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好江湖》——镇河山

时间:2019-02-26 11:02:52   浏览:次   点击:次   作者:镇河山   来源:qidian.com   立即下载

第一章 锲子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长安城中,青石道上,一中年男子状若癫狂,时而挥袖,时而跺足。

男子身高七尺,体型宽厚,身着青色开胸衫,头戴红褐色鹖冠,方正敦厚的脸上却有一股飘洒出尘之意。

此时男子高声吟诗,神色惋惜,锐利的眼神中满是痛苦之色。

翰林学士李白回想起上午在宫中沉香亭畔的情景。

当时自己在家中研墨洗剑,突然受到宫中急召。

李白急忙换了官服来到宫中,被带到兴庆池东沉香亭畔。

此时正值牡丹花开时节,池中几乎都是名贵牡丹,花朵各色交映,煞是好看。

沉香亭中有一绝色美人,此女体态丰润,五官虽端正,确无各自出奇之处。

但五官组和到一起,却有天仙之态,出尘之意,李白一时看的出神。

美人看到李白呆滞的目光,心生戏谑之情,故意抬袖遮面,眼中流露羞赫神色。

李白察觉,神色慌乱,眼神飞速移开,望向天空,心中砰砰直跳。

“噗嗤”看到李白的反应,美人忍不住笑出了声。

美人的笑声惊醒了沉迷在牡丹美景中的唐玄宗。

看到李白已经到来,唐玄宗说道:“李爱卿,今朕协贵妃赏牡丹,却是听厌了宫中陈词旧曲,朕心想,爱卿才高八斗,定能谱新曲,所以让侍官唤尔前来”。

李白打量四周,眼神却不离杨贵妃处。

随后,李白低头思索。

片刻后,李白下笔如飞,一挥而就,在金花笺上写了三首《清平调》。

好一个“云想衣裳花想容”,唐玄宗看后非常满意,马上令梨园弟子奏丝竹,命乐师李龟年展喉而歌。

杨贵妃听到曲中所写之意,心生欢喜,展颜而笑。

刹那间,池中牡丹美景仿佛都被比的暗淡许多。

唐玄宗一见愈发兴起,忍不住也亲自吹起玉笛助兴。

一直到了中午时分,唐玄宗方才尽兴。

李白迈着沉重的步伐离开沉香亭,走出宫门时已泪流满面。

“苍天啊,既然注定得不到,又为何让我遇见。”李白仰首怒喝,双眼通红。

随后李白身影闪烁,施展地级身法“行路难”。

几个呼吸间就来到长安城西竹林中。

李白提剑斩青竹,一直到傍晚时分,千亩竹林去之三百。

李白收招时,墨剑大成。

隔天清晨,李白背着行囊,默默的离开长安,也许他再也不会回到这个地方。

天宝五年,李白途经剑阁,悟天级剑法“青莲剑歌”,成为陆地剑仙。

李白在剑阁创青莲剑门,为天下剑士所向往之地。

后来营州柳城一名为安禄山之人,由于善于奉承,结交李林莆,后为了讨好杨贵妃,认贵妃为义母。

最后骗得了唐玄宗宠信,命其兼领三镇节度使,使其所控兵力达到十五万人之众。

手握重权的安禄山见朝廷政治腐败,内地兵力空虚,有可乘之机。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从范阳起兵。

安史之乱爆发,叛军迅速击溃河北各州县。

十二月,洛阳失陷,潼关失守。唐玄宗带兵逃离京师长安。

途径马嵬坡时,六军哗变,禁军将领陈玄礼杀了杨国忠父子后,擒下杨贵妃,要求再杀杨贵妃以绝后患。

唐玄宗眼看事态无法控制,知道杨贵妃难逃一死。

无奈之下,只得命人缢死杨贵妃。

得知杨贵妃死讯后,李白仰天长啸,口吐一口黑血,悲痛的几欲昏厥。

随后李白施展“行路难”,三日奔袭,到达叛军所在之处,以手中墨剑击杀近万人。

若不是安禄山修习有防御力惊人的地级功法“不动如山”,此时安禄山的头颅已经被李白飞剑所斩。

后来体力逐渐不支的李白以一条手臂的代价突出重围,飘然而去。

李白回到青莲剑门,立下门中弟子永不可接触朝廷的门规后,开始了漫长的闭关。

上元二年,叛军内讧,内部离心,屡为唐军所败。

宝应元年,唐代宗继位后收复洛阳。

宝应二年春,叛军头领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安史之乱结束。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新。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正如诗圣杜甫诗中所述,虽然战乱结束。

