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开生死咒》免费试读_南望君
第一章
序言:
在轮回边缘生长着一片红色妖异的花,它们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名字,彼岸花。
传说,彼岸花,也叫曼珠沙华,轮回的使者。每当有转世投胎的灵魂经过时,彼岸花就会沟通那个灵魂的前世,吸引所有要往生的灵魂。
彼岸的本意,便是岸的边缘。什么是岸?苦海的尽头便是岸。
一个人的今世,无非就是在渡过无边无际的苦海。彼岸,就是前世的因;苦海,便是今世的果。灵魂前往彼岸,目的便是寻找前世之因,了却今生之果,从而因果循环,得以往生。
若是有灵魂沉沦前世的因中不可自拔,便会如前世已逝一般,这个灵魂就会化作虚有,从此在天地间失去了痕迹,永生永世失去了轮回的机会。
有关于彼岸花,还有修缘这样的一个说法。
传闻,彼岸花,花开千年,花落千年。在这千年间,花叶一生一死,永不相见。也只有在千年更替之时,花与叶才能突破生死轮回之间的束缚,在那一瞬间匆匆相见!
千年的孤独,千年的等待,千年的守护,只是为了那轮回的一瞬间。这最终的相见,便是它们千年所修的缘!
彼岸花,本身就是凄美,代表了不幸、厄运和诅咒。但很少有人知道,彼岸花也代表了祝福。用花叶永不相见的代价换取来的幸福。
正文:
在远离中原的南海之滨,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因千年古城最初有几座靠采珍珠为生的小渔村联手建成,这座城自建立至今都只有一个名字——采珠城。
采珠城虽然远离中原,地处蛮荒,却也是一座大城。且千年以来,不管王朝如何更替,采珠城仍然存在。
这一天,是六月初七。每年的六月初五至初七三天,是采珠城举行一年一度的龙王庙会仪式的时候。
对于土生土长的采珠城人来说,大海是奉养他们祖辈的粮仓。
采珠城的居民靠海而居,世代由大海生养,海中的龙神,就是他们的信仰。
龙王庙会,就是向龙神祈祷下一年能平安出海的仪式。
世代居住采珠城的百姓们都相信,只要供奉龙神,龙神就会护佑采珠城的居民。
龙王庙会的时间一共有三天,这三天分为三场仪式举行。
龙王庙会的第一天,采珠城内将会举行舞社会活动,这是请神祭祖的仪式。
舞社会开始的时候,会有一支舞狮的队伍绕着采珠城一圈,请回先灵。这时,采珠城各家都会走出家门,随着舞狮的人们一起前往先贤祠。然后由在采珠城有名望的老人带领下,祭拜先祖,向先灵祈福。
祈福之后,会有城里的大家族出资,举行百家宴。城中的每一位百姓,都可以在这场百家宴中尽情欢饮。到了晚上,还会有盛大的假灵会。有人会画着假面,或戴着面具,穿梭在大街小巷当中。城中的小孩可以将自己的心愿写在纸上,然后交给假灵人。假灵人收到这些心愿之后,会在午夜时进入先贤祠,将装有这些心愿的盒子焚烧。假灵们这么做,自然是将孩子们的心愿告知先灵!
