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帝陵梦》: 梅氏一族
第一章 梅氏一族
我叫梅远,是中国地质大学的大一年级生。
我出生在一个庞大的家族,梅家。梅家曾经是一个声名显赫的家族,但现在却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其实梅家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家族,世代以盗墓为生。据我的父亲,也就是梅家的现任族长所说,我们这个家族是当年曹操组建的盗墓队中的一支。当年曹操共组建了三支盗墓队,其中一支在历史的长河中覆灭了,另一支在时间的积淀下成为了盗墓界传奇门派摸金派,不论在哪个朝代都有关于摸金校尉的传说。尤其是在清朝,盗墓已经发展到顶峰,还出现了不少流派,比如发丘派,搬山派之类的门派。
不过近百年,中国先是遭受了列强的剥削,之后又遭受了战火的洗礼,摸金这个职业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不少的摸金校尉都已经金盆洗手,不再干这个行当了。毕竟现在都已经是新时代了,谁还愿意再冒险下地呢,其实当年冒出来的那些门派不过是因为没钱吃饭才想要靠这一行来谋个生计,并不是真正想要追求什么。
而梅家不同,梅家是唯一一个以家族形式存在,而且是一直延续千年的摸金氏族。梅家的每一个子弟出生之后都必须进神堂接受神光的洗礼,之后才可以学习堪舆学,成年之后都必须到梅家的祠堂里跪拜先祖,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梅氏族人,所以说梅家的人全部都是“考古学家“。
梅家之所以做这么多,完全是为了一个梦,一个积攒了千年的梦,这也是无数摸金者的梦。秦始皇陵,传说中的帝陵,几千年来一直没有被世人看到的神秘存在。从三国到魏晋,从唐宋到明清,没有一个人能一睹它的真容,所有想要走进它的人都变成了他的陪葬品。
相传三国时期,梅家的祖先梅峰就曾进入过帝陵,不过只走到墓口便退了回来。据梅氏古志中记载:后汉末年,战争频繁,诸侯割据,群雄逐鹿。曹操率军东征西战,虽有称霸天下之心,但无奈钱粮不足,遂号召天下能人异士,开古人之穴,取随葬之物,以筹军备。
梅氏先祖梅峰应召,与二十一名能人异士组成一个小队,一起下地摸金。起初一切都很顺利,二十二人相互配合,没有一座墓葬可以难倒他们。可这如神话般的战绩就被这号称帝陵的秦始皇陵终结了,那一次下地,二十二人,只有梅峰活着回来了。自此,他便潜心钻研帝陵之道,并一手创立了梅家,而且还在梅氏族谱上留下了一句话:“凡我梅氏儿郎,皆应以入帝陵为己任,世代相传不灭不休,违者逐出梅氏门庭。“
后来这句话也被列为梅氏祖训,每个梅家的孩子从一出生便会被要求记住这句话,所以梅家的每个人都会把进入帝陵当做毕生的使命。后来,梅家发展的越来越强盛,曾经一度成为首屈一指的盗墓世家,甚至连摸金派都只能望其项背。但树大招风,梅家的盗墓秘籍也被江湖上不少的势力所觊觎,梅家也差点遭受灭门之灾。
梅家先祖认为梅家的名头太过招摇,所以决定退出江湖。据传在那之后,梅家也曾试着进入帝陵,但是失败了,进入墓穴的四十名梅家子弟都死于非命。只有一个走了出来,带回了一张墓室外围的结构图,但他刚把那幅图交到族人手上,便自燃而死,这一幕也让梅家人更清晰的认识到帝陵的凶险。那时起,梅家的先祖就知道时机还没有成熟,还要继续积蓄力量,这一等又是几百年。
几百年之后,梅家出现了一个天才族长梅宇靖,他成功的带领着梅氏族人进入了当时最神秘的雅西公主墓,这一成就也让他在当时的摸金者中声名大噪,可以说他的这一举动轰动了整个盗墓界。
