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琴师第一部》——九妙神君

时间:2019-02-21 20:40:29   浏览:次   点击:次   作者:九妙神君   来源:qidian.com   立即下载

第一章、春风又绿江南岸

曲唤之走后,我觉得要为自己人生做点打算,恰好俊秀县贴了一告示,告知江都城驻江统领,赵飞雁为他的独子赵钰招募一名入幕启蒙老师,写明要求品性端正,身家清白,至少要取得秀才以上功名。我本以为很轻松,谁知竟然因为报名人数过多,专门为诸人开设了一场考试。

而考场设在了江畔,江风徐徐,让人心境恬淡,确是好地方。

考毕,在江畔等待遴选召见的时间是无聊的,但我并没有等待太久。

“《风语江上赋》:“其夕阳似血,初晴,有飞蛾扑江畔抖擞,热爱晚宴之寥寥余风,横坐于楚河汉江,极目瞭望,初觉旷野博袤,气宇轩凌。”赵飞雁看至此处,觉文笔颇妙,其中又有“日照成霞晕紫烟南生,渺天地光宇于一色,蕴群苔如魄丰。“与江水有,“郎朗兮如浮浮沉沉苍岭,徐徐兮犹滚滚汤汤幽云。渤如银河,飚如快鸟。然近处绿株萋萋,宜景宜情,鹊音袅袅,沙鸥游翔,浑然玉缀,敛目安神,不教人神思漾往,宁静无妄,最是风光布景。”

这只是我面对江湖云光山色之时的随笔赞美之作,但赵飞雁读完之后即刻起身携子出迎我。

于是我变成了赵钰的第一个老师。

“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这句话的意思是但凡学有所成之人品性德行必定是光明远大的。“

“老师,我们学的这些有什么用呢?”赵钰提出第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质疑老师教的东西。。。

“书中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所谓修身治国,只有其身先正才能很好的发挥才能。”

”老师,我以为你会说为了考会试。”

“是吗?“

“是啊,我听过许多老师都这样说,只有高中,才能前途远大。“

“其实他们讲的也不无道理,要是能一朝金榜题名,不仅光耀门楣,也可以扬名天下。“我说。

“可是这些对我来说根本不重要,我爹乃是一等护国公,又驻守于我国最为紧要的江城,手中的兵权和朝中的威望都很高,我想我即使不读这些,下半生也可能活在别人没有的高度。”

我真不敢相信这是出自一个十多岁的孩子之口。

“那样岂非太没有意思了吗,人生不是应该精彩一点?”

”老师呢?“

”我?。。。“我快哭了,现在学生有多难教,问题又多。

今夜我终于有时间翻开《风之卷》。

“他第一个阵法叫”星魂阵法“,以天罡六十四星位排列方式以及组合研究所得,此阵法适当使用可增加人之抗性,韧性,灵敏。“这是什么意思?我正想翻阅忽然听到院内有打斗声,我打开窗户一眼望去,竟然是几个黑衣刺客在与赵飞雁交战,想来是赵飞雁是边城守将,被敌国的刺客暗杀。我虽然得到师父真传(其实只有一两成),但是很少练习,更没有实战对敌的经验,出去帮忙恐怕更添他的负担,只好在屋内观看。

但见那赵钰一等护国公之名绝非浪得,他虽以一敌众,却不落下风,他的站位极为讲究,他左手使刀,右手用拳,侧身于两边的荷花池前,这样他便避免了四面迎敌,两旁池中常有鱼儿被打落水下的人惊扰,但来人也非凡手,他们左右夹击之势已成,赵飞雁击退两人后又换势,刀架空中,忽转刀向,一把沉实练道的钢刀霍霍于空中,赫然是昔年铁血镖局的八阵刀法,只是铁血镖局铁中棠逝世后,无人继承这种刀法的威力,是以八阵刀成为了小众刀法,被编入当今天机营作基础刀法,而将八阵刀练到炉火纯青的水准的真心是要下一番功夫了,我心里不禁赞道。而他这一招过后又移到院中廊上,要知廊上狭窄,再多人也无技可施展,他竟然如此灵活地运用地势,不愧是当代武学大家。

