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佛演绎》:道生一,一生二。
道生一,一生二。
奈何山脚下,那里雾气缭绕,寂静无声,茂盛的山林之中,一条小溪从山上倾泻而下,潺潺有声。河的源头在哪?因为它被山上浓密的大雾掩盖,所以无人知晓,也曾听说,有许多人进入此山,去寻找此溪的源头,但他们一进深山就再也没出来!有人说,这座山是盘古初开天地后遗落人间的斧头所化,而盘古劈开了天地,世间的阴浊之气都黏在他的斧头上,随后也化成了山上的大雾,岁月荏苒,阴浊之气凝聚成水露,又汇聚成小溪,从此山潺潺流下。
是故凡人饮其水而五脏糜烂,吸其雾而气绝,那些进入深山探寻水源的人,尽皆死于山上,肌肤腐烂,面目狰狞,又有恶臭萦绕周身三年,三年为期,恶臭消散,随后尸骨化成血水,汇入到小溪之中,生不得全躯,死亦不入轮回!人们就在小溪边上立下石碑,赐名奈何川,与黄泉之意并无差别,只为告诉途径此处的旅人,此溪此水凶险异常,不得触碰!
此山此雾与盘古之间的纠葛是真是假,无人知晓,但确实,凡人不得涉足入此山,飞鸟不得掠翅越山顶,飞鱼不得逆流而窥视,不过,在深山老林之中,一个道观和一座庙宇在山腰相对坐落,道观朝北,庙宇朝南!谁都不会想到,奈何山上这片死地,居然还有道观和庙宇,而在它们之间,奈何川潺潺流过,此河仿佛从九天来,又往阿鼻地狱去!
庙宇之中,有一和尚,整日打坐念经,日日夜夜领悟禅意!而道观之中,一道士侧卧蒲团之上,手执逍遥游,随意念诵,不及两句,又换起一本书粗看两眼!岁月如梭,万年光阴转瞬即逝,和尚成了老和尚,眉毛垂于脸庞两侧,慈眉善目,而那道士成了老道士,一身邋遢衣服,神色慵懒,沉睡蒲团之上,只是他熟睡之时,身躯渐隐,与周身融为一色!
一日,奈何山依旧大雾笼罩,除了山上的万年铁松,这里依旧显得毫无生气,但是在山脚下,一个身穿金铠,头戴金冠,手执金箍棒的猴子慢慢走来,这猴子的毛发乱得很,身上的金铠被敲碎,金冠上的翎羽都被折断,手里的金箍棒也散去光华,再看他的脸上,双眼布满血丝,金睛涣散,鼻梁凹陷,雷公嘴上也满是鲜血,随着他缓慢走来,他周边的铁松立即枯萎,化成朽木!
这是当初大闹天空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只是现在的他奄奄一息,走到哪都必须夺取生灵造化,才能让自己苟延残喘,不至于魂飞魄散!而那山腰,庙宇里的和尚停止诵经,那道观里的道士停止熟睡,他们睁开眼,站起身,走到门口,先是对望一眼,随后再往山脚看去!
“那猴子来了。”老和尚双手合掌,眼眸低垂,宛如泥塑的雕像。
“大道崩殂,天纲尽乱。”老道士一甩拂尘,突然爽朗大笑。
“阿弥陀佛。”老和尚突然落下泪来,用着洪钟般低沉的声音,说道,“可怜苍生!”
“老和尚,何不拿起钵盂,救济苍生去?”
“入红尘,染恩怨,非清净之人所为。”老和尚低下头,宛如忏悔。
“荒谬!”在浓雾之中,突然传来悟空的怒吼,他从浓雾中走来,金箍棒撑在地上,双眼猩红,踏云鞋深深陷在泥地里,“这就是佛道吗?”
孙悟空的怒吼在奈何山上久久不散,响彻云霄!
“阿弥陀佛!”老和尚闭上眼睛,转动着手里的佛珠,不为所动,说道,“苍生皆有因果,今日劫难,乃是恶人种下的因,他日必自食恶果。”
老道士突然抚掌大笑,说道,“三千罗汉尽消,大雷音寺蒙尘,你乃佛源,只知袖手旁观,不染烟火,却不如一只猴子侠肝义胆,去战六耳,救苍天!”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老和尚睁开眼,看着奈何川边上的孙大圣,说道,“释迦摩尼种下的因,今日也该是他得到的果!若想不堕轮回,唯有置身红尘之外!他当日包庇六耳猕猴,欺瞒金蝉子,让它替你取真经,成斗战胜佛,又将你关押在十八层地狱,受尽欺凌,就已经染了劫数,堕入轮回,而且,他也该想到今日!这前因后果,皆有定数,老衲救不得,老衲救不得!”
