某种平行时空?
还居都是历史上的大名人诸葛亮?!
第三份记忆,却是来自一千八百多年之后,来自于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后世。
这份记忆倒是最为完整的。
甚至,曾经某些遗忘的片段,这时也能记忆犹新。
只是,为何会魂穿一千八百多年,而且还是穿在诸葛亮身上,少年很是不解。
“这就是传说中的、倒退多少年的重生?”
“只是最终,却被某这个一千八百多年后的家伙,给半路截胡?”
少年想着,却感觉头痛欲裂。
这是三份灵魂记忆正在融合的征兆。
……
也不知昏睡了多久,再次醒来时,一片黑暗,诸葛亮却并不畏惧。
透过草堂墙壁的某些缝隙,他甚至看到了雨过天晴后,夜空中那漫天的繁星。
“果然是一个美好的时代!”
“也是一个糟糕的时代!”
诸葛亮默默的叹了口气,多少有些失落。
不过,能够醒来,能够再活一场,诸葛亮心中还是很欢喜的。
都差点gameover的人,能够原地满状态复活一次,诸葛亮焉能不心有窃喜?
至于说,身上练气岔了导致的那点伤?
如大哥诸葛瑾想的差不多,他诸葛亮只要能够醒过来,这条小命就算是捡回来了。
那点小伤倒是无甚大问题。
只需找到名医对症下药,不日即可痊愈。
即便一时半会儿的请不到名医,以他诸葛亮的伤势,拖个十天半个月也是无妨的。那时,师门中总会有长辈回山的。由师门长辈出手疏导一二,这点小伤自然不在话下。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