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曾经,看向未来》: 曾经(上)
第一章 曾经(上)
学校
充满热情,洋溢着快乐的气息,使人奋发图强的地方
在这个学校,这个班级
那个躲在角落里被孤立,被无视的人
显得多么渺小,她做的任何事情显得卑微
在他人眼中,她的理想显得多么的一文不值
可,在她眼里,在她的心里
她距离自己想要的目标,向往的一切,越来越近
从小跟男生玩的多,父母离异,住在父亲的房子里。
初中才开始渐渐跟女生接触,陌生又熟悉,想接近却不敢交流,每当她想去跟你说话的时候,都不知道怎么开口,可能是太紧张了。
你的出现,照亮她的世界使她做任何事情都有了用不完的动力,可能那就是情愫的产生吧。
开学那会你坐在第四组,她在第一组,那时的你那么纯真,笑得是那么可爱。排队时你在她后面,那时的我还没意识到会在某天因对你情感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学校,上课,是那么枯燥无味,习惯了没有朋友的时代。不善交际,因外貌自卑的她,渐渐孤立了群体。直到某天,老师调位置,把你调到她的右边。
两人之间隔着一条分界线,让她对你的喜欢又增加了一点。
好感喜欢爱,三种看似差不多意思,其实不一样的情感,在那刻她开始走向一条一般人都不会触碰的路线。。。
或许那会只是同学之间的情感,因此懵懵懂懂的她,开始了对你的关注。
初一的你,有着略微棕色的短发,喜欢捉弄人,每当有不解的时候,抿嘴,轻闭眼睛,用手整理整理头发;当你想出来露出微笑的那刻,欣喜的表情仿佛可以感化身边的所有人。
心情不好的时候,看着天空,脑海浮现你的影子,你的笑容,你的一举一动映射在眼前。
有种感觉叫做喜欢,有种感觉叫做着迷,她也不知道她要怎么用语言去形容这种情感,每当看到你的那刻,就仿佛拥有全世界。可随着年龄的增加,两人的距离并没有因座位的原因而靠近,反之渐行渐远,所谓幻想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
初二沉浸在自己世界里,无法自拔的她,去了心理咨询。在那她遇到了一位老师,同时也跟班里一个女生关系渐渐好了。
交了朋友的感觉,让一个躲在某个角落里的人,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那时的自己仿佛感觉有了最幸福的一件事,无非就是在她最需要能量的时候,朋友的一个眼神可以让她有一种非常大的无限的动力,仿佛前面的困难都不算什么。
孤立
还记得书上看到的一句话“在集体中,是你孤立了这个集体,而不是集体孤立你。”
那时的她一味的向前却不明白为什么认识了一个同班女生,却还要跟她在学校装作不认识,离开学校以后一切既往。
渐渐的,她开始不务正业,考试也不去,想休学的欲望越来越大,天天泡图书馆,开始看有关于心理学的书籍,直到毕业那刻,才明白原来时间过得那么快。
或许这就是成长中的一小部分吧,叛逆期的时间坐着与其原本反之的道路,到最后的选择却造就了她的心理,开始变得冷漠,再也不会顾及旁人眼中的是非对错,渐渐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沉沦,哪怕到中考那一天,她也开始变得无感,迷茫。深知自己以后高中会经历却还不知道去怎么处理这些繁琐的事情,家长做得每个决定都是有道理的,哪怕是错的也会给自己的孩子强加下去,可想而知,或许这就是爱吧!
心中一直困扰着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家庭里,总有人要忍气吞声,总有人要以自我为中心的管控这一切,这是不是一种为了维持这个家庭的和谐健康而委屈求全呢?
因此就有了争吵。心平气和的沟通可以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
曾经跟父亲大吵过,原因“捡了一只流浪猫”,后母的强势使得全家人本来很同意她收养,而变得无尽的谩骂。
“没用”“除了会惹事不会学习的垃圾”这几个刺耳的话语,无不戳中她的心里。愤怒在那一刻爆发了,你一句,她一句仿佛时间停止,空气唾沫横飞,脸上再也没有笑容,只剩下了无止境的空......
