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那些人》——陈雨虹

时间:2019-02-25 18:00:07   浏览:次   点击:次   作者:陈雨虹   来源:qidian.com   立即下载

一 雨后未必有彩虹,但大概会是个晴天

不知道你为何选择了这本书,谢谢你,陌生人。不过这个故事有些平凡,有些清淡,若给您带来任何不适我只能提前向您说声抱歉。

那是我进入十八中的第二天,也是我高中生活的第一天。

不得不说十八中效率很高,昨天报名分班,今天就直接去班上准备开课了,一点喘息的机会都没有,我还打算好好在这周边走走的。毕竟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对外界的一切都有着莫大的好奇,在电视上看到是一回事,真正踏上城里平坦宽阔的大路看到五光十色的城里风光又是另一回事了。

我老家的情况跟你说说也无妨,那是真正的落后的地方。我不是在夸大其词,因为确实存在这样的地方。那里只有小学,很多人家送孩子去读书只是因为他们还小,干农活出不了多大的力。那上完小学呢?镇子里有中学,不过很多人是不会让孩子去上初中的,因为他们觉得那没有意义。很多孩子读完小学后就都被家长强制辍学了,要不就是干农活,要不就是外出务工,更有甚者让孩子整天啥也不干就出去“耍”,过两年把婚一结,这就完事儿了。在那种地方,童年仅仅只是小学校园里的六年时间甚至更短,有时候我都很可怜那些孩子,还没好好“小”过,就被迫长大了。那么总有“开明”的家长会让孩子多学点东西,好办,去镇上的初中再打三年的酱油。镇子位置处于当地比较中心的地方,因此不止我们村,其他很多村寨的孩子也会来这边学习,不用担心没有学生。住得较远的学生还得住校,学校宿舍是一栋曾经的教学楼,十几个人住一间,可以说是相当混乱了。而且不同地方的人说的话是不一样的,这里指的不是方言,而是每个小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我小时候学过苗语,但后来我们那地方也没多少人学了。再后来很多少数民族都不会说自己的语言了。我懂事时那边的青少年反正是都不会说了,我也忘得差不多了。该怎么说呢?那边是以少数民族为主的,汉族很少,在学生名册上看到一个汉族人都会感觉很稀奇,所以我曾一度不明白为什么称汉族为少数民族。各个地方的人混在一起当然得想办法沟通,于是普通话就成了唯一的解决方法,但让有些孩子学习普通话的难度不亚于另外再学一门外语,还好大多数人的语言学习起普通话来并不算很困难,可是折折腾腾的也得半年左右大家伙才能勉强沟通顺畅。我倒是还好,从小家里有个彩色电视,这可了不得了。村头村尾都说我们家是富贵人家,总有很多人慕名而来一睹“有颜色”电视的风采。要知道,那边很多人家都没有电视机,最多也就是黑白的,我从小就很喜欢电视里人们的说话方式,我觉得那样的声音比方言好听得多。于是我每次看电视时就会跟着电视一遍又一遍的念,时常招来母亲的一顿念叨,说这孩子是不是中邪了,还为此找了法师来给我好一顿折腾。

我的普通话不错,甚至比教课的老师还要标准些,这是我在初中时最为得意的事情了。学校组织搞活动的时候总让我当主持人。那时候认为能上初中真是不错的事情,我的运动能力也不弱,我的身高要比同龄人高一些,于是总被叫去参加篮球比赛。毕竟不是什么大地方,篮球真的是全民运动,老师喜欢,男孩子们也喜欢,可是,我不喜欢。是的,我对篮球并不排斥,但我也不是很喜欢这项运动。我对乒乓球,羽毛球这类的倒是很喜欢,最想玩的还是网球,因为那时我看的不是灌篮高手而是网球王子。可惜学校里是没有网球的,我被老师叫打篮球次数多了也就习惯了,篮球这个我不是很感兴趣的运动反而成为了我当时的标签之一,很多同学谈论我总会说一句“你知道吗?二班的陈青打篮球好厉害”。可我当时是通过电视看过NBA的孩子,知道自己的篮球打得有多差劲,不过貌似整个学校也没有多少打得正规的我理所当然成为了篮球一霸了。