但历经八年战乱,不知多少人流离失所,亦不知多少城池支离破碎。

此时的大唐再也不复望日荣光,渐渐的衰落。

江南道杭州城。

正所谓西湖美景三月天,此时正值初春。

清晨的旭日缓缓从东方升起,片刻后,来到了西湖水平面上。

温旭的阳光铺洒在湖面,再被斜映到岸上,透过纤纤细柳在民房上绘出幽幽花影。

湖中石桥上,一青衫小生手拿三尺青毫,沾着湖水在练习着书法。

此子看着不过十五岁左右,却生的剑眉星目,身体已有一般成年人高。

何山为家中独子,父亲凭借早年掌握的手艺做些小生意,养活着一家人,自己得以入蒙学,读圣贤书。

从小父亲就对他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就拼了命的用功读书。

何山倒也争气,五岁时就能开口作诗。

听闻安史之乱结束后,本该庆祝的何山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自己祖籍在长安,战乱初期,被战乱波及的一家人就徒步南上。

逃亡途中,一家人在黄山脚下碰到了山匪,父亲为了保护何山母子血撒当场。

幸好最后一女侠路过,手中红缨枪挥出道道赤练,杀的山匪屁滚尿流。

母子两人哭干了眼泪,怀着悲痛的心情掩埋父亲的尸体后又踏上流亡的路程。

女侠见母子二人可怜,一路护送,历经一个月,终于来到杭州城。

女侠原为黄山风云派掌门之女,名叫黄清儿,当天刚满十八岁的黄清儿下山试炼。

没想到遇见了山匪逞凶,自然是路见不平,拔枪相助。

这些山匪都是乌合之众,自然不敌自幼修行风云枪法的黄清儿。

送他们母子两人到杭州城后,黄清儿陪同何山母亲购下了一所民房,又在杭州城待了两个月。

确定母子两人完全安全后才离开。

“若是以后考不上仕途,就来黄山风云派找黄清儿,姐姐罩着你”黄清儿对满脸不舍,双目通红的何山喊道。

然后,黄清儿提着红缨枪转身走向日落的方向,正义的倩影被夕阳拉的长长。

第二章 掷笔无声

在杭州城落户后,何山母亲何氏用家中最后的银两租下了一间铺面。

然后开了一家小食馆,卖些荤面,豆羹,城中人觉得新奇,路过时都会走进小店叫上一碗荤面或一碗豆羹。

因她坚持使用新鲜食材,又掌握特殊的汤料和卤水配方。

吃惯了米粮的杭州人,也能坐在小店中,吃的呼呼做响。

凭着小店的收入,何氏硬是把年方七岁的何山拉扯长大,而且还能读得圣贤书。

一个月前,城中一群泼皮无赖,盯上了何山家生意蒸蒸日上的小店。

每天中午,泼皮无赖们都会准时到来,一人霸占一张食桌,也不点菜,只是大声吹牛扯皮。

食客们看到店中凶神恶煞的无赖,只好掉头去别的餐馆。

连续三天,何山家的食店除了早上买些豆羹,几乎无银钱进账。

“小爷们啊,你们就行行好吧,不要为难我们了,孩子父亲去的早,留下我们母子二人孤苦伶仃,相依为命,实在是没有余银供奉各位小爷啊”。

何氏跪在地上向破皮无赖们哀求道。

此时,和城中学子们吟诗作乐归来的何山正好看到这一幕。

当时何山看到母亲受此屈辱,气的七窍生烟,肝胆欲裂,红着眼睛拿起门口的扫帚就冲向了无赖们。

虽然当初黄清儿在杭州城时,教了何山打坐呼吸之法,也传了几招防身枪法,何山也坚持每天早晚打坐,功课之余还在湖边练习枪法。

可奈何双拳难敌四手,更何况泼皮无赖们有七八人。

这些人从小都是无父无母的孤儿,只有讨饭为生,可是战乱期间,城中乞儿众多,大多数人都没饭吃。

这些乞儿饿极了,就去抢人手中的吃食,最后活下来的都是手脚伶俐,心狠手辣之辈。

后来,活下来的乞儿长大后就抱起团来,欺压乡邻,横行霸道,无恶不作。

泼皮无赖们自然都有些身手,一番缠斗后,何山被打倒在地。

在母亲的苦苦哀求下,最后舍了近一年所得的积蓄才打发走泼皮无赖们,救下满脸鲜血的何山。

何山卧床静养了半个月时间才能下床行走,这还是因为何山常年打坐呼吸,体质强于常人。

当时泼皮无赖们下的可是死手,若是普通人,不死也要舍去半条命。

身体痊愈后的何山找到衙门,鸣冤诉苦。

“你家开的是食店营生,当时别人坐在你家店中就是食客,即没辱骂你,又没打砸你家店铺,最后你却主动殴打别人,没把你抓起来已经是本官开恩了,你还想怎样,给我轰出去”

