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鹰旗》免费试读_泽叔崇拜者
第一章 帝国黄昏
有这样一个地方,当国王走过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微微欠身,当贵族走过的时候,会毕恭毕敬的摘下帽子,当商人走过的时候,会诚惶诚恐的深深鞠躬,当士兵走过的时候,会紧闭呼吸不敢大声说话——这里就是君士坦丁堡。长期以来,这座由最后的罗马人修建的宏伟的城市一直被视为西方,甚至整个世界的心脏。君士坦丁堡雄伟的城墙不仅是东方的敌人不可逾越的屏障,也是这最后的罗马人将自己独立于这黑暗世界的坚实壁垒。但是,这座城市还能坚持多久,它的主人又能坚持多久,已经成为了整个欧洲极为担心的问题。
公元1092年,东罗马(拜占庭,文中等价)帝国在短短二十年当中就在内乱和塞尔柱突厥的铁蹄下失去了整个小亚细亚,君士坦丁堡的海峡对面就是穷凶极恶的塞尔柱突厥大军。拜占庭帝国即将灭亡,这几乎是所有人心中默认却又不敢言说的话语。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认为只能听天由命——拜占庭皇帝阿莱克修斯,就在为拜占庭的存活做着最后的努力。
拜占庭帝国的皇宫里面,阿莱克修斯手中握着羽毛笔,面前的是一份即将发往罗马天主教廷的信件。皇帝看着眼前的信件,却始终无法下定决心签上自己的名字。“父皇的心情,我能理解。”在皇帝身旁站立的是一位面容姣好而且在远方就能感受到她的博学的女子——长公主,安娜·科穆宁。
长公主非常清楚,自己的父亲这些年是如何渡过的——身为军事贵族的科穆宁家族入主君士坦丁堡以来,阿莱克修斯就一直在为帝国的存续而忙碌奔波。带着仅有的军队四处与入侵帝国的突厥人,诺曼人,以及马尔扎人交战,而且在运行了八百年的君士坦丁大帝时期就建立起来的官僚机构大规模停摆以后,阿莱克修斯(也是长公主希望的那样)仿照拉丁人的办法将土地分封给一批信得过的军事贵族,恢复基层秩序,并且组建一只拥有战斗力的军队。也正因为如此,尽管拜占庭目前依然面临亡国的威胁,但是局势已经大为好转。
“有些时候,这个世界上最难写的就是自己的名字。这第二份条约如果签了,后世的史官会如何评价朕?”长公主听罢,也只能暗暗地叹息——她至今忘不了,当初威尼斯的使节来到君士坦丁堡的皇宫,提出以威尼斯商人在拜占庭帝国的治外法权和贸易特权换取威尼斯对拜占庭的友好的时候,父亲那痛苦,愤怒但又强颜欢笑的表情。那份文件签署以后,威尼斯与拜占庭联盟,但是威尼斯的商人也在拜占庭境内迅速发展,夺取拜占庭商人的财富。而这一份,则是直接找曾经任何一个拜占庭皇帝都不曾看得起一眼的罗马教皇求援,请求拉丁世界派遣十字军帮助拜占庭抵抗塞尔柱突厥。
即使这不是引狼入室,即使拉丁人可以信任,但是请神容易送神难,长公主也担心十字军会进一步掏空拜占庭的国力。
终于,犹疑许久的阿莱克修斯挥动了笔,写上了自己的名字,随后盖上拜占庭皇帝的印章。“发往罗马。”当信使走后,阿莱克修斯长叹一声,“帝国多难,朕才疏学浅,倘若后世之君能够拯救这个帝国,请看在阿莱克修斯呕心沥血的份上宽恕我的行为。”
长公主则立刻凑下了身子,抱住了阿莱克修斯,“父亲,女儿和禁军一定会保护您,无论我们面对的是什么。”长期的辛劳,阿莱克修斯已经显得沧桑,这个时候也不由得老泪纵横——帝国的命运并不一定能由人来掌控。
