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小五》: 孩子王
第一章 孩子王
1963年5月的一天清晨,一轮红日刚刚出头,村子中间忽然传来一阵婴儿的哭鸣声,声音很响亮,早上6点的时候,山里走动的人少,一片宁静,整个村子的人都听到了声音。声音是从蒋队长家传出来的,看来是他家又添了新丁了。刘副队长的老婆第一个走进蒋家大门,望着一脸笑容的蒋队长说:“队长,恭喜啊!又生了个儿子吗?”
“谢谢,是的,这是第四个儿子了!”
蒋队长是个孝子,送走几个前来恭贺的乡亲邻里后,很快到前院告诉父亲母亲。蒋队长的父亲出生在1903年,因祖上的生意做的好,在7岁的时候去上了私塾,一直读到了12岁,在村里算得是个有文化的人,后来子承父业,在生意上有所发挥,很快成了村里的一个小富户,乡亲们称他蒋老先生。
蒋老先生知道又添了孙子,自然高兴。忽如有所思对儿子发话说:“守伦,给孩子取名字没有?”
“回父亲母亲,还没,不过正在想这事。”
蒋老先生用慎重的语气对儿子回道:“我不希望你们叫他四儿,不能带四,可以叫小五。”
老先生有点信佛也带点迷信,不许叫四儿的意思明显是怕“事儿死儿”谐音接近,听到不舒服,让人忌讳。
时光一晃五年过去。小五顺理成章成为村里的孩子王,父亲是队长,村里大些小些的娃娃们都称小五为五哥。这群孩子前后相差不到一岁,共有九个,小五、虎子、小心、小义、顺子、铁蛋、小凤、小琴、小慧。那童年是幸福开心的,他们几乎每天都在一起,听着小五如何吩咐分工玩耍。
“你们过来一下,听我号令。”随着小五发话,虎子、小心、小义、顺子、铁蛋、小凤、小琴、小慧齐刷刷地聚集在了一起,“现在虎子、小心、小义去捡柴;我和顺子、铁蛋去小河捉鱼;小凤、小琴、小慧你们做饭。”一群孩子有模有样地忙活着野吹烧烤,味道怎样那只有他们天真的笑脸知道。
村子的后面住着位孤寡老奶奶,姓高,70来岁,眼神不太好。村后是小武和伙伴们上山玩耍的必经之地,看见高奶奶提水艰难,小武对伙伴们说:“来,我们每天都来给高奶奶提水,每天一缸水,好不好?”
“好!”童声齐喊,那声音漫过了山头,在山谷里回荡。
小五每每见到哥哥姐姐上学的情景,心里很是痒痒也想去上学。那时候的农村是没有幼儿园和学前班的,“母亲,我六岁了,要上学读书”,母亲慈祥的看着儿子说:“小五,学校收七岁以上的,明年你就可以去上学了。”
尽管现实如此,但小五没有灰心,他找来哥哥读过的旧书,没写完的作业本,开始了某种意义上的第一次自学。
几天下来小五在作业本上写下了“共产党万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些字虽然是上学后才认识的,但能依照笔画,自己完整写下来也算是很用心了。
“父亲,我写字了!”
蒋队长看看本子,一把抱起满脸天真的小五。
小五终于上学了,这年他7岁,同时上学的还有伙伴虎子、小心、小义、顺子、铁蛋、小凤。第一天上学,小五给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作业第一个完成,二是课文第一个会背,三是测评综合得分第一。老师是个女的,姓陈,三十六七岁,戴一幅近视眼镜。见小五有些功底,下午调坐位的时候,陈老师把自己的女儿沈慧调与小五同桌。“同学们,我现在宣布蒋小武任班长,沈慧任学习委员。”陈老师话毕,全班响起了热烈掌声,“哗哗哗!”
虎子和一个叫陶梅的女生坐在小五的后排。有一天,他们俩在早自习时突然动手互欧,虎子仗着自己力气大,准备出拳打陶梅,说时迟那时快,小五一伸手抓住了虎子的手腕,“住手,不许欺负女孩子,不许打架。”
“班长,是刘志虎挤桌子,我没法写作业。”陶梅边哭边说,显得非常伤心难过。“好了,你不用哭了,这事刘志虎得写检讨并罚站。”
小五说完,拿笔在他们的书桌中间画了一条线,“以后你们俩人各坐一边,不许越界。”
虎子被罚后,对小五非常生气,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对小五说:“你给了我难堪,我以后不和你玩了。”说完,扭头向前跑去。
虎子的这般所作所为被几个伙伴们都看在了眼里,“五哥,我们都不想和虎子这种人玩。”小心气喷地说道,并开始和其他几个伙伴嘀咕着什么。第二天,虎子被彻底孤立了,没一个同学去理他,连平时玩得最好的小凤也没去理会。
虎子终于忍不住哭了,“五哥,是我错了,我不该打陶梅欺负女同学,今后一定改。”“虎子,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你还是我的好兄弟!”小五说完,与虎子抱在了一起。
学校成立了文艺宣传队,这年小五九岁读小学三年级,他被校长选中,成为了文艺宣传队里最小的队员。演出中小五的角色是男声独唱,常演唱的歌曲有,“我爱北京天安门”和电影《烽火少年》插曲“我为抗日放军马”等。带队的是新来的班主任杨老师,也是个女的,只是非常年轻,才20岁,有时候小五帮她改完作业,她总是习惯地摸摸小五的头,然后说:“去吧,去吧,去玩会。”