而这时近卫军即将赶到,贼人显然将尽败势,小公子赵钰听到父亲打斗的呼喝声也随近卫军来到花园,其中一蒙面人灵机一动,随即抓住了赵钰。

黑衣人捉住赵钰大声道:赵飞雁,你立刻停手,否则我杀了你儿子。“横刀于脖上。

赵钰却不喊不叫,反而气定神闲,我暗忖:果然名师出高徒。

赵飞雁大笑道:哈哈哈,此乃谁家小子我竟不知,再说我怎肯为了一黄口孺子断送性命,让你有机可乘。

他似完全不在意。

“好,赵飞雁,我倒要看看你是否真是这样心硬。“蒙面人一边说着话,一边斜视着不动声色的赵飞雁。

“喝!”他大喝一声举起匕首似真要刺下赵钰的咽喉。赵飞雁依然纹丝不动。

我终于忍不住站出来,大喊一声:“住手。“众人皆望向我,我有些窘迫,我留意到赵飞雁眼神中流露的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我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徐徐道:“赵大人,此乃我姑母家一表弟,此次随我远行,请赵大人看在姑母至此一独子的份上,万望搭救。”

黑衣人见刚才那样千钧一发之际,赵飞雁也毫不动摇,此刻听我这样说,更是相信了此子非赵钰。(毕竟他也没见过)

“赵飞雁,你若能放我们走,我们就不杀此子。”

”哼,此乃关系军情,你们如果不说出主谋何人,来自哪里,恐怕休想离开!“

那首领眼珠一转,似乎在权衡些什么。他猛然推开赵钰,让众人不禁有些讶异。

随后他反手拿起匕首,似乎下定了必死的决心,“众兄弟,此次任务不能完成,有何颜面回去见我天镔国主。“说完他竟一刀封喉。

众人终于也都慷慨赴死,他们如此轻贱生命,让我震撼。

看着这些人一个个倒下,鲜血流淌的满地都是,那种独特的血腥味刺激着我的喉咙,让我开始觉得想吐,原来一个人看到一个自己同类被放血的感觉是这样的奇怪和难受。

我忍不住离开了现场。到了晚上,赵飞雁竟然约我一同用膳,他先为今日解围之事向我致谢,又说:“先生乃是书香门第出身,大概少见到这些血雨腥风的场面,其实这种事情在军中屡见不鲜。今日多亏先生能随机应变,今日在刺客尸体中寻到几枚北魏的金牌,而刺客声称是天镔派来,不知先生如何看解?”

“从表面上看,是北魏刺客,嫁祸于天镔。”我饮一口酒,继续说:“但是我依我对于北魏君上的了解,他是一位谨慎而稳重的君主,行刺之事已经属走险,又何况将疏忽到将令牌留在刺客身上。而天镔素来蛮横...与我边界也多有滋事。”

“先生怀疑是天镔?“赵飞雁道。

“不,天镔虽然犯我疆界之心也是众所周知,但是天镔野蛮而强横,很少以此等虚与委蛇的伎俩来与我国周旋,这也非他们之长。”我说。

“我见来者肤色洁白,恰似我游历蜀中时所见之人的肤色,蜀地乃属盆地,阳光直射甚少,因此西蜀一向肤色甚好。​而蜀中新任君主比夷在太子之时就有远图中原之心,他现在贵为君主,必定急不可耐制造战机出蜀南伐。”我一口气说完这么多,喝了很大一口酒。将军府中年年纳入的都是上好的高粱酒,醇香醉人,可惜高粱酒最好是能够烹煮饮用,光是那香气便已足以醉人了。

赵飞雁又道:“先生果然分析透彻。“他面有喜色​,仿似捡了宝一样,其实我只是常理推测,也不一定是这样呢。​

军中还缺谋士一职,我看先生就不要推辞了,也算是为国效力。​

我就是不想为国效力才来这教书的,最后还让我为国效力。​我欲哭无泪。​

但是一时间找不到好的借口推辞,​这个理由又太高尚,我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

“只是公子年纪尚小,平日虽然要练习武艺体魄,文略方面依然不能落下,在下只能以军事为副,以公子功课为主。”我早知赵飞雁是个极其重视下一代培养的人,故而言之。​

天镔人凶狠,南楚柔和,在军事上的实力一直不如天镔,天镔人一直愤愤不平,认为强者居之,南人只是生对的肥沃的土地,而他们对南方更是垂涎三尺。但是西北魏国早已立身咸阳多年,实力雄厚,若是以天镔对抗北魏,倒也不惧,北魏一向和睦,但是却与南楚成兄弟之邦。天镔知道北魏不过是一直狡猾的狼,只待一有机会他便会不余遗力的鲸吞天镔,而现如今他以四国大哥的身份自居,国力经济最为发达,所以自然稳若泰山。

