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杰1:云州苍狼》:序

时间:2019-02-24 13:09:02   浏览:次   点击:次   作者:东方雏   来源:qidian.com   立即下载

永禄六年,出云大原郡佐山新城。

柔和的月光浸透了天间雾霭,洒在寂静的山林中。清澈的河川披上月光,波光粼粼得像是缀上了一颗颗宝石似的。

山峦逶迤,一望无际的树林覆盖在其上,禽鸟“叽叽喳喳”好似是在安抚自己的孩子安心睡觉。

“咚。”石子落入河水的声音清脆响亮,波纹向四周泛起。一位中年男子的倒影在水中荡漾起来。男子面容庄重,脸上的沟壑显得其有些苍老,衣着小袖,“菊水”的图案印在上面,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十分闪亮。

“小狐,你在这里啊。”一位老者拄着拐杖,徐徐走来,他的鬓发斑白,年已古稀,体格瘦小却精神有佳,慈祥的面孔不时还笑出声来。

“小狐何必忧叹成这样呢?小孩调皮总归会有点挫伤的。”

“我不是因为这个。”中年男子叹道,“晴千代晕倒在荒山里,此地迷雾冥冥,野兽时常出没,我不知道为什么晴千代会去哪……还有爹,我跟你说了别再叫我小狐了,我都多大人了!”

老者干笑了一声,没有回答他的问题,“晴千代生性活泼开朗,顽皮好动,耍耍佣人跑去荒野不足为怪。不过也蛮巧的,你年轻时气盛好斗,喜好打猎,也是进那山后,你失踪了好几日。你们父子俩也真是亲得很呢。”

中年男子听罢身子微颤,嘴巴抿紧,拳头紧握。“我知道你不愿告诉我那几日到底发生了什么?不过这些已经是过去了,两个孙子都已成家,尼子大人对他们也是照料有佳。你也是尼子重臣了,令村家在你的带领也是出人头地,我的晚年生活也过得蛮滋润的。”老人慢慢地坐在一旁的石头上,捡起一块小石子向河里丢去。虽然老了,石子丢的倒蛮远的,一个清脆的响声由远处传来。

“应狐,我这具身体已经坚持不住了,我要去见祖先们了。你哥哥身体欠佳,应清还小,你要好好照顾。应良、应明,都是我令村氏的杰出俊才,只要他们好好活着,足矣。”老者望着轮廓分明的月亮,眼神渐渐明亮起来。

中年男子低着头,好似一个做错事而后悔的孩子,不敢直视自己的父亲。这个整天傻笑、说傻话的父亲,此时变得庄严、令人钦佩。回想起以前自己常常呵斥父亲,心里不由而然地生出愧疚之情。

两人望着夜空,沉默了一会儿,“儿子,你那个小箱子有没有带在身边?”老者突然问道,“把我的模样印在上面吧,如果你想念我的话——当然,要是你不想念我,我在下面咒死你。”

中年男子愣了一下,慢慢地从衣袖中拿出一样东西。这是一个长方形物体,背面是鲜艳的红色,正面黑色且光滑,一看便是主人非常珍爱它,并常常擦拭。月光照耀下,其背面的图案格外显眼——一个啃了一口的苹果。

老者将自己的衣服摆摆正,端正地坐在石头上,面露微笑。

“一、二、三……”

“咔嚓!”

一位端详的老者此刻印在这“箱子”上面。

“我令村应一此生没有什么愿望,只要我的子子孙孙们平安无事,好好活着,足矣。”

“箱子”的一面,是一位慈祥的父亲、爷爷。“箱子”的另一面,是一位儿子、父亲,泪流满面,浸湿脸颊。

“唔……”一声狼叫打破了黑夜的寂静,伴随着它叫的,还有一只小狼。

第一章 令村氏

“爹,前面就是佐山新城了。”

“佐山新城宏伟高大,气势非凡,比邻群山,背临河川,应狐殿筑城能力果然名不虚传啊!”

佐山新城,位居出云国大原郡,令村氏居城。令村应狐便是大原郡郡守,掌握大原郡南部的军事政治经济(北部实际上是由三刀屋、三泽等国人众自行管理)。

原令村氏居城为佐山城,是以原出云国人樱井家居城阿用磨石城为基石而建的。樱井家在尼子经久时期就因谋反罪而被屠杀,阿用磨石城便成了一片废墟。令村应狐上任时看中了这片旧址,便通过当时家主尼子晴久(尼子经久的儿子)的同意,重修阿用磨石城,并在其基础上增加,重命名为佐山城。

后来为了便于管理那些北大原的国人众,令村应狐便选取北大原的揖斐伊川旁的一块广阔平地作为地基建造佐山新城。今日的佐山新城商易繁盛,人流密集,僧人商人往来不绝,南蛮传教士也有往来进出的,超过了三刀屋、三泽等国人居城,被称为“云州第二城”(不过这样也会招来主君及其余大国人的忌惮)。