他自认时机已经成熟,便带领着梅家又一次进入了那座帝陵,但结果依旧相同,数百梅氏族人都长眠在那座帝陵之中。当时的梅家家主也同样进入了帝陵,他临走前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梅氏后人五百年之内不许踏足帝陵半步。”由此可见,帝陵之内到底有多么凶险。
今天是我十八岁的生日,也是我的成人礼。我的成人礼办的很隆重,梅家大大小小近千人都来参加,不为别的,就因为我是梅家第二百四十一代梅家家主的继承人,是梅家的少主。梅家虽为盗墓一门,但还是有亲疏远近的,成为梅家家主的人都是梅氏的直系血脉,而我是父亲唯一的儿子,所以我也毫无悬念的成为了梅家的继承者。
“十二,族长叫你过去。”
“我知道了,谢谢伯伯。”
这个人是我父亲哥哥,不过不是亲哥哥,是我父亲叔叔的儿子。这些长辈们从来都不叫我的大名,只是喜欢叫我十二,不过这个称呼倒也显得十分亲昵。
至于这个称呼,也是有故事的。做这一行的都明白一个道理,夜路走多了总会遇到鬼的,世间的是都是因果轮回的,有因必然有果。据我的叔叔说,我是梅家主家的第十二个孩子,在我出生之前的十一个哥哥姐姐都在三岁之前便夭折了,但我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或许是觉得我这个孩子来之不易,又或许是为了纪念早早夭折的哥哥姐姐,再或许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父亲就将十二定为我的小名。因为我是一个男孩,而且是梅家少主,所以人称梅十二郎。
自我出生之后,父亲就再没有下过地,也没有再碰过那些他曾经引以为傲的古物。他虽然不支持我也走上摸金这条路,但祖训却是不可违拗的,梅家必须要传承下去,我这个梅氏的少主必然也要继承梅家先祖的遗志,继续探索帝陵秘密。或许这个成人礼上,最不开心的人就是我的父亲了吧。
第二章 家主梅震
梅家坐落在西安一个并不算偏僻的小镇上,这个小镇全都是清一色的古建筑,形成了一片高低错落的奇特景致。这个小镇上近千户人家都是梅氏族人,而梅家的祠堂却是位于小镇的最北端,背靠青山,三面环水,十分静雅。梅家的祠堂很雄伟,独占着一整个院落,有一种鹤立鸡群之感。
清晨的祠堂里弥漫着一层淡淡的薄雾,湿润的空气浸润着整个楼阁。我轻轻的走到祠堂外院,看到父亲正站在香案前烧着一炷香。不过我只是静静的站在祠堂门口,看着父亲的身影,没有作声。
我的父亲名叫梅震,是梅家第二百四十代家主,也是梅家最天才的家主。在我出生之前,他曾经成功的进入了汉皇陵,还完好无损的出来了,而且还带回了一柄象征着天子的帝王剑,也就是他视若珍宝的那件古物。不仅如此,他曾还带领着梅氏族人打开了古西域的金矢庙,解开了金陵之谜,不过自我出生之后,他就再也没有下过地。
父亲专注的在先祖牌位前进香,好似没有发现我的到来。父亲的身材很高大,也很挺拔,背过来的短发更彰显着他的威严。他的一举一动都像是经过严格的考量,即使是独自进香的时候也是端端正正,没有一丝的马虎。他的步伐十分有力,每走一步都好似有千钧之势,就好像他从你身边走过都会带来微风一样。
他的脊背很宽阔,可以轻松将前方的灵牌遮挡住,但他的身材却很匀称,比例也堪称完美。今天他穿着一身黑色的礼服,更显得他英气逼人。
父亲将那炷香放到烛台的火焰上点燃,然后向着祖先们的灵位恭恭敬敬的拜了三拜,直起身将香烛插到了香炉里。他转过身,看了看我道:“十二,你进来。”
“可是,父亲……”我有一些犹豫,因为在此之前,父亲从不让我进祠堂。
“进来吧。”
“是,父亲。”我轻轻的走进祠堂,也拿起三炷香,点燃,然后深深一拜,再将它们插到香炉中。这并不是什么礼仪,而是梅家的规矩,进祠堂必须要先祭拜祖先。我虽然没进过祠堂,但规矩还是懂的。我微微躬身,站到父亲身旁,等待着父亲开口。
父亲坐在一旁的藤椅上,看着我道:“十二,你觉得盗墓是一件怎么样事?”
