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斋的前世今生》——胭脂夫人

时间:2019-02-26 23:13:27   浏览:次   点击:次   作者:胭脂夫人   来源:qidian.com   立即下载

胭脂斋的前世今生

今天,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是普通平淡们的日子罢了。然而,与我个人而言它承载着我离开校园至今的梦想与蜕变。就像《小王子》生活因为一点仪式感使这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与这一刻不同。今日于我而言也是不同的,他是我一次踏出来的勇敢尝试。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我的脑海里有一间私密的书吧,可以让我自由的呼吸、单纯地发呆,哪怕是什么也不想就瘫坐在洒满阳光的的玻璃窗下、那也是最最令人幸福的事儿了。时至今日渐渐形成一种执念,这便是我建立胭脂斋线下读书分享沙龙的初衷了。他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也并非经过太多的深思熟虑,仅仅是我知道自己该做点什么了而已。

胭脂斋名称来源之一,个人一直以来沿用的笔名胭脂夫人、胭脂的书屋、治颜的书屋谐音。其二,胭脂、阏氏,做自己的女王。其三,是《红楼梦》抄本系统《胭脂斋重评石头记》的主要点评着。书评在明清时已不再单单是对小时的理解和文字欣赏,而是逐渐演变成对小说整体结构的补充和再创作。而我的胭脂斋线下读书分享交流沙龙也是这样,他不再是传统的一起抱着厚厚纸质的书籍阅读。他结合了更多交互的东西借鉴了”太太们的客厅”不分年龄、不拘行业、不问性别、不谈成就的形式期待社会所有行业人员的参与加入。在这个平台我们一起交流分享谈古说今。随你不食人间烟火也好、SX屁蹲也罢开心自在就好。

在这之前我也一直在考虑什么是书?书是什么?

纸质的用油墨印刷出来的是书籍,手机、电脑、pady阅读的是电子书。而我的读书分享沙龙呢?他需要什么样的书?在我看来,阅历丰富的人一本精装书,如我这般资历尚欠的人是一本未完待续的书,年纪尚小的孩童是一本赤诚空白的百科全书。人人都说社会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而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呢?相同的年纪不同的经历造就了不一样的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人生百味平凡又真实。书是什么?它是就是生活的点滴。

忘了什么时候看过一本书里面有几句诗而今任记忆深刻。那时我们有梦,关于青春,关于文学,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而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在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是的,今日坐在这张桌子上的我们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人,我想我们年少的曾经也都曾偷偷发誓过要做一个了不起的人,接下来我要说一句可是,可是梦想被现实打破,理想苟且与生存。就同刘若英的新电影《后来的我们》中那句矫情的台词一样,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一般嘲讽、悲凉。值得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罢了。

纵使如此,我也愿意走下去。我打心底明白当我踏出这一步时此刻我是开心的,塞满了成就感、满足感、自豪感。未来的结果是怎样、是否违背了初衷、过得好不好等等只有做了才会知道。我不知道的事儿,怎样感谢今天参与活动的所有人。感谢您愿意把自己的时间用在了这次活动上面。感谢大家对于生活、哲学、艺术、态度、茶文化、历史、设计行当的深入浅谈,我想这对于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是一种难得的财富。

电影千与千寻中关于友情有一段话很著名的话: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从起点驶向坟墓的列车,有的人和你坐几站就会提前下车了,而你要做的就是和他们挥手告别。若是遇到一起坐到了终点的人,那就是莫大的幸运。

愿时光不老,我们不散。只要每次活动都能带给大家一点点有用或者有益的东西,那就是我最大的幸运和幸福了。夜深了就此搁笔,晚安,愿安康。

今雨新知‘阅长安’

今晨,薄雾笼罩着这片天空的大地,淅淅沥沥的雨自13点左右就开始下个不停,我则在此刻开始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我即盼大家能风雨无阻前来相聚,又担忧着雨天出行的种种麻烦、不便,思虑着要不要通知大家改期,内心之中万般矛盾。最终《胭脂斋》第二期“今雨知新,阅长安”线下交流分享活动仍是照旧举行。在此,我得感谢格瑞唯康恭老师对本次活动场地的大力支持与赞助,感谢到场与未到场的朋友们对本此活动的支持、关注。今雨新知感恩能与优秀的你们一起同行。

