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颠覆者》免费试读_茹毛
引子
秦朝的历史很辉煌,但也很短暂,犹如一颗耀眼的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转瞬即逝。
要读懂秦朝的历史,其实只需读懂两个人,一个是缔造者始皇赢政,一个是颠覆者赵高。
关于赢政,历史记载得非常详尽,但对于后者,历史记载、描述不多,特别是其身世,一直是个谜,史料甚少记载,仅有《史记》蒙恬列传中提到:”赵高者,诸赵疏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
这是现今发现的关于赵高身世的唯一史料。这条史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前半部分“赵高者,诸赵疏属也。”说的是赵高是哪个地方的人。在《史记·田单列传》中也有与之相似的说法,如“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意思是说齐国名将田单身世,为齐国诸田(即齐国公族)。在《史记》《汉书》、《三国志》等正史当中,经常出现这样类似的词组,如:诸姬、诸窦、诸吕、诸赵……因此判断,《史记·蒙恬列传》中的“诸赵”的“赵”字是指姓氏无疑。赵国的国君姓赵氏,但是秦国的国君也同样姓赵氏,例如《史记·秦本纪》最后一段总结性的指出秦国王室的姓氏称谓:“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也就是说,赵高的祖先有可能是赵国人,也有可能是秦国人,究竟是哪国人,是平民还是贵族,因为没有更为确切的史料,所以无法准确地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到了赵高这一代,已是普通庶民无疑,因为史料后半部分提到“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
上面四句话翻译成现代文是说,赵高有兄弟数人,都出生于“隐宫”,赵高的母亲受过刑罚,世世代代,低下卑贱。隐宫。什么是隐宫?《正义》中提到:“余刑见于市朝。宫刑,一百日隐于荫室养之乃可,故曰隐宫,下蚕室是。”由此可见,“隐宫”是“蚕室”之类的地方,为处宫刑以及宫刑者疗养康复之处。由此可见,赵高几兄弟是在赵高母亲服刑期间生下来的,赵高兄弟数人为何生于这种地方?据《云梦秦简》秦律十八种军爵律及法律问答解释,隐官为官府的手工作坊,收容赦免后身体有残缺的受刑者作工。意思即是说,赵高的母亲有罪“被刑僇”,身体有残缺,赦免后在“隐官”做工生活,赵高及其兄弟数人便是在这个地方出生的。在爵制等级身份的秦汉社会中,隐官是一种法律定义明确的身份,其身份与(减刑有期)刑徒的司寇同等,在没有爵位的什伍、公卒和庶人之下一等,其田宅名有量的限制为半顷半宅,相当于庶人等级的一半,允许单独立户。也就是说,隐官是介于庶人和奴隶之间的一种身份,相当于今天的刑满释放人员。因为母亲的身份为刑余隐官的原故,所以史称赵高世世卑贱。
有一点更奇怪的是,关于赵高的父亲,翻遍所有史料,都没有记载,他是个什么人?为什么赵高后来一不小心就成了史学专家?据《云梦秦简》,《秦律十八种》之《内史杂》记载“非史子医殳(也),毋敢学学室,犯令者有罪。”上引《张家山·汉简》史律也说过,史之子学史。史是世袭,史之子才能作史学童入学室学习。要知道,赵高后来出仕,走的正是学史入仕的途径,由此可以推断,以史之子学史而论,他的父亲,当然也是史了。据此推测,赵高的父亲,应该是在隐官作下级文牍官吏,赵高之所以能够成为当时一流的法律家和书法家,能够学史步步高中,出人头地,应该跟父亲的言传身教有极大的关系。
赵高从小生活在最低层,但又沾有王族“赵”氏的高贵血统,野心满满的他,渴望有朝一日,能在朝廷上干点大事儿。于是,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演艺,混迹于王宫,取得两任帝王的信任,差点夺权成功做了皇帝······
第一章 逃离赵国
公元前262年至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爆发长平之战,双方共动员了上百万的兵力参战,几乎出尽两国国中精锐。长平之战最后以秦国胜利而告终,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三年后,秦昭襄王又派大将王齮率师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悬了······
邯郸城,一骑飞快地奔驰,穿过长长的巷道,最后在一处不显眼的民居停了下来。一个小伙子从马背上迅速跳下,将马拴在门前的马桩,匆匆往屋里走,守在大门的两位看守没有阻拦,显然是认识此人。
“秦王子,吕公子,大事不好了!”小伙子跌跌撞撞地走进大厅,说道。
厅里有两个人,一个坐着,一个站着。坐着的是在赵国当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站着的是赵国商人吕不韦。
“长顺,到底是怎么回事?”吕不韦不安地问。
“我家公子叫我来通知你们,秦国围城,赵王想杀秦王子泄愤,你们快点逃跑吧!”长顺是赵国公子赵胜的家丁,此次过来是通风报信的。对于赵胜,这个赵王的兄弟,吕不韦曾下了不少本钱,正因如此,异人几次都化险为夷。
“该来的,到底还是来了。”异人从太师椅上站起来,在客厅里来回踱步喃喃自语,“三年前,因为坑了赵国40万降率,我差点被赵王给坑了,好在你家公子出手相救才幸免于难。”
“这次可没上次那么幸运了,赵王是下了决心的,我家主人阻拦也阻不住,你还是及早逃吧,否则就来不及了。”长顺焦急地说。
“逃?大门有人把守,城门更不用说,怎逃啊?”异人长叹了口气,跌坐到椅子上。想想也是真够窝囊的,父王有二十多个王子,却偏偏选中自己过来当人质,而且还是无期徒刑。这下倒好,把赵国迫急了,也把自己这个人质迫上绝路了。
“主公稍安勿躁。”站在一旁的吕不韦低声安慰道。
“我能不急么?都火烧眉毛了。”异人用手拍了一下脑袋,心急如焚。
“眼前最要紧的是找个地方藏起来。”吕不韦沉思了一下,说道。
“藏,能藏到哪里?”