被早已和无赖们暗暗勾结的县令派人叉出衙门,何山第一次对父亲说过的话产生了质疑。

数十年寒窗苦读,考得一份功名,做了官,却和恶人勾结,欺压百姓,圣贤书到底教会了他们什么呢。

而自己,苦读圣贤书,看到母亲跪倒在地上苦苦哀求,自己无能为力。

被无赖们拳脚加身,自己无力还手。

被县令颠倒黑白,自己辩无可辩。

石桥上练字的何山回想着这几个月来的屈辱,手中毛笔再也落不下去。

“父亲,孩儿这次可能要辜负你的期望了,挥笔如龙如何,出口成章又如何,别说手中青毫安天下了,孩儿现在保护不了自己,更保护不了母亲,我再也拿不起这三尺青毫了”

何山满面痛苦之色向安静的湖面诉说着自己的不平。

“我何山自今日起弃文从武,不求安天下,只求能护得身边人”

充满决绝的坚定之音在湖面回响。

“咔嚓”竹节断裂声响起。

何山折断了这根陪伴了自己多年的毛笔,掷入湖中,只是激起阵阵潋滟。

次日清晨,何山脱掉了一身青衫,光着膀子,手拿一根小孩胳膊粗细的柳木,一遍又一遍得做着刺击,抽打,劈挑的动作。

直到筋疲力尽,汗流浃背的何山才停下来。

歇息了几个呼吸的时间,何山双腿盘坐,掌心相叠于腹前,按照当初黄清儿传授的呼吸法,有节奏的呼气,吸气。

往日,何山修习枪法只是为了强身健体,每次修习只是各个动作做五十遍。

身体微微发热后,就打坐呼吸。

当初黄清儿告诉何山,这套呼吸法乃是自己从小所练,名叫风云呼吸法。

练到大成时,可吸气如风,呼气成云。

今日何山修习呼吸法时,却有和往常不一样的感觉。

自己好像能感觉到风儿顺着自己的呼吸进入身体,然后滋养着自己的五脏。

呼气时,又好像把身体中的浊气一起带出体外。

渐入佳境的何山运转了十个来回的呼吸法,此时他脑海中一片清明,身体仿佛飞上了云端一样轻松。

中断呼吸法后,何山站起身来,刚才的疲劳感觉一扫而光。

接下来,何山继续挥着柳木直至再次筋疲力尽,然后继续运转呼吸法。

反复几个来回,天空中的骄阳已经爬到正中,炽烤的人难以忍受。

此时,石桥上外出的农夫,买菜的妇人,拉车的商贩来来往往,好不热闹。

何山眼见无法继续修行,只好提起柳木,踏上归家的路程。

“竟然有一种没有尽兴的感觉,看来以后要换个清净的地方了”

何山来到杭州城已有八个年头,每天凌晨,天蒙蒙亮,何山都会准时来到石桥边练字。

何山对这座石桥早已经有了感情,想到以后就要换别的地方,何山心中升起阵阵不舍之情。

回到店里,母亲正勤快的擦拭着桌椅。

此时早饭时间已过,还未到午饭时间,店中没有一个客人。

“娘,你歇会儿,我来帮您”

何山不愿母亲如此劳累,想要接过母亲手中的抹布。

“起开,笨手笨脚的,不要在这跟为娘添乱了,回去温习功课吧,我的山儿,将来是要成大事的”

母亲拍开何山伸来的手,说道。

“娘,我……”

“怎么了,是不是银钱花完了,等娘忙完了就给你拿”

“娘,不是,我是想说我现在就回去温习功课了”

听完母亲期盼的话语,何山本来想说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

“罢了,改日再跟母亲说自己弃文从武的事情吧”

何山向母亲告别,走出店门,向家中走去。

收起

相关推荐

相关应用

平均评分 0人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用户评分:
发表评论

评论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