初中过后很多孩子的学习生涯就结束了,应该说是大部分都结束了。家长还会以孩子在初中学习过为荣,那个中学的学生升高中的几率几乎为零,想参加中考的学生联系自己班级的老师由老师带着去县城里考试,不过每年都基本没有人会要求中考,各班班主任也乐得轻松,只象征性地问一下。

可能有人会猜我是极力要求去参加中考的,可不是。

我也曾想过继续读下去会怎样,不要笑我,在那种环境长大的孩子能有这样的思想已经很了不起了。我不是在自夸,就像一个普通成绩的孩子在高考前夕妄想着我会不会真的能考上清华一样,甚至比这还要痴心妄想。我曾非常小心地像父母透露过我的想法,换来的却是母亲匪夷所思的眼神,那种眼神我至今记得,父亲则是说我读书读傻了。我被教育了好几天,我都开始怀疑我是不是真的傻子了,好像我从小的思想就跟村里其他同龄人有差异,好好读完初中然后继续走向我应该走的路,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那我又为何会对此怀疑呢?

答案,应该便是那台彩色电视!

电视不大,但我整个童年几乎一半时间是守在电视旁的。透过那个小小的电视我接触到了外面的很多很多,虽然不是我亲眼看到亲手摸到,但一想到世界上竟然有这样的地方存在我的心就很不安定,那种感觉我也说不上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大概就是这样。我萌生出了一定要出去看看的想法,这个想法大概是不可能的了。每次想到这里我的胸口就一阵烦闷,喉头也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了,那段时间我一直闷闷不乐,小小的年纪思想却飞快成熟,有着不属于少年的忧愁感。

初三那年有一批“最美教师”空降乡下学校。最美两字实在不足以形容他们在我心中的形象,因为他们在我心中实在太高大,太完美。同学们习惯称呼他们为城里老师。他们都有着比我标准的普通话,讲课也很有趣,知道怎样勾起我们的兴趣。因为他们,我在初三经历了多次的考试,我也知道了外面是真的有那些地方存在的。我时常见到城里教师就上去问,问学习问题,更多的是关于外面的一切。很多人都被我问过,他们也许是觉得我的语言表达相比其他人还是不错的,也许是单纯觉得我很可怜,每次我问起这些,他们都很耐心地回答。往往我问一个问题他们就会延伸出其他话题。久而久之,整个学校都知道了初三二班有个“傻大个”,整天缠着城里老师问东问西。被他们这么一叫我也不好意思多问了,但老师们却是跟我熟了起来,经常有事没事找我聊天了解我家里的情况和这块地方的民俗民风。

就在我们快毕业时,意外传来学校的通知,所有初三学生必须参加中考!

那段时间的学校是热闹的,经常有家长来学校找老师和校长谈些什么。而学生则是不准受打扰,不管外面发生什么都要好好读书,这一切都是城里老师们的意思,学校方面刚开始还帮着解释,后来看见成群结队来学校“要孩子”的家长们时也放手不管了,甚至还多次直接开大会让城里老师放弃算了,搞了各种学生投票之类的东西让他们死心,城里教师依然在坚持,一点放弃的意思都没有。他们只能无奈地一遍又一遍向家长们解释。送走一波又来一波,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动手解决的暴躁家长,男教师们大多都受过伤,有一个女老师眼睛也被打的紫了一块。那时每天的学校都是异常安静的,前一天见到过的同学也许第二天就不见了。

到最后依然留下的同学很少,老师们就将三个初三班合到了一起学习。这里的学生很多都是城里老师去家里劝说家长而留下来的。也有很多家住的远的住校生则是直接让他们不要跟家里说。我们就这样在担惊受怕中度过了初三的最后时光。

