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中的道观》——闲散小青年
第一章 小小道观在深山
在华国的山区中有这么一座山,那里植被茂密很少有人踏足这里,它远离城市的喧嚣,有着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风景,除了山脚下的小村庄,也就十几户人家,基本上在看不见什么人的痕迹。
这座大山叫方寸山,山下的村庄叫刘家村。
而就是这样的大山中,坐落着一个道观,不大,稍微离远一点就会被大树挡住视线,就像是不存在一样。
道观名叫文峰观,虽说不大,但是很自然的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显得整洁庄严,就像它本该在这里一样。
既然有了道观肯定会有道士的,道观的现在的主人叫林文峰,是个孤儿,被老道长在山下捡来的,让本来孤身一人的老道长有了个伴。
老道不是刘家村的人,是外来人姓林,具体名字不清楚,也不知道他多大,只知道很早以前就在这里了。
林文峰跟老道姓,因在文峰观附近发现的他,觉得他与文峰观有缘,所以取名林文峰。
村里人都叫老道长为老神仙,不仅是因为他年龄大但看起来道风仙骨的特别精神,而且还有着高明的医术,村里人有个什么病什么灾的都会上山找老道长给瞧瞧。
林文峰就在老道的培养下一天天的长大,老道不仅把他当成自己的徒弟,更是把他当亲孙子一样的看待,自己的一身本领不加私藏的尽数都交给他。
他自己也争气,学得很快,也特别的勤奋,老道的本事在这些年也学得七七八八的,经常陪老道下山给人看病,有时候老道为了教他也让他自己出手瞧病,而老道则在一旁指导。
每当看见林文峰的进步,老头都会欣慰的笑着,摸着自己的胡须,感觉自己后继有人了。
这天老道躺在床上,用虚弱的声音对林文峰说:“峰儿,为师的时日不多了,不能再陪着你了,老夫最放心不下的还是你啊。”
林文峰跪在老道的床前,双眼通红,泪水像小溪似得划过脸颊:“师父,不会的,师父您一定会长命百岁的,您可是神仙啊,峰儿不能没有师父啊。”
看着哭的伤心的林文峰,老道也哽咽了起来:“为师何尝不想一直陪在峰儿身边,看着峰儿一天天的长大,为师最大的心愿就是峰儿能成才,超过为师。”
老道突然一下精神的拉着林文峰的手道:“答应为师,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好好的把咱们文峰观继承下去,不要让文峰观败在你手上,答应为师”
凌文峰感受着老道手中的力度,重重的点了点头。
老道看见他答应了下来精神立马消失了,老头回想起从捡到林文峰到现在的一天天日子,老头慢慢的发出轻笑,目光也越来越浑浊。
就这样在美好的回忆中老道走完了漫长的一生,临终时口里还低喃着:“峰儿长大了。”
老道去了,这一天林文峰十六岁,他哭的很伤心。
村里人听到老神仙仙逝后,立马组织人上山帮着林文峰为老道办理后事。
看着伤心的林文峰,想着老道走后就只有他一个人了,乡亲们都给他说,让他下山去,他这么小一个人在山上有些危险,但他都一一拒绝了。
他不能下山,他还要完成老道的遗愿,他还要继续学习老道交给他的本事。
在整理老道的遗物是他发现了一个箱子,没多大,他打开后看见了一封信,是老道留给他的。
信中说道:峰儿,当你看见这封信的时候为师已经不在了,能留给你的也只有我这一屋子的书,还有这箱中的东西了,不要挂念为师,为师算是得道升天了,照顾了你这么久有点累了,为师也该好好歇歇了;
箱中有为师多年前偶然得到的药材,为师把他做成了续命丹,在生命危难之际服下一颗,可吊命几日,从而不会应时间不够让生命消散。
还有着多年来为师的修道感悟,望你能细心体会,希望你能将这文峰观好好地继承下去。
看着老道信中的话语,让林文峰泪如雨下,眼前不断地闪过老道的严厉、慈爱,和老道生活的点点滴滴。
林文峰叠好书信放在怀中,看向箱子里,箱中放着一套银针,和一个玉做小葫芦,看着这个小葫芦他知道这就是师父所说的续命丹。
倒出来一看,整整九颗,足以证明了这丹药的珍贵。
收拾好师父的遗物,走出房门,看着天空飘荡的白云,林文峰陷入了沉思。
