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眺望星空的夏夜》:葫芦话

时间:2019-02-02 12:09:32   浏览:次   点击:次   作者:平行线的眺望   来源:qidian.com   立即下载

葫芦话

生命的故事起源于偶然,因为一次不可名状的冲动,我的生命得以开始。经历童年的童言无忌,转入少年的无忧无虑,迈入青年的色彩斑斓,生命似乎验证了无数前人所说的“生命丰富多彩”,但是在某个夏夜,当自己伫立在昏暗的灯光下,看着无人的街道,突然在那一瞬间会发觉生命仿佛并没有那么多的色彩,只有苦与甜罢了。快乐如同性的高潮,短暂不过一瞬,苦楚确如漫长的黑夜,没有尽头。我曾这样想,如果每个人可以在经历一次生死之后再此回到出生的那一刻,告诉他,“你可以选择再活一次”,我想知道有多少人的答案会是坚决而肯定地说,“我要再活一次”。生命的甜与苦或许就在于它的短暂性,即它的必亡性,正因为生命的不可重复,人们知道自己有一天必定会化作世间的一缕灰尘,所以人们渴望生命能够尽可能地长久下去,所以人们渴望爱情的天长地久,盼望子孙的延绵不绝,即使自己有一天在不情愿之中闭合了自己的双眼,但那些誓言,那些延续出来的血脉,必将随着时间而永恒。生与死,苦与甜,短暂与永恒,这矛盾背后是生命的力量、色彩、凄苦得以存在的根由。爱这个短暂且必将腐朽的肉体,爱这个痛苦永远多于快乐的生命,就应当尊重生命衍生出的矛盾,尊重这生命的残缺。

我的老师所传授的“道”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是“绝对的无”,二是“阴”与“阳”。道包含万物,所以不是万物中的任何一物,故老子将道说成“无”,比作“大”。

道存在于万物之中,蕴含着天地宇宙运行的规律,是万物存在与发展的土壤。道是完美的,是彼岸世界之物。如果将彼岸世界之物投影到此岸世界,道在此岸世界的化身是什么呢?老子认为是水,这一具体的事物。道孕育万物所以不争,水润泽生命所以不愠,两者在彼岸与此岸世界遥相呼应,原像与镜像一般。

由老子的“道”再转述到孔子的“仁”。所谓“仁者无敌”,是为仁者不与世界为敌,所以仁者没有敌人。不与世界为敌,所以心中就不会有恶,对这个世界自然会充满希望与爱。电影《天下无贼》中的傻根在火车站冲着人群大喊:贼在哪里?我的工友想看看你。这个时候的他是不相信这个世界会有贼的,他觉得自己遇到的都是善良的,对自己特别好的人。傻根心中对这个世界质朴的情感是人类社会最原始的感情,也是孩子对这个世界最初的印象。

最后由“仁”转为“爱”,对爱的分析住在集中在“爱是自私的”还是“爱是广博的”。从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可以知道,家庭的形成是私有制开始之后的产物。人类社会最先进入母系社会的群婚制与对偶婚,之后因为社会财富剩余,形成私有制,婚姻形式逐渐变成父系社会的一夫一妻或者一夫一妻多妾制。这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说明人类的爱情并非生来是自私或者是只针对一个,但人类的情感与社会环境两者共同决定了婚姻的形式,而一夫一妻制能平衡两因素之间的矛盾。爱中的其他成分,诸如家庭之中的父爱、母爱、兄弟姐妹之爱,朋友之中的友爱,集体之中的爱国等情感也并非自私的,即它的对象并非只是一个,所以爱并非自私的,它是广博而最富有活力的。

收起

相关推荐

相关应用

平均评分 0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用户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