有时候其实挺希望可以在一个家庭中长久的共存下去,谁都不希望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规矩被破坏吧。现在的她并没有办法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和改变现有的一切,只能开始默默无闻的做着自己的事情。
15年的假期,她过得并不欢乐,她的母亲夺回了抚养权,她在另外一个屋檐下,却常常望着父亲的房子久久不肯离开自己的视线,八月份爷爷去世的噩耗,让她一时间无法接受这个结果。渐渐的,她变得更不爱说话了。
在母亲的家中,有三个成员,她与母亲,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租客。她洗衣做饭玩手机,与母亲和阿姨毫无交流的人,本以为日子就这样过去就算了,没想到在某天,三个人大吵一架,这是她最不希望看到的,也是最不希望面对的,她的心理比谁更渴望回到父亲的怀抱当中,可也深知父亲并没有那个能力在供自己和两个还未开始读幼儿园弟弟妹妹读书了。
时常听着音乐,心理很郁闷,脸上再也没有什么愉快的笑容,每天沉浸在网络的世界里遨游,快活,现实中却是一个对家人少言寡语的人,或许这就是她的不厚道吧。但是她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该说什么了,感觉自己在母亲家,活得特别的累,虽然十分的自由,但是整个人心理十分压抑,再也不想对任何人敞开心扉,天天出门去父亲家抱怨,父亲的开导只能起到一时间的作用,却再也得不到可以住在父亲家的许可,原来现在的她,在父亲家已经是一个外人了。
心凉了,却无力改变现状;心累了,却不知如何面对现状,想逃避,却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去哪里。
或许等到第二天早上,睁开眼睛,面对一抹阳光照射的时候,才能有那为数不多的温暖。。。。。。
第一章 曾经(中)
早晨,天还没亮,随着阵阵闹钟的响起,她就起了身,穿好衣服,叠好被子,洗漱完毕,坐在沙发上,喝着早茶,等待时间到了去学校报道。
新生报道的第一天,总是让人心情愉快,一切都闲得那么新鲜,这对一个好久没有踏入校园的她来说,面对一些不认识的新同学,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学校里面,人山人海,不同学校的人,拿着同样的录取通知书,走进同样的一个地方报道,签名,交材料。
同时她的耳边时不时传着,母亲止不住抱怨的语气:“你看看别的同学都是自己来,我陪你来学校报道已经不错了,怎么还闷闷不乐的,你又不是小学生,还要家长过来干嘛。”
“嗯。”这句再平常不过的话语,语气中却夹带着,她逼母亲陪她来的那种所谓的事实。环顾四周,接待室的女生长发飘飘,声音甜美,待人温柔,左臂上方还挂着“学生会接待的字样”,自卑的心理使她已经习惯了,以微笑待人,哪怕对方觉得自己真丑,那也要微笑的示人表示尊敬。
习惯了用双眼和大脑去凝视这个世界,她通过这个人的言行举止一眼就判断出这个人下一秒所作所为,闭上眼睛的那一刻,脑袋浮现出周围的场景,每个人的性格各异,行为变化与其下一秒的举动。这些早已习以为常。她都现在还是不习惯和女生相处,看到旁边穿着各异的女生,她时而在想“如果自己可以正常的跟女生交流该有多好。”这个对目前的她来说也就是想想罢了。
好不容易熬了一上午报名完的她,耳边时不时传来母亲的抱怨声,她的心理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感觉在这个家庭里面,虽然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却一点都不想为其而付出、而面对,反而是时不时想离开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地方,渴望一个人生活的她在报道将要离开学校的瞬间,心理产生着种种不舍,脚步却并没因此而停下。
在这个黑与白的世界里,她是一个白天待人外向善于交际吗,可以跟不同年龄段的人侃侃而谈;在别人眼中,她有过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反应能力和思考范围,在自己眼中,她只不过是一个一无是处,活得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如何走向的躯壳罢了。
体会不到旁人对自己的感觉,却一直沉沦于自己的深思,心中有无数的想法和心态只能跟自己唯一信任的朋友说,交际越广看得越多,渐渐地就容易觉得自己的朋友真好是自己的榜样,默默在后面追着别人的人,每次都在努力着,而一切失败的起源都被她归咎于家庭的变故,她憎恨自己的母亲,却不想表现出来,渐渐的她开始埋没自己,开始隐藏自己,活在这个世界最黑暗最不起眼的角落,在这个家庭和学校这个小社会中,赖以生存。
或许早已习惯了默默无闻,在上课的时候,她荣幸的被老师选中为班干部,这是她第一次感受到有职位的荣耀,以前的她从来不会被关注也不会有什么职位,每次上课都是被骂,被罚站的那个人,同学犯错也是她来承担,她下定决定要好好的做好,对得起老师给她的这个职位。渐渐地她凭借自己的社交能力,很快就得到了班里男生看好和赏识的人,这时她忽然明白了,原来自己也是可以得到尊重。
她满怀欣喜的去把这些感觉告诉母亲,却并没有得到想要的鼓励,只是淡淡的一个字“哦”,使她的情绪一下子由晴转阴......还记得曾经她问过母亲为什么老师一直很不看好那些差生,总是想通过谩骂来激励学生,往往都是打击。
“因为差生没用,只能给老师带来减工资。”
可能这就是老师口中的差生的叙述吧,反感身边的人对她提及学习的事情,暴躁,易怒,冲动的网络世界,横冲直撞的内心,表面和善,做事冷静沉稳。即使有讨厌一个人也不会用以暴制暴的方法,只是用更安全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所产生的后果,或者是在后果还没有产生之前就已经解决好的完美事情,可能这就是所谓的两面吧!人都是两面性,她也不例外,在别人面前或许有着自己好的一面,但是在某方面产生的情况下,不经意的发火却让她感觉心理堵得慌。
时间改善了她的一点特点,对于事情的看法,对于实物的理解改观,使得她更能捕获同学们对她的认可。因母亲的缘故,使得她不喜欢老师,但是又不会表现出来,围绕着自己的世界坐着属于自己的事情。
高中朋友的出现,并没有让她为其之敞开心扉多少,表面上的迎合,内心的不悦,总是让自己有点小小的愧疚。总觉得自己这样很容易失去身边这些来之不易的朋友,因此有时候,有些事情即使自己不同意但是碍于关系好的情面就得过且过了。对朋友太认真容易,让自己越陷越深;对朋友太信任在,总觉得就容易失去点什么。她,也只能尽力的做好,在表面上还的过去,第一眼看就知道其实三个人不是一个世界的,三个人总有一个人觉得自己融不进去,就是她,但是她的朋友每次都给她无限的鼓励,这很是感激,朋友的存在给了她无限的动力和精神上的支持。仿佛母亲的谩骂就在几年前,不过每当回家以后,一切还是回归到了现实的空虚。
她多么希望自己可以光明正大跟爸爸说说话,而不是在背后偷偷摸摸的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母亲三天两头就一直不停的念叨着父亲种种行为是多么多么恶劣,多么多么败类,自己是多么的高尚,能让她过来已经是一种恩赐了。在这个家,她必须学会怎么“讨好”母亲,很烦的情绪上升了,但是也经常憋着,有时候做梦梦到自己终于自己一个人了,那是多么的美好,她宁愿跟自己的母亲形同陌路,也不是很愿意去好好地面对这个家。
这不是她心中的那个想要的家......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