令村氏本是出云一微不足道的国人众,领地五十石(对于一个国人众少得可怜),家族且靡下之人也不过十来多个,在国人当中十分受排挤歧视。

令村氏祖先为南北朝的和田正武,其兄长为和田贤秀——楠木正成的亲族。正武效忠于楠木正成、正行、正仪三代,毕生都与足利氏作抗争,正仪投降后依旧抗争,后来战败,便带着活着的六人一路跑到出云国,被一村子人收留,后来几个村子知道了和田正武的存在,出于对楠木正成与和田贤秀的崇拜,几家村子便组成联盟,推举和田正武为盟主,发誓愿助正武复兴和田、楠木、复兴天皇政权。和田正武便鼓励村民开垦荒地,命令村民以木抢木盾为武器并严格训练,故得姓“令村”,并拜收留自己的村长为义父,随其通字“应”,名为令村应武,盟主之位必由应武之嫡流担任。

但传到第五六代时,因继承人纠纷而发生内乱,家道没落,盟主又荒淫无道,联盟渐渐解体,村民也各自奔走东西,最后只留下十来多个,当初的誓言,如同一张被风吹走的白纸,沉浸在了历史长河中。

天文二十年,令村家主为令村应一。令村应一之下有两个儿子——令村应狐和令村应井,应井为长应狐为次,两人本是尼子靡下两个足轻队长,后因应井患疾,家中收入微薄,年轻的令村应狐便担起弱小的令村氏的重任。他花去家中微薄之财,勤读书、学剑术,借而精读兵书武韬,并时常随技师来到尼子家臣府中表演舞剑,希望借此得到这些家臣赏识。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尼子家臣立原久纲注意到了心怀鸿鹄之志的令村应狐,将其收入麾下,随己作战。在后来的国人平叛中表现出色,渐渐崭露头角。后来他更是在忍原之战击退毛利军首席大将吉川元春,名气显扬。

立原久纲将令村应狐推荐给尼子晴久,尼子晴久在之前就对这位自称“和田”后人的应狐饶有兴趣,后来更是为其击退吉川元春而感到大喜,便将其列为直系家臣,封其为石见安浓郡郡守。

1556年秋日,令村石一出生。同年,令村应明被送往月山富田城作人质。

1558年,令村应狐担任伯耆守镇守伯耆,令村应良担任石见安浓郡郡守。同年,令村应明被许送回应狐身边。在此后的备前播磨攻略中,都出现了令村父子三人的影子。

1559年,令村应狐与立原久纲做主,将立原家女儿嫁与令村应良作正室。同年,令村应狐调任出云国大原郡郡守,佐山城开工,年末竣工。

1560年初,佐山新城开工。同年,尼子晴久病情加重,托孤家老立原久纲、宇山久兼、佐世清宗、龟井秀纲、重臣令村应狐。次年一月,尼子晴久去世。其子尼子义久继位。

由于尼子晴久过逝,令村应狐暂停了佐山新城的工程。1561年末才开始继续做工。同年,令村应明随同尼子义久、山中幸盛攻略山名氏的伯耆尾高城,又在之后攻陷山名氏在伯耆的其他支城,立下战功,被派往镇守东伯耆。在期间与伯耆有力国人小鸭氏家主女儿联姻。

1562年,毛利军东进石见,第一次石见征讨开始。

令村应狐在得知毛利出军第一时间就率领麾下2000足轻快速行军石见,途中使人前往月山富田城汇报。

令村军花了一天半的惊人时间到达石见山吹城。山吹城是石见一座十分重要的主城,负责掌管石见银山地区,得此处即得银山!这便是毛利军此次行动的主要目标。

令村应狐到达山吹城的第一动作,便是控制住山吹城主本城常光及其麾下士卒。本城常光乃尼子军里一位猛将,尝与令村应狐在忍原共同败退吉川元春,在石见国也是一位极其有威望的将领。

“若此人倒戈,石见银山危也!”令村应狐于是先斩后奏,冒着一定风险拿出自己之前伪造的军令:由于特殊情况,山吹城军暂由令村近江守(令村应狐)统领。

由于令村应狐的突然到来,已经使本城常光等人措手不及,现在又来了军令,这使得他们动摇起来。另外,令村应狐命己军在城郭外摆出整齐庄严的阵型,以威慑本城常光,逼其交出兵权。

本城常光心里十分慌张,即使想反都没得法了,只得应允。

不久,从月山富田城来的尼子使者也快马加鞭地到了,使者为家老宇山久兼。这下本城常光就深信不疑了,保证坚决服从宇山殿和近江守的命令,全力反抗毛利。

由于之前毛利与九州的大友为夺取博多港而互相开战,两方不分胜负,一次大友军反击失败了,给了毛利军良好的进击机会,毛利元就甚至把二子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派往九州。因此前来征讨石见的,为毛利重臣国司元相和儿玉就忠。

