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升起的太阳》——令爱
第一章 二连浩特
飞机还有三十分钟就到二连浩特了。
我头靠在靠背和机舱壁面形成的夹缝里,看着窗户外的云海,变换的阳光和机舱里复杂的味道同时刺激着我的神经。我已经很久没有接到过这么急的任务了,三十岁的我似乎已经步入老年生活,但这次的任务却重新唤起了我心里的好奇心。八个小时前接到了上面的紧急通知,说是在二连浩特发现了很重要的化石,要我的上级何风带领一个团队去协助发掘和研究。我从大学毕业都快八年了,一直没有做出什么惊人的成绩,但我的上级是个性情中人,就是看好我,什么任务都总带着我,记得上次在四川去执行任务,愣是不顾其他人反对,非要带我去刨人家那些修仙古人的坟。不过这倒是让我见识了不少世面。
二连浩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中国恐龙之乡,印象最深的就是2005年的时候,徐星前辈带领的团队在二连浩特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似鸟龙化石——二连巨盗龙。当时轰动了整个考古界,所以我对二连浩特也就略有了解。听何老师说我们这次也是去清理恐龙化石的,这倒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触恐龙化石,以前只在教科书和博物馆见过。心里有些兴奋,从电影《侏罗纪公园》到“二连巨盗龙”我对恐龙的兴趣其实还是很浓烈的。以前总看一些研究恐龙灭绝的原因的文章,觉得这确实很有意思,确实也感到奇怪,这么庞大的物种,为什么说没就没了呢?其实对那些科学家的说辞我是保持怀疑态度的,我总觉得,恐龙灭绝的原因没那么单纯。
“永愚啊,一会儿到了你就跟我坐一辆车,今晚得连夜赶到目的地,你对恐龙化石的了解不多,我要在车上给你提前辅导一下,做一下发掘前的准备工作,免得别人说我缺心眼儿,带一个白痴来帮忙。”老师的话打断了出神的我。
“老师啊,您这是骂我呢,还是骂我呢?行,我一会儿把行李和队员安排了就去找您。蒙古高原气候您可能受不了,晚上又冷,您就先上车等我啊!”我转过头,眯着眼,透过我的平光眼镜看着何老师,快五十岁了,还这么爱折腾,据说年轻的时候也是个积极分子,工作经验很丰富,甚至去过国外考古,单位里上上下下都得敬他三分。我跟在何老师身边已经五年了,又做学生又做助理,关系亦师亦友,平时倒是没那么拘束。
“正经点,这回的任务是真正的大任务,上面很重视。”何老师难得一脸严肃地说。但是他无比严肃的眼神里,还是有不少和蔼。“听说有一个考古小队在清理深层化石的时候发现了一些解释不了的东西,传回了一部分资料,一会儿上车了给你看,到时候给我长点脸啊,老头子我可是很看重你的。”
“我知道了,不会让您失望的,放心吧。”我又看向窗外,飞机已经下降了一半的高度,可以看清地面的风景了,放眼望去尽是平地,赛乌素机场在这片平原里显得分外突兀,像突然出现的人类文明一样,仿佛打扰了这片土地原本的的寂静。
飞机下降的眩晕感让我闭上了眼睛,直到落地开始滑行我才睁开,然而外面的黄昏已经快要殆尽了,我只能清楚看到“二连浩特”四个红色的字在机场候机大厅顶上一动不动地对抗即将来到的黑夜。下了飞机就有专车前来接应,领头的是个秃顶的中年男人,对何老师一阵点头哈腰,旁边还跟着两个穿军装的人,估计是本地的解放军。这种阵势我还真是第一次见,看来这次的任务真的不简单。
安顿好了一行队员十二个人,我钻进了何老师坐的那辆黑色吉普,秃顶男人亲自当我们的司机。看来何老师的名声比我想象的还要大啊。刚坐下来何老师就递给了我一个文件夹:“好好看一看,别到时候大家讨论的时候你一句话也插不上。”说的时候还对开车的男人使了一个眼色,意思是叫我不要在外人面前丢人现眼。“放心吧您嘞,其实我对恐龙化石也是略知一二的。”这个是实话,曾经在学校的时候,确实是因为感兴趣而研究过几节课的时间。说完何老师就闭目养神了,我就着车里昏黄的灯光开始看资料。