摇了摇头苦笑道:人这一生有太多的问题,却没有着标准的答案,我如何才能找到这些答案,师父啊!你可跑的真快,徒儿还有好多的问题想要问您呢。
收回思绪看着满地的落叶,拿起墙边的扫帚开始对道观进行打扫。没有一点多余的声音,只有扫帚摩擦地的落叶发出的沙沙声。
屋顶停落得小鸟叽叽咋咋的,像是谈论着这山林间发生的点点滴滴。
太阳将要落山是,道观升起了袅袅炊烟,仿佛是告诉山间这一天就要过去了,新的一天不久又要来临了。
天色越来越深,林文峰看着落日,想到有一个新的轮回又要开始了。
世间万物就是这样,一个一个的轮回组成这这个世界,这样的事每天都在发生着,开始结束,结束开始,就这样不断地交替着。
其中蕴藏着什么,他总是看不清,想不明白,想不明白那就只有不想了,师父告诉他,天地万物都有着一种微妙的联系,在一个地方想不通时,试着将它放下,也许在另一个地方就会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我们口中的“道”也是这样,世间万物都有着他自己得道,而不同得道冥冥之中有着相同的联系,我们修道之人就是在不断的修炼中发现自己的道。
他曾不断的问师父,“道”到底是什么,师父总是笑这摸着林文峰的头说:因一切事物非事,不约而同,统一遵循某种东西,无有例外,即变化之本,不生不灭,无形无相,无始无终,无不包容;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过而变之、恒古不变。其始无名,故古人强名曰“道”
天地万物都是由“道”生出来的,这就是一切的本源,是最高的准则,既终极真理。
林文峰听后总是一脸不知所以,看着他一头问好老道总是哈哈大笑离去,留下啥都没听懂的林文峰在原地苦恼。
第二章 四年
自从那天后四年过去了,那天哭着思念师父的少年也变成了大小伙子,在这四年中方寸山下发生了些变化,因为发展的很快,多了十几户人家,这十几户人家是隔壁村搬过来的。
慢慢的也有人发现了方寸山的美景,偶尔会有旅游的人来到方寸山游玩,但无一例外的都没有发现文峰观的存在,因为它所在的地方高不说而且比较偏。
并且隐藏在密林之中不易被发现。
只有一直生活在这里的村民知道它的存在,没来过这里的人也不会轻易的跑到这么偏僻的地方,毕竟山上存在的危险也不少。
如果没人带领他们一般不会深入。
在文峰观的后面不远处有一片竹林,是老道年轻时种下的,到了今天这片竹林在这么多年不断的养护下,已经非常可观了。
在竹林的中间有一片空地,空地的中央站着一个身穿白色道袍,一头乌黑的长发用道簪束缚起,手握三尺青峰之人,任由林间微风吹拂,道袍发丝随着风在空气中游动。
风停了,一直静立的人突然动了起来,手中的剑也同时施展开来,在舞动的过程中,快慢相兼、刚柔相含。灵动中不乏刚猛。
此剑法名曰太乙玄门剑,剑法精髓在于形如蛟龙出水,静若灵猫捕鼠,手分阴阳,深藏八卦,步踏九宫,内合其气,外合其形。
练剑之人看似像在林中翩翩起舞,可每次变换中内藏的杀机让人无法忽略,就像曼陀罗虽然漂亮但是却身带剧毒。
地上的落叶像是有了生命一样吗,跟随着他的舞动而摆动。
练完一整套剑法,他持剑而立,闭上了自己的眼睛,感受着随之而来的微风,听着竹叶在风中相互碰撞发出的沙沙声,感受着这山间气
不错,他就是林文峰,四年后的他变得更加成熟,一米七八的身高,俊俏清秀的脸庞,无不说明着他是个帅哥。
一身白色的道袍和被道簪盘起的长发,腰带上挂着的玉质小葫芦,无一不增添了一丝仙气。
给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这四年的林文峰无疑进步非常的快,不仅武功突飞猛进,而且医术也是上了还几个台阶,更是无师自通的学会了音律和书法,简直不可同往日而语。
为何他进步会如此神速,这就要从他师父下葬后的第二个月说起。
师父仙逝后,林文峰一直遵守着昔日师父的教导,不敢有一丝怠慢。
这天他刚看完师父留下的书,身子有些乏了就想早点歇息,躺在床上想要小息片刻,可是不一会就传出了均匀的呼吸声。
林文峰在梦中梦见自己来到了一个平行的世界,这里也有着道教。