“可那六耳害死了百万天兵天将,赶走了紫薇大帝,这笔账,如何算?”那老道士看着老和尚,略有愠怒地说道,“我的道统可没招惹你们佛门吧?凭什么你们的劫难,也要拉我道家下水?”
“当年这猴子要是占了凌霄宝殿,哪还会有这么多事!”老和尚嘴角微微勾起,说道,“若不是玉帝舍不得掌控天庭,叱咤诸神的感觉,这天道早就被猴子所控了,那时,天下大乱,生灵涂炭,众生积攒的冤孽,又将化成劫数,让这猴子烟消云散!”
老道士一撇嘴,他看着孙悟空,问道,“猴子,六耳之难,你并不能置身事外,但如今,佛门被灭,天庭陨落,那六耳成了佛,天道成了魔,我问你,你可愿救济天下,化解那和尚嘴里的因,度过自己的劫?”
孙悟空低下头来,他的手在颤抖,因为六耳猕猴一棍打在他肩膀上,他锁骨断裂,五脏移位,内伤之重,已经让他觉得回天乏力,最要紧的,是当日在大雷音寺跟六耳争辩真假之时,释迦摩尼用法宝镇压了他,并且封锁了他一半的道行,又关在十八层地狱近百年,自己早已不是一心向西的孙悟空了,他只是齐天大圣!
“我打不过六耳猕猴,它跟我有同样的本事,又成了斗战胜佛,有佛法加身,而我呢,被释迦摩尼封锁了近半的道行,我就更加不及那六耳了!”孙悟空垂首,一只手抓着金箍棒,撑住身体,另一只手捂着嘴巴,一口血溅在他手背上,他抬起头,看着那和尚和那道士,笑道,“我即将身死道消,你们告诉我,我死后,天下苍生又与我何干?这天,不是我的天!这地,不是我的地!”
“那你为何要跟六耳死战,何不早来,入我佛门?青灯长伴,参悟玄机。”老和尚颇为惋惜地看着即将消散的悟空,他知晓,这灵猴具有慧根,且不在释迦摩尼之下,但他能救,却不救,正如他所言,不入红尘,不染恩怨,救了悟空,就是续了他的命,就是造就了六耳的劫,自己进入了三界五行,就是遁入了轮回!
“只是我看不惯那六耳睥睨的样子,我冒死前来寻找佛源和道源,就是希望你们能出手,灭了那六耳!还我花果山一片清净!”孙悟空看着那和尚和老道士,将手里的金箍棒捧起来,跪在地上,说道,“我孙悟空,上不跪天,下不跪地,又是无父无母,只知男儿膝下有黄金,不知寄人篱下口难开!我也知道,你们佛门不入红尘,我也知道,你们道家任我逍遥,那六耳不是你们的劫,亦跟你们无仇,但我孙悟空跪在这里,求你们了却我的心愿!我的金箍棒,我的皮囊,我的道行,你们尽可拿去,就是这奈何川里的奈何水,我饮一口又何妨?从此,天下再无齐天大圣罢了!”
“你看我这庙宇,名叫无心庙,我本无心,亦不作为,我不可帮你!”老和尚闭上眼睛,不为所动,刚才孙悟空的一言一行,他只当没听到,他双掌合十,诵道,“阿弥陀佛!”
“嘿嘿,你看我这道观,名叫绝情观,我本无情,亦不作为,我也不能帮你!”那老道士看着老和尚袖手旁观的样子,不由得慵懒的敷衍道,“无量天尊!”
孙悟空站起来,他浑身都在颤抖,突然之间,他手里的金箍棒飞上云霄,瞬间大如泰斗,只见金箍棒压下来,那无心庙和绝情观,顿时化成齑粉,随风而散!孙悟空将金箍棒收起来,猛地咳出一口血,愤愤说道,“既是不入轮回,既是三界五行之外,既是无情无我!道佛如此,何必要那庙,何必要那观,依我看,不如与我身死道消好了!”
