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青衫年少》——爱上流沙河
第一章:谁家男儿正少年
“何为诗?”
“诗是高度凝练的语言,并且含有一定韵律节奏的文学作品”
“何为诗?”
“毛诗中有记载:诗以言情,歌以咏志。所以抒情咏志者为诗”
“何为诗?”
“每个人都是一篇最好的诗,而你自己的诗,需要你自己去寻找挖掘……”
烟波城内,一户人家中传来关于什么是诗的阵阵问答声,寻声望去只见这户人家红院高墙,丈高的朱漆大门,两扇门扉上各有一镶铜虎头暗扣。
走进大门,是一处百米长的走廊,两边栽有各色花草,一些少女对着花草指指点点,似乎在讨论那一枝比较好看……
百米的走廊过后是会客厅,厅内整洁,正位上方书有勤修学问四个大字,字体缥缈,一股浩然正气扑面而来让人一看便知是出自大家之手,各类事物摆放也应当是请专人设计过,身处其间让人有一种舒适之感。
越过会客厅到了后院,只见各种亭台楼阁纷然而立,种种所见无不透露这户人家是富贵之家,细细看去一青衫少年在立于一阁楼之中,少年面容虽然不算俊秀,也还算不错,埋头读书时,一股书卷气扑面而来……
这少年姓楚名轩字子天,是这户人家的少爷,其父楚雄曾中过举,其爷爷更是中过状元,就连少年而今不过才十六七岁,却已然是个秀才了,端得是书香门第。
少年的对面是一位中年的白衣儒士,正是少年的父亲,楚雄面容刚正,几缕胡须给其增添了几分正气,眼角的鱼尾纹使其整个人有些沧桑,但眼中的睿智却是丝毫不减,刚才的对话正是这对父子的日常对话,少年得中秀才后,每日都会寻问父亲何为诗?最后的答案都是要少年自己去寻找……
少年抬头望着天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何时我才能出去游历天下…”说罢又摇摇头:“罢了,不想了,已是夏日,出去逛逛,看看也总好过整日里窝在家中,什么也不做。”
打定主意,少年命小厮牵来一匹白马,马浑身雪白没有一丝杂色,所以少年为其取名,胜雪!寓意白马的毛色比之白雪更胜,白马胜雪是两年前少年刚中秀才之时,父亲楚雄送给他的,
因其心中也有游历天下的想法,所以也曾学过一些骑术和拳脚功夫,每次只要一出去都会带着胜雪,现在当然也不例外……少年身后的楚雄看着少年离去的背影,不禁感叹孩子终究是大了,也该要出去游历天下了,出去看看也好,不经历风雨又怎么能得见彩虹呢?
虽是初夏,天气却已有些炎热,说起来这烟波城也是因水得名,什么都缺独独不缺这水,浩瀚的烟波湖且不说,这烟波城大大小小的河流水源加起来足有百八十处。
每每到了夏日,居民都会二三结伴同游,看看景色,避避暑,这不城外一处地界儿。
一小池塘就有一幅盛景,只见塘中有二三雏鹅悠闲的呷着池水,时不时扬起头带起的水滴落在水面稀稀疏疏躺着的荷叶上,水珠映着日光如同珍珠一般透出各种光彩,细细看去几朵浅红色的花骨朵正含苞待放。端的是一幅夏日新荷碧中藏的好景色,惹得游人频频流连!
相比于烟波湖的千里浩渺,这一处小池塘显得有些小家碧玉惹人怜爱……
这时岸边有一十六七岁少年看着这番景色不由得轻声吟道:“新荷浅艳碧中藏,映日璇珠一点光。沙岸雏鹅轻呷水,悠然倒影入池塘……”
一首诗吟罢惹来游人纷纷叫好声,转过头细细的打量刚才吟诗的少年,少年面容虽说不上多么俊郎,长得倒也还算不错,白皙的肤色给人一种温润的感觉,尤是一袭青衫,手中拿着一柄百折扇,整个人更是显得儒雅至极……
旁边一人发问:“不知小哥刚才所吟之诗有何名目?”少年对着众人拱手行了一礼答道:“此诗在下乃是刚才情不自禁随口吟出,无有什么名目,倒是让诸位见笑了,不足之处,还请诸位多多担待!”