但是天镔却不能忍受,他们虽也有农耕,但是再往北走,他们的国界却都是蛮荒未开发之地,牧牛放羊的草原倒是有些,但是想要在经济上有所提升,却是难如登天。

所以这些年他们不断的抢掠,而抢夺对象自然是比他们还弱的南楚,南楚一时间只能逆来顺受,天镔往往是抢完就走,很少逗留,南楚向北魏这个老大哥诉说自己的辛酸,北魏却总以调和为主。其实谁肯为了你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动用自己的国力呢?

这一天,天镔又来了,不同的是,他们这次抢掠的对象是富庶的镇江。早听说镇江的统领赵飞雁是天机营门派当年的首席弟子出身,但是个人武艺再强,南方崇文去武,都是些养尊处优的士兵,又又何用?

阿忽而赤接到最新的情报说镇江的统领赵飞雁中伏了,如今伤病不起。其实最初的版本是这个样子:赵飞雁以一敌众,杀退群刺客。后来是赵飞雁与众刺客火拼,最终打败刺客。再后来是赵飞雁杀退刺客,却也元气大伤。然后转到天镔时,估计也是这情报做的太不专业,竟变成了,赵飞雁身受重伤,卧病不起。

“管他娘的是死是活,他若没伤,老子再给他添几道疤。”阿忽而赤乃是天镔元旬的二子,元旬对自己儿子的评价是:可堪大用,心细大勇。

阿忽而赤并非一个没有实力的人,他是有这种冒险精神的,甚至是匪徒气质。

但是他还是做了周密的部署,从天镔至镇江,若水路一天,陆路三天。他们此去主要为抢夺金银,只带一千人即可。去时骑马,走时船行,将战马全部安置在回途的木兰马场。

在去之前,他做了调查,镇江最大的珠宝商,三个大钱庄和江南第一织锦庄,和最大的妓院,以及贡府。贡府在沿江带,乃是他国或邻省进贡物品存放地。

他也打听了赵飞雁这几日确实未曾出门。

让我们回到几天前,为什么赵飞雁没有出门,他找到了一位知心朋友,那就是我。

我本来在后院清茶,杨梅,摇椅看闲书《风之卷》。

赵飞雁居然直接就厚着脸皮说今天天气好,孩子也没课,跟我请教几招。

师傅教我的琴技我已经好些时日没有练习了,那能跟他切磋。

我们改为文斗。

赵飞雁问:“当今边陲之事,莫大于天镔屡犯我疆界的事情了。”

”我略有所闻,天镔犯疆,只因我国与他们相交太少,南人多读书,北人好武斗,若是我们能放下些文人的架子和他们沟通沟通,也许能好点。“我从人文的角度分析,十分的随意。

赵飞雁却不依不饶:“外交自然是一种手段,但是天镔持强,我们被犯之后若是一味的怀柔,恐怕外交中也只能处于不利地位,而且外交之事乃是长远之计。”

“但天镔犯我是近在眼前,先生可有良策?”

“额,”我沉吟思考了一会,“听人说天镔次次抢完就走,干净利索,但是每次抢完又来,我们派兵围剿又经常找不到他们。若是动用国力倾兵讨伐,那更是耗损国力。”

“先生说的极是。”他似乎要听良策了。

“其实我能想到的大概边陲各城也都有做,无非是加强对于进往人群的盘查和对边沿的哨兵。”

“开始时,天镔是抢完才暴露身份,那时他们夺城门而去,我们想再部署战力追击为时已晚。而后我们开始对过往商客各国流动人口盘查,他们干脆直接杀进城来,也是抢完就走,天镔好战,拦亦是伤亡。”

“可否在他们进城之后伏击?“

“城内狭窄,如何作战?”