老和尚微微睁眼,他看着背后空空如也的泥地,那里没了菩萨,没了罗汉,只有一个蒲团和青灯,他不惊不怒,说道,“挡风避雨之处罢了,毁了就毁了,就算风雨之下,我心中亦有佛,无碍!无碍!”
老道士看着自己的道观没了,他突然爽朗大笑,“天地逍遥任我游,什么破道观,让我拘泥于方寸之地,毁得好!毁得好!”
孙悟空愣在原地,他看着那和尚,又听着老道士的笑声,他慢慢垂首,愣愣地说道,“这就是他们的道吗?”
老和尚和老道士突然安静下来,他们颇为欣慰地看着猴子,没想到,这灵猴悟性如此恐怖,只是一瞬间,就顿悟了他们交给猴子的东西!佛者,无心有佛,道者,无情有我!庙宇破,而心有佛,道观消,而我遨游!孙悟空看着他们,又开始往前走,他喃喃地嘀咕道,“可是佛又如何,道又如何,这天,还不是我的天,这地,还不是我的地,苍生涂炭,我该何去何从?”
老道士笑道,“美猴王,你的花果山呢?你是猴子,何不回花果山?”
孙悟空摇摇头,看着脚下,一步一步往前走,他说道,“我是猴子,但我的心,却已经不是猴子了!”
“你的心若不是猴子,那你就已经成佛了!”老和尚的脸上舒展开来,对猴子说道。
猴子往前走,往前走,他依旧摇着头,说道,“我不是佛,我就算成魔,亦不成佛!佛祖让我虽师傅取经,可师傅厌我,妖怪恶我,佛祖欺我,到头来,六耳夺了我的造化,而我道行半消,佛门太苦,我不成佛!”
“若不成佛,可愿成魔?”老和尚听到孙悟空叛逆的话语,脸上却无惋惜之色,他只顾笑道。
“我不成魔,万物有灵,凭什么许我杀生予夺?我乃天地精华所聚,才在石头中孕育而生的石猴,我若为害天地,就是害我根本!”猴子依旧摇摇头,成魔,并不是他的道!
“那你不成魔,不成佛,可愿入我道观,一世逍遥?”老道士再次给猴子一个选择的机会。
“我不入观,我乃花果山美猴王,猴子猴孙千千万万,六耳如日中天,我那些猴子猴孙可怎么办?我放不下,我放不下!”猴子痛心疾首,这时候,他已经走得很远了!
“那你还是猴子啊!我的美猴王,你生来就是猴子,随我入观,你依旧是猴子,你若是入了佛门,你就什么也不是了!”老道士笑道。
“我说了,我不是逍遥的命!”猴子喃喃低语。
“不如遁入空门,了却了那红尘,这世间,本无逍遥道!”和尚摇了摇头。
“佛道魔,我皆不是!都闭嘴!”猴子被说得烦了,他突然暴喝一声,身影渐渐被白雾吞没,他还在往奈何山上走去,偶尔的,猴子弯下腰大声咳嗽,咳得满地是血!
老和尚和老道士,看着孙悟空渐渐远去的背影,终于不再说话。良久,老和尚盘坐在地上,继续打禅诵经,而老道士依旧对孙悟空念念不忘,他对和尚问道,“和尚,佛道魔皆不是,那又是什么东西?”
“菩提本无树,何处惹尘埃?三者皆不是,那就是三者兼顾了!他是他,猴子是猴子,什么佛、什么道、什么魔?世上无佛、无道、无魔,只有一颗心!心若向善,心中有佛,心若逍遥,心中有道,心若向恶,心中有魔!”和尚双掌紧贴,说道,“阿弥陀佛!”
“可那猴子,只想活下去呢?”老道士忍不住一蹙眉,问道,“想活下去,没了心,那又是什么?”
老和尚睁开眼,看着老道士,却久久不语。
返璞归真
时光三载,老和尚和老道士的身上长满青苔,自从孙悟空被山雾吞没以后,他们就此静立不动,三年过去,风霜雨露,已是习惯。不过,那老和尚突然睁开眼睛,诵道,“阿弥陀佛!”