听得少年言说,众人具都摆摆手口称无妨。虽然少年的诗引来游人侧目,但这夏日出游的人们可不会忘了自己本来的目的,专心的欣赏景致起来,就连少年也寻了一处安静之地卧坐纳凉。
夏日的天说变就变,一时间淅淅沥沥的小雨就下了下来,给这片景色更添了几分迷离的美,可惜无论是游人还是少年这时都已无心观赏纷纷离去,这雏鹅戏雨的景色且不提,少年已然跨上白马离去了,只留下了一抹背影,和滴滴答答的马蹄声……
正是青衫湿欲褪,白马远城郭…至于少年的名字,他人没有问,少年自己也未曾提及,只是后来偶有人想起……
那年夏日,有一青衫少年在此吟过诗句罢了……他人寻问起来这所吟之诗为何,当时在场之人也都想不起来了……端得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其中意味,各人自知。
或他年他景,也有别的少年在某地吟诗,引来众人叫好,转眼又被抛至脑后也说不定……
转眼半年多,已然到了初春,初春的烟波城如同少女般显得有些羞涩,烟波湖涌起层层迷雾,将整个烟波城笼罩了进去,整个烟波城在迷雾中若隐若现,可不是正如同豆蔻少女遇见心仪的少年郎,所流露出的羞涩表情么……
在这一遍朦胧美中,楚府却是上演着一幅离别的画面,原来是楚家少爷楚子天要效仿前贤外出游学,无论是家人如何劝说,都改变不了楚子天这早就下定决心的想法,也只好随了他的意……
不多时一青衫少年踏出了府门,对着家门重重的跪拜三下,这才转身接过小厮手中牵着的缰绳,跨上马背,纵马出了城,马还是那匹马,少年也还是那个少年,只是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了……
少年的背影中带着一丝对家乡的不舍,还有对大好山河的向往。初春虽然有了暖意,更多的却是寒冷,寒风裹挟这迷雾将烟波城笼罩着,正是:雾裹烟波风吹雨,白马书生已天涯……
第二章:烟波城外小柴扉
初春时节,这路上行人并不多,少年一人在诺大官道上纵马驰骋倒也畅快淋漓。
也不知过了多久渐渐的来到了一户村庄,人不多只有几户人家,道边栽满了桃李杏花,小河边满是垂柳。
许是春天的缘故,这些柳树发出了幼嫩的新芽,少年下马将胜雪牵着漫步在这满天花雨的小道上,口中轻吟:“小院柴扉无人叩,桃李逢春已开透…”虽然韵律不足,倒也尚有几分诗意,可惜这山野村庄注定是无人与少年郎对和了。
随意寻了一处小院,叩了叩门,也不知是否是刚才所吟之诗应验了,许久都无人来开门,不得已少年换了一户人家寻问,这才知道,那户人家早已没人住了,家中人具都是离乡多年,许久未曾回来过了。
村民倒也好客,热情的邀请少年做客留下吃饭,推脱不得的少年,也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许是小村庄一直没什么人进来,少年这样的稀客让全村为数不多的人都过来了。
村人为了招待少年,取出了自家刚酿好的米酒,又宰杀鸡鸭做了一顿在村人眼里已算最好的菜肴,许是许久未曾这么多人坐在一起饮酒了,席间村中男人纷纷举杯敬酒,就连少年也被几个村人强拉着喝了几杯,好在米酒不甚醉人,不然以少年的酒量非得醉倒在饭桌上不可,正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许是被村人的热情感染了,少年虽然出生在大户人家,各种山珍海味也吃过不少,不过具都没有这番味道,在感叹村人好客之于,少年也提出想要在那户久无人居的小院内借住一晚,村正略一沉吟,也就答应了。
