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皇帝们的奇葩事》免费试读_真空堂主

时间:2019-02-16 05:54:46   浏览:次   点击:次   作者:真空堂主   来源:qidian.com   立即下载

1 司马光和皇帝的小算盘

司马光,宋朝人士,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宰相,不过最后一朝,他就做了几个月。四朝老臣哎,历史上听到几朝几朝的,都会以看电线杆的目光瞻仰:哇靠,这老家伙好彪悍,霸着宰相位这么久,连皇帝都不如他。要不他就是个超人,他大概活了100岁了吧,打个折,少说也有个80吧。

不好意思,诸位,这位超人寿命只有68。这说明了什么?以前的皇帝都是终身制的,没有退休一说,偶尔有一两个退休的,比如乾隆他老人家,也是牢牢握住军权和党权,最多政权交了出去,但还是时不时不放心地要坐在那里,你坐在那里,是放手让人干的态度吗?哪个当家的喜欢后面一双眼睛盯着他?

不扯远了,话说回来,看来宋朝这些皇帝都是出来打酱油的,三个皇帝还拼不过一个司马光,但也有可能是这样,司马光当宰相的时候,仁宗已经差不多快挂了,加上英宗和神宗继承了他老爸和爷爷短寿的优良传统,因此才成就了司马光如此辉煌的成就。实际上严格地说,他只能算是两朝元老。

不过,司马光最让人愿意粉他的,还是他的一部大书。

司马光年轻的时候有个理想,他说,啊呀,看看以前的史书,什么《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字好多好多啊,我老司马看得都烦了,这些史家碎碎叨叨的,一般老百姓哪吃得消看啊!于是,这位老兄的一个理想,就是把这么多典籍理一理,按照时间顺序,把他依次写下来,成为一套缩减本。

这个主意一说,别人都说他是木鱼脑袋,没事找抽型的,你政事都忙不完,还揽这么一大堆文字工作,你脑子进水了是不?我们这个时代,又不像1000多年后有电脑,能ctrl+c、ctrl+v,你用毛笔写到猴年马月去?

司马光不以为忤,呵呵一笑,袖子一卷:反正我是缩写,很快,很快,就写100万字!

100万字是不多,跟红楼梦差不多,现在的网络小说动辄上百万。

司马光果然喜欢干简单的事,这一天,大领导仁宗请他去:光啊,听说你要缩编史书,深入联系群众,把艰涩的史料编程易懂的微博体,很好嘛,我很提倡,要不,你写好给我也看看?

靠,大领导发话了,这事搞大了。于是司马光把微博体改成了长篇小说,本来写几卷就可以了,他一口气写了294卷。

为啥呢?司马光主动在领导面前要表现表现?没这个必要吧。司马光何其聪明,自有自的主意,从小就能在0。1秒的瞬间想到把他家那口超级无敌至尊的限量版宝缸给砸了,老爸又是心痛又不能骂他,可见他心念之快,如闪电划空。当即他想好了,马上回答仁宗:领导啊,我是有这么个想法,明朝那些事儿你读过不?我想写个通俗的通史,上,领导可以阅读,下,百姓也可以无障碍阅读,多好啊。当然,科研经费自然是少不了的,补贴点家用,赚点外快,老婆才不会唠叨。当然最后一句话是不能说的。

不愧是百家讲坛的开山鼻祖啊。

仁宗点头:good、good。

可是——司马光的话来了——这工程浩大,非一人所能为之,领导你总得给些扶持政策,特事特办吧?

大领导觉得司马光的点子不错,说:我就算你的天使投资人了,你放手去干吧,我保证让你有章办事、有房办事、有人办事、有钱办事,只要你给我写出来就行,其他的不在话下,啊哈哈哈……

仁宗自有自己的小算盘:你写得再多,序总得我写吧?后人一看序,就看到我了,多好,多好。我花钱在别的地方,老百姓说不定要骂我,还留个骂名,编书总不会错吧,谁会出来反对,再说花的钱也不多。

太值了,实在太值了。

两个人都心满意足,仰天长啸,不忘击掌鼓励。

耶!

2 上梁不正下梁歪

上面是戏剧化的演义,不必当真。

从现在开始,一切都是真实的!灯光、摄像、音乐,开始!

话说周幽王、周厉王失德……这二位是谁?如果你连这二位都不知道,就真的二了,真不知道可以找万能的度娘,这里只忠实于原著,原著不解释,我也不解释。

这二位大领导怎么失德呢?那些个人私生活和处事的荒唐事情都不说了,最重要的是他们的行为,已经直接影响到了整个中原大地。

现在咱们学校升个旗,有个仪式,先列队,主持人介绍,然后送国旗,升旗,完毕,校长训话,下面默不作声。又比如开会,先全体起立,唱国歌,然后领导介绍,嘉宾介绍,颁个奖什么的,都有固定的章程,这在古时,就叫“礼”,并不仅仅局限于人跟人之间的礼仪,一切章程,都是礼。

比如夏商周打仗,两军分列两边,先要搞一套礼,喊个话,然后问:准备好了没?准备好了。那开打吧。

一切很光明正大,不偷鸡摸狗。

然后这两位大领导做的什么烽火戏诸侯啦、打牌出老千啦之类的事,都不按常规出牌,最大的危害是,让天下的礼,丧失了七八成。

升国旗时下面七嘴八舌聊《甄嬛传》,上面老师校长说笑话了;开会时没有前面的介绍了,直接就是发言,颁奖也没音乐了;

打仗时也不列阵了,双方一句话不说,闷头便打——谁蛮横,谁阴险,谁就能获胜。

光明正大,能当饭吃吗?

虽然仪式都废除了,诸侯也不把周天子放眼里了,本来要每年朝贡的,可能也缩水了,或者索性一个屁也没了,但大家还知道个名分。什么是名分,简单地说,就是一大家子,因为老头子做事阴险,经常糊弄子孙,为人不尊,还以强权压迫,下面的子孙啊、媳妇啊自然不服了,因此老头子的话也不听了,但走出去,那个名分还在,老头子还是老头子,不可能变成孙子。

仅存名分了,岂不很可怜?

幽王、厉王,这两位领导做出了太多惊世骇俗的事了,把本来善良的诸侯们当作猪狗,诸侯们当然不乐意了:他奶奶的,老子不发飙,当我是病猫?

于是,父不父,兄不兄,子不子,各干各的,关我毛事?

天下事这样,诸侯国内,也差不多是这样,原本朴素的风气变了,这股风气,一直要到孔子来整。

现在是公元前403年左右。

礼崩乐坏的时候,天下晋、楚、齐、秦较强,国土面积也大,晋国,位于中原心脏地区,左右逢源,最为强横。资治通鉴的故事,也是从晋国末说起。

上面说过,名分还在,如果孙子要做老子,其他的孙子会一起来讨伐的,因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征伐其他国家的理由:你藐视老头子了,我不该打你吗?人人都能喊打!

所以,晋国再强,晋侯还是不敢动周天子一根毫毛的,既然晋国不敢动,其他国自然也不敢动——反正周天子只是个摆设,管他做什么?

当时的周天子,看着子孙们打来打去,劝架也不行,所以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有点像英国****。

哎呀,天下那么乱,不是下面不好,是上面不好啊。司马光才写了个开头,就开始感慨,上梁不正下梁歪啊,最苦的,还是老百姓啊。

这话皇帝爱听!

收起

相关推荐

相关应用

平均评分 0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用户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