老道士睁开眼睛,三年来,他闭目神游太虚,一直在等待着老和尚能给他一个答案,而如今,他的双脚深陷在一块石头之中,身上尽是青苔泥垢,连自己也像是一尊石塑了!老道士笑问道,“老和尚,可是想明白了没,那没了心的猴子成了什么?”
“那不过是畜牲道的夙愿罢了!大道至简,返璞归真!那灵猴,闯过地狱,闹过天庭,但终究也只是猴,是畜牲!”老和尚微微低眉,说道。
“哈哈哈!原来求生,不过是畜牲道!”老道士听到老和尚的回答,一边摇头一边大笑,他突然问道,“老和尚,我再问你,你不染红尘,只求清净,不堕轮回,便是求永生了,那你又是什么道?”
老和尚的脸色毫无变化,他抬起头,看着步步紧逼的老道士,双掌合十,躬身说道,“心中无佛而求永生,那我也只是畜牲道下的一粒尘埃而已!”
“你倒有几分自知之明!可你心中有佛,就不是畜生道了?”老道士的眼睛眯起来,笑道,“我刚才问你的是,你执着永生,不救黎民,那是何道?那难道不是畜牲道了?若是,你岂不是在玷污佛祖?若不是,那你岂不是自相矛盾?”
“何来玷污佛祖之言,世上本无佛!佛只在人的心中,是人感悟万道和诸天,才在冥冥之中创造了佛,是先有人,再有佛!是先有人性,再有佛性!人也是畜牲,所以,佛祖的根源,不是那端坐在大雄宝殿里的金身,而是人心!我曾是人,所以,我也曾是畜牲!我既追求佛,又是堕入了畜牲道!”老和尚缓缓说道。
老道士看到老和尚光明正大地说自己是畜牲,他突然觉得自己的三观被毁了!他也是第一次看见,能光明正大,义正言辞地把自己的老祖宗说成是畜牲的,也把自己说成是畜牲的!
他难以置信地问道,“佛祖的根源是畜牲道?难道在你们和尚眼里,佛祖并不纯真,甚至能与畜牲道同流合污?这是什么歪魔邪道?”
“纯真,是佛追求的东西,而老衲,追求的是佛!而心中的佛是怎样的佛,皆由老衲决定!”老和尚慢慢弯下腰,眼眸低垂,脸上尽是垂怜之色,他用着洪钟般的声音诵道,“阿弥陀佛!这就是老衲的佛,施主可是看明白了?”
“好大的歪理!你追求佛,只当崇拜!而佛才是一心向善的,但谁都明白,世上本无佛!”老道士一下子明白了老和尚的话,因为他感觉眼前的和尚,十足的假仁假义!但他仔细想想,这又何尝不是!
“施主明白人!”老和尚微微一笑,很高兴老道士能明白他的话,他缓缓诵道,“阿弥陀佛!”
老道士一皱眉,眼前的和尚越让他捉摸不透,明明超脱世俗之外,不在五行之中,但和尚给他的感觉,庸俗而飘忽不定!这时候,和尚看着不再逼问的老道士,笑道,“善哉善哉,佛之道,不可问也!”
“如来,你负我!”在奈何山上,一声歇斯底里的咆哮,响彻云霄,声音由远及近,再慢慢传向山脚,回音阵阵!
“是那猴子!”老和尚抬头看着奈何山上的浓雾,他双掌合十,说道,“它已道消,世间再无齐天大圣!阿弥陀佛!”
老道士看着和尚,笑问道,“世人都说万千佛法微妙,和尚,你可知,这三载那猴子做了什么?”
“它当日一心往奈何山上而去,终是窥视到了奈何川的源头,并且端坐于奈何川之中,终日受肌肤糜烂、五脏化脓之苦,三载岁月,奈何川三载为期,只要三年一到,管他神魔佛,皆成血水!那猴子也不例外,只是他悟懂了人间之道,却甘愿化作尘埃,不堕红尘!”和尚脸上露出欣慰之笑,显然对猴子的造化很满意。
老道士不由得好奇起来,他问道,“那猴子悟懂的人间之道,可是何道?”