龙王庙会的第二天,为祭天祷告仪式。
这时会由采珠城的神仆主持祭天仪式。采珠城自建立以来,就设有神仆一职。神仆,这是采珠城最神秘的人物。采珠城每一百年,都只有一位神仆出现,负责祭天之礼。
当百年期限将过时,神仆会在采珠城中寻找有灵性的孩童继承神仆的职业。
孩童继承神仆之位后,会断去所有的情欲。并且还要戴上特殊的面具,一生不得以真容示人。
神仆不仅神秘,还具有很神奇的能力。据说神仆有着沟通神界的本领,能向上天祷告,从而祈佑采珠城来年能风调雨顺。
神仆祭天,会站在采珠城的城楼上焚香祭拜,然后以跳请神舞的方式请神。
请出神灵之后,神仆会请出事先写好的神契,用以向天帝祷告,祈求避开天灾人祸。
同时,城中的居民都会提前淋浴一遍,洗去铅华,然后虔诚地对着皇天后土行三跪九拜之礼。
依照规定,神仆会以一太牢祭请出的皇天神灵,以一少牢祭后土神灵。神灵得到供奉之后,会将祷告带回神界,禀明天帝。
六月初七,也是龙王庙会的最后一天。
采珠城的居民大多数都会来到海边,举行最后的仪式——祭海。
祭海,主要是祭海中的龙神。龙神,是传说中掌管天时的祥瑞。远行出海的人最惧怕强风大浪,海祭便是希望能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同时,龙神居住的龙宫就在深海当中,渔民打鱼自然怕惊扰了龙神。海祭也是为了向龙神求情,通融他们无心冒犯的行为。
每年的祭海仪式,都会由采珠城的百姓推选出一位代表出来举行海祭。这位被推选出来的代表,会在海祭这一天,成为采珠城的海子。海子的职责,就是带领采珠城的百姓举行海祭。
今年,负责举行海祭仪式的海子,是兰家家主,兰海和。
兰家,采珠城传承千年的家族之一。千年来,兰家繁荣昌盛,从未衰落过。
兰海和作为兰家家主,在采珠城有着一定的名望。当然,采珠城像兰家这些传承千年的家族也还有几个,兰海和之所以能担任海子一职,主要还是因为兰海和乐善好施,采珠城的许多百姓,贫困之时大多受到过兰海和的恩惠。所以,在百姓的拥护下,兰海和顺理应当地成为了海子。
海祭的举行,是在采珠城南城的海边。龙王庙会举行之前,就有百姓提前建好举行仪式的祭台。
祭台由海檀木搭成,高地面九丈,四方位置插有红黄蓝黑四支旗帜。
祭台上,有着一张小方桌。方桌上放着一个香炉,两边摆放满了鸡鸭牛羊等祭品。
作为海子,兰海和神情肃穆。全身穿着黑色的礼服,头戴黑色的礼帽。
祭台的周围,是前来观礼的百姓。
采珠城是千年遗留下来的古城,城中的百姓不下十万。如今来到这里的百姓就有七八万人。密密麻麻的人口围绕在海岸边缘,犹如一道黑色的洪流。
时间到了午时,兰海和稳健地站在祭台上。海风吹来,卷起兰海和宽松的礼服,祭台上的旗帜也被狂风吹得裟裟作响。
兰海和见时辰已到,肃穆的点起三柱香,恭敬一拜过后,将手中的香插入一鼎古老厚重的香炉当中。
这鼎香炉,表面布满了青色的锈迹,一看就知道这是传承了无数年的物件。讲究的是,香炉中以饱满晶莹的新糯米代替了香灰。
上香之后,兰海和接着行完九拜之礼,然后目光如炬地望向南海深处,口中同时大喝。
“鸣鼓。”
祭台四周有九只两尺见圆的牛皮大鼓,大鼓下各站着一位赤膊大汉,每位大汉的手中都拿着大槌。在兰海和的命令下,大汉们挥舞着大槌,猛砸在牛皮鼓面上。
“咚”的一声巨响,鼓面如波浪般震颤不已。
鼓声胜过波涛的声响,清晰地传入在场所有人的其中。
“震鼓告海,风停浪止。”
兰海和的声音好像有着某种威力一般,他的声音落下之后,海风突然地停止,海浪也不再翻滚。
见已经风停浪止,兰海和知道龙神已经同意了这场海祭开始,当即喊道:“一鼓起祭,诸君敬之。拜!”
兰海和的声音落下,海边的百姓整齐地跪下,朝着大海深深一拜。
“二鼓请将,海分开路,舞!”
“咚。”第二声鼓声响起,有一群穿着各类海中鱼蟹的人来到祭台下边,开始围绕着祭台跳舞。
同时,海中有无数的鱼类浮在海面,排成一条无边的道路。在道路形成时,海水往两边褪去,留下了一条通向海底的泥路。
这条通向海底的通道,犹如无尽的深渊,尽头处是一片迷茫的雾气,使人看不清里面的存在。
通道出现,兰海和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波澜。
“三鼓求祭,天珠含意。敬!”