“他们进城之时,时间太短,但是我们若要知道他们抢掠的地点,那便来得及设伏以及作战。至于作战之策。“

方才我在看《风之卷》时,里面讲道一名为三才无量阵,是一小型阵法,适用于狭窄区域。

“大人,若你是天镔匪人,明日来抢劫我城,你在哪个地方非抢不可?“

赵飞雁思量一会道:”非贡府不可,贡府乃是暂留于边陲的半行宫,也是专门安置进纳之物的地方,里面珍宝无数。“

“好,大人明日可有空,我们去贡府一游,最好大人明日可带些兵马,纯当是治安演习了。”

贡府处于镇江城西的一条花街之上,我很纳闷为什么王朝行宫要建在这个烟花之地,是哪个建筑师这么好创意。

设路障以后,我们开始设想若是敌军来袭,应该自城中心的东方而来,这条道路还算宽敞,大概是六驾之宽,但若是交战,恐闲不足。

“大人可有对敌良策?”有时候多个人想办法会更有收益,我故而问之。

“依我之见,可以弓手埋伏左右院内墙围,行阵排列,骑兵迎敌,枪手置后,盾牌兵看尾,斧兵再随后。”

“嗯,真乃是伏兵的基本阵型。但是此处多是民居,当天天镔来袭,我方民众必定也不少,弓箭无差别杀伤范围太广,实在不宜在城内。实用,大人若是以骑、枪、盾、斧排列恐怕也是难以发挥其用,不如,倘若此地用骑,同时可发挥战斗力的骑兵不过五六人,而后人更是无战力可发挥。大人不妨此次放弃骑兵,以步兵为主,而排列也大可以五六人为一队,盾兵在前、夹杂三位枪兵再以两位斧兵再两侧,如此作战既可以发挥各个兵种的优势,也比行阵更加灵活。“

随后三天,我们尽在贡府附近演习排列。五六人兵种为单位单独作战。

第四日清晨,赵飞雁接到前锋营回报,有大批人马正杀进城来,那时我还未起床,赵飞雁收到消息立刻前往兵营,并嘱咐下人叫醒了我。

虽说我那阵法有迹可寻,也是依据地理位置而设,但实战往往和理论差异很大,我不禁有些局促,并安慰自己,即使阵法失效,也是场小战役,应该伤亡不大。但是又想到赵飞雁这几日的演兵,还有赵飞雁的统帅以及武功,应该也可以随机应变。

我一面想着,一面来到花街附近,为了避免伤亡,我被侍卫带到了附近的高楼上,可尽观战局。

果然天镔虽然勇猛,但是一如巷中如碰倒刺,他们人仰马翻,因为他们出来抢劫,并无重型盔甲和兵器在身,这便吃了盾兵狼牙棒和枪兵长枪的亏。一向长驱直入的天镔骑军犹如鲠骨在喉,既不能攻,也不能守,反而步兵占尽优势,他们下砍马腿,上刺敌军。我本以为现场会和三国演义等小说中相差无几,但是当我真正远观到马腿分离,人行被刺穿时,还是没能看下去,有些人甚至连肠子和五脏都流了出来,我当时开始呕吐,真正的呕吐。一旁侍卫过来问我有没有事,我瘫坐在椅子上,说道:“不用管我,你听我说,天镔军恐怕此仗必败,你叫赵大人变换阵型斧兵冲前,盾兵和长枪手护翼,弓箭手到城外埋伏。”侍卫看着我一边呕吐一边说着军机,也不敢延误怠慢,立刻飞身前往阵地。所谓三才无量,实乃三种不同阵型的变换,书中虽然未曾言明兵种,但是却道出理论,后以追击冲锋变化。最终,阿忽而赤还是逃走了,但是这次他留下了数百条性命。

此役之后,赵飞雁便前往边沿其他城市教习阵法和应对之策,这种小型作战的方略暂解了南楚边陲之危,而我却卧病在床修养了足足半个月,那时我一闭上眼就看到许多鲜血,士兵被刺穿眼球和失去的胳膊乱飞,飞到我面前掐住我的脖子。从那一刻起,我便知道边陲非我久待之地,这些人虽不是我所杀,却也有我参与,我又怎么能无动于衷。