资料里详细记述了二连浩特发现过的所有种类的恐龙化石并且附上了照片,不得不说何老师做的工作确实又快又足。此外就是关于这次任务的详细内容:今天早上伊林驿站博物馆的馆长打电话到考古研究所,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清理深层化石的时候发现了从未遇到过并且无法解决也无法解释的情况,希望上面能派专家前来现场查探发掘。还有很多照片,是当时的清理现场,由照片上可以看到整个清理的区域非常大,大概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而局部特写显示在清理区域的西北角的一块区域有一块圆形的图案,仔细一看才发现,那实际上是由若干只同种类的恐龙化石以同一个姿势围成了一个圆圈,而在圆圈的中间,是一块黑色的东西,表面已经被清理干净,看得出有金属光泽。这就非常匪夷所思了,难怪文件里会用“无法解释”来形容他们遇到的情况。在一个白垩纪时期的土层里发现了这样的情况,不论是谁都会被震惊到的。我看完心里一震,表情不由得凝重了起来,开始在脑海里推测这是怎么回事,然而也是一头雾水,没有半点思路。深吸了一口气,看着旁边闭目养神的何老师,总算明白他为什么如此严肃地对待这次任务了。因为就算是他,也许也没有任何头绪。
几个小时后,我们抵达了伊林驿站博物馆,在和馆长商议之后决定即刻去发掘现场,于是车里多了一个馆长,不过我没想到的是,这馆长居然是个五十岁左右的女士,我甚至觉得她眉宇之间和何老师有几分相似。而且从我看见她开始,她就一直没有正眼看过我们,也没说几句话。听说不是本地人,也许是何老师的远方亲戚也不一定。
经过了十多公里的颠簸,车队到达了发掘地点,十多盏大功率LED灯围在场地四周,四野荒凉,几顶帐篷零星地分布在周围,偶尔还能听到几声不知道什么动物的叫声,在看着场地里一望无际的化石骨架,莫名瘆得慌。接着馆长带着我们步行到发现异象的那一块区域,由于整个发掘现场已经往下发掘了一定的深度,所以从上往下看,能纵观全局,而且,非常震撼。
我看到了比照片上更加震撼的画面,让我永生难忘的画面。
第二章 发掘现场
惨白的灯光下,一大圈惨白的恐龙化石以同一种奇怪的姿势围成一圈,黑色的未知物体在这片白色荒漠里显得格外刺眼,我们一行人站在发掘坑的边缘目瞪口呆,就单凭肉眼测量,这些恐龙化石的个头也是很令人惊讶的。其他地方的化石都非常的杂乱,由于地质运动,大部分的化石都已经不是完整的样子,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完整骨架,都是考古学家一块儿骨头一块儿骨头拼出来的。而这个奇怪的化石圈却很奇怪,看上去非常完整,我甚至感觉,这是不是这边的考古人员自己搞的恶作剧,目的就是为了炒作。当然,这个可能性非常小,除非这所有人都不怕被开除或者是坐牢。
顺着简易的绳梯,我们下到了坑底,大量清理的工具整齐地摆放在化石圈的旁边。工作人员解释说:由于这些化石的密度很大,所以清理起来非常困难,进度也很慢,目前为止他们只清理除了化石表面的土层,仅限于看清这些恐龙的种类。这些恐龙的骨架特征表明了它们也是似鸟龙,但是体型巨大,看起来很像二连巨盗龙,但是根据记录,2005年发现的那条世界最大的似鸟龙的身高也就8米,而眼前的这种似鸟龙,其身高平均在11米左右,颅骨上有骨刺,脊椎上也有骨刺。这是世界恐龙化石考古史上出现的全新的一个种类。所有人听完这些都心情复杂,有兴奋也有疑虑,发现新物种是一件值得兴奋的事情,但是看到眼前的景象,实在没有人能想明白。
何老师站在那里看了很久,突然蹲下来,问我要放大镜,我凑过去,把放大镜递给他,他直接趴在地上用放大镜观察其中一具化石的脚踝处,看了大概五分钟,他把我叫了过去。其他人都一脸疑惑,也凑了过来,想看个究竟。我顺着何老师指引的地方,摘掉我防辐射的平光眼镜,仔细看放大镜下的那个脚踝处。大概三分钟,我终于发现了问题的所在:这个脚踝的连接处的那块本应该光滑的骨头,有类似切割的痕迹,但是痕迹很旧,绝对不是工作人员的失误造成的。我没说话,表情凝重,把放大镜交给了馆长。馆长也蹲下去看,而此时何老师下了命令:“所有清理人员,按照这些化石已有的编号开始逐个检查,看看其他化石的脚踝处是不是也有异样。”
我明白何老师的意思,他在排除巧合的可能性。也许是由于特殊原因,这只恐龙的化石在脚踝处出现了类似切割的痕迹。然而半个小时后的汇报结果却让何老师彻底皱起了眉,也让我陷入沉思。
