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箢篼山》: 不速之客
第一章 不速之客
太阳好不容易缓慢地落下地平线,天空依旧红焰焰一片,一半的云朵被染成了火的颜色。
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而此时此刻似乎又是一天中最难耐的时间段。白天为躲避炙烤的人们这时纷纷从屋里出来干活,因为他们不得不赶在月亮出来之前备好一家人的晚饭或去河里挑水来泼洒院子降温,以便晚上能够睡一个凉爽觉。当第一瓢水与地面接触的第一瞬间仿佛是往炒菜的热锅里渗入了水,发出呲呲的声响,冒着白烟。光着脚丫子的孩子们在院子里跑来跑去,让脚板心完完全全接触到滚烫的地面,嘴里不时发出嘘嘘声,浇热地的水不小心浇到了孩子们的腿上,仿佛是追着他们似的。孩子淘气的嬉笑声与大人们的谩骂交织在一起。的上世纪二十年代末的中国西南农村,唯一能够用来取凉的物件除了除了老蒲扇和凉水似乎没有其他的了。夏天的晚上,人们常睡到半夜醒来汗流满身,起床后伴随着蛙鸣声去厨房的水缸里打来大碗的凉水咕咕喝下去,而后再打来一盆水擦拭身体,待到稍稍解凉之后回到卧室继续睡到天亮。
这是一个被江水包围的小县城,江水常年累月奔腾不息。从这个村子距离县城大概20公里,唯一办法就是坐船走水路。多年后某一天,有一位女孩子放学回家时船翻后葬身水里。
趁着太阳落山前的,男人们扛着锄头上山下地去继续上午未完成的庄稼。李银发从厨房的水缸旁拿出一根扁担,将屋外些许破旧的木水桶往扁担的两头一挂便出门往村口的水井去了,出发前不忘叮嘱正在烧材煮饭的堂客什么。他在井里挖了满满两桶水挑在肩膀上,在来回跑了三四趟之后,他终于放下水桶坐在路边歇息一会,看着路边的野草已经大片大片枯萎死了,发出干草的味道。耸拉着头的树枝一动不动。豆大的汗珠颗粒顺着他裸露的、被晒的红黑的皮肤留下。这个男人四十开外,身材壮实健硕,高挑的身材受常年累月的农村重活显得脊椎有些前倾。但他身上最有特点的是钩子一样弯曲的长鼻子,高高的颧骨以及天生浅咖啡色的眼眸子,以至于李氏家族许多年后这类外表特征仍然呈现跳跃式遗传。
等他回到家时堂屋里早端坐着一位客人。仔细看来这位女子个子娇小,皮肤白皙。上身着一件细碎花蓝色蜀绣挑边短袖棉布衫子,下身着同色裤子。虽是上等料子,却已是有些陈旧不堪。身后跟着两孩子,大的丫头约八九岁,小的男孩四五岁。这不是堂弟媳妇吗?他心里默默念着。刚一定夺,只见弟媳见他回来充充起身迎上前来,开口便道大哥哥。只见她红肿着眼睛,面色略微憔悴,李银发十分不解,问道,妹子最近可好?这一问不打紧,女子顿时泪如雨下,拉过身边两个孩子蹴泣道,春云上个月去的,不知道哥哥知道不知道。我家茅草屋因怀开志时道场不小心失火烧了精光。现在东家说我家男人去了,也不能再继续收留我们三娘母了。无处可去,但求哥哥借我们一间茅草空屋暂住。
堂弟李春云本是一名医生,也是家族里读书最多的一位。说来非常奇特,这位堂弟个子出奇矮小,按现在来讲只有一米四左右,却是自幼天资聪慧,家里虽穷读书却异常刻苦。年纪轻轻便小有名气。李家祖上自古就是读书人,隐约知道明嘉靖年间出过举人,再往上便无从可考了。春云是六代单传,现在年纪轻轻便去世,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还算留下了儿子这根子,李银发这样想着,也算是李家的正根。可是转念一想家里茅草屋虽有空余,但给了这样的孤儿寡母,以后日子可不足一天两天的事,真要是收留他们,也是明摆着要我照顾他们一辈子不是?以后更不便找借口让他们走。这样想着,李银发有些懊恼,便道,弟媳有所不知我虽是乡里保长,虽正房外也有几间草屋,但我也另有他用。再说你是**,住在我这里也不大好,乡里邻居怕是要说空活。你看问问其他亲戚吧。女子一听,哽咽道,都知道哥哥才有空屋,求求哥哥就看在死去春云面上收留我娘仨吧。李银发心想,就凭一个妇人家,一旦住进来了,能有什么本事自己盖房搬出去住,怕是一个永久的麻烦。便斥到,不要叫我哥哥,谁是你的哥哥。女子更是泪如雨下,哀声哭泣。几番吵嚷,不可开交,眼看天又黑了,不知如何是好,引来院里村上邻居过来观看。也是各有劝说,各有安慰。正在着实僵持不下的时候,隔壁邻居李大妈站出来说,先住我那里,我年纪大了,也算找个伴热闹。