“咚。”第三声鼓声响起,有九人从人群中走出。
这九人穿着宽大的长袍,戴着草帽,有一层黑纱掩住了面容,九人手中,各捧着一个精美的木盒。这些人,就是神秘的采珠人,他们手中的木盒,就是装有南海红珍珠的容器。
这场海祭。是龙王庙会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环节。采珠城的百姓大多数以出海打渔为生,对于一年的凶灾吉利极为重视。
为了表达采珠城百姓的敬意,海祭都会用上九枚南海红珍珠当作祭礼。
九位神秘的采珠人,走到通向南海深处的通道前,将手中装有南海红珍珠的盒子交给守在路口的九只大海蟹。
采珠城的百姓们都知道,这守在通道前的海蟹都是龙神的使者,它们负责接受给予龙神的祭礼。
采珠人将木盒放在海蟹的大钳子上。大海蟹接收到祭礼,将木盒举在头顶上,有秩序地排成一列,整齐朝着通向海底的泥路走去!
海蟹捧着装有南海红珍珠的木盒走后,所有人都在等待!
按照以往,龙神收到祭礼后,通向海底的通道会关闭,海面的所有鱼类也会离去。
一盏茶之后,在采珠城的百姓目光下,通道两边的海水回拢。没过多久,通道重新淹没在海水下。
看到这一幕,所有人都在欢呼。通道关闭,这意味着龙神已经接受了他们的祭礼。
相比之下,作为海子的兰海和目光有些失神,看着百姓们的欢呼,他的嘴角才扯出一丝轻松的笑容。
“快看,那里怎么会出现乌云?”
不知道是谁,突然惊奇地喊出一句话。
有人向着那个人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海的那边突然出现了一大片的乌云,密布的乌云挡住了阳光,使得那边犹如黑夜降临一般!
兰海和也注意到了那边的变化。这突如其来的一幕使得他的脸色极为难看。作为海子,他清楚的明白,这次祭海出现了不可预知的变故。
乌云很快的从海的那边延伸到采珠城边的海面上。遍布的乌云深处,闪耀着雷霆乱窜的光芒,如墨般的海面压抑着采珠城百姓们的心灵。
“不好,所有人快退回采珠城中。”
站在祭台上的兰海和仿佛看到了什么,脸色苍白的大吼一声。
乌云的到来,早已使百姓们脸色惊惧。听到兰海和那带着惊恐的声音,他们已经预感到了要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没有人去问为什么,所有的人惊慌失措的向采珠城退去。
路上有人有些好奇地回过头,看到了令他们惊呆的一幕。
只见海上卷起了百丈高的巨浪,从南海深处向采珠城袭卷而来。
第二章祭祖
六月初五,是采珠城开始举行一年一度龙王庙会的时候。
这一天,采珠城四周的城墙上也竖立起一面面彩旗。百姓们早早的打扫完屋子,街道。打扫完房子,百姓们都会用清水沐浴,洗去一身的疲劳,然后穿上整洁好看的衣服,静等着龙王庙会第一天舞社会的开始。
舞社会又称做祭祖大典,主要是为了祭奠先辈之灵。感谢先祖们留下采珠城这样的基业。
祭祖大典在巳时开始。在这之前,采珠城的百姓们早早地站在采珠城内的街道两旁,中间平整的街道早已经被打扫很一尘不染。
巳时,采珠城内响起一阵铜锣敲打声,一支声势浩大的舞狮子队伍随之出现。
可以看到,街道两旁就是在欢呼的人群。伴随着而来的,是走在舞狮子队伍最前面的乐师,乐师们穿着大红大黄的褂子,看起来非常的喜庆。他们走在前面,吹着唢呐,敲着铜锣,紧接着的,是一群穿着普通人衣裳的戏人。
戏人,也被称作大头人。都是一些戏团的人假扮而来。他们戴着圆滚滚的大头脸,手上摇着折叶扇,脚下踏着花步,悠扬从容的走过街道。
戏人之后是四位高脚人,他们踩着高跷,平稳的踏出脚步,潇洒的风姿引得旁人叫好声一片。
最后出现的,就是人们期待已久的舞狮,也就是今天舞社会的主角。