第二章、兴兵伐楚未能果

在我卧病在床的日子里,赵飞雁倒是不时来看我,对我也各种赏赐,并正式纳我为入帐谋士。我本想早日离开,现在却有些矛盾。

而阿忽而赤回国之后将此次败仗归结于南楚人卑鄙阴险,这元珣了解此细节后,不动声色。致北魏书函一封。

后得回复后,举国之力伐楚,他找来三百个楚国的商人,干掉299个,然后留了下一个割掉耳朵回国带信,称:吾与汝互为邻国,本不犯疆界。(这也叫不犯疆界,的确,你们每次只抢东西。)然汝军侵吾国人,杀吾属兵,实不可饶,现有两折,一、汝年奉女奴500,金帛三千两,牛马一千,瓷器丝绸500人份,教书先生10名,以作赔偿。二、伐汝。

此言赫赫有威,目中无人,果视南楚为无物,原来元珣早知楚中无善战将领,士兵更是懒于战事,他们临近蜀国,早将此作为经济发展的腹部。就像孩子没了零花钱随时找母亲要。而这次元珣发现楚中有能战之人,而且排兵布阵竟然如此神妙,他知道长此以往自己再无法从楚中得到半点好处,不等他作大,定要先下手为强。

那时有一专门刊登国与国之间的告示信息讨论的地方名为《虚言》,南楚闻言之后,许多国人愤慨不已,纷纷写书斥责这种无理而且蛮横的行为,但是天镔元珣根本不管这一套。

而北魏那边,也一直以国君病重无法顾忌他国事宜而称。

这一天赵飞雁神色慌张的来见我,他未曾想过此一战会引起如此轩然大波。

“以往有北魏牵制,我国示弱,天镔才甘于囿于蛮荒北地。如今北魏那边必定得了天镔不可多得的好处,才会允许他攻打我国。须知道这是什么好处,我国才能与北魏讨价还价。“

“先生未曾想过以我国独立抵抗外族?”

“唉,早年朱兴舆大兴农战之策,倡导我国士兵有战时作战,无战时变农耕作增加收入,这本是利国增益之时,但是这也使得我国士兵除边塞军外,几乎没有能拿得出手的,泱泱天镔五十万军,他们昔日本就好战,这两年无论对于我国,还是对于最北边萨哈洛族的剿靖都可谓战伐不断。我国实难抵挡。”

“先生可有良策。“

“在未了解敌军筹码是何之前,任何良策都是纸上泛谈。”我延延道。

”这。。。“

“大人,惟今破解之法虽无,但是有两样做法,第一是上请吾王,统领乃是王之同门,或许更容易说话,先问清朝中有何应对之策,若是没有,可暂缓回复天镔,而另一方面派出使臣往北魏,当然是旁敲侧击出天镔的筹码,再随机应变。”

这时我忽然想到我几年前参加科举时结交的一位朋友,名为庞舍,这乃是他的化名,他为北魏定难王之子,每年科考秋闱便入楚考试,据说是喜欢楚国文化和歌女。后来我们结为知交,我还曾赴北魏游玩看望过他一次。

第一是牵扯两朝国事,我不知他是否肯与我道出此事,第二是君子相交,贵在无利。我也实在不想失去一个好朋友。

“只有先照先生之言了。”

“另外有一事,若是天镔攻吾国,大人乃是江前第一道防线,若是败北,大人可会退回?“

“这是什么话,吾皇既命我驻于此城,若无皇命,自当是城在人在。“

我心里不禁对赵飞雁起了担心,以他的不知回旋的性格,恐怕将来一旦战事,他会身先士卒。

“也罢,大人这几日可正常操练兵马,但是切记不可过分操练。”我是担心再引起天镔忌惮会加速攻国。

在南境,西南巴蜀中,天机阁内,却也产生了一次对话,与其说是对话,不如说是誓师大会。

而其目的,当然是他们最近的南楚,比夷在太子时,他父亲常嘱咐他凡事三思而行,而他父亲比伯更是个固守自封的老骨头,这也使得蜀国这些年虽然安稳,但是经济和军事上的发展一直处于几国中最少最弱的,要知道一个国家若不肯纳新人才和开放通流,到头来难免发展迟缓。这就像一个人若是少与他人交流,反应和应对语言能力会下降一样。