于是冯世带着两个儿子住进了隔壁李大妈家,李大妈也将近80岁的人,也是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后来儿子也病死了。李大妈对冯氏几许同情,冯氏白天出门去替人洗补酱刷,晚上从东家那里带回点米面吃食给两个孩子,更主要的还是靠着丈夫生前行医所留下的一笔积蓄努力维持家计,偶尔得到李大妈的关心相互照顾,日子也好算过得去,只是好景不长,只维持了一年多。一天晚上冯氏从外面回来,待照顾好孩子吃睡以后,李老太将她叫到跟前说道:“妹子,我年纪大了,这段时间身体也不大好,感到自己离入土不远了。我本是不想让你走,但你还是早点另想办法吧.。“冯氏道:“我家男人别无其他兄弟姐妹,公公一辈子私塾先生贫寒无奇,如今他一去,谁个亲戚愿意收容我们孤儿寡母I?“说着说着也是眉头不展,就这样两人说了大半夜,待李老太歇息后冯氏回屋唉声叹气,一宿未眠。
lt;a href=http://www.qidian.comgt;起点中文网 www.qidian.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lt;/agt;lt;agt;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com阅读。lt;/agt;
第二章 寻根祭祖
今天是大年初五,那种没心没肺,憋足了劲过节的感觉正在疲惫中慢慢散去。七天的春节假期即将结束,慵懒而无聊。远处不时传来响亮或隐约的鞭炮声回响在山间,交相辉映,此起彼伏。按这里的传统,春节每家每户必须祭祀祖先。在鞭炮爆炸后在山间扩散出缕缕白烟,远远望去,与一座座绿郁而巨大、高低起伏的山屏对比强烈。清晨的小县城的老街上没有热闹和拥挤,只有少数路边小商店着手恢复营业,文文觉得这里与城市核心大不一样,到处呈现出一片缓慢而安详的气氛。
一大早便出发,从主城驱车接近两小时,打自进入县城开始,经一路上无数打听后,顺着路人的指引,沿着山道上行,时而陡峭,时而平缓。半山腰上偶尔零落分布几户人家,均是大门紧闭,其中一户门前的阿黄似乎受够了春节的喧闹,睡眼惺忪的矗在它家门口,慵懒地对我们随意汪了几声。
好不容易到了上山顶,只见这里分外平坦,到处都是开垦的大块的农田,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在田畦之间,零星的分布着一个个坟墓,歪歪斜斜,都是土堆起来的,偶尔有立着石碑,旁边散布着都是鞭炮的碎屑。在这个山顶最高处耸立着高压线铁塔。春寒料峭。
文文的妈妈,咏樯说以前听她父亲生前和大姨生前都提到过,就在碉堡下面。这话不知她一路上重复了多少遍的。对家族往事念叨,是文文妈癖好之一,这对她女儿从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由于这句话是迄今为止唯一能留下来的线索了。可是仅仅凭借这个去寻找也太难了,能够找到的几率渺茫到零。咏樯说祖父去世时她大姨才7岁,父亲才5岁,因为年纪太小,下葬那天儿女一双却只有大姨参加了葬礼。文文和母亲咏樯,大姨咏桦,舅舅咏国还有表弟李诚并不打算放弃,他们沿着田间小道一路往更高处寻觅。不知不觉已快到晌午,恰逢迎面走来一个扛着锄头,五十出头的人,咏樯问她是否是当地人,又问是否听说过这附近有碉堡。令人他们喜出望外的是,路人竟然指了指铁塔,说道:“山顶的最高处就是以前的碉堡旧址,在我小时候还在把碉堡当做捉迷藏之地,几十年后在原碉堡旁边修了高压铁塔,你们往铁塔那去就好了”。于是一行人往铁塔方向走去,果然在铁塔的脚下发现了碉堡的残址,不过已经用水泥加以重新加固,几乎很难看出原来的样子了,正上方用排笔沾了红色油漆写了“碉堡”二字。于是几人喜出望外,穿过齐腰深的杂草,在碉堡前留下来上半身的合影留念。
他们顺着碉堡往下寻找得时候,果然在西南方向见一片坟岗,由于分布于倾斜的田畦上,可是令人疑惑的是,究竟是哪一座呢?于是他们首先排除掉有字碑的,坟前香烛、纸钱、鞭炮屑和有人祭奠过的。可是如何确定究竟是哪一座呢?正当大家深陷迷茫的时候,突然,咏樯大声喊道:“你们看!”