舞狮,一共有九头。这些舞狮,有的腾跃而上,有的俯卧怒吼,有的摇头摆身……每一头舞狮随着舞动,变幻着各种动作,精彩绝伦的狮子舞将舞社会的气氛点燃,百姓们的呐喊声如海潮船淹没了整座采珠城。
在百姓们的呼声中,乐师们有的扯紧嗓子吹着唢呐,有的挥舞着双臂敲打铜锣。紧跟着的戏人们摇着小扇子左顾右盼,高脚人带着自信的笑容踏出步伐,有时也会挥手与百姓们呼应。舞狮的人们在这股浪潮中最是卖力,在他们的操控下,舞狮摇曳的舞姿显得更加的炫目。
热闹,祥和的舞狮子队伍,引来全城百姓的围观。兴奋之时,他们还会在舞狮子前进的道路洒上清水,等着舞狮们踏过。
这种做法在采珠城的百姓口中叫做送尘。
采珠城的百姓们都相信,水是圣洁的,能洗去人世间所有的杂尘。百姓们向舞狮子行走的道路泼水,就是希望舞狮子能带走一个人所有的霉运。
舞狮子们绕着采珠城一圈之后,会回到采珠城中央的先贤祠。
先贤祠,建于采珠城创立之初,占地三亩,有九丈高,搭建所用的木材都是南岭的楠木,顶上用青色的石瓦盖住,祠内的中央还有一块三丈高的青色石碑,上面刻有采珠城创立时的誓词。石碑前,有一张海檀木制成的香案,香案上只有一尊满是铜锈的青色香炉。
先贤祠内,不设祖先的灵牌。这里主要是祭祀先贤的地方。当有人对采珠城做出极大的贡献时,他去世后的灵棺会置在先贤祠内三天。这三天会有全城的百姓为他守灵。
砰砰锵锵的打锣声临近。舞狮队伍来到了先贤祠。
先贤祠前有一块用大理石铺成的平台。
四周站着满头花白的老人,也有妇女抱着孩童前来观礼。男人们都很自觉的将位置让了出来,站在人群后面静静的看着。
平台的两边各摆放四只牛皮大鼓,每一只牛皮大鼓前都站着一位头戴红巾,臂缠红布的赤膊壮汉。
舞狮队伍到来,牛皮大鼓前的八位壮汉起劲地挥起手中的鼓棒。
咚咚咚的轰鸣震耳欲聋。
鼓声震天,这是在迎接舞狮队伍,也是为了迎接先灵归来。
采珠城流传这样的说法。先辈们亡去之后,他们的魂会融入采珠城,他们并没有真正的离去,他们会一直守护着采珠城……
鼓声散去,舞狮们也停下舞动的步伐……
“各位,今日是一年一度的祭祖大典,现在,本城主代替采珠城的百姓请叔祖上香。”
先贤祠的房檐下,一位浓眉大眼,国字脸,穿着褐色华服的中年人走出来说道。这位中年人就是采珠城的城主李荣。
李荣的身后,有着四位年龄与他相仿的中年人,他们就是采珠城内四大家族的族长。与李荣并立的是一位白发苍苍,弯腰驼背的老人。他就是李荣口中的叔祖,也是现如今采珠城内辈份最高的人。
这位叔祖已到耄耋之年,却依旧面色红润。
李荣对着先贤祠前的人们说完之后,转过头面向叔祖,恭敬地说道:“请叔祖进先贤祠内上香。”
叔祖笑呵呵地向李荣点了点头,然后对在场的百姓们露出和蔼的笑容,用着沙哑的声音说道:“老朽年纪大了,行动不便,不过祭祖大典这种大事又不得不来。今日,老朽就替大家在祭祖大典上这一柱香,祈祷先灵一直护佑我们的采珠城。”
叔祖简短的说完一些话。李荣就上前扶着叔祖走进先贤祠,四位家主紧随其后的跟上去。
先贤祠内,早已有人拿着三柱香等待。
叔祖接过那个人手中燃着的香,恭敬的三拜之后,上前将香插入香炉,这个过程李荣一直在叔祖的身侧扶着。
上香之后,四位家主中有一位体型肥胖的中年人上前,接过李荣的手,替李荣扶着叔祖。
李荣与叔祖一行人又回到先贤祠下。
主持祭祖大典的是李荣。所以李荣主动的站了出来,笑容满面的说道:“请祖词。”
李荣话语落下,先贤祠旁走出一位灰衣老人。这位灰衣老人有着如冬季的天空一样灰色的头发,面容如草枯一般的枯槁。
灰衣老人,就是负责打扫祖祠的扫地老人。一直以来,祖祠就是交由守护祖祠的扫地老人掌管,只有在祭祖大典时,扫地老人才会请出祖祠。
扫地老人走到李荣身前,将手中捧着的祖词递给李荣。