中考是去城里住便宜旅馆,那时还在坚持的孩子有53个,那一次考试被高中录取了17个,也不知道他们现在过着怎样的生活,人生是否绚丽多彩。当时在考完过后还有一个中考学生培训,去高中里体验生活,这也是城里老师们的意思。他们大概知道即使考上也依然会有人放弃学业,所以让孩子们去高中看看也是好的,可惜当时家里一个电话让我错过了那次体验。

中考完后一个城里老师专门去我家找我家人谈话,父母亲张罗了一桌好菜。经过几个小时的口水战,从午后说到黄昏,父母终于还是败下阵来,松口同意了送我去城里求学。

那一年我进入了那个我梦寐以求的地方,客车上一路倒退的风景显得有些不真实,我不知道未来的方向是什么。

“应该会比在村里种田好吧”我这样安慰着自己。

陈雨虹说

此书不定期更新,什么时候想写了就动手。

第一次写书,不喜勿喷,就算想喷,,,那就喷吧,反正应该没人会看的。

二 相遇是最大的幸运,也是最大的悲哀

我一向是个守时的人,不管是不是重要的场合,我非常注重时间,说好几点便是几点。关于这一点我对自己很严格对他人却很宽容,若我与你越好五点半见面,我大概会提前十五到二十分钟抵达,而你大可卡着时间甚至晚点也无妨。等待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痛苦、煎熬的事情,我却很有耐心,比起对别人说抱歉,我更愿意听别人说抱歉。当然,你不说抱歉也是可以的,我只是觉得按时到达地点就好,这样我会觉得没有为他人带来麻烦。

那天也一样,我穿着前两天刚买来的有生以来穿过最贵的衣服站在高一12班的门前,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待着接下来的一切。虽然说很不情愿让我来上学,但当我真的要出来时,家里还是很在意的。关于这一点,我很开心,不知道为何,就是没来由的那种开心,就像你发现了一朵盛开在春天的漂亮的花朵那样自然的开心。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很美,很漂亮。不刺眼,很温柔。我今天早上起得很早,为了不打扰舍友静悄悄地穿衣叠被,小心地出门洗漱,然后轻轻地关门,直至我离开,依然没有一个人醒来,甚至还听得到一位有些胖的同学响彻了一晚上的呼噜声。想起这些我便觉得很轻松,嘴里哼起了老家里传唱的山歌。

第二位到来的是一个戴眼镜的女生。

“同学你好,高一十二班的吗?”

“哦......对”,我楞了两秒才回这一句。她拿出钥匙打开了教室门,我后来才知道她居然是老师,可是,她也太年轻了。

于是,我的高中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我们的班主任,叫谭梦。她是个矮矮的女生,不是因为我比一般人高所以说她矮哦。我们是她大学毕业后带的第一批学生,据说那年十八中发生了很多大事,学校招了很多新老师。但这些老师可不简单,竞争异常激烈,光一个任课教师便至少是在上百个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班主任的分量可想而知。所以谭女士(她喜欢学生这样叫她)这种没有经验的班主任实力可想而知。在之后的教学中她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学生们都很期待她的语文课。我知道有很多人也很喜欢语文课,因为语文似乎不用怎么听分数也低不到哪里去,可我们是真的单纯想听她讲课,看着她在台上的一举一动,期待着她偶尔与学生有趣的互动。作为一个老师,她无疑是成功的。