这一顿饭不知不觉竟然吃到了日暮,村人们挨堆儿做在一起一会儿说着农事,一会儿又提到时事政治,见此少年微微一笑,并没有觉得村人们有什么不对,反倒觉得有趣,说来也是,这村人每日除了劳作,闲时也没有什么好的娱乐方式,大家坐在一起胡侃,自然就成了唯一的消遣方式了……
不知过了多久,星月布满了天空,村人也各自散去了,少年手中提着一壶村人赠送的米酒慢悠悠的到了今日所遇到的那座小院儿……
看着月华透过桃李杏树,撒在地上是已然斑驳,少年推开了小院的柴门,踏入小院,只见其中有三两株梨树,树荫下是一方小石桌许是主人家用来吃饭或是纳凉地儿。
少年将酒壶放在石桌上,慢慢的走进了小屋,正厅没有什么过多的摆设,就一张竹桌,几张竹椅,角落摆放着几个花盆,只是花盆中早已没了花,只有稀稀疏疏的杂草,料想应是主人离去之后无人打理之故。
正厅之后是几间卧室,倒也简朴,值得一提的是,有一间屋子里面有一方梳妆台还残留着一些早已变质的胭脂水粉,少年隐约可见曾有一位少女。坐于梳妆台前摆弄着妆容……
走到梳妆台前细细查看,少年发现梳妆台上还有一张泛黄的纸张,上面写了些字句,字体娟秀,一看便知是出自女子之手,出于对诗词文段的热爱,少年不由得凝目细看……
「垂杨系马请君不要长留,我等你在那风雨梨花飘摇处」
门前绿苔深覆柴扉久久无人叩
屋外桃李杏花开了个遍透
三三两两行人无从停驻
你说落日沉沉下东篱最适饮酒
花事等闲醉了一回又一回痴等了诺守
远方渡口迎来送走了多少孤帆行舟
陋室花深也唯独少了个流水看客
倦鸟云和没有送来音信也没有逗留
只听得长风摇梦里的羌笛声起起落落
哀啭了世人多少离愁
不知北国边关春风度过了否?
锦官城里一重一重满是花的颜色
笔下春光不折写遍了几载春秋
山长水远音信难有只得心寄一枝春
初妆晓成脂粉绘上了彩色风华
台上的姑娘花腔调调婉转了意韵呦呦
或喜或悲演尽了故事里的悲欢离合
可是戏里最后红粉终是变成了白首
美人豆蔻也终会迟暮
江湖剑指三分失去了桃花颜色
山水归来白发还是做了多数
对月堪酌与一尊浊酒
铁骑声声里绣旗伴着月华和风抖
酒阑挥泪也拂去铁衣上的尘垢
举目山河只当得他乡作远游
闻说空庭春草闭闲门绿意仍泄露
碧柳新梢缓缓上了小楼
料想小楼西窗姑娘对镜又娇羞
呵!芳菲时节燕儿乘风双双归
一帘重纱好似归来梦中休
垂杨系马请不要长留
等你在那梨花风雨飘摇处
行过了千山过万江
编舟载月换了人间换白昼
道是寻常却又不寻常
玉楼春里还唱着那一阙阙的长亭暮
满心的欢喜满心的思量
宝髻挽就铅华妆成是女儿的心思
等到笙歌散后浓睡消尽残酒
却是空空欢喜一场那梦里一游
黄粱一枕梦回白云边也远去了许多愁
谁让清风不解意
女儿般的心思是海棠花般的娇羞
落款时知墨,说来倒也奇怪,这少女所写的第一段倒是和少年白日里所吟的那句小院柴扉无人叩,桃李逢春已开透…有些相似……
许是因为这样少年将少女的名字记在了心中,毕竟也是有着相通的地方,不过看了这篇文,少年反倒嘴角抽搐不已心想这少女还有未卜先知的法术不成?
她怎地知道我将胜雪系在垂杨树下,,当然了,少年也就那么无厘头一下,心中自然明白这文中之人不是自己,而是另有其人,但不论怎样,少年已然将少女记住了,也算是神交吧,嗯,虽然是单方面的……
少年摇摇头,走到了院子,坐于梨树下的石桌,不知想到了什么,少年将酒壶一举对着月亮一饮,饮罢复又开口吟道:无纹白锦淡梨香,春夜开愁唱断肠!月上竹楼声已去,寂寥窗下醉彷徨……
一夜无话,第二日清晨,少年早早的辞别了村人,牵着胜雪走过来时的小道,如同来的时候一样,一人一马,正是来时形单,去时影孤……上了官道,少年又将打马天涯,不知又往何处去了……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