父亲的声音很浑厚,也很有力量,像金属一般有磁性。我的父亲今年已经四十九岁了,但身上依旧自带着威严的气息,他的行为举止,一颦一笑都透着领袖气质,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
我微微颔首,轻声道:“父亲,我认为盗墓这件事如果是为了个人的利益,那它就是一件十恶不赦的坏事,可如果是为了国家研究历史,那它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
父亲拿起桌上的茶杯,泯了一口茶水,淡淡的道:“那你认为我们梅家是为国家还是为个人?”
“二者兼存。”
“为什么这么说?”
“父亲,我曾看过梅氏古志,古志中记载:南宋时期,青州涝灾,梅氏先祖将家族十分之一的古物变卖,赈济灾民。日军侵华战争爆发之后,梅氏先祖更是将墓中所得之物系数变卖,用于支持抗战。建国之后,梅家家主还将大量古物捐献给历史博物馆,用于研究历史,此为为国。而我梅氏的祖训就是要破解帝陵的奥秘,我们下地的初衷就是帝陵,这些年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帝陵,此为为己,所以说为国为己二者兼存。”
“嗯,如果有一天帝陵被打开了,你会带领梅家走向何方?”
我沉思了一会,轻声答道:”我不知道,但摸金这条路终归不是一条正路,如果帝陵真的被打开了,那我一定会让梅家金盆洗手,离开这个行业的,至于以后,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嗯,如果有一天,你打开了帝陵,你会怎么做?”
“我?我想我可能会把它重新埋藏起来。”
父亲严肃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温和,他看着我道:“十二,从今天起,你就已经成年了,是一个大人了,梅家也很快就要交到你的手里了,不论到何时,都不要忘记你今天的话。记住,做这一行的,最怕的就是贪心二字,只要你动了贪念,早晚会死在这个贪字身上。”
“我明白了,父亲。”
”但愿你是真的明白了,再过三个月就是我退位的日子了,那时候梅家就交给你来领导了,你记住,我梅家做这一行不是为了银钱,也不是为了古器,所以也没有必要去惊扰亡灵。知道为什么之前这里那么多的摸金氏族,现在只剩下我们梅家了吗?“
“是因为战争?“
“是,但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毫不避讳的说,做这个行业的是真的会遭天谴的,毕竟是挖人祖坟的活计,不折寿是不可能的。那些以这种手段谋生的人从来都是将陵墓洗劫一空之后便扬长而去,根本不顾亡者,所以这种人的寿命一般不会超过三十岁。知道为什么我梅家的家主到四十九岁就必须退位吗?“
“也是因为这个?”
“不错,七七之年,阳气日衰,再下地就有可能再也出不来了。你记住,我们做的事不说是缺德,但也绝不可能是积德,所以做事做人都要以德为本,要积德行善,明白吗?”
“我明白了父亲。”
父亲泯了一口茶水,将茶杯放在桌子上,点了点头道:“嗯,你明白就好,再过两天你就该回学校了吧?”
“对,明天一早的火车。”
父亲微微一叹,有些怅然的道:“好好读书吧,你是我梅家唯一一个大学生,将来有个一技之长,也好把梅家带出这行去。”
“父亲,您……”
父亲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温和,轻声道:“好了,过一会就是你的成人礼了,快去准备一下吧。”
“是,父亲。”我微微躬身示意,然后转身离开了祠堂,不过我总是感觉父亲有些奇怪,他今天的话似乎太多了些。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