比夷先前就厌恶父亲这种腐古的思想和他的叮嘱,在他上位以后,先是收编了许多的武林人士,而最出名的便是蜀中阁道的魍魉门,他们精于行刺,影遁,暗器,和毒术。虽说如此,但是魍魉门的首任宗主却是个正派的人,本来这些都是他的兴趣,在百年前为避免一场灾难而创立魍魉门,时过境迁后魍魉很少再招纳弟子,于是魍魉弟子大多是有操守和道义的江湖人,魍魉现任掌门荆名也不例外,但他唯一想要做的是复兴光大魍魉门。

在荆名少不更事时,他便在魍魉,在他听说了魍魉祖师的创立以及对抗外敌的侵略往事时,对自己的门派以及先辈都抱着崇敬,他也是魍魉中学的最快,最聪慧的一个,所以他年纪轻轻就执掌了魍魉。他当然希望有一天魍魉在他的手中得以成长,壮大,恢复当年的荣耀,这并不过分,而且合情合理,任何人也指责不得他,所以魍魉都以荆名马首是瞻。

而也因此,他被纳入到比夷的直辖队伍中,除了王的手谕,魍魉不听配任何调遣和活动,这是比夷给出的承诺。

话说回来,比夷早已等待战机多时,如今听闻天镔伐楚,自然要去分一杯羹。而天镔迟迟未动,内阁有人建议,不如等天镔先动,而后我军再动,这也算是稳重成熟。

而当夜,比夷却召集了亲信和魍魉。在天机阁誓师。

南楚南方边陲有一个小城镇叫作垂合,这个镇不要紧,里面的驻军也不厉害,但是这个镇里有一个山,叫作天虞山,山上有一个堂叫冰心堂,却是十分响当当的。这座堂里,最让人惊叹的是美女之多,而比之更甚的是这些女人个个都武艺了得。擅以银针为暗器,折扇为武器。而令她们的武艺侧目的是她们的医术,有一个夸张的说法是只要你还有一口气在,去了冰心堂就能复活还魂。

南楚谁没想到巴蜀先夜袭了南楚垂合,比夷太多于心急,但他有自己的想法,他位于楚国尾,而天镔位于楚国北头,他若是先发起进攻,必能为天镔造势。

可是比夷进攻了两天,天镔却迟迟未动,元珣非似比夷这年轻人这样沉不住气,他虽然与北魏有约在先,以此威慑南楚,但是其目的其实是要南楚向他进贡赔偿,他与北魏的约定中将最大的利益让给了北魏,他需要带兄弟们浴血奋战,而北魏只负责按兵不动,实际上元珣并不傻,更没有无私的精神,这种为他人做嫁衣的事情他是万万做不得的。

边关告急,而能征善战的将领一直很少,在楚王在太子之时,或初任王位时,他也算得上励精图治,但是国家安定了两年,他却变得懒惰起来,耽于国事,使得许多猛将见国家太平,王又无图兴之志而解甲归田矣。

王朝因边关之急又恐北方天镔来袭,赶紧派使节与天镔商谈议和,其实有时候若是太沉得住气也未必是好事情,在那时若是天镔真是要一鼓作气一心端掉楚国,以当时之势,恐怕是楚国必成累卵。

但是正是元珣这种不愿让他人占一点便宜的脾性给了南楚一丝喘息的机会。

在天镔要攻楚时,北魏大王生病了,在巴蜀要攻楚时,北魏大王身体又抱恙了。总之出兵帮你是不可能的。

正南垂被侵时,赵大人接到密令,这天我正教赵钰读书,却被侍卫传唤,赵飞雁道:“先生,若非事情紧急,断不会打扰先生上课。”

”前日王朝密令,传我即日回金淮叙职。我回函表示边关势危,断不能离开。也试信的真假。王朝第二日又来金令召我回朝,信中却不肯说是何事。”

“如今南垂告急,恐怕正是此事。”

“蜀乃是西境小国,出蜀攻我国已经是以劳待逸,而北方势凶,我又怎能离开呢?“

“这个我也猜不透朝中的想法,大人不能离开镇江,但是却不得不离开,如今皇令已经二传,若是再不回去,恐怕于将军不利。”

”也罢,但我有个请求,希望先生与我同回。“

”这...”