所有的化石的脚踝处都有大小近似的类似切割的痕迹。这不科学,因为恐龙都是死后才会形成化石,要想出现这种情况,除非他们在死后有人在他们脚踝的地方用一把大砍刀都砍上一刀。但是它们生活在白垩纪或者更早,所以这不科学。不过,这件事本身就不符合科学,从我看到那些资料开始,这儿发生的一切都太不可思议了。
何老师还是愁眉不展,现场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他,仿佛他会给我们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终于他开口了,但是确实下达的命令。
“连夜发掘,把所有化石内部的泥土镂空,用支架固定骨架,不可损坏,永愚你跟我过来,再带上一个放大镜。”
我们带来的考古小队和原有的考古人员一起开始了繁忙细致的考古工作,而我拿着两个高倍放大镜跟何老师去了这个化石圈的另一面,因为圈很大,所以这一面还没有工作人员过来。
“从趾骨开始往上检查,发现什么异样都记录下来,我总觉得这些化石没有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何老师说着趴了下来,“记得别毛手毛脚,这可是难得的标本,坏一个少一个。”
“知道了,放心吧,这种工作我还是很在行的。”我也趴了下来,一边拿出速写板,一边开始检查。这种工作倒是干得不少,就拿上次去四川考古来说,我一个人就清理了半壁崖墓,清出来的竹简和锦书一样没坏,可谓是给老何挣足了面子。考古清理工作都是一个宗旨,那就是小心小心再小心。
三个小时过去了,第一缕阳光已经从我的放大镜上反射到了我的眼睛里,速写板已经记录了十多页,只剩下最后的头部还没有检查,老何比我快,他已经开始分析了。终于我也检查完毕,但是我的脑子很乱,这个结果确实令人惊讶。我看了何老师的结果,和我一样。
整具化石,不止脚踝的地方有类似切割痕迹,腿骨连接处,翼骨连接处,尾椎,颈椎,肋骨,胸骨,颅骨,几乎所有的关节连接处都有这样的痕迹。那问题就严重了,要么这些化石都是被切割之后拼接的,要么它们死前都被肢解过。两人相对无言,大家都知道这已经颠覆了考古史上所有对于恐龙化石的认知,而且无法解释。
又过了五个小时,所有化石都清理出来了,在支架的作用下保持侧卧状,头部对着中间的黑色物体,像是侧卧状的朝拜。所有工作人员都疲惫不堪,何老师让他们原地休息,而我则继续和他去看完整的骨架,结果也是意料之中,所有化石都和我们检查的那两具化石一样,关节处都有类似切割的痕迹。何老师陷入沉思,而我的注意力却被中间的那个黑色的庞然大物吸引了,它在反光,反射阳光,我甚至能感觉到它反射的光线里有白垩纪的古老气息。
就在我对着它发呆的时候,何老师突然大吼:“所有人,马上撤离,马上撤离!”大家一脸不解,有的人甚至刚睡着就被叫醒了,但是也下意识地爬了上去,我也和何老师一起爬了上去。馆长正准备问为什么,何老师示意她安静,然后问大家:“有没有人感觉身体不适的,有没有人感觉皮肤有灼烧感的?”人群开始嘈杂了,不少人都回答确实皮肤有灼烧感。
“嗯,那就对了,我也感觉到了,那块黑色的东西,应该有放射性或者强辐射。大家先停止作业,我要向上面申请防护服,再进行进一步发掘,负责人员看看一看天气预报,注意防止雨水冲刷。”说完就示意馆长带大家离开,只留下几个人值守。我就说我能感觉难白垩纪的气息,原来是有辐射!
回到博物馆,何老师便起草申请书,请求配发防护服并将此项目列为国家保护项目,要求加派人手支援,现场情况比预料之中复杂。
我也疲倦了,带着何老师去了当地部门安排好的宾馆,倒床便睡,却怎么也睡不着,脑子里全是那片化石圈,想着想着我就又想到了那个恐龙灭绝的问题,说不定恐龙时代,真的没那么简单。
迷迷糊糊地醒过来,已经是第二天早上十点了,何老师靠在窗边沉思,看脸色大概一夜未睡。我上前安慰他:“您老也不用担心,凡事终会有个结果,或许这一次能创造历史也不一定,是吧?”一边说一边我点上了两支煊赫门,递给何老师一支。
“恐怕这一次,要颠覆历史了。”何老师眼神迷茫,烟雾拂过他的苍老的脸,不留痕迹。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