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冷》——此树是我栽
第一章
公元3000年,地球资源匮乏,无限制的开采使这个原本美丽的星球油尽灯枯,氧气渐趋消失,人们为了将有限的氧气最大化利用,在城市外修建高耸入云的塔式建筑,用于隔离过于强暴的太阳辐射并固定氧气,保持人类在城市内的正常生活,人们称呼这样的塔式建筑为巴比伦,意思是绚烂且即将消亡。城市由小到大,可以容纳的人增多,可以让人生活的更好,在城市外挣扎的人们羡慕城市内的人,而小城市的人希望能够爬到大城市里,因为大城市意味着的不仅仅是身份权利,而更是一种安全。而直到这时人们依旧未寻找到可供人类生存的星球,日益破败的地球也就成为了人们不得不得继续栖息的。。牢笼,人们渴望挣脱,却还是不得不依赖它,人们身为对资源的利用者,尽管地球已经日益破败,却还是要从地球上榨取资源,虽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人们看着被自己破坏的星球,内心升起的还是厌恶。这样的星球,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坠毁,这样的世界到底为什么还要继续存在,这里的人类该何去何从?然而只有身居高位者才配有这样的资格去思考这样的问题,普通的人都在苦苦的挣扎,没有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或许,活着才是最重要的,至于为什么而活,呵,大概也只是四个字。。。来都来了。生活在这里的人只思考当下,他们不一定,也不配有未来。世界之大,有因有果。地球,最终还是开始陷入死寂,世界之冷不可阻挡亦不被人察觉的,来临了。
第二章
其实挺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还是没有放弃建造学校。尽管学校教授的内容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但是学习,还是一种最奢侈的享受,人们在学校里度过最舒适的时光,以最快的速度学习到生存的技能,又以最快的速度投入社会,创造自己的利润和价值,并提供给高高在上的人,自己却丝毫不觉。学校教授的内容,只偏重实用,从对矿产废渣的回收,如何为收入较高人群提供清洁等服务,再到对于空气的净化,乃至如何从废料中提取可以摄入的营养。人们不在学习任何无用的知识,相反,学习的每一丝一毫将来都会用到,所以说在学校的学习将会直接注定一个人(普通的人),这一辈子的生活水平高低,能够赚取的钱财,建立怎样的家庭。这是真正的从小看到老。人们的人生从小被注定,无可逃避,也许你意识不到,但是他就在前方等着你,注定这一切的并不是茫茫中的神明,而且你可以学习到的知识,可以做的事,人们对于在学校中的生活无一例外的觉得幸福,当然也无一例外的觉得后悔,但是人们的心情永远都会趋于平和,乃至麻木。对于没有希望,没有失望的日子,不开心也不悲伤的活着,该笑笑,该应酬应酬,人们不会再思考自己想要什么,自己缺少什么,只会漠然的走着。可是他们是否曾发觉过自己走的方向是被预定好的,是被谁呢?他们不会去想,他们也不会去想别人让他们这么走意义和目标,活着显然已经成为了一种机械的行为,行尸走肉,大约也不外如是。人们从小时在学校与同学开开心心,有丰富的感情与生动的表情,到学会了再脸上做出伪装,再到人生中无数感情爆发后带来的漠然让生命成为一片死寂,哪怕是情人,也只剩下擦肩而过的疏离。人们对这样的世界失望,世界又何尝不对这样的人失望。
- 5星
- 4星
- 3星
- 2星
- 1星
- 暂无评论信息