但是希望总是存在,历史也不是不能改变,更何况这个世界的未来还需要这个世界的勇者来重新书写,谁说拜占庭已经迟暮?未来的面纱不曾打开,拜占庭逆天改命又怎会没有可能——就像千年之前的一个意外,东方的历史也就此改变。
第二章 东方王朝
“希望这幅画能够发挥它应有的价值。”长公主正在拜占庭的文献馆继续修整和编纂文献,比起政治和战场的尔虞我诈,这里才是长公主最最喜欢的地方。
由长公主和拜占庭的主教学者共同管理的拜占庭文献馆储存着整个西方世界最全最丰富的文献,这其中不仅有西方世界自己的历史,文学,科技等等典籍,也不乏东方的文献,而且这其中的许多,就是由长公主主持整理的,将东方的典籍翻译成希腊文和拉丁文,并且作注,这就是长公主主要的工作。
依照东方的文献,可以管窥东方的过去——千年以前,当秦朝覆灭的时候,历史出现了不同的走向。来自曾经弱小燕国,苦寒之地的慕容氏最终代替秦朝成为了中华的新的天子。在这之后,中华出现了两件影响极为深远的事情。其一,在新的大燕的帮助下,法家成为了新的显学之首,但相较于秦法更加合理,宽容而且讲究秩序。另一方面,据说拥有神秘力量的阴阳家进入漠北,形成了最早的阴阳教会,外加中华的手段,游牧民族一边维持与中华的合作(中华谓之朝贡),一方面利用自己的马队将阴阳教和中华的文化借助中亚和漠北草原的古路传播到欧亚的每一个角落,当然,还有东方的茶,丝绸,瓷器等等货物。
在***教在沙漠中突然兴起之后,中亚的波斯崩溃,***教在西方横扫了中东,北非,东罗马帝国痛失大片领土,在东方,一直打进中华谓之西域的地方。随后,被西域的中华军队和吐蕃等各种胡人组成的联军击溃。双方随后议和,***教信徒代替中亚的拜火信徒等等成为了新的丝路中转。当然,阴阳教会在草原道路依然占有绝对优势,而且在***教的领土上,一般也不会有人为难这些人。
在这所有的游牧与中亚民族当中,突厥人无疑是最成功的,分布最广的人群。不过与其说突厥是一个民族,不如说突厥是一群游牧民族的代称,实际上游牧民族之间互相通婚,跨越整个内亚,欧洲的马尔扎人,匈人与中国北方的突厥人亲缘关系可能都是差不多的,这些被称为突厥人的人群,在不同的地方也可能会有许多种不同的血脉——在中华,突厥与燕朝互送公主联姻,中亚的突厥则与波斯,阿拉伯人混居,差异自然非常巨大。可能这些突厥人唯一的共性就在于骁勇善战。
这个世界的中华自秦朝以来一直是慕容氏的中华,国力平稳,时强时弱但很少发生大规模的动乱。目前有记载的最大的危机就在于数百年前,突厥的阿史那氏统一漠北突厥后宣布放弃与中华的朝贡,随后突厥大军南下攻破幽云河套,慕容氏为避免锋芒,紧急调集军队将王室和百姓全数撤出长安,到达洛阳。随后,西域的精锐军队外加中华各地组织起来的勤王的义兵以及慕容氏的禁军对突厥展开全面反击,吐蕃,契丹等等其余的胡人派系也一同响应慕容氏的号召讨伐突厥。战争持续了十三年之久,突厥最终崩溃,阿史那家族部分西逃,大部分被杀,漠北的突厥也失去了霸主的地位。
东方的中华并不关心西方发生了什么,拥有比原本强盛许多的中华也不认为西方有什么人能够威胁到自己,或许未来,西方会出现一些能与中华对抗的强权但是现在不是——当然,曾经对阿拉伯人用兵的失败也说明了一点,中华对西方的谋取也一样荒谬。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