因为毛利与大友的激烈作战,国司、儿玉两人只带了三千人准备打闪击战。

毛利军的第一目标为石见国国人出羽家,毛利军飞快地冲击至出羽城下,出羽家措手不及,直接投降。

国司元相为此很高兴,便留下300人在出羽城,剩余军队直接冲向石见银山。

出羽身为带路党,使毛利军行军方便了不少。来到石见银山地区时,他们快速占据几个小寨。

一路行来十分顺利,本城常光也在这时派出使者说自己愿献出山吹城,并率军协助大人等攻下银山。

因为先前对本城常光等人做过工作,所以国司元相没有多想便与本城军合流。

但国司元相没有想到,本城常光等人早已被令村应狐控制住,欲迎敌入瓮。因此,“本城军”突然“倒戈”,攻击毛利军。毛利军见刚刚倒戈于自己的本城军又“倒戈”了,开始慌张起来。毛利军往后退时又有埋伏的尼子军伏击,士气大落,军队受到重创。幸亏国司元相和儿玉就忠冒死突击,才率领残兵退去。

与此同时,令村应狐命石见国人佐波氏进攻出羽,听闻前线毛利的失败以及尼子军的全线反击,也倒戈尼子,回击毛利军。

毛利军艰难地逃离了东石见,退往西石见的吉见家那去了。第一次石见征讨尼子方大获全胜,中国地区历史从此改写。

毛利元就听闻石见征讨失败了,大失所望,于是与尼子签订停战协议,专心攻打大友。

后来由于大友的咄咄反击,毛利元就便与大友停战,撕毁与尼子之间的协议,着手攻打石见银山。

自1565年起,石见国中所发生的战役连续不断,直到1569年毛利也未能占领石见银山。

常年的作战,大量损耗了毛利军的军费、粮食,百姓国人怨声不断,毛利军只得撤退。石见国终于平静了下来。

但两方都知道,这种平静,只是一场雷阵雨中短暂的停息,安宁之后,会是更大的狂风暴雨。

“应狐殿夙夜担心毛利军的重返,便三番屡次地提醒石见的应良殿和伯耆的应明殿要小心戒备,以免重蹈备后和伯耆那样子的覆辙。”

原来1565年,伯耆亲毛利国人南条、山田、行松等组成“伯耆还乡团”,借助毛利的力量不知用了什么手段,三人等竟回到伯耆,号召伯耆旧部发动叛乱,奇袭令村应明所在的羽衣石城,尼子军大受重创,令村应明险些战死,其部下平木左兵卫便与令村应明交换铠甲,带着二十人往反方向走,为令村应明的撤退争取了时间,最后英勇就义。

与此同时,西伯耆也同样受到重创,北伯耆全部沦陷,被称为“北国崩”。

1567年,毛利军攻打尼子在北备后剩余的领土,镇守在这里的是北备后国人多贺山内氏。因为前线告急,尼子义久便派令村应狐的3000人作支援。

但当令村应狐到达多贺山内所在的蔀山城时,多贺山内却突然倒戈,埋伏于周围的毛利军也随之而来,十面夹击令村。尼子军战死者不计其数,甚有敌者冲至令村应狐面前不过五步之遥,多亏其小姓览久胜郎以及几个旗本的保护下,率领残军艰难地冲出敌围。

在中途,多贺山内氏麾下的五百石国人浦口家投靠令村,其家主率妻子手下所有人跟随令村应狐一同逃跑。因为浦口家的领地正好位于备后与出云的门户当中,所以尼子军很快就返回出云国了,但尼子在备后国的领地全部沦陷,士卒也损失了近2000人,这对于当时逐渐兴盛的令村氏以及恢复起来的尼子家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因为令村应狐是在蔀山城中受到袭击,故将此役称为“蔀山崩”。

“北国崩”和“蔀山崩”是令村氏征战四方以来前所未有的败仗,尼子义久为此严惩令村二人:令村应狐所属的南大原郡削减五千石,现有一万石,并罚其50个金小判(用金子做的小圆饼,一个大约等于一贯,具体情况看其纯度);撤去令村应明对伯耆日野众的管理,削减其三万石的领土,现有两万石。

“吉田叔、丰雄,长久不见,还记得我吗?”

“哈哈!三公子几年未见,又是威风了不少!”

一位少年从木屋里出来,身着一套小铠甲,鳞甲在光照下金光粼粼,头顶着弯月兜,年轻俊俏的脸显得十分明目。

收起

相关推荐

相关应用

平均评分 0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用户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