来到班里的第三个人是一个扎着马尾的女孩,也是高中三年里和我同桌最多次又分开最多次的女孩。

她叫乔豆豆,很可爱的名字,班里人都叫她豆豆或者乔老大。我本来是不太习惯以这些方式称呼别人的,但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也开始叫她豆豆了,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是真的忘了,感觉就是自然而然,很随意地就这么称呼她了。她个子很高挑,高三体检时我183,偷偷瞄了她的体检单子一眼,175(脱鞋测的哦)。她最喜欢扎马尾了,很少见她换其他发型,她说过那是因为扎马尾简单,她不想做个复杂的女生(关于这一点我万分赞同)。她皮肤很白,我一直以为只有明星才能有那种皮肤,我是健康的小麦色皮肤,但在她身边却像个非洲人。她很干净,也很希望靠近她的人是干净的,她有些轻微的洁癖,她曾不止一次强调过这件事,也正是因为适应不了其他人大大咧咧不听她话的原因,才一次次要求老师把我换回她的旁边继续我悲惨的同桌生涯。是的,甚至连女生都无法忍受她一些看起来就像是无理取闹的习惯。

来到班里的第四个人是一个戴着鸭舌帽的男生,脸很小,看起来很潮很酷,这就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我也不知道后来他会成为我高中时期最无法忘记的人。甚至直到现在,尽管我们已经断了联系,可我如果有困难,找到他,他依然会不问缘由尽力相助。

他姓花,大名花冠英。花这个姓并不常见,我想我对他的好感便是来源于此。他是高一十二班的第一任班长,也是最能闹腾的一个班长,他喜欢一个人便热情得不像话,不论男女,不管别人是怎样得评价,他就是要走到那个人的身边。他讨厌一个人那也很果断,首先便是鼓动所有能鼓动的人一起讨厌他,背后说坏话那也是不能少的,不过他不擅长造谣,只是说那个人的各种缺点,那些缺点大多是真实存在的,每一个人都有缺点,至于他会不会夸大其词添油加醋那我就不清楚了。其实他很少讨厌别人,如果不是那一次意外的发生,我根本想象不来他讨厌一个人的样子,我甚至不相信如他那样的人居然也会对别人怀有恨意。

那天班上共来了24人,男生8人,女生16人。在谭女士的提醒下,我才知道这个班居然是艺术特长班(高考时需要参加艺考),我记得报名时填了一张表,美术,音乐,体育,我之前的许多人都没填,可我却三项都选了,在招生老师的提醒下我又划掉了音乐和体育两项,也就是说,现在这个班是美术特长班,而我,居然莫名其妙地成为了美术生。不过,我很感谢这次意外,让我的人生增添了许多乐趣。

第一天是不上课的,班主任自我介绍,同学们自我介绍。然后就是去搬书,这当然是男同学们的活了,我作为本班第一“高人”自然更得起带头作用,说来也怪,除了我之外,其他7个男生看起来不是文文弱弱就是个子小小的,还有一个留了胡子的胡同学(原谅我已忘了你的名字却还记得曾与你共同犯过的傻)看起来挺壮实,于是我俩理所当然搬了最多的书。这之后的许多班级苦力劳动也总是少不了我们的身影,他还被封了劳动委员。为什么不是我?我天生便少了点领导指挥和管理的能力,让我分配工作监督什么的实在爱莫能助。

胡同学普通身高,一双腿却是又细又长,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有一双筷子腿。他标志性的特征便是那极具艺术性的胡须和十根秀气修长的手指,看起来很有艺术家的气质,花冠英还说第一次看到他以为遇到对手了,想必也是个从小便沉迷绘画的骚年,谁知第一次去学校画室他便暴露了自己“绣花枕头”的本质。当我们看到他画出的抽象派几何体时,气氛曾一度尴尬。后来这个梗也是陪伴了他几乎三年的时间,只要时机合适,或是找不到话题了,便会拿他这段光辉往事出来打趣一番。时间久了他也自暴自弃了,任由我们去说,甚至还添油加醋搞出了一些本没有的情节,于是,后来每次我们谈起这故事时版本都会有一些变化,到现在,我已记不清最开时是怎样的情景了,只是这件事大概是确实存在的吧。

发完书之后便是领校服,十八中虽说很与时俱进,可校服还是经典的“白菜款”。我倒是无所谓,还对这件校服很有好感。老师一直陪着我们坐到下午两三点,然后叫我们自己出去周边走走熟悉一下环境便走了,这时一个脸圆圆的男生走上了台,他长了一张很喜感的脸,对着全班一笑道:“女同学可以走了,男生留一下,我们的事还没完呢”。