“苦道!”老和尚看着脚下潺潺流过的奈何川,说道,“这奈何川,是他的劫,是他的果,他桀骜一生,终被六耳所伤,最终死在奈何川之中,他一生颠沛,一生征战,一生纷扰,被玉帝所不屑,被释迦所辜负,被诸妖所纷扰,被金箍所束缚,被唐僧所厌恶,不过,他既在奈何川中悟懂了天地间的一丝道义,这又是他的因!有因,必有果!”
“它身死道消,又死在奈何川之中,不入轮回,又何来因果?”老道士迷糊了,但兴趣盎然,如果真如和尚所言,这猴子,不仅没死,反而日后还会有大作为!
老和尚慢慢地蹲下身,将手伸入到奈何川之中,冰冷澄澈的河水粘在老和尚的手上,他的手顿时漆黑一片,化作齑粉,随河逐流!和尚似乎感觉不到痛苦,他只笑道,“你且看这奈何川,他日,这猴子的果必从上游流下,我接得住!而施主,你也逃脱不得!这就是猴子的果!”
“那是怎样的果?”老道士看着和尚的手腕,鲜血如注,皮开肉绽,不由得一蹙眉,问道,“可是恶果?”
“无谓怎样的果,只有怎样的因!既是苦因,当然是苦果!”老和尚笑了,他站起来,笑得祥和平静。
而老道士听了以后,他来到奈何川的边上,静静看着奈何川的上游,静等老和尚所说的果前来!
傍晚,一道青光和一道金光从上游流下,速度之快,迅如奔雷!老道士看到那青光,突然感觉身体一震,他忍不住笑道,“那是我的!”
老和尚看着那道金光,感觉身体隐隐与它发生共鸣,只觉得袖子的手在不停颤抖,只想施展上乘佛法,将那束金光攫到手里!
但那两道光芒重如千钧,任凭老道士和老和尚如何,都不为所动,只是顺流而下!直到那两道光芒来到和尚和道士的脚下,他们才看清了那是何物,是两颗内丹!眨眼间,他们已经旋转着沉入水底,老道士看着和尚,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那是猴子的心,他参悟大道,却有了两颗心,一颗道心,一颗本心!谁也磨灭不去,如今躯囊化成血水,两颗心自然顺流而下!”和尚看着奈何川底下的两道光芒,微微一笑,心中却有感应,这猴子参悟的是顺天大道,这两颗内丹,必将不同凡响!
“他的心不化成血水,却怎么化成内丹顺流而下,来连累我们?”老道士看到那颗青丹沉入水底,知道已经取它无望,不由得失望道。
老和尚微微闭眼,说道,“这造化大了去,你虽为道源,能挪天移地,遨游太虚,万古不灭,但依旧抵不过这两颗内丹的造化!”
“真的如此?”老道士听到老和尚的话,冷笑一声,只当是危言耸听,根本不把他的话放在心上,更何况,他逍遥一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焉有惧意?
“且看且看!”老和尚知道老道士不信他的话,于是寥寥说道,只让他仔细看着那两颗内丹。
一年过去,风霜雪月,老和尚与老道士守在奈何川边上,那两颗内丹失去了光芒,深陷奈何川河底的石缝之中,已经看不见影子了!但老和尚与老道士稳如泰山,毫不焦灼,要知道那镇元子的万寿山五庄观里的人参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一万年方得吃。比这万年,猴子的内丹能在一个春秋之内光华尽散,已经是了不得了!
来年冰雪消融,奈何川叮叮咚咚,在奈何川的水底下,却长出了荷尖,它们在河水中摇曳,宛如翩翩起舞的仙女,一月之后,荷叶卷起,浮在水面,老道士看到此景之后,只顾笑道,“只可惜少了红蜻蜓,否则何不取笔墨来,我亲自为它作画一副,日后再将此画炼成仙器,赠与他!”
老和尚笑而不语,他已经看见,在老道士的脚边上,奈何川里的河水平稳入境,而四周潺潺流动,孙猴子的那件神兵,已经落入了老道士的手里!此乃命数,老和尚毫不焦灼,但他来到奈何川边上,摘下一朵荷叶,笑道,“倒不如贫僧做一把伞,赠与他!”
老和尚将荷叶收起,放入怀中,而静心诵经,只有老道士知道,那和尚在给那荷叶加持佛法,日后威力无穷!