“有一个人可以帮忙。”
“谁?”
“经常过来跟你下棋的赵宫吏啊!”吕不韦提醒说。
赵宫吏是小巷对面“隐宫”的主管,相当于现在的监狱长,管着几十号赦免后身体有残缺的受刑者,负责监管他们的日常劳作,平时没事时,总喜欢过来跟异人下下棋,最主要的还是过来讨点酒喝,要知道,异人自从傍上了吕不韦这个大款后,喝的酒都是宫庭特供的,这对一个酒鬼来说,是极大的诱惑。
“你的意思是藏到隐宫里,我们三个人一起,行么?”异人想起了自己的夫人和三岁的政儿。
“不是三个人,赵王要杀的人是你,而不是夫人和公子。”吕不韦提醒道。
“唉,想不到我堂堂秦国公子,今日竟然落魄到要与隐宫里的犯人为伍。”异人长叹了一声。
“事不宜迟,我这就过去跟赵宫吏商量商量,你叫夫人收拾一下东西,顺便找件下人的衣服穿上化化妆,这样才没人识出来。”吕不韦一边说一边打发长顺回去。
“门口有人守着,我怎样出去啊?”异人不放心地问道。
“等会儿我叫人让他们消失。”吕不韦头也不回地说道。
“唉,又要出人命了,可惜的家伙······”异人叹了口气,走进里屋。
吕不韦走出异人的居所,从自己的马车上抄起一瓶宫廷特供酒,向对面的隐宫走去。
此时正值开工时间,隐宫里的役工正在忙着,有的在搓麻绳,有的在织布,有的在结网。
见到吕不韦进来,赵宫吏停止了吆喝,迎上来,两眼直直的盯着吕不韦手中的宫廷酒,喉头响起了一阵咕噜声。
“这酒?”
“送你的!”
吕不韦顺手扔了过来,赵宫吏一把接住,放到鼻子下闻了闻,很受用的样子。
“吕先生难道是有什么人要到我这儿服役,让我好生关照?”回过神来,赵宫吏问。
“老赵不愧是老赵,真让你猜对了,过来,我们好好商量一下。”吕不韦将赵宫吏拉到隐宫里的一棵树下,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什么,你想将秦公子藏到我这儿?如果被发现,那可是个杀头的罪。”赵宫吏一听,连连摆手。
“就藏半天时间,你弟弟不是当守城官么,等到夜深叫他偷偷打开城门让秦公子出去不就完了?”吕不韦试探着说道。
“杀头的事,即使我肯,我弟也不一定肯哩。”赵宫吏还在犹豫,只是口气有点松了。
“我给你弟弟五百金,够他用上好几辈子了。”吕不韦决定下次重本做次大买卖。
“我呢?”赵宫吏摇了一下酒瓶,意思是说总不至于一瓶酒打发我吧?
“秦公子答应将来做了王给我半壁江山,如果这次你助他逃跑出去,便是大功功臣,将来到了秦国,我将半壁江山的一半分给你。”吕不韦见赵宫吏还是不大情愿,又补了一句:“额外,给你一百金,够买几辈子的酒了。”
听到此,赵宫吏总算露出了笑容:“这买卖,接了。”
当天,吕不韦派家丁将守门的两个人处理掉,然后叫赵宫吏将已经化好妆的秦公子异人接到隐宫,找个没人住的房子藏了起来。不久,赵王派去捉拿秦公子的人便将秦公子的居所团团围住,发现秦公子逃跑后便全城搜捕,可正如吕不韦预料的一样,唯独没有进去对面的隐宫搜查。
到了午夜,赵宫吏偷偷将秦公子异人送到城门下,他那个当守城官的弟弟和吕不韦早在此守候多时。
“城门外半里地就是秦军,你们出去后可直奔过去。”赵宫吏的弟弟对异人和吕来韦说道。
“我走了以后,还望两位多多关照我的内人和政儿。”秦公子向赵宫吏以及他的弟弟拱了拱手,说道。
“会的,将来我还要到秦国领封地呢,吕先生你说是不是?”赵宫吏向吕不韦扮了个鬼脸,一行四人就此作别。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