班里都是陌生人,女生们也都不是什么擅长自来熟的人,听到他这么说便走了出去。

待女生都走完后,他清理请嗓子,笑道:“大家好,我叫唐金......“话音未落,花冠英哈哈笑了起来,他的笑声有种魔力,让人能感觉的到他是真的很开心,很想笑,可是在别人发言时有这样的举动实在让人无法对他有好感。唐金也不打断他,任他笑够了,才似笑非笑道:”花同学这是对我有意见啊。“他虽然是笑着在说这句话,但谁都能听出他并不是很开心地在说这句话,只因为花冠英刚刚笑的时间实在有点久了,久到整个教室只有他的笑声,笑得大家都很尴尬,站在讲台上的唐金自然更尴尬。唐金不是什么心胸宽广的人,他自己也不曾否认过。花冠英收了笑声,道:”我不是对你有意见,我只是觉得你的名字有些好玩,糖精?你大哥是不是叫鸡精啊?你是不是有个弟弟叫味精呢?“他说完这句话,便又捂住了自己的嘴,但他眼里的笑意实在藏不住,泪花在眼中打转,可那绝不是什么感动的泪水而是真的笑得欢了,收不住了。

用别人的名字来打趣本身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我是这么认为的,因为花冠英之后也对我的名字进行过”深入了解“。可唐金这么一个应该是暴躁脾气的人却忍了下来,只因为一个眼镜男生站了起来。他叫何靖,看起来眼睛的度数真的不小,眼镜的镜片很厚,摘了之后他的整个世界估计就是马赛克了。他很会打圆场,只几句话就把唐金的怒火压了回去,也让花冠英有些心不甘情不愿地道了个歉。大家也知道了唐金的意思,就是男生们出去一起吃个饭联络一下感情,毕竟刚刚谭女士说过,艺术班是不分班的,不出意外的话这三年时间大家都要一起并肩作战了,现在艺术班男生又这么少自然要好好交流一下(后来才发现我们实在太天真)。说起来这个理由很粗糙,以后了解的时间多得是,可是少年们的心思那可是各种活跃,这个意见一出,无人反对。

何靖自荐带路。

”他可是S城的活地图呢。”这句话是胡同学说的,他从一开始就和何靖走在一起,两人很明显是老相识了。

何靖带着我们来到一家街边的鱼火锅店,这是我第一次来这种地方吃饭,城里的街道宽得很,宽到我觉得这一切很不真实。我与周围得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可是我就是有一种紧张感,我急切地想要融入这里,我不想与他们显得格格不入。

饭桌真的是最能联络感情的地方,随着饭局的推进,大家的情绪也越来越高。

“哎,来两瓶啤酒吧,你们能喝吗?”唐金依旧是那副似笑非笑的模样。

”这,不好吧?“一个小个子男生摇了摇头。

”有什么不好的,青哥,你怎么说?看你的样子酒量不差吧。“

我没想到他会问我这个问题,不过他选择问我也正常,这几个人中我的样子最像能喝酒的人了。我看着他很认真地回道:“可我只喝白酒,啤酒......没怎么喝过。“我没有说谎,我家乡那边的寨子里几乎没有啤酒这种东西,都是自家酿的米酒。我还是上初中以后才知道有啤酒这种酒。

在我来说这是一个诚实的答案,可另外几个人就不这么认为了。唐金呆呆地看着我,似乎没想到我这么个看起来淳朴善良的少年居然也会有这么装的时候。何靖推了推眼镜,又看了看我,欲言又止。花冠英更是把刚喝进口中的水喷了出来,坐他对面的两位同学无辜受难。

唐金笑道:“这可真有意思。”

或许,这才是故事的开始。

收起

相关推荐

相关应用

平均评分 0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用户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