金淮本是我不愿去的地方,但是我隐约感到此次赵飞雁会有不测。

“好,我答应你。但是我也有件事要和赵将军言明,此次之后,我便不能再待在镇江,在下的师父年高,希望可以回乡照顾师父天年。“我心知,只要在镇江一天便会忍不住参与战事和做一些我不愿做的事情,故而下此狠心。

金淮。

官柳动春条,金淮生暮潮。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

“什么,举国之力伐蜀?我国与蜀素无仇怨,况且天镔虎视眈眈,若是倾国力伐蜀,若是天镔入侵,如何是好?“赵飞雁道。

“什么叫素无恩怨,以前伐蜀也许师出无名,但是如今西蜀先侵我国,天下皆知。我国将兵对此十分愤怒,有此良机若不加以利用,岂不是白白浪费。至于天镔那边嘛,大人就不必担心了,天镔之危已解?”朱兴舆道。

“难道大王答应了天镔所提进贡之求?“赵飞雁说。

王启光说:”不错,是朕亲肯,但这乃是权宜之计,若是可以稳住天镔,这次攻打巴蜀,可无后顾之忧。而攻下巴蜀之后,我国疆土大增,将士也可以得以磨砺,到时候国力足可以与北魏,天镔成鼎立之势。“

赵飞雁心里十分难过,天镔此次言行本就是欺压侮辱之为,众国皆知,多少忠义之士直斥其不是,我国居然甘受侮辱。但是启光既是他君主,又是他的师弟,他只能支持他。

“只是此番伐蜀并非易事,若是其中有变化或僵持不下,我国又要年年向天镔进奉....”

他话没说完,朱兴舆已打断他:“所以此次召将军回来啊。将军勇武,战略过人,若是要选一人担当伐蜀大业,除将军外还有谁有此能呢?“

朱兴舆这顶帽子戴下来正是让赵飞雁哑巴吃黄莲,要知道战场之事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而要是一日攻不下蜀国,他便是使国家陷于困难的罪人。但是他见启光难得雄心再起,也略有欣慰。

“师兄,当日我们同门时,你一直对我照顾有加,到后来我得以继承王位,也是你辅助有功,难道此次师兄你不肯再帮我吗?“

一句“师兄”瞬间软化了赵飞雁的心,他已经有四、五年的时间没有听见启光再这样叫他。自从启光登上王位后,他们似乎疏远了许多。

“臣..”赵飞雁匍匐在地,“臣受皇恩,必当倾尽全力讨伐侵我疆界之敌,一年内必破蜀中!”

“好,好,赵将军真是忠义之士,有此军令状,大王也可以放心了。”朱兴舆道,他三言两语,将赵飞雁的承诺变成了军令状,性质大改。

金淮赵将军府。

“什么,皇上要伐蜀。”我早知此次回来绝不是抵御外敌那么简单,谁知启光竟然有如此野心。

“将军答应了?”

“圣上开金口,如何能不答应。”赵飞雁回答。

“将军可有立下军令状?“我问。

”有,时限一年。“

要知道,比夷并非庸碌之辈,再加上蜀川道路难行,易守难攻,这也是他安居多年的原因之一。

“先生?”

我正在思绪之中,赵飞雁叫醒了我。“先生上次已经言明不再帮助本将,此次蜀中之行,先生大可不去。“蜀中多瘴气,而且长途跋涉,赵飞雁上次在我生病之后就知道我身体羸弱,故而如是说。

他这样说我又怎能不知,他如果对我再三请求,我可能会拒绝他,如今我正是难以抉择。

是夜,我愁眉不展,金淮街上正是那金吾不禁的上元夜,潺潺的洛水河流经金淮的双桥,官柳依依将半空的新月轻轻浮动,暮色中已于了潮气,我买下一提灯火,走上眼界更加阔野的楼台,悠悠叹道:楚南予啊楚南予,你何故使自己陷于这进退维谷的境地,临风不止,心旆遥遥。“叶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韵味将落,忽有箫声响起,箫声起式清脆稳却,而中音悠扬悦耳,惟到下阙之时,略变幽怨,如泣如诉,颇有怀才不遇的寂寥之感,仿佛正是在回应我方才所念之诗句。而尾声又转清远飞鸟狂兽,流瀑清泉,到羽音时落的端是铿锵有力。