大家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只见一条长满深草的沟把一整块田一分为二。因为草太深,似乎年久失修,若不仔细看,根本无法辨认出,还以为是一块长满了野草未经开垦过的平地。咏樯略带哽噎的继续说道:“姐(咏桦)、四儿(咏国)你们还记不记得爸爸曾说过在坟的旁边有一条涵沟?你们看这不就是涵沟吗?”说完,她一屁股坐在了路边,仿佛心里一块石头落地,瞬间红了眼眶。于是他们在涵沟旁发现了,唯一一座很小的坟,由于这整片坟地都处于略倾斜的的山地上,似乎经过几十年的水土冲刷,整个坟上被光滑顺溜青苔包裹着。这个信息太关键了,这样就能精确定位纵、横坐标,大家心里也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把握了。于是,五人找了一块平地,颤巍巍的倒出了准备好的白酒,点上了香烛纸钱。咏桦、咏樯、咏国口里一遍一遍念叨着:”爷爷我们来看你了,多少年了我们终于找来了”。一边再一次向晚辈文文和李诚讲述了曾祖父李春云的人生。其实这些往事,姐弟俩从小到大不知道听过多少次了,但是此刻他们仍然恭听着。
此时此刻,每个人都显得很平静,三人都知道这是了却他们父亲的生前一辈子未能实现的遗愿。民国初,文文的曾外祖父因为医术精湛闻名而乡里,并由另一大户人家慕名而来重金聘请做了家庭医生。可惜半年后就患上了便血,他一生救人无数,却治不了自己的病。后来,原本以为好日子到来,欢心而去,然而好景不长,年纪轻轻就客死异乡。临别眼看着一双儿女,尤其拉着年仅4、5岁的小儿子手说道:“我们家人丁稀少,我们家往上也只能三代男丁单传,若一天待到你长大后,繁衍子嗣,家族兴盛,一定要带你的儿子儿孙来看我呀”。说完,默默离去。
大家各自在心里默默许了愿,跪拜。这时,路过一老者,自称八十多高龄,于是跟他打听当年的事,他却只记得涵沟的位置是没错。至于大户人家的医生这事,他当年也是年纪太小,似乎并未听说过。他还说上世纪50年代因为扩大耕地面积的原因,拆除了不少无人认领的坟。文文发现山顶往下看三面环水,背后是郁郁葱葱的山丘,远处每一座的山头最高处都同样的铁塔。这样一座山接着一座山的排开去,不知道在那些山头的铁塔下是否也有一个一样的碉堡。这是典型的卡斯特地貌,连泥土的焦黄色也与别处大不一样。离这里不远的地方,是一处世界著名的自然遗址风景区,几年后好莱坞大片曾来此附近取景。文文不敢想。
回家路上长辈们觉得今天特别顺利了,原本打算在山上随便找个地方祭拜,能这样接近精确定位已经喜出望外了。
文文的在坟上许的愿望是希望祖宗保佑事业顺利,换工作顺利。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