对于本期主题“今雨知新,阅长安”我们是以贾平凹老师的《西安这座城》为发散点来谈谈我们每个人对西安的历史、名人、遗迹、大街小巷、生活趣事等等的内心的感受。西安自古称长安,我不知晓是否是长治久安的意思。然而,西安对于我而言算是我的二十几年的第二故乡了。作为一名学院派艺术生,我自打高中以来就踏入了西北地区最厚重的古城西安,我曾背着高出头顶许多的画板穿梭于罗家寨的各条小巷,也曾在冬日的清晨搓着发红的双手咬一口煎饼果子勾起上扬的嘴角,而今跌跌撞撞的踩着七八公分的恨天高努力的挣扎。着近十年时光将我与这座城深深的联系在了一起,让我从一名少年成长为如今的青年。十年的时光里我不知道自己带给这座城了什么东西,或许是一个忙碌的身影或许是一点GDP的增长。而这座城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少年时代的肆意时光,他还承载着我年少时光青涩的记忆与梦想。正如现今的我每每从外地回到西安时总有种无法用言语描述的安心、自在。不知不觉中大西北的豪迈、赤诚已融入骨血、不能忘。我虽未生于西安,可我人生的重要成长都在西安,我想不出意外我也会老在这座古都城‘西安’,有朝一日白发苍苍与世长辞,那时我的灵魂是否会从火葬场的长长的烟筒里面飘出来游荡于这片我深爱的土地?我不知道,未来总是充满着无限的变数。我能做的只是好好的活在当下,活出自己,我不敢说自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我可以确定的是我会做一个善良的好人。

生活中尝尝有一些无聊之人叨叨着什么80、90后是信仰缺失的一代,不能吃苦、只会做梦。可我从来没有这么认为过,处在大环境之下的我们也在不断地寻找着、努力着尽自己的力量做着未来的梦。我们不会大叫‘吾辈青年当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却会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这个世界。拾起地上的垃圾,刷一次公交卡,耐心指引问路人……太多的种种让我不能自拔的迷恋上这座城。

在参加工作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常常陷入不断的思索中,可否做点什么回馈我这般热爱的地方?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那十个人、百个人,千个人呢?若我能在每期的读书分享沙龙结识一个半个可以同行的朋友,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儿做起,来感染身边的家人、朋友,进而薪火相传做一个温暖的人。而今我能做只是通过读书会种下一颗种子,不论他在那里生根发芽又又有什么所谓呢?我时刻祈祷着那一天,愿它早早来临。

上述总总仅为我个人的一点点自我感知罢了。那么回归正题‘阅长安’那些住在老城根底下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是否可以完全完全读懂西安、了解西安呢?西安土著居民每次同外乡人介绍西安时无不骄傲的说到“一城文化,半城神仙”,这不仅仅是作为十六朝帝都的辉煌,更是根植于这片大地的内心深处的骄傲。我们坐在一起的有来自南方的龚老师,近年归乡的胡博士,与我一同来自陕南大山的章医师,以及西安当地的文杰哥,生活在着座城市的我们每个人对于他都有着不一样的解读。但我们都深爱着这一片土地,他虽然有着许多令人跳脚的遗憾,可是正因为它的不完美,让我们学会了豁达、包容。不怕寒冷,向阳、迎接着寒冷的风。

西安正在以它的姿态不断前行,烟头不落地城市更美丽,汽车让行人,一带一路,硬科技之都、世界文化之都等等,无一不带动西安越来越好,明日似乎更加期待。未来将会如何?它是由当代的每个参与者一起打造的,我不知道这片枯燥无味的文章有没有人会读、有谁会读,但如果你看见到了,请记得给你自己、家人、朋友一个微笑,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不多了,只要你存与人世都是在做倒计时,未来的每一天都不可预期何不在当下释放善?温柔以待这个世界,它必不会弃你。

夜深了,就此搁笔,祝大家晚安,好梦!

收起

相关推荐

相关应用

平均评分 0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用户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