再过三月,奈何川之中生出四朵莲花的花骨朵儿,老和尚那边,只有一枝金莲,而老道士那边,却有三枝青莲,金莲光华阵阵,青莲异香不绝,老道士看着自己面前的三朵莲花,突然哈哈大笑,指着老和尚的那朵莲花,笑道,“你的不及我多!”
“一气化三清,却终究只有一气!纷纷扰扰,虚虚实实,天下之道,谁都道不明说不清,更何况,你的自有你的好,我的却无你的坏!你我二者道不同,犹如夏虫语冰,如何能够比较?”老和尚不骄不躁,辩解道。
老道士的眼睛眯了起来,他笑问道,“果真不能比较?”
“不能。”老和尚双手合十,摇摇头。
“老和尚,你信否?山人自有妙计,我与你打赌,你我道虽不同,却有比较之法!”
“输了如何,赢了如何?”
“你我二者不受世俗所束缚,不在五行之中,若要钱财,等于索要粪土,若要替其做事,你我二人自能飞天遁地,搬山移海,等于没了赌注!要不,谁输了,谁就遁入轮回,历经六道轮回、生死磨难,至于能否再次超凡入圣,超脱三界,全凭造化,你可答应?”老道士忽然有了坏心思,笑道。
“赢也枉然,输也枉然,到头来,还不是一场空!随你,随你!”老和尚睁开眼睛,眼中不露喜怒,但对老道士的赌约,却是答应了!
“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老道士含笑而立,看着身前的三朵青莲,犹如有了乐趣。
三月匆匆而过,老道士身前的那三朵青莲,已经枯死两朵,唯有一朵含苞待放,花骨饱满,犹如随时都会炸裂一般,而且那青莲周身芬芳浓郁,青光耀眼,妖艳之际!老道士满意地点头说道,“果真是一气化三清!但归根结底,只有一气!也只有一枝莲花能够盛开,但另外两朵青莲能将精华都赠与中间这一枝,也实在难能可贵!”
“此乃道教修行真谛,能让三枝莲花尽数悟彻,也算是造化一场!”老和尚看着那两朵枯死的莲花,忍不住赞叹。
“你那金莲呢?今晚可与我这青莲一并绽开?”老道士看着那金光妖艳的金莲,问道。
老和尚微微伸出手,脸上满是慈笑,说道,“再过三个时辰,就是那孙猴转世之时!只是,道生一,一生二!这二道,看看能否了却他的夙愿!”
老道士笑而不语,三个时辰以后,奈何川上异香翻涌,青金二光在河面上交错辉映,犹如群龙闹江,好不壮观热闹,一阵阵浓雾涌来,金石之声在那两朵莲花之中响起,咔嚓咔嚓,犹如金石碎裂!那两朵莲花在雾气中缓慢绽开,金色和青色的花瓣绽放出冲天的光华,这时候,两朵莲花的花心彻底放开,两颗内丹暴露在花蕊之中,涌动着光华!
只是这内丹与老和尚和老道士当日见到的不一样,随着莲花的绽开,那两颗内丹不断破碎,上面的裂纹犹如九天之上的雷霆,密集交错,而内丹之中,雷霆之声不绝于耳,刚才它们被莲花包裹,声音沉闷,如今却震耳欲聋!突然间,内丹炸碎,滚烫的碎片纷纷溅射,绝大部分打在老和尚和老道士的身上,只是那些碎片犹如撞在金石之上,都成了齑粉,随风而散!
老和尚与老道士目不转睛地看着莲花中央,那里涌动着七彩玄雾,光华涌动,看不清里面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一阵清风徐来,雷声消散,七彩玄雾不见,金莲跟青莲的光华犹如熄火,整个奈何川上才算是彻底消停了,而老道士和老和尚目眦欲裂,生怕错过孙猴子转世的任何细节,他们只看到——两个拇指大的婴儿,正躺在花蕊中间!
微风熏熏,莲花摇曳,莲花杆子弯倒,那花蕊中的两个婴儿突然坠落奈何川。
老道士与老和尚不为所动,他们分别站在奈何川的两边,互视对方,嘴角微带笑意。
良久,奈何川底下泡沫滚滚,刚才坠入河里的两个婴儿,已被莲叶包裹,浮到河面之上,他们嚎啕大哭,身子却已经如普通婴儿那般正常,不再似拇指大小!
“你我二人的劫,出现了!”老道士昂天大笑,说道。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