我寻箫声而去,下楼台,寻舟只,夜行金淮河,到对岸,未及上台阶,遥望台上帘内,隐约有三人影,其余两位为女子身影,而中间是个长衣的男人。

“好一把箫声。“我不禁对着台上帘中赞道。

“哈哈哈。足下诗意高深,却满是落寞与失意。岂非怀才不遇。“说话之人是一年轻男子。语言果断,音色清晰。

”阁下误会了,这乃是在下五年之前所作。方才随意念起。“

“原来是这样。我以为,阁下如果不能尽所学。可来我西蜀取一番功名。”男人说。

“你是蜀中人。”

“不错,特来此间游历,适逢君。“

“我劝公子还是早些回国的好,眼下蜀楚关系不如往日了。公子若是王臣贵族,恐怕受到牵连。“

“噢,冒昧问一句,倘若蜀楚一旦开战。阁下以为战果如何。”

“这是何意?我楚乃是自卫守城义战,自然全胜。“

“哈哈哈,阁下聪明人,又何必装糊涂,你知道我说的是全面开战。:

我倒吸一口冷气,“这....”

“我以为,蜀目前虽然弱于楚国,但赢面却更大。”

他继续说,”且不论两方经济地理等优势,但说人才纳入与流失之比。南楚日下可战、可用之才文臣武将寥寥可数,如赵飞雁,不过从军三年,论治军尚可,缺乏实战经验。楚之大学士,屈深泉,当时四国皆知的治国之士,《虚言》曾说若是此人经营楚,不出十年,楚大有越魏镔之可能,却因功高遭楚先王嫉妒,最后是自尽还是他杀都未可知。

我再举几人,武将,弓常忠,秦苛,郑飞大将军,文臣如国士荀谋,沈鹤,郭文沾,阁老夏简韵,对了,还有一人名曰:楚南予!“

他先前几人莫不是名动一时的栋梁之士,后竟念及我名,我说:“这楚南予又如何境遇?”

“此乃我个人之见,此人涉国事不多,似乎也是佳(假)兴为之,不过前几年偶在《虚言》上看到他一篇《靖国二十四策》,恕我直言乃是惊世之作,其中提到的治国选拔人才奖领一策,不应论族别出生地位之别,使我国至今受益。”

我想起当年意气风发写完自以为得意的兵策,即使父亲也说:”龙生龙,凤生凤,那些低贱的人怎么有资格成为国事之选呢。“

此时,我对这男子颇有好感。

“听足下评足时事如数家珍,莫不是蜀中内阁(朝廷)之士?”

“哼,阁下无须旁敲侧击,我既与你相交,又邀你入蜀,自然会坦诚相待,在下银月!“

他自帘边走出,着一身银装,年轻貌美,一举一动,举手投足皆散发着个人品格与修养,他居高临下,让人觉得这等人似乎应被仰望,他真如银色的月华般施施然出现在我的眼前,而两旁美艳绝伦的婢女却显得暗淡失色。

银月,有些人以名盛而出名,而有些人,则以神秘而出名,银月早被人传得神乎其神,有人说他是老蜀主的私生子,在蜀主去留之际归来而蜀中早封他为内相,一旦有难以解决的难题,均是找他帮忙,也有人说他是翠微仙山修为最深的弟子,他的武艺已经到了以心化剑的地步。

我摒弃了所有传说,因为这个人就这样实实在在地出现在我眼前,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感觉到压力,”我叫楚南予。“我只说了一句话。

竹,寂寥无声,夜中寒蝉也不敢再鸣,半空中大面积的冷空气抖动地升华着,我觉得有些冷了。

次日,禀赵将军,欲随军,赵将军大喜。

论及昨夜之事,“银月,此人我素有耳闻,听说在他幼时,母亲不忠,他九岁弑母,此人之毒狠心机,恐怕上次的连环计也是出自他之手,先生真不应该透露自己实名,这太危险。”

我摸了摸鼻子,笑了笑:“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收起

相关推荐

相关应用

平均评分 0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用户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