放暑假了,所有的小伙伴都在快乐的玩耍。小五却没得玩,自放假起每天都要去学校,白天排节目晚上去各个山村演出。有一个偏远村离家13里山路,没有车子接送,没有任何交通工具,路全是羊肠小道。那天演出结束已经是晚上10点了,“同学们,都快回家休息吧,小武,你一个人走,路上小心啊!”杨老师关切地目送小五远去。十几里的山路沟沟坎坎,上山下山。有一个小水库的地方传说经常闹鬼,前天还淹死过人,走在这小五有些害怕。一条白狗摇头摆尾跑了过来,小五一看太高兴了,然来是自己养的狗“小狐狸”。山路崎岖,一个九岁的孩子摸黑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深夜零点了。“小五,你可回来了”母亲一直在等,还没有睡。“母亲,我回来了,您以后不用这么久等,我会照顾好自己。”
第二章 风云变幻
学校有了新的活动,斗地主斗富农,忆苦思甜。小五所住的梓树湾村有一户地主和一户富农,在一个夏天的早晨,他们先是被迫戴上喇叭筒地主富农帽子,然后被民兵连长及一群红小兵给抓去游行。
在一个稻谷场,“你们这些地主富农是怎么富起来的,剥削了多少穷人老百姓?现在老实交待,谁先说了先放谁走。”小五话音刚落,地主抢先说开了“我家七口人,都是好劳力,1945年的时候,田不够种就每年多买10亩地,那时候总共有50亩,后来种不过来的话,会请人帮帮忙,也给人家工钱了。解放后,土改时我们都交了。”“交了就好,你可以走了。”小五觉得可以放人。
富农看地主走了,急忙说道“我是个做粮油生意的,家里九口人,上有老下有小,不做生意吃不饱。1945年前后的那些年,把乡亲们自愿出售的粮油收购起来,卖到城里去,赚了些钱,很辛苦的,起早摸黑赚的呀,呜呜呜……”富农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小五是个心软的人,见不得人哭,一甩手“罢了罢了,今天就到此为止吧。”
地主抢先走后并没有回家,而是直奔大队革委会去报复揭发小五的祖父蒋老先生去了,告老先生读过书,做棉花生意发过财。老先生被几个民兵模样的人绑了起来,“不准你们绑走我爷爷,我爷爷已经老了,要绑就绑我好了。”小五怒发冲冠。“小东西,我们是奉大队长的命令来抓人,给我让开。”一个满脸胡子的民兵吼道,推倒了怒火中的小五。“爷爷,我会来救你的,呜呜呜……”小五伤心地向家里跑去。
蒋老先生被带进了大队部,“老先生,刚才你湾子里的地主说你家里存有300块大洋,现在我命令你交出来,如果交了现在可以马上回去,否则是要受皮肉之苦的。”大队长话说完,用一双贪婪的眼神盯着老先生。“大队长,冤枉呀,小五惹脑了地主,地主乱咬人。我辛辛苦苦做一个小生意只能养家糊口。”大队长不听辩解,“来人,给他上刑。”
七月的酷署中午,学校有了新的活动,斗地主斗富农,忆苦思甜。小五所住的梓树湾村有一户地主和一户富农,在一个夏天的早晨,他们先是被迫戴上喇叭筒地主富农帽子,然后被民兵连长及一群红小兵给抓去游行。
在一个稻谷场,“你们这些地主富农是怎么富起来的,剥削了多少穷人老百姓?现在老实交待,谁先说了先放谁走。”小五话音刚落,地主抢先说开了“我家七口人,都是好劳力,1945年的时候,田不够种就每年多买10亩地,那时候总共有50亩,后来种不过来的话,会请人帮帮忙,也给人家工钱了。解放后,土改时我们都交了。”“交了就好,你可以走了。”小五觉得可以放人。
富农看地主走了,急忙说道“我是个做粮油生意的,家里九口人,上有老下有小,不做生意吃不饱。1945年前后的那些年,把乡亲们自愿出售的粮油收购起来,卖到城里去,赚了些钱,很辛苦的,起早摸黑赚的呀,呜呜呜……”富农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小五是个心软的人,见不得人哭,一甩手“罢了罢了,今天就到此为止吧。”
地主抢先走后并没有回家,而是直奔大队革委会去报复揭发小五的祖父蒋老先生去了,告老先生读过书,做棉花生意发过财。老先生被几个民兵模样的人绑了起来,“不准你们绑走我爷爷,我爷爷已经老了,要绑就绑我好了。”小五怒发冲冠。“小东西,我们是奉大队长的命令来抓人,给我让开。”一个满脸胡子的民兵吼道,推倒了怒火中的小五。“爷爷,我会来救你的,呜呜呜……”小五伤心地向家里跑去。
蒋老先生被带进了大队部,“老先生,刚才你湾子里的地主说你家里存有300块大洋,现在我命令你交出来,如果交了现在可以马上回去,否则是要受皮肉之苦的。”大队长话说完,用一双贪婪的眼神盯着老先生。“大队长,冤枉呀,小五惹脑了地主,地主乱咬人,我辛辛苦苦做一个小生意只能养家糊口。”大队长不听辩解,“来人,给他上刑。”
七月的酷署中午,蒋老先生被逼迫穿上棉袄棉裤,两个民兵先把他绑在木梯子上,然后竖起梯子放在太阳下烤晒。可怜的老人,两个小时过去中暑晕了。
“爷爷,爷爷,你快醒醒啊,您不能死啊,您最喜欢小五了,小五也喜欢您呀,呜呜呜……”
两个民兵见此,其中一个很快跑去报告了大队长,“不能死人,那样问题闹大了,任职中的蒋队长肯定不依,谁叫我们大队就他读过书,放人放人吧。”
蒋队长背起昏迷中干瘦的父亲,向医疗所跑去。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