李荣接过祖祠,严肃地将其打开。
“接下来,就由本城主宣读这世代相传的祖祠。请在场诸位认真聆听先祖的教诲。”
“南海之滨,南岭之缘。有夏人于中原迁于此。经百年洐生,终安身于蛮岭之崖。然南岭之地,近南海,远中原,多有毒虫猛兽。且此天灾海难常临之。我等为求生立命,筹建一城,名曰采珠。愿此城能护我等贱命,佑子孙之福……”
“后辈子孙须记,我等建采珠,只因抗命而为,尔等承此城,当包容万物,切不可勾心斗角,因权势而分崩。”
李荣宣读完祖词,没有人作声。
这篇祖词传承千年。采珠城的百姓从小就开始听过这篇祖词的内容。
可以说,很多人早已经对祖词里记载的话熟记于心。然而,每年祭祖大典时,每个人都会来到先贤祠前。不为其他,只为祖词是先祖留下的教诲,他们必须要听。
没有先祖们的奋斗,就不会有采珠城。没有采珠城,他们就没有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
南岭,一向认为是边远之地,这里存在太多的危险。
采珠城的先祖们千年前来到这里,开拓出了采珠城,庇护一代又一代的子孙。他们的丰功伟绩应当永远的歌颂。
采珠城的百姓们不会忘记,是先祖们给予了他们采珠城,他们是采珠城的子民,他们是生活在同一个地方的平民,他们是有着同样祖先的兄弟姐妹。
正是因为祖词的存在,采珠城不存在权势之争。百姓们在此安居乐业,相互尊敬,相互帮助。
“祖词宣读完毕。接下来,请在场的诸位与我一起向着先贤祠三拜。”
“第一拜,尊先祖之志。”
“第二拜,敬先祖之勤。”
“第三拜,祈先祖之佑。”
“礼毕!”
三拜之后,李荣甩了下衣袖,然后扶起叔祖。欣慰地对场中的人说道:“这次祭祖大典每个人表现得不错,接下来就是膳点的时间。城中早已设下百家宴,大家可以前往任意一桌酒席用膳了。”
听到李荣的话,百姓们露出高兴的笑容。
百家宴可是一年一次大家在一起欢聚的日子。这一天不管是谁,只要是采珠城的百姓,都可以尽情享用美味。当然,百家宴期间大家一起推杯换盏肯定是少不了的。
东来酒楼。是这次百家宴开设的一个膳食地点。
东来酒楼这个地方的空间足够大,适合一大群人开怀畅饮。这次来到东来酒楼进行百家宴的人都是一些酒肉大汉居多。
二十多桌的宴席都座无虚席,无一不是一些中年大汉。他们之间,大多认识,所以才能聚在一块喝酒。
这么多的大汉聚在一起喝酒,干杯的喝声不断,有人喝到兴处,还会畅快的大喝一声,然后猛的撕开上衣,粗大的手掌拍向桌子,啪的一声引起周围兄弟们的注意,然后嘴不停的说出一些妙事,引得周围的人们笑声不断。
有的好酒的人聚在一桌,更是热闹。你来劝一杯,他又来劝杯,有时还一脚踏上桌面,气垫十足的互相猜拳。
这么多人在一起喝酒,这酒可是少不得的。平常,这些大汉们可不敢这么喝。不过百家宴上,城中几家大家族都是出了巨资来开这场宴会,他们一些普通百姓只需要出一些闲钱意思意思一下就好。
难得有这么一场能尽兴喝酒的日子,他们当然是尽情的畅开了喝。
好酒好菜,这些大汉们尽是豪爽起来,喧闹的声音传遍街道,热闹非凡……
酒楼这么热闹,一些孩子吃完百家宴之后,也会好奇的来到酒楼看看。
大汉们见到这些小孩,本就已经唱得半醉,看见孩子们在旁偷看,也不管是男是女,笑呵呵的地抓上几个小毛孩,拿上酒碗就是一阵的诱惑,有些大汉更是直接的往小孩嘴里猛灌,呛得几个小孩直咳嗽。妇女见了,急忙过来,嗔怪的骂了这群汉子,然后抱着已有一些醉意,脸已经红通通的孩子离开。
大汉们瞧见这一幕,当然是乐开了怀。
就在百家宴开始的时候,采珠城外,一位黑衣青年负剑而来。
望着采珠城,青年黑色的眸子里有感伤,也有追忆……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