这里的道教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和他所了解的道教有着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如果非要比,那就是平行世界的道教更加系统,更加丰富,而这个世界的却像是一个刚初入社会的青年,还有很多要学的。
因为这个世界的道教大概在近千年前发生了一些变化,让道教的发展走了岔路,不过即是如此也有着很多的相同。
毕竟近千年前都是差不多的。
平行的世界有太多他没有见过的知识,单单是道教就能够让他受益终身,更别说其他方面的。
当梦醒时分他分不清到底是梦还是现实,这一天他都过得浑浑噩噩,陷入了迷茫,都是因为一切都太过真实,让他的大脑陷入了一个黑洞。
他无从验证自己的经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都会来到梦中平行的世界,他明白这是他的际遇,明白一切的他不再迷茫,他开始学习梦中的知识。
在他学习的过程中身体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每天起来身体都会分泌出一种黑黑的东西,他不得不天天洗澡,他自己没有发现,他的身体越来越强壮,皮肤也越来越白。
一个月后他发现了自己身体的变化,并且感受到体内丹田处若有若无的产生了一股气体,他不知道这是什么,他只知道丹田处暖洋洋得很是舒服。
直到有一天他学到了一种道教吐纳的功法,这是道教内功修炼之法。
行功前必须排除杂念,欲念不除,则无法练气,练气的目的首先讲究祛病健体,其次着重延年益寿,最后最求长生久视。
林文峰每日太阳初起之时,都会在山崖空地上盘腿而坐,尽心凝神,运行吐纳之法,看着一天天口中吐出的浊气,他感叹此法之精妙。
随着功力的增进,他的大脑越来越灵活,记性越来越好,学习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武功、音乐、书法、诗词歌赋,就连他对道的理解也加深了许多。
有些困惑着他的问题也一个个不经意之间被揭开,这让林文峰很是高兴。
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才让我们看到今天的林文峰,他和四年前想必除了名字没变,他的一切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当然还有性别没有变)
练完剑法林文峰收起长剑,整理了一下衣衫,这才慢悠悠的往道观走去,他的每一步都像是拿尺子量过一样,并且脚步很轻,走在落叶上也听不见太大的声响。
用他的话说就是我无时无刻都在修炼,走路、静立、卧、坐、躺,这一切都是修炼。
以他现在的速度三晃两晃就回到了观内,放下手中的长剑,来到后院的菜地,摘了两颗小白菜开始了他今天的午饭,对他来说菜的好与坏没有什么,简简单单才是真。
吃完了午饭,看见天气很好,于是他搬了把椅子坐在了院落中间,旁边放上刚泡好的茶,看着手里的书,悠然自得。
这也是他,每天最喜欢干的,他很享受这段时光,人要学会知足,常言道:知足者常乐不是吗。
他就在太阳下安静的看着书,有时看着看着就会闭上眼睛,你也看不出来他在想什么,也有可能是眼睛不舒服(怎么可能)。
当然了他也不是真的每天都在山上,时不时的也会下山,给人看看病用挣来的钱换点生活必须品。
村里有人问他凭你的医术可以挣很多钱,你为什么不开个医馆,他听到总是笑着回答:“钱够用就好,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久而久之村里人都习惯了,有很多人都是从小看着他长大的,所以观里的粮食从来都没有缺过。新来的十几户人家也慢慢地习惯了他的存在,也都挺喜欢他的。
村里人可不在乎他有没有行医资格证,也没有这个概念,他们只知道能看好病的就是好医生。有时候遇到他看不好的他会如实的告知病人及家属,让他们去城里看,比如将死之症。
人的生老病死也是一种轮回,而他改变不了这种轮回,最多